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1.95KB ,
资源ID:32003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2003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日常养生保健艾灸常用的穴位.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日常养生保健艾灸常用的穴位.docx

1、日常养生保健艾灸常用的穴位日常养生保健艾灸常用的穴位艾灸是中医针灸中的“灸”,是自古流传下来的治病养生方法,在很多古代的医术中都有记载,艾灸可治百病,用纯阳之草艾草制成的艾绒熏灸穴位,从而达到治病调理身体的作用,艾灸的作用主要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谢锡亮将艾灸疗法进行了改良,研发出新的手法,结合谢锡亮艾灸养生研发中心研制的专利工具即不直接接触皮肤在体表穴位上进行熏熨。 艾灸虽说是可调理百病,但每个人的体质是有差异的,每个人身体的病症也是不同,如果自己随便乱灸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反而会出现问题。艾灸对调理各种亚健康问题非常有效,坚持一段时间可以从本质上调

2、理亚健康。但是如果问题比较严重或是有一些针对性的问题最好坚持艾灸。 日常保健中用艾灸来养生也是很不错的选择,由于艾灸是非侵入性的疗法,自学一些简单的手法也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可以用作日常养生保健。现在介绍给大家几个通用的穴位,这些穴位是比较常用也是比较安全的,是保健养生中的重要穴位。平时你自己在家也可以灸这几个艾灸常用的穴位来进行养生保健。时间长了对身体的好处不言而喻。一、 关元位置:腹正中线,肚脐下3寸处。主治:温肾减阳,回阳固脱,增补元气,通调冲任。适用于虚症、神疲乏力、元气不足、性功能低下、腹泻肠鸣、遗精、阳痿、小便频数、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不孕及慢性病的恢复,有强壮作用。二、 中脘位置

3、: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主治:调理脾胃,健脾化湿,和胃降逆,安神定志。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胃痛胃炎、便秘腹泻、呕吐、肠鸣、心慌失眠等病症。是中医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人体穴位之一。感觉:局部按压有胀麻感。三、 气海位置:腹正中线,肚脐下1.5寸处。主治:升阳补气,益肾固精。适用于气虚乏力、脘腹胀满、肠鸣腹泻、月经不调、阳痿遗精等病症。为补气要穴,有强壮和保健的作用。感觉:局部按压有沉胀感并向下腹发散。四、 命门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主治:补肾壮阳,培元固本,强壮腰脊。适用于肾虚腰脊疼痛、精亏脑鸣、阳痿、闭经、尿频、腹泻、肢冷、神经衰弱等病症,有补阳的作用。感觉:局部按压有胀感。五、 肾俞位置:第二腰

4、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补益脑髓,强壮腰肾,止咳定喘,聪耳明目。适用于肾虚腰痛、腰膝酸软、耳鸣目眩、健忘失眠、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肺 心病气喘、肾不纳气、小儿发育不良、诸虚百损等病症。有全身强壮作用,对肾虚、肾炎有一定的作用。感觉:局部按压有酸痛的感觉,用力不可过大,时间可稍长一些。六、 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 半身不遂等病症。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感觉:局部

5、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 七、 三阴交位置:内踝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主治: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调经止痛,宁心安神,补阴除烦。适用于腹胀肠鸣、大便泄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闭经、小便不利、神 经衰弱、肾虚阳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等病症。对心、脑病有一定的作用,为主要保健穴。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小腹部发散。八、 涌泉位置:足底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主治:开窍醒神,宁心安神。适用于头目昏花、失眠、头项痛、足心热、中风、下肢瘫痪、目涩咽干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胀痛明显,有时可向下肢发散。九、 大椎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

6、:疏风解表,清热通阳,健脑强脊。适用于头颈强痛、骨蒸潮热、神疲乏力、腰脊拘急、感冒、落枕、颈椎病、气喘、热病等病症,有防病强壮作用。感觉:局部按压有胀麻感。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可见灼艾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有多强大!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

