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学生学历或硕士学位11人(占%,含在读博士1人);考取高级技能证书教师16人(占%),8名教师拥有职业技能鉴定高级维修电工考评员和“金蓝领”技师培训鉴定考评员证书;“双师”素质教师16人(占%),具有多年企业一线技术管理工作经历的2人(占%);近三年具有2个月企业顶岗实践经历教师16人 并聘请了16名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实践教学任务,专业教师全部具有一种与专业相关的技师职业资格证书,能够胜任两门以上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 2先进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 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已拥有校内实训基地1个,实验实训室12个、生产性教学工厂1个、创新工作室1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5个,完全可以满
2、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以及专业群实践教学的需要,完成学生技能培养的任务 校内实训基地及实验实训室,可实现电子技术、电工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人机界面、组态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变频器原理与应用、自动化生产线组装与调试等专业核心实践课程的教学,也可承担维修电工、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设计师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任务;创新工作室以单片机、触摸屏、变频器等先进设备为载体,形成集教学、培训、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创新实践平台,可使学生对机器人、信号处理、产品设计、项目管理、创新技法等知识进行自主体验、自主创新,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并为教师和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提供支
3、持校内生产线教学工厂和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可对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锻炼,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 每学期都结合校内实训基地与生产性教学工厂,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等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同时,掌握核心技术的综合技能,如图1所示 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双证,即毕业证书和劳动部认定的专业技能证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对口就业率可达93%以上,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第一至五学期 校内实训基地 任务驱动 基本技能 专项技能 岗位适应能力 第五学期末 第六学期 校外企业 校 顶岗能力 生产性教学工厂 生产性实训
4、 综合技能 项目引导 仿真训练 第三至五学期 校内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 生产性教学工厂 创新能力 创新平台 第一至五学期 图1 专业实践训练体系 3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基于电气自动化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中(高)级维修电工、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机电一体化工等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及技术改造;自动化生产线的组装与调试、维护和维修及电子线路的设计与维修等3大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有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根据培养
5、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拥有科学的理论、实践教学有机整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以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学训交替”等多种工学结合适合职业教育目标的课程组织模式通过毕业生的社会反馈,毕业生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4雄厚的资金支持 XX年12月,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成为国家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将投入万元用于课程建设;5优越的地理环境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具备成为北方最
6、具活力的制造业基地的优势,来鲁投资的国际大财团、大公司逾百家,位于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在其中扮演了最重要角色,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山东半岛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将是必然趋势可以预见,这样一个经济持续繁荣、制造业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持续旺盛,必然会为专业发展带来机遇另外学院地处威海科技新城,邻近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山东大学,师资与教学设施可以共享 办学特色: 1“核心技术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发展,已形成“核心技术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以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及技术改造、自动化生产线的组装与调试、维护和维修及电子线路的设计与维修为核心技术,尝试和探索
7、了 “核心技术一体化”专业建设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核心技术课程设置一体化”、“核心技术教学环境一体化”和“核心技术职业资格一体化”,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2以仿真工具为支撑的理论教学平台 对于电工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等中文版的仿真软件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融合 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等专业课程中,采用V-等中文版电气仿真软件进行专业课题的设计、仿真 通过这种先进的教学平台,将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融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使学生掌握先进的专业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和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3以生产性实训项目为引导的实践教学平台 专业课程在校内和
8、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部分课程聘请企业的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授课 在校内的实训基地营造职场氛围,利用实训室先进的设备,进行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重点培养学生对现代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能力每学期末设置综合性的实践应用型项目,给学生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查找资料、设计、仿真、装配、调试、检测、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将与企业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的教学部分安排在生产性教学工厂和校外实习基地企业进行定期组织学生参加 “数控车床”、“ 数控铣床”、“半自动模
9、切机”、“ 全自动模切机”等生产性实际项目的安装、调试、检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循序渐进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我们不仅将学生培养成“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还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即创新能力的培养 将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概念,及时、适当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具有创新气息的教学内容渗透在各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开放性、多元性与全面性 通过开放“创新实训室”、定期举办“电气技术设计竞赛”,以及创新激励制度的实施, 使各门课程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已蔚然成风从“技术改造和小发明”为起点,到内容复杂的课程设计、毕业设
