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88.26KB ,
资源ID:32470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2470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的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全文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的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全文Word文档格式.docx

1、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TA-pulmonary artery involvement,TA-PAI)指肺动脉出现大动脉炎的相应表现。1940年首次有文献报道肺动脉受累的大动脉炎病例。1975年Lupi等4的回顾性研究提出,50%的大动脉炎患者存在肺动脉受累。后续研究结果显示,TA-PAI在大动脉炎患者中并不罕见,且TA-PAI可独立于主动脉受累单独发生。TA-PAI与单纯主动脉受累的大动脉炎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其主要累及呼吸系统,症状不特异。同时,临床医生对TA-PAI认识不足,导致相当一部分TA-PAI患者被漏诊或误诊。对于已确诊大动脉炎的患者,医生通常更关注主动脉受累情况及治疗反应,忽视肺动脉

2、的异常,对病情的评估不全面。对TA-PAI的认识欠缺和重视不足,致使部分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进展为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因此,加强对TA-PAI的认识有重要临床意义。1.肺动脉受累是大动脉炎的重要表现形式:TA-PAI的系统性研究始于1975年,Lupi等4回顾性分析了22例大动脉炎患者的血管受累情况,通过右心导管肺动脉造影确认其中11例存在肺动脉受累。在此之前,普遍认为大动脉炎是局限于主动脉系统的疾病。对大动脉炎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PAI在大动脉炎中的发生率为5.7%36.7%5, 6, 7, 8

3、,而大动脉炎死亡患者的尸检数据显示,PAI发生率可达20%83%9, 10, 11。相反,在以大动脉炎流行病学、活动度及影像学表现等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中,PAI发生率低于20%12, 13;众多大动脉炎研究未将肺动脉作为受累血管纳入研究或未进行肺部血管检查14, 15, 16。这一现象提示临床对TA-PAI实际发生率的低估。TA-PAI的临床表现不同于传统大动脉炎,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包括憋喘/呼吸困难(68%83%),咯血(20%57%),胸痛(17%48%),咳嗽(20%54%);全身症状如发热(10%22%)等相对较少7, 8, 17, 18, 19。实验室检查数据表明,相较于健康对照,T

4、A-PAI患者的炎性指标,如ESR和C反应蛋白升高显著,与大动脉炎一致。与无肺动脉受累的大动脉炎相比,TA-PAI患者的主动脉受累表现发生率较低,如高血压(48% vs. 77%,P0.001)、跛行(20% vs. 40%,P=0.003)等8,缺乏特征性的大动脉炎表现可能是导致TA-PAI漏诊的原因之一。TA-PAI的PAH比例显著高于没有肺动脉受累的大动脉炎患者4, 7, 8, 18, 20,是两组患者的重要差别。TA-PAI的流行病学表现接近大动脉炎,患者多为女性(89.1%),平均发病年龄为34.6岁,亚洲人多见(65%)17。影像学表现是TA-PAI的主要确诊手段。早期检查方法以肺

5、血管灌注显像、肺动脉造影为主,目前多以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CTPA)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手段显示肺动脉的具体受累情况,能谱CT、FDG-PET/CT等新型检查方法也已投入应用15, 21。影像学上,肺动脉受累形式以狭窄(53%100%)、阻塞(40%61%)多见,少数表现为肺动脉扩张或肺动脉瘤。双侧肺动脉受累多于单侧受累,右肺血管受累明显多于左侧,以右上肺动脉受累最为常见4, 8, 22。除肺部血管表现外,PAI还可出现肺部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纹理稀疏、胸膜下网格-线状影等肺缺血损伤后修复的表现,以及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等胸膜受累的表现22, 23, 24。并非所有PAI患者都会表现出

6、肺实质的损伤,但特征性肺实质病变表现,如反复出现的游走性胸膜下楔形影,可能是诊断TA-PAI的重要线索,提示临床医师需考虑TA-PAI的可能性,并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评估22。2.肺动脉受累可以是TA的首发或唯一表现:通常认为,确诊PAI首先应确认主动脉系统的受累,肺动脉单独受累(isolated pulmonary artery involvement, isoPAI)的大动脉炎不符合广泛使用的大动脉炎1990ACR分类标准25和改良的Ishikawa诊断标准26, 27。然而,目前已有众多病例报道指出,PAI可作为大动脉炎的首发表现或唯一表现。1986年Hayashi等28首次报道了2例因呼吸

7、系统症状就诊而诊断为慢性肺动脉栓塞症的女性患者,初诊时均未见其余血管异常;分别于5及13年后出现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表现,最终诊断为大动脉炎,提示PAI可作为大动脉炎的首发表现。1998年Brugiere等29报道了1例双侧肺动脉干狭窄的年轻女性,患者初诊为慢性肺血栓栓塞症,主动脉造影未见异常,应用抗凝治疗无效,后因大咯血死亡。尸检提示右侧肺动脉完全阻塞伴管壁增厚,肺动脉病理符合典型大动脉炎表现,而大体及镜下均未见主动脉系统异常。患者最终诊断为TA-isoPAI。该例病理结果表明,isoPAI可作为大动脉炎唯一表现。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isoPAI在TA-PAI中的发生率为24%51%6,