7、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的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灸关元的最好时机在夏秋之交,相当于北京地区的7月底到9月中。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冬春两季除去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去灸关元穴,因为冬主收藏,春主升发,灸多了反而会泄精气。道家还有一个小秘法,就是每晚睡觉前,将双手搓热,把手掌的劳宫穴对准关元穴,意守此处,慢慢入睡即可。劳宫是心包经的大穴,属火,关元是小肠经的募穴,小肠经也属火,用心经与小肠经的火来温补任脉之阴,收到水火既济之功。灼艾之法除了灸关元以外,还可以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多气多血,增加胃肠蠕动,强壮脾胃。一个星期熏一次,一次20分钟。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

8、相交会的一个聚合点,艾灸此穴有从阴引阳之意,补益阴精,长期灸这个穴位对肝脾肾都有补益固摄的作用,可祛湿浊,降血脂,还可以用来治疗脂肪肝;女人腰膝酸软、白带增多、月经不调,都可以通过这穴位来治疗。方便的话还可以请别人帮忙灸一下肾腧穴,此穴可以缓解疲劳,温补肾阳,有强肾壮阳之功效。下面告诉大家一些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要作用百会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即当头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上。刺激此穴有集中精力、增强记忆力之功效。当您在办公室感到困倦、难以集中注意力时不妨用拇指指腹点按此穴片刻,会令你神清气爽。曲池曲肘90度,桡侧肘横纹消失处是穴。此穴有良好的降压作用。患有高血压的朋友可以经常点按此穴,防病保健

9、。另外,此皮对皮肤病、肘臂挛痛亦有良好的效果。合谷五指自然并拢,虎口附近肌肉隆起最高处是穴。如果牙痛、流鼻血、感冒头痛时,掐掐此穴可缓痛止血。足三里位于外起膝眼下3寸处。此穴不仅对胃肠不适,如胃痛、呕吐、腹泻、便秘有治疗作用,而且还是人体保健强身一大要穴。有病祛病,无病强身,增强免疫力,延年益寿。用艾灸效果更佳。后溪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后方。微握拳,小鱼际上部突出的尖部即是此穴。可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在刺激穴位的同时,腰或颈部配合向患侧扭转,以打通经脉,松解粘连。睛明内眼角稍内上方凹陷处。近视、用眼疲劳可闭目点按此穴,按摩眼周,可养眼明目,缓解视疲劳。委中腿窝正中凹陷处。如果您腰酸背痛,腿部困

10、乏,用拇指指腹点按几分钟,可感到腰背轻松,腿脚活动自如。流鼻血时,用蘸了凉水的手掌拍打此穴至红,可止血。涌泉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中暑、昏厥病人可用此穴强刺激急救。也可用于头晕、目眩、失眠。此穴亦为保健穴位。内关腕横纹上2寸两肌腱之间。是心血管病首选穴位,对心痛、胸闷、心动过速及过缓、心律不齐、冠心病、心绞痛都有很好效果,还可防止晕车晕船。关元脐下三寸。对男性遗精、阳痿、早泻,女性月经不调、痛经有很好的效果。多用灸法,孕妇慎用。水沟即老百姓常说的“人中”。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处。可抢救昏迷、呼吸衰竭者。此穴须用大拇指尖强刺激方可奏效。阿是穴实际为身体上的疼痛点,无固定位置。痛则

11、不通,点按阿是穴并按揉其附近肌肉组织,可舒筋活络,达到通则不痛。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1)灸天突、百会穴后,脑血流图的若干指标均有显著变化,提示艾灸可以起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管弹性,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脑循环的改善可加速患者大脑功能和脑细胞代谢的恢复,可提高记忆,改善睡眠,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2)灸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流凝聚。日本金万淳夫等观察艾灸对健康人血流凝固力影响时发现艾灸后l3小时可见血凝固时间有缩短倾向。艾灸足三里可使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3)艾灸不仅使施灸部位灼热温暖,局部血容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改变全身的情况。艾条温和灸和文柱隔姜灸左侧足三里

