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52.87KB ,
资源ID:32059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2059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学生就业困惑的社会工作介入.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学生就业困惑的社会工作介入.docx

1、大学生就业困惑的社会工作介入摘 要我国在面临着社会人才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就业压力,大学生群体有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特有的心理状态,也产生了许多心理困惑。由于部分行业市场萎缩,社会需求增长不足,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以及政府部门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上的缺失,都是引发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原因。在寻求问题解决对策的时候,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同时入手,缓和社会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如心理学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惑问题,这就为社会工作引入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社会工作方

2、法的介入及其在实务层面上的运用,将有可能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式推动和促进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改革和创新。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以其特有的优势,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工作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方案和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困惑,减轻心理压力。可以说,社会工作方法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社会工作ABSTRACTCountry in the face of social total lack of talent in the case, there was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u

3、niversity students. Faced with the current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huge employment pressure,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great psychological pressure, showing the unique psychological state, but also generated a lot of mental confusion. As part of the industry shrinking market, lack of social de

4、mand growth, relative excess supply of labor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absence of policy are difficult employment problems caused by the current students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In the search for problem-solving measures when subjective and

5、objective from the start with two fronts simultaneously, ea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social talen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operation, such a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tudent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t a go

6、od solution to the current employment probl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hich is the introduction of social work college students to provide a good opportunity. Methods of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and its use in the practical level, will be possible with a new concept and methods to facilitate and pro

7、mote employment guidance current university reform and innovation. Social work as a professional helping activity, with its unique advantages, the use of casework, group work and community work, working methods, through a series of programs and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out of the employment confu

8、sion, relieve stress. It can be said, social work method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lving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Keywords: College student;Obtain employment; Social work第1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近年来,伴随国内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经济形势的不景气,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逐渐呈现出“结构性失衡”的状态,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网络上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相关信息与报道,如:

9、“那一年我大学本科毕业,怕找不到工作,于是考取了研究生;今年我研究生毕业,还是怕找不到工作,于是考取了博士;可是三年之后等到我博士也毕业了,我还是不知道我能不能找到工作,更不知道自己当年的决定是不是正确的”。这深刻地反映出当今大学生们的无奈、困惑与不解,究竟当代大学生们的路在何方?从这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状况很不乐观,据统计,2011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660万,2012年增加至680万,而2013年这个数字更是达到历史最高699万1。据新浪网统计并推测,2013年则是史上最难的就业季。单从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来看,就业形势无疑是非常严峻的。虽然这几年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

10、和政府的的关注,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措施,但是大学生就业困难隐含着供求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经济发展创造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和高校教育,要在这两方面双管齐下,何其难也!面对这样残酷而严峻的就业现实,大学生群体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除了不一样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心理困惑。据笔者调查统计显示,74%的学生表示邃未来就业感到困惑。大学群体是承载着社会,家长和自身高期望值的群体,他们对自我的定位和成才期望比较高,同时社会对其要求也高,而现实和理想之间巨大的偏差更是让很多人无所适从。如今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及引发的大学生对就业的困惑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和经济高速发展不平

11、衡时期在就业择业领域比较突出的表现,也是在世界经济危机后一个急需等待解决的经济性和社会性两方面两重性质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困惑问题方面发挥较好效果,这就为社会工作介入其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社会工作尤其是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方法,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与指导,得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引导大学生群体走出就业困惑。1.2 研究目的及意义进入21世纪以后,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行为问题呈逐年增加趋势。就业率、就业困惑、就业心理以及就业指导等问题成为各个高校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几

12、年来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就业率,缓解大学生就业困惑和就业心理问题。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就业工作开展的程度以及各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各地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困惑和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学生对就业形势、就业能力,就业渠道、就业心理、就业准备和择业观的认知差异较大。据此,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与就业状态,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和完善就业工作,笔者以江南大学的部分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引入其中,对大学生就业展开调研与帮助。这不仅为江南大学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且也为今后学校社会工作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介入提供指导与借鉴,同时对于其他高校在相关方面工作的开

