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8 ,大小:118.62KB ,
资源ID:3207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207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docx

1、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课 题谁的得分高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教学难点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图片,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预案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情境老师谈话导入。图片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讨论,自主发言学生可能会说: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23分,第三次得41分。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

2、笑高。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师: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二、自主探究1.进行估算图片出示:教材第2页对话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为什么?生讨论,汇报。2.尝试计算。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师:说一说 你是怎样算得?学生可

3、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三、巩固练习练习设计:教材第3页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作业设计板书设

4、计谁的得分高 24+30+41=95(分) 23+44+29=96(分)2 4 2 33 0 4 4 + 4 1 + 2 9 9 5 9 6课 题 秋游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教学准备图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预案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情境师:秋天到了,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图片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师:从秋游图中你知道了哪些

5、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这条船可以坐90人。有两队,一队有45人,二队有25人。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生1: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2:这条船能坐得下这些人吗?生3:船上还有空座位吗?二、自主探究1.乘船问题。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用的算法。请不同算法的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说明理由。2.乘车问题。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图片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师: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第3辆车上有多少人吗?

6、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三、巩固练习练习设计:教材第5页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秋 游95-45-25=20(个) 90-25-45=20(个) 9 0 9 0 4 5 2 5 45 6 5 2 5 4 5 2 0 2 0课 题星星合唱队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计算教学难点

7、优化算法教学准备图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预案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图片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合唱队的人数变了。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二、自主探究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呢?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

8、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式?学生可能出现一步计算的。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及时纠正。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师:同学们,这两道题你能解答吗?图片出示:教材第5页练习题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三、巩固练习练习设计:教材第7页四、课后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星星合唱队52-9

9、+15=58(人) 5 2 5 2 4 3 9 9 + 1 5 或 4 3 4 3 5 8 + 1 5 5 8课 题练习课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能够从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预案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竖式

10、计算57+42-69= 91-38-25= 64+25-39= 82-45+38=38+42-36= 52-43+77= 91-38-25= 97-36+43=二、练一练出示课件1.胡萝卜15元,鱼28元,妈妈带了50元,够吗?(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张阿姨还剩下多少元?2.计算 77-33-25= 96-39-45= 100-91-8= 36+27-48= 3.机灵狗不小心把报刊的统计表弄脏了。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儿童报262834小画报32373小故事394045 2合计9899100(1)哪个班定的报刊最少?(2)二班订了多少分儿童报?(3)三班订了多少分小画报?四班

11、订了多少分小画报?多少本小故事?三、学习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 题练习一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计算。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熟练准确的计算能力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熟练准确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预案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设计一、 问题导入 谁来说说这一周我们在数学课堂上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指名汇报,教师板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二、基本练习1.口算练习。口算接

12、龙比赛。2.完成P8第3题。独立完成,代表板演,集体订正。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完成P8第4题。学生看懂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解决问题1.完成P8第1题。学生看图读题,发现数学信息,再根据所学问题选择相关数据列式解答。左图数量关系简单,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右图要引导学生梳理清数量关系:西瓜子比葵花籽少25里,就是比80少25,即80-25=55, 南瓜子比西瓜子少39,即比55少39,列式就是80-25-39。2.完成P8第2题。先引导学生看表,读懂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第2个问题,总价不超100元。第3个问题,引导学生明白要使剩的钱最多,必须买最便宜的玩具。

13、再列式计算剩下的钱有多少。第4题,答案不固定。3.完成P9第5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数据列式计算。4.完成P9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数据列式计算。5.完成P9第7题。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提高的信息,让学生口述所看到的信息,知道“总成绩”一栏中的两个数据是怎么得到的。然后独立完成,组织全班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四、延伸拓展1.出示P9第8题表格,学生读题目要求。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2.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同桌互相讨论,代表汇报。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五、全课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作业设计

14、板书设计练习一连加连减 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加减混合课 题 买文具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3.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使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教学重点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教学难点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人民币模型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预案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这天,羊妈妈让喜羊羊去文具店买文具。板

15、书课题,齐读课题。买文具,一定要带上什么?在我国,钱又叫做人民币。可是,喜羊羊太小,还不认识人民币,就让我们和他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吧。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认一认,填一填。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出示不同小面额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从老师手中拿出来吧! 你是怎么知道它是5元、2元、1元、5角、2角、1角(这里根据学生所拿的、自己认识的每一张人民币进行提问?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民币的材料,大小,颜色,图案及文字,使学生能准确、迅速地辨认各种小面额人民币。 教师指出: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小朋友要爱护它们,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要损坏人民币。(1)根据课

16、堂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及或直接出示不同面额的硬币:1元、5角、1角、5分,让学生进行辨认。(2)认识元、角、分。 看课本“认一认”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 指名汇报。学生有可能按照材质分为纸币和硬币;还有可能根据面值分为元、角、分三类。教师指出: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3)人民币兑换。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1元=( )角,1角=( )分。 利用真实的人民币进行兑换,教师示范后,同桌开展兑换活动,直观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2)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购买