12、穴时,发现因施灸而引起的局部温热或灼痛,皆能很灵敏地反映在右手示指、中指容积曲线的变化上。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艾灸大椎穴可增加白细胞数量,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艾灸大椎可以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的T淋巴细胞(TC)和B淋巴细胞(BC)增加明显,而以TC更为显著。说明了艾灸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取穴基本方法】艾灸补益,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在穴位上施灸实现的,而下面的按摩补益有的也需要在穴位上进行,因此必须学会定位、取穴,掌握取穴的基本方法。取穴位的方法。一般可分为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指寸法和经验取穴法等。这里主要介绍体表标志法、指寸法和经验取穴法。1.体

13、表标志法以体表某些标志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肚脐或关节、肌肉等活动时产生的孔隙,凹陷等来作为依据,去找所要取的穴位,这样的取穴方法就是体表标志法。通常比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即两眉中间膻中,即两乳头水平连线中点等。2.指寸法指寸法是在骨度分寸和体表标志法的基础上,以施术者本人或被施术人的手指作测量标准来找穴位的一种方法,比较多用的有拇指同身寸法,即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还有横指同身寸法,即以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第M节为准,量取四横指为3寸。3.经验法经验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取穴法,此法简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为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

14、指端即为列缺穴等等。女性体质为阴性,容易因寒凉而生病。而如果经常用艾条灸身体上四个重要的穴位,可以迅速补充女性体内的气和血,从而达到气血通达,身体舒畅,各个功能器官运转正常的功效。这个时候,外表的美丽可以说只是一个良性的副产品罢了。中医认为,人之所以能以生龙活虎,离不开血和气两种东西,以气带血,以血养气,阴阳平衡,人才能健康而无疾。女性体质为阴性,容易因寒凉而生病。寒邪进入身体后消耗掉女性体内本就不多的阳气,使得血液循环不畅,脏腑得不到滋润。何斯泳和Chris提到的身体沉重、僵硬、酸痛,正是身体中有寒邪作祟的表现。 温和灸方法将艾条一端点燃,让燃端靠近皮肤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温热。将艾条慢慢上

15、提,距皮肤34厘米,保持不动。灸时,温热感会使皮肤发红却不灼痛,局部、远端部位还有酸、麻等舒服感觉。要点每次选35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10分钟,过多易疲劳,过少达不到温热效果。开始,艾条燃端距穴位不能太远,不然温热感出现太慢。艾条上提时,速度要快,避免热感中断患者感觉太热,可上、下、左、右或回旋移动艾条,以连续地温热刺激穴位。为局部皮肤感觉迟钝者、小儿、老人施灸,可将左手中、食指张开,放在受者穴道两旁,从而感知其局部受热度,随时调节。当患者有痒、发热、痛感时,用手指揉、搓、按帮助缓解不适。在家艾灸注意这些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2.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

16、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3.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4.出现晕灸,须立即停灸,让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5.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饥饿时不宜灸,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对传统艾灸、替代物灸和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的分析比较发现,隔附子饼灸、隔姜灸和隔蒜灸三种传统间接灸与人体穴位归一化红外辐射光谱有惊人的一致性,其辐射峰均在7。5m附近而几种替代物灸与相应传统艾灸和人体穴位的辐射光谱相差甚远,其温热作用也远不如传统艾灸传统艾条黄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也有

17、很大差异。结果提示,在传统间接灸的治疗效应中,间接灸和穴位的红外共振辐射起重要作用从艾灸的红外物理特性看,替代物灸尚不能替代传统艾灸。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之气不能著人。”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纶中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人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下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这些记载和论述,说明了艾灸既可防病,又可治病。 谢锡亮保健灸法一、大椎1取穴法大椎穴在第七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恰好与肩相平。使病人正坐平肩,略低头,在第7颈椎下,第1胸椎上陷凹处取穴。当低头时,颈后与肩平外,