13、展也将会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以往的研究虽说明了过去一段时间大学生择业就业的一些状况,有些内容是值得借鉴的,但是如果用来解释和指导当前的就业问题显然是不够的。在当前面临的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和就业状况将会如何发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又将如何应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考虑,笔者希望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侧重于从自身特点与心理的角度深入剖析大学生的就业困惑,同时将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引入到实际工作中,以期能够对指导就业实践有所裨益。1.3 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困惑问题的广泛存在,促进了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大学生就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实践中对大学生就业困惑和就业心

14、理进行指导的积极探索,国内外学术界也对高校学生就业困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对于大学生就业困惑问题指导的相关研究,无论是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还是比较研究,都是从现象本身入手,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存在的具体困惑和心理疑问、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策方面。 (1)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就业困惑和就业心理曾媚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选择时面临的两个主要困惑是就业城市的选择问题和就业方向的选择问题2。邓佳富认为困扰大学生就业选择有五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就业形势认识、就业能力认识、就业渠道认识、就业心理认识、就业准备认识及择业观3。吕广南则指出目前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就业观念陈旧和择业期望值过高的问题,追求

15、“一步到位”和“白领意识”的观念较多,企图一次就业定“终身”,而且大部分毕业生都希望到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城市工作,对条件和待遇均有较高要求,而一般不愿意到基层工作4。肖凌通过对河北五所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调查发现,90%以上的高职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49%的高职业女大学生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表示认同,但多数高职女大学生都期望能留在经济热点城市、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工作5。 (2)大学生就业困惑产生的原因 张莉认为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困局是多个方面的因素纠合而生的,一是全国大学的持续扩招,迫使大学生毕业时需要直面激烈的竞争;二是由于大学规模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使得大学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

16、去保持其原有的教学水平,更遑论提高了,这就从客观上降低了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三是大学生对自我的期待值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这就导致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或多或少地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错位;四是社会上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盛行,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6。而国外学者一般从他们较完善的、成熟的劳动力市场和相匹配的相关体制(如社会福利制度)角度来分析,往往重视需求、供给、供求匹配这种“纯经济学视野,如,Andeans在欧盟教育与培训中,从社会一经济路径和文化一政治路径分析了人力资本理论和自由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困惑的影响 。Doe ringer和M.J.pi

17、ore同时认为Spence提出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主次两种类型是非常有创新性的8。 (3)解决大学生就业困惑的对策在这一方面国外学者的一些研究可以作为借鉴,但是不大适合中国就业方面的特殊国情。国内的许多学者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角度多层次作了很多研究也取得很多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潘英的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认为高校教育由之前的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但是大学生普遍还存在着精英情节,抱着过时的就业观来面对当今的就业现实,因此要解决就业困惑问题首先大学生群体要从思想上矫正过来,客观评价自己与现实 9 。盘意文、陈桂芳提出,化解大学生就业困境要将扩大就业置于国家

18、各项经济政策的首要地位,采取资金扶持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10 。李升林认为大学生要自主调节自己的择业心态: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意;做好就业技能准备,增强就业竞争实力 1 。与此同时,对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学生就业困惑的研究寥寥无几,并且基本集中于对社会工作介入普遍性的社会救助的理论性研究。刘兵提出,随着社会转型,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为学校社会工作引入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除了需要政府及时顺应形势并作出宏观上的调控之外,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

19、人活动,通过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大学生群体走出就业困境 2 。另一学者江萍也认为鉴于造成大学生就业困惑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种,要改变这一现状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除了政策和自身调适之外,可以通过社会工作这一专业的助人活动,以社会工作的角度介入其中,通过个案和小组等工作方法为帮助存在就业困惑的学生走出困境 3 。上述研究大多是独立的以心理学和管理学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就业困境,即使是从社会工作视角研究,也仅仅停留在社会工作如何在普遍意义上指导就业工作的进行,缺乏针对具体的高校就业困惑的社会工作的介入研究。可以说在学校社会工作如何融入具体的大学生就业困境和就业心理方面,目前

20、的研究还很匮乏。另一方面,对特殊大学生群体就业问题如女性大学生和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困惑问题也鲜有提及。本文则力图弥补上述不足,着重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角度深入剖析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与就业心理,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与和借鉴。1.4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深入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 (1)文献分析法 查阅图书馆,互联网和资料室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专家学者对高校学生就业困惑和就业心理的研究状况,借鉴当前关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就业困惑指导研究工作的有益成果,同时查阅相关社会工作理论书籍,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就业困惑的指导和解决寻找理论基础和结合点。 (2)问卷调查法 笔者为