8、17, 22。根据已发表的15篇文献报道的23例isoPAI资料,将其临床特点简要总结如下(表1)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本病以女性居多(20/23,87.0%),平均发病年龄为38岁。有首发症状记录的19例患者均存在呼吸系统症状,以呼吸困难(52.6%)和胸痛(36.8%)最常见。71.4%(15/21)患者出现炎性指标(ESR或CRP)升高。有肺动脉压记录的15例患者中(右心导管11例,超声心动图4例),13例出现PAH。肺动脉受累分布上,右侧肺动脉受累多于左侧,其中右肺动脉干受累(69.6%)高

9、于左肺动脉干(34.8%,P=0.038),双侧肺动脉干同时受累比例为30.4%。损伤类型以狭窄(78.3%)、阻塞(52.2%)多见,管壁改变(13%)较少,这可能与检测手段有关,同时也给临床上与肺栓塞等肺血管病变的鉴别增加了困难。表1 肺动脉单独受累的大动脉炎(isoPAI)与累及肺动脉的大动脉炎(TA-PAI)特征比较(例)将23例isoPAI病例报道数据与He等8对于128例主动脉(含分支)及肺动脉同时受累的TA-PAI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表1),isoPAI在发病年龄与性别比例方面与TA-PAI无明显差异,两组的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相似,均以呼吸困难为最常见表现。isoPAI的ESR升

10、高较TA-PAI更多见(61.9% vs. 30.5%,P=0.007)。受累肺动脉分布上,isoPAI双侧肺动脉主干受累比例更高,左、右肺动脉干受累比例均较TA-PAI更高。导致这种差异的部分原因可能源于影像学的敏感性差异,目前对isoPAI的诊断依赖于最典型的肺动脉影像学表现,提示存在部分相对远端肺动脉受累的患者被遗漏的可能。而在肺动脉损伤类型等方面,两组均以狭窄、闭塞为主要表现形式。上述结果显示isoPAI与TA-PAI具有类似的人口学特点、呼吸系统表现和影像学特点,也更加支持“isoPAI是大动脉炎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另一种疾病”的观点。同时,部分以isoPAI起病的病例在随访数年后

11、出现主动脉系统受累的临床或影像学表现28, 31, 41,提示isoPAI可能是部分大动脉炎患者的首发表现。要证实这一观点,未来需要对isoPAI患者长期和大量的随访。至于为何部分大动脉炎只累及或首先累及肺动脉,则需要更多病理学证据以及包括基因组学在内的发病机制研究来进一步阐明。3.PAH是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的晚期表现:PAH是肺动脉压超过一定的临界值导致的异常生理病理状态,2015年ESC规定:PAH金标准为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25 mmHg(1 mmHg=0.133 kPa)43;近期研究结果显示,肺动脉平均压在2025 mmHg已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44。肺动脉高压患者

12、典型临床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和乏力,晚期表现为右心功能衰竭。肺动脉高压是TA-PAI的常见并发症,45%63%的TA-PAI患者合并PAH7, 8, 18, 19, 20, 22,TA不伴PAI者很少出现PAH17, 18。TA-PAI患者中,合并PAH者相比未出现PAH者,临床症状更重,预后更差,表现为:(1)呼吸系统症状更重,以呼吸困难最为显著(88%95% vs. 41%44%);(2)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明显延长(60个月 vs. 8个月,P0.001);(3)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升高更明显(922 vs. 50.1 pg/ml,P0.001),心功能NYHA分级为/

13、级患者更多(60% vs. 10%,P0.001),右心受累多见;(4)双侧肺动脉受累更多见(36%85% vs. 4%35%);(5)病死率更高(19/79 vs. 2/49,P=0.003),死因多为右心衰竭8, 18, 19。目前认为,肺动脉高压是肺动脉受累的晚期表现,已出现PAH的TA-PAI治疗效果和预后不佳17。由于TA-PAI的临床隐匿性强,许多患者在确诊TA-PAI时已出现肺动脉高压。因此,加强对早期PAI的认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肺动脉高压不是TA-PAI的特异表现,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各类结缔组织病CTD、左心心脏病LHD、肺部疾病或缺