18、出现一个高突,即第7颈椎,其下即大椎穴。有的人出现2个高突,下面最大的、会活动的是第7颈椎。2特性大椎在项下背上正中,属督脉经,手足六条阳经皆会于此。督脉上通于脑,有总督诸阳的作用,称为阳脉之海,有解表通阳,清脑宁神之功效。3作用(1)呼吸系统疾患:治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肺气肿,咳嗽、哮喘,支气管炎(2)神经系统疾患:癫痫、精神分裂症(3)血液系统疾患:可增加白细胞(4)主治发热:为全身退热穴(5)对疟疾有特效:但要在发作前2小时内治疗。(6)亦治衄血,呕吐,黄疸,小儿诸疳,中暑,荨麻疹,强壮全身及解尿毒的作用。二、风门1取穴法风门穴在第2与3胸椎之间旁开1.5寸。2特性风门属足太阳膀胱经,

19、与督脉经交会。所谓风门即风邪之门户,出入之要道。又名热府,是热气聚集之意。此穴能泻诸阳经热气,亦泻胸中之热,所以不论内伤外感,一切风症皆主之,它有宣通肺气,疏散风邪,调理气机之功效。3作用(1)防治感冒:风门穴既是感冒的预防穴,也是治疗穴。多灸风门,可以预防感冒。如果觉得项背发冷,似有感冒的征兆时,可即在风门穴灸20壮,同时灸身柱穴,就会觉得脊背发暖,感冒可以避过,即使避不过,也可以减轻;如果感冒以后总觉得没有痊愈,迁延时日,则灸风门,即可痊愈。感冒被称为百病之源,容易引起许多疾病,因此,应用风门穴预防和治疗感冒,是重要的保健措施。(2)呼吸系统疾患:风门穴对于防治小叶性肺炎,肺门淋巴结核,初

20、期肺浸润,哮喘,支气管炎,胸膜炎,百日咳等,都是重要的穴位。(3)预防脑出血:灸风门能预防中风。脑出血昏倒时,可在风门穴上放血,会缓和脑部充血或出血,可以急救。(4)耳鼻咽喉科疾患:鼻炎,鼻窦炎,咽喉炎,腭扁桃体炎等。(5)医治背部蜂窝织炎:即中医外科的痈疽搭背,灸风门能有预防发痈疽的作用。(6)其它:肩酸痛,肩背软组织劳损,头痛,颈部痉挛。一般头痛,只灸风门,身柱即可痊愈。三、身柱1取穴法身柱穴在第3与第4胸椎棘突之间。取穴时,使病人自然正坐平肩,略向前低头,在第3胸椎下陷中取之。2特性身柱穴为督脉码调制之脉气所发,通于脑髓,有全身之柱之意,它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疔毒,宁神志之功效。3作用(

21、1)灸身柱可以健全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疲劳和促进疲劳的恢复,可以防止神经衰弱,不眠症,头痛等。对脑出血,精神病,癔症,小儿麻痹,癫痫,舞蹈病也有疗效。日本针灸医家代田文志,在长野县40所学校对学龄儿童进行保健灸的报告说:“灸过身柱穴之后,不伤风了,食欲增加了,发育也好了,总之,健康状况改善了。所以,虚弱儿童的家长,应该格外注意长期给孩子灸身柱。身柱是学龄儿童施灸的重要穴位。身柱灸对于成年人,也是必要的灸穴,是保健上不可缺少的。”(2)通治儿科百病:对于婴儿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缺乏,精神萎靡,夜不眠,夜哭,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抽风,发良不良,面黄肌瘦,都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可将艾绒搓成铅