21、了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论文写作和相关研究做基本的铺垫,同时提供一些直接的数据使研究更为直观化。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纸质问卷发放同时进行,取得了一些直接的数据成果。 (3)深入访谈法通过实地访谈存在就业困惑的大学生,尤其是临近毕业的高年级学生,掌握当前他们存在的具体困惑和疑难相关的第一手资料,为深入研究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4)比较分析法 对比当前国内外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困惑和就业心理的差异,了解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所存在的不足和成功经验;对比当前针对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大学生就业疑难工作的研究,找出前人研究存在的不足,借鉴有益的成果,为本研究的深入奠定基础。1.5 创新点本文的创新点及特色之处主要体现

22、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综合:从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多个角度来分析审视当前大学生就业情况及面临的就业困惑。(2)文化解读:突出从大学生自身心理状况及就业文化这一角度来整理和分析大学生就业困惑的原因。(3)优势视角:运用社会工作中的优势视角来探索就业问题,相信大学生是有能力、资源和信心的,所以在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加强自身分析。(4)实务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多的使用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第2章 大学生就业困惑的现状分析2.1 就业和就业困惑的一般性含义 研究大学生就业困惑问题首先要了解就业的含义,XX百科上对于就业的解释是达到一定的年龄,具有

23、一定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人参加社会劳动并因此获得劳动报酬和收入的一种行为,是资源科技和人力资源学科的专业词汇 4 。大学生就业困惑是指经过大学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在面临毕业走上社会寻找工作的一些疑问和不解,因为在就业形势,就业能力,就业心理上的不同认识进而影响到其就业观和择业观,主要体现在个人心理层面。2.2 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特点 大学生就业群体是整个就业群体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是一个活力鲜明充满朝气的群体,大学生就业群体因为这个特殊性,在就业特点上也有其特殊点。2.2.1 知识性群体 大学生群体往往代表的是有文化有素质的高等人才,在接受了几年的大学教育,他们往往掌握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对社会看待

24、和分析的角度也往往更为多元化。另一方面,在接受了众多思想教育方面的学习和指导之后,思想道德素质往往也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的,所以兼具知识性、开拓性、可塑性等特点。受教育时间长,程度高,花费高决定了大学生毕业生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是重大而不一样的,同时这些特点也影响到他们在择业和就业上的认识和选择。2.2.2 职业选择层次高 大学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中等的特殊部分,是国家发展宝贵的人才,往往整体综合素质相对其他层面群体要高,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就业中会选择层次较高的职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选择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的岗位,他们往往不会涉足于较为低端的劳动力市场。2.2.3 政策性

25、影响大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往往受政治体制和社会经济大的环境影响比较大,国家一些就业择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选择与最终定位,比如鼓励创业和“三支一扶计划”就对大学生就业情况具有很大导向性和调控性。2.2.4 就业心理压力大 面临着这些年严峻就业形势,同时对自身的职业定位又高,这样矛盾的情况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在临近毕业找工作的时期,很多人会感到焦躁、迷茫、困顿、不安、消极,因为就业的心理压力,这种焦躁感,压抑的情绪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2.3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困惑 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身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今大学生就业的好坏不仅在于学校的好坏,在工作单

26、位的表现好坏,还取决于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在由学生身份转变为员工转变的关键时期,学生群体会有很多不解与疑惑。2.3.1 就业选择与地区发展差异之间的矛盾社会职业的开放性决定了每个毕业生都有选择自己理想职业的权利,但是事实上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却有很多障碍和限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人们越来越尊重自己的意愿和选择,个人需求愈加得到认可,实现个人需求的条件也愈加成熟。每个人都期望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在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中享受着丰厚的薪酬待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实际和现实却往往不是这么美好。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是较低,受时间、空间、历史因素和自身能力水平的影响和限制,要实现自己