14、氧、肺血管阻塞等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43。超声心动图、CT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心导管检查可协助鉴别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原因。4.肺动脉受累临床误诊/漏诊率高及原因分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TA-PAI的误诊率高达50%80%7, 22。众多案例提示isoPAI误诊为慢性肺动脉栓塞极为常见28, 29, 30, 33, 45。此外,PAI还可被误诊为肺结核7, 22、肺炎31等。TA-PAI常需要与慢性肺栓塞进行鉴别。慢性肺栓塞(chronic pulmonary embolism, CPE)首发症状不典型,仅有3.8%患者会出现急性肺栓塞症状46。CT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二者的鉴别。二者均有血管管腔狭窄和阻塞

15、。CPE的肺动脉管壁增厚来自栓塞造成的堵塞,增强CT无增强影像;通常可在管腔内发现血栓或栓子,管壁内偶可见栓塞物质。TA-PAI的增强CT影像可出现管壁增强,无法找到血栓或栓子,管壁内不会出现栓塞物质47。TA-PAI临床误诊/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PAI为首发/主要表现的TA患者常因突出的呼吸系统症状就诊,呼吸困难、咳嗽和咯血出现频率高,典型主动脉缺血症状可不出现、不明显或出现较晚8, 22, 48,诊断时易遗漏。部分存在早期主动脉系统受累(如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的患者可能在未出现临床缺血症状的时候已经出现局部血管杂音,临床的警觉结合细致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发现更多的早期TA

16、患者。当怀疑TA患者同时伴有肺动脉受累时,应进行常规的右心导管检查和CTPA辅助诊断。TA-PAI肺血管影像学表现不突出是临床误诊/漏诊的另一原因。肺动脉系统作为低压力血管,其动脉壁较主动脉壁明显较薄,因而早期肺动脉壁增厚的直接征象远较主动脉管壁增厚少见且不易发现,而出现典型的肺动脉“鼠尾样”狭窄闭塞时,往往已合并肺动脉高压进入晚期阶段。近年来MRI、PET/CT等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TA的影像学诊断,对主动脉受累的诊断敏感性有所提高,且有助于病情活动度的评估和治疗随诊49, 50。PET/CT可以在主动脉出现结构改变之前发现异常51,但对肺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仍不尽如人意52。能谱CT等影像学

17、新技术有望在肺动脉病变的早期发现起积极作用21。另外已有学者提出,肺部非血管影像学改变对PAI有提示作用,肺梗死和肺实变可作为PAI的早期影像学表现22, 24, 53。2019年Yang等22对51例PAI患者回顾性分析发现,肺动脉受累影像的早期表现并不仅仅局于血管,肺实质损伤在82%的PAI患者中出现,是血管受累后的继发表现,包括胸膜下楔形影(26%)、结节(49%)、不规则线状影(51%)。通过对TA-PAI早期非血管影像学的辨识和更敏感的肺血管影像学检查,TA-PAI的确诊时间有望缩短。此外,大动脉炎现有的诊断标准对以肺动脉受累为主要表现的TA的诊断造成巨大困难。目前大动脉炎的诊断标准

18、多采用1990ACR分类标准1, 25,符合6项标准中的3项即可确诊;亦有部分学者以1996年改良版Ishikawa标准作为大动脉炎的诊断依据26, 27,符合2项主要标准或1项主要标准+2项次要标准可确诊(表2)。可以看出,1990ACR标准以主动脉及分支受累表现作为诊断依据,未包括肺动脉受累的项目。isoPAI患者无法满足ACR标准,而以PAI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TA患者,也可能因为主动脉受累的证据不足而被排除在诊断之外。Ishikawa标准的不同之一是在次要标准中补充了“肺动脉损伤”项目,对TA-PAI的重视程度较高。TA-PAI作为主要症状且合并主动脉系统受累的患者可依据此标准确诊,但i

19、soPAI仍被排除在外。正是由于TA-PAI临床表现的特殊性,若呆板地套用大动脉炎现有诊断标准,将导致TA-PAI临床诊断的困难和对发病率的低估。探索针对TA-PAI的新的诊断标准迫在眉睫。表2 1990年ACR大动脉炎诊断标准与1996年Ishikawa改良版诊断标准对比综上所述,TA-PAI并不少见,是大动脉炎的重要表现形式,肺动脉受累导致呼吸系统症状可以是大动脉炎首发或唯一的临床表现,TA-PAI合并肺动脉高压比例较无PAI的TA明显升高,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对TA-PAI的认识加深,诊断率有所上升。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20年间PAI在大动脉炎患者中的确诊率由0逐年上升至10.2%22。然而,由于TA-PAI临床表现的不特异性、影像学检查的不敏感性以及现有大动脉炎诊断标准的局限性,许多TA-PAI患者未能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本文通过对现有病例报道、回归性研究进行分析,对TA-PAI的临床表现,特别是isoPAI的特点进行总结,TA-PAI临床漏诊/误诊的原因进行探讨,希望提高临床医师对TA-PAI的重视,也期待对TA-PAI的临床、影像、治疗及发病机制的高质量研究涌现,以加深对这类特殊形式大动脉炎的认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