22、笔尖或更细一些,在身柱穴灸3壮。像叶乳之类,2-3天即可痊愈;由于泻吐,消化不良而引起乳幼儿病危者,灸身柱可以转危为安;对于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也都疗效明显。对于3岁以上的小儿哮喘,除灸身柱外,可加灸灵台穴(第六椎下陷中)。由于身柱灸对于上述小儿各病都有明显疗效,所以是保证小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应该成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一般家庭常识,要大力推广。(3)防止呼吸系统疾患:身柱灸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对于小叶肺炎,肺门淋巴结核,初期肺浸润,胸膜炎,哮喘,支气管炎等,是必不可缺的灸穴。四、脾俞1取穴法脾俞穴在第11与第12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使病人正坐或俯卧,按第11胸椎下脊中穴旁开1

23、.5寸取穴。简便取法,可先摸到肩胛骨下解平为第7胸椎下。2特性“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主四肢,肌肉,能统摄血液,开窍于口唇;胃司受纳,通主水谷。故皆为仓禀之官,主宰中焦,脾,胃,十二指肠,小肠,胆,胰等的消化和吸收作用。所以这里说的脾脏,具有运化五谷精气及输布津液于全身的功能,是供给五脏六腑营养的源泉。在精神方面是意与智之所茂,故有智慧囊之说。凡属诸虚胀满皆为脾病脾俞穴在背部的中部,是十二脏腑背俞穴之一,属足太阳膀胱经。它有调理脾气、运化水谷、渗利除湿和营统血之功效。3作用(1)消化系统可治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消化不良、缺乏食欲,急慢性肠炎,

24、痢疾,泄泻,肝炎,黄疸,肝脾大,胃痉挛。(2)治慢性出血性疾病,贫血,子宫下垂。(3)治营养不良、水肿、四肢沉重,失眠,喘息。(4)治湿疹,荨麻疹。五、肾俞1取穴法肾俞穴在第2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使病人正坐或俯卧,从第2腰椎之下命门穴,旁开1.5寸取之。简便取法,使病人正坐直腰,由医者两手中指按其脐心,左右平行移向背后,两指会合之处为命门穴(此穴正对脐中),由此旁开取之,此法对于胖人腹壁下垂者不甚准确。2特性“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藏精与志,通于脑。肾主水,其华在发,开窍于耳。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为人身精气出入之源泉,又主宰一身之元气。肾与膀胱、生殖系,神经

25、系,消化系,呼吸系均有关系。如果肾气足,则人体精力充沛,强劲有力,生殖力强,脑功能也精巧灵敏,消化旺盛。肾俞穴在腰间,是十二脏腑背俞穴之一,属足太阳膀胱经。调理肾气,强健脑脊,聪明能干耳明目,健身体,壮元阳之功效。3作用(1)泌尿生殖系疾患可治急、慢性肾炎、肾绞痛、肾下垂、遗精、遗尿,阳痿,月经不调,盆腔炎,不孕症,膀胱炎,膀胱麻痹,糖尿病,淋病。(2)治腰痛,腰肌劳损,腰神经痛,下肢麻痹。(3)治贫血,身体虚弱,面色挑白,畏寒,四肢不温,慢性腹泻,耳鸣,耳聋,脱发,毛发干枯,多梦,失眠。(4)肾虚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六、中脘(太仓)1取穴法中脘穴在上腹部之中央,腹白线上。使人仰面平卧,自胸歧骨

26、至脐中心1/2处取穴。2特性中脘穴,又名太仓,位于中焦中点,适在胃上,“胃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中脘与小肠,三焦,胃,肺,肝,任脉等六经均有关系,故有中脘为上纪之说。它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3作用(1)治急慢性胃炎,腹部胀满,呕吐,呃逆,胃痛,胃下垂,胃溃疡,胃扩张,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肠梗阻,胃酸缺乏或过多,食欲缺乏,痢疾,肝炎。(2)治高血压,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精神病。(3)对子宫左屈,后屈有调整作用。(4)治心下痞满,中气不足,气短。七、关元(丹田)1取穴法关元穴在下腹部之正中线上,病人仰卧,在脐下3寸处取穴。2特性关元为一身元气之所在,属任脉,为