27、的理想还是受到这些因素的约束。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及对自我实现的需要和生产力水平之间的矛盾还是很难调和。比如说大多数人都更倾向于在大城市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发展,更倾向于在国企和外企上班,但是这些地方和企业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远远容不下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而中西部落后地区和民营单位却更需要有志之士去建设。2.3.2 就业意愿与社会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 职业和岗位是既定的,但是大学毕业生往往却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工作。人是社会的人,人本身蕴含着两种属性,一种是自然属性,另一种是社会属性,而人之所以是人,便是因为人的社会属性。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 ,人在社会这个宏观范围里扮演

28、着一定的角色,具有特定地位,人作为一个个体是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组织的,所以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受社会的制约。我们主张个人自由,但是不顾及他人不顾及社会利益的个人自由是绝对要不得的,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我们就往往要受到社会提供的岗位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意愿是相对于社会需求的,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完善,社会会更加真正的尊重大学生的就业意愿的。以下小乐同学的例子便是这一点的突出表现:在一次访谈过程中,我渐渐地对小乐这个安静而稳重的大男生开始熟悉,他也渐渐地地向我吐露他内心的想法“我现在大四了,正准备找工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我学的是英语专业,一般这

29、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更倾向于进外企或者做外贸,我的一个很好的朋友在深圳上班,他也是学英语专业的,他跟我将深圳是个好地方、就业机会比较多,所以我也一直想去这个南方的大城市闯一闯,也去跟着他一样进入一家外企。我很想在年轻的时候去深圳增长见识,拼搏一把。可是今年寒假回家的时候和家里人谈起我工作的事,我和父母之间便产生了很大的问题,我爸妈希望我留在家乡当老师,他们说当老师稳定而且轻松,况且家里和县城高中的领导还有些关系。我表示我对当老师不感兴趣,他们又鼓励我努力考上公务员或者进国企、事业单位,这些稳定有保障肯定会比外企好。我理解他们的想法,可是我真的不想留在家乡的小县城,我想去外面的大世界见识一下闯一

30、闯。可是和父母意见呵呵想法总是相左,我不知道是自己想的太简单了还算是父母的想法太陈旧古板了。我现在感觉很苦恼,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太年轻不切实际了,我也不知道该听谁的了。小乐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可是在父母的意见和压力下他开始变得有些无所适从,其实他的父母也是为了他好,所以说目的是一致的,只是在具体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于是小乐便在徘徊并陷入苦恼,不知道是不是该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想从事的职业。2.3.3 就业与择业之间的矛盾当个人的潜力和价值在原工作单位不能很好的得到发挥,受到环境的制约而选择重新择业的话,跳槽往往会受到谴责。大学毕业往往还是二十二三岁的年龄,心智状况还没有达到很成熟的程度,所以在

31、选择职业的时候并不总是很理性的,很多时候都是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或第一感觉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据统计调查,超过半数的毕业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就是因为在心智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只能经过尝试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和职位。一是因为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受社会分工不同的制约,个人职业选择回合社会分工产生矛盾;二是在工作之后很多人发现自己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如今大学专业设置过细,学生往往知识面比较狭窄,培养出不少高分低能学生,学校所学知识和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三是社会环境会对个人的价值和潜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很多人在对自我个人价值评判时只注重个人评价而忽略社会评价,这就会过高估计自身或

32、低估自己,造成眼高手低或个人悲观消极的情况 6 。2.3.4 生存需要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目前很多大学生初涉职场只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如何将生存需要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谋生、为了生存的需要整日东奔西走,忙忙碌碌。很多时候为了达到目的得违背自己的意愿,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说为了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托关系送礼走后门,其实社会上这种现象存在很多。可是大学毕业生接收了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往往会对这一现象不屑一顾的。但是毕业之后就是就业,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同时工作也是谋生的手段,是生存的需要,所以说就业找工作很大程度意义上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可是,工作的同时也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个体,所以个体的发展也在促进着社会的发展,但是在职场中如何在尽可能发展自身的同时也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这是一个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都会面临的困惑。对于就业的规划,阿志一直想参加大学生“三支一扶”的志愿服务计划。他告诉我“我一直想去贫困的边远山区支教,在看完今年上半“三支一扶”的相关文件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对于从事志愿活动我并没有太多的想法,我只是想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锻炼自己,完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