17、每一种文具可以怎样付钱。老师选其中2-3种让学生交流付钱方式。(3)小结:在用人民币付款时,相同的钱数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式。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集体交流。4.和同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5.通过买文具,喜羊羊知道了,1元钱可以买很多东西,可不能小看这1元钱,决定以后要勤俭节约。我们也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1.完成P1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2.完成P11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强调:计算钱数时,相同单位的钱数可以直接相加减。3.完成P11第3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独

18、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作业计计板书设计5、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课 题买衣服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2.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3.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2.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教学难点1.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2.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教学准备1课时教学课时多媒体课件教学预案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

19、入课题 秋天到了,天气转凉,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情境图)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用什么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认一认。(1)认识大面额的人民。 出示不同大面额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从老师手中拿出来吧! 你是怎么知道它是100元、50元、20元、10元(这里根据学生所拿的、自己认识的每一张人民币进行提问?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民币的材料,大小,颜色,图案及文字,使学生

20、能准确、迅速地辨认各种大面额人民币。(2)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出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10元让学生进行辨认。(3)人民币兑换。利用真实的人民币进行兑换,教师示范后,同桌开展活动。2.妈妈买一件短袖,可以怎样付钱?(1)学生独立借助人民币样张摆一摆。(2)小组内用人民币样张谈论付钱的方式,教师巡视。(3)组织交流汇报。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1)小组内每人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互相解答。(2)代表汇报,集体交流。(3)对于有难度的题目,集体分析解答。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1.完成P13第1题。学生看图,理解题意,独立思考,指名汇报,全班交流。2.完成P13第2

21、题。引导学生看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再进行计算。3.完成P13第3题。学生先独立填写,再全班订正。4.完成P13第4题。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100元有几种换法。5.完成P13第5题。学生自己阅读周总理的小故事,说说有什么体会。四、全课总结, 激励评价 今天,又学会了关于人民币的哪些知识?作业设计板书设计买衣服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课 题购物练习课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能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巩固,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通过巩固能查漏补缺,更加熟悉各面值人民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 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

22、会进行简单的运算。教学准备习题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预案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口算4920= 818= 685= 569 = 2517= 9023= 707= 2820= 56+19= 558= 957= 10052= 479= 5613= 二、填一填 1.1张5元可换( )张1元,1张50元可以换( )张10元。2.2张5元是( )元,1张20元可以换( )张10元。3.2张5角是( )元,4张1元是( )元,3张2元是( )元。4.1元=( )角 10分=( )角 80角=( )元5.1张20元、2张5元、2张2元、1张1元合起来是( )元。三、在( )中填上“、或 ” 4元

23、40角 20元 20角5角4分 1元 8元2角 8角2分3、解决问题1、 电话机 录音机 42元 80元2、 玩具车 书 38元 29元录音机比书贵多少元? 小明买电话机和玩具车,一共要付多少钱? 小明付给售货员100元,买一个玩具车和一本书,应找多少元?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出来。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 题小小商店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在购物活动中,学会付钱、找钱,体验付钱方式的多样性。2.通过购物活动,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3.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购物经验。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教学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24、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预案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人民币,谁能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面额的人民币。指名回答。今天,我们就要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小小商店里的数学问题。二、模拟购物,获取新知1.教师提出模拟购物的要求。2.进行人员分工,明确每个人的职责。3.实践活动。4.活动小结并教育学生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1.笑笑买了一架飞机和一辆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学生在柜台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再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2.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一盒彩笔,找回多少元?独立思考,指名汇报,集体订正。3.淘气想买一个皮

25、球,有3张1元2张2元,可以怎样付钱?引导学生明确皮球的价钱和淘气所带的钱,再说说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4.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独立列式,全班订正。5.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小组内活动。作业设计板书设计4、小小商店共需要多少钱? 用加法应找回多少钱? 用减法如何付钱? 凑钱数课 题有多少块糖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3.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教学重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

26、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教学难点会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预案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如果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块糖哦。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摆一摆,数一数(1)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2)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3)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2.数一数,填一填(1)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按行数,什么是按列数。(2)组织学生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行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糖块按列数一数。然后交流。3.说一说,算一算(1)引导

27、学生思考: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颗糖,可以怎样数?指名回答。(2)学生数一数,说一说。按行数,每行有几块,有几行,一共有几块。按列数,每列有几块,有几列,一共有几块。(3)引导学生根据两种数法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4)组织学生把数一数,填一填中的题目用连加算式表示。独立完成,代表板演。(5)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说说有什么特点。(6)小结: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能用这样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来表示。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1.完成P17第1题。学生自己圈一圈,数一数。集体交流订正。2.完成P17第2题。独立填一填,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后尝试用连加算式表示。3.完成P17第3题。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指名汇报,集体订正后用连加算式表示。4.完成P17第4题。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指名汇报,集体订正后用连加算式表示。四、全课总结, 激励评价这节课,学会了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有多少块糖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 5+5+5=15块竖着看,每列3块,有5行: 3+3+3+3+3=15块课 题儿童乐园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经历把相同数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体会用乘法算式表示连加算式的优越性。2.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结合情境,知道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能运用加法算式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教学重点能把相同数连加算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