27、手术阳小肠之募穴,在脐下胞宫之上,为生化之源,当人体上下四旁之中,名为“大中极”,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又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会。别名丹田,是生命之田的意思,脑为上丹田,关元为下丹田。又是冲脉、督脉、任脉所起之所,此三脉者同发于胞中,称为一源三歧。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原气之功效,长期施灸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所以能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3作用(1)泌尿生殖器疾患可治肾炎、睾丸炎、尿道感染、膀胱炎、膀胱麻痹、急性尿潴留、前列腺炎、慢性子宫病、夜尿、遗精、早泄、阳痿不举、缩阳症、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赤白带、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子宫下垂。(2)治慢性

28、腹泻,腹胀,元气不足,虚喘,休克,虚脱,肠绞痛,痢疾。(3)治全身衰弱,少气乏力,精神不振,下腹虚寒。常灸关元能防病保健,强壮体质。(4)治心下痞满,中气不足,气短。八、曲池1取穴法曲池穴在肱骨外上髁与桡骨小头之关节间,当肘窝横纹之端。屈肘略成直角,手心向里,在肘窝横纹头下陷中是穴位。2特性曲池,为大肠经合穴,合穴为五俞穴之一。合治内腑,为上肢主要穴之一,有调节全身的功能,是整体疗法中不可缺的穴位。因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本腑有传送运输的职责,它与肺经相表里,有治理调节的作用。所以曲池穴祛风解表,清热利湿,调和营卫,强壮明目,有主泄逆气之功效。3作用(1)治眼科疾患。古代认为曲池是

29、“目灸”名穴,灸曲池可使眼睛清亮,治眼睑炎,结膜炎等;对于角膜白斑,睑腺炎(麦粒肿、偷针眼)以及虹膜炎,角膜实质炎等也可减轻症状。(2)皮肤病。对于荨麻疹,湿疹,汗疹,可灸曲池,再灸肩yu;对于疔,痈,疗,除灸曲池外,可并灸手三里,合谷;对于痈疽,除曲池久,可在患部附近施灸。治瘰疬除曲池外,再灸肘尖。治腮腺炎,除曲池外,可灸角孙。(3)上肢疼痛。用于肱桡神经痛,臂肘神经痛、肩胛神经痛以及肩胛关节周围炎、风湿痛、肘关节炎、上肢神经麻痹。(4)各种发热,血压亢进,面赤头胀,半身不遂。(5)胸膜炎,腭扁桃体炎,牙痛,鼻炎,口腔炎,头痛等。九、郄门1取穴法郄门穴在前臂内侧面,掌横纹直上5寸。2特性郄门

30、为心包经之郄穴。郄穴为特要穴之一。它有救急作用,多用于顽固性病和急性病。它位于前臂内侧之中部,居手三阴中间,对三阴经皆有影响,善治胸部诸疾。属心包经,心包即膻中,“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心包是心脏的外围,有传达心主命令和意志的职责,可以代心行事,代心受邪。所以郄门穴有宁心安神、理气宽膈、解痉镇痛之功效。3作用(1)心血管系统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或预防风湿心悸亢进、心律不齐、心包炎、心动缓慢。(2)胸膜炎、胸痛、胸闷、休克、乳腺炎。(3)神经系统可用于膈肌痉挛、癔症发作、精神刺激性休克、肋间神经痛、前臂神经痛或麻痹。十、足三里1取穴法外膝眼下3寸。2特性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

31、俞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合治内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所以,胃为水谷之海,能包容五谷,荣养四旁。胃和脾相表里,均为仓禀之官。主要职责是受纳,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于全身。足三里为胃经之主要穴位,它有调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灸足三里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的作用。是成年人保健灸的名穴。3作用(1)常灸足三里可以养生保健;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及其他病症都有防治作用。三里之灸能祛病延年,叫长寿灸。(2)防治肠胃病:足三里是胃的穴位,主消化系病,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对于用地部疾病,如胃肠虚弱,功能低下,食欲缺乏,赢瘦,腹膜炎,肠雷鸣,腹泻,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难与共,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