10、计,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方针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加强内涵建设,以创新为动力,以特色和品牌求发展,努力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重点做好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三项工作;发扬“修德强能、严谨精细、经世致用”的校训精神,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目标”的原则进行本专业的建设 三、专业建设目标 基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工作过程,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结合”紧密的课程体系和
11、实践教学训练体系;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电气自动化设备维护、应用和管理岗位的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线,构建电气自动化专业“任务驱动,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引进、培养并举的措施,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适应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建设集实验实训、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应用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将本专业建设成为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办学理念先进、教学条件完备、师资力量雄厚、课程体系科学、专业特色鲜明、能够引领国内同类专业及专业
12、群的示范性专业 四、专业建设思路 1师资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打造高素质“复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技术专家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使“双师”结构教师比例达到% 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实施“名师工程”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和教科研活动,每年制定并落实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顶岗培养,鼓励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合作企业中参与大型企业决策,独立承担企业技术指导和产学研项目开发,使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具有较高“双师”素质的骨干教师 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师资梯队的建
13、设,保证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课程及课程体系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专业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思路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已有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课程相关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根据就业人才市场对生产第一线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继续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实训中心,充实并完善可编程控制器、现场总线、人机界面、组态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实训设备;继续加强与山东谷山电机厂、华东数数控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合作,完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功能,保证实践环节的质量 在重点进行实验实训条件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建设,积极探索
14、以培养学生的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设备、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修为主线的技能训练模块体系化的建设;进行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开发;加强实训指导教师、实验员的业务培训;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等 4社会服务功能拓展:通过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扩大本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对口支援和社会交流等社会服务功能 5规范教学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开创崭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教师业务档案,加速课程档案建设,实行激励机制,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具有先进管理模式,科学的管理体制,成为山东省培养自动化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和管理示范 五、专业建设规划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
15、资队伍 把“引进来” 与“走出去、送出去”相结合,积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技术研发能力强、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结构合理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团队到XX年9月,专任教师达到18人,其中,硕士13人,每位教师要求至少有6个月企业顶岗实践经历 1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实施“名师工程”,鼓励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合作企业中参与大型企业决策,独立承担企业技术指导和产学研项目开发 2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上,以“走出去和送出去”为原则,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提高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对外交流,要求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类技术交流活动 3 以“蛙式两栖”方式培养师资
16、实践操作能力,一方面始终保持20的专任教师参与企业技术项目开发,另一方面每年与校办工厂、实习企业互换员工2-3名,参与对方的生产活动 4开展教学示范活动,主讲教师上课,青年教师旁听学习,并要求青年教师在独立授课前至少完整地旁听1学期课,并作详细的听课笔记 5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学、教改及科研的心得,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活动包括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教学研讨活动每周一次 6加强境内外培训,安排教师到韩国、新加坡、德国等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到国内高校学校、培训机构进修 7在教师引进上,坚持以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和高学历人才双管齐下,以推动教师队伍全面发展 8定期为兼职教师开办
17、培训班,提升其教学水平 加大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力度 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的岗位需求,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将技能证书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在原有维修电工证书的基础上,增加可编程系统设计师、单片机硬件设计师等证书,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不断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修订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善6门网络课程,4门优质核心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编写4本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并制作特色鲜明的教学课件 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已有办学经验
18、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课程相关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根据就业人才市场对生产第一线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专业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思路 人才培养方案每一年都会做进一步的修改、调整,以适应和满足社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培养本专业的自动化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实践性为原则来优化知识结构,合理组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并与教学方法、手段、技术的改革相结合 培养方案根据生产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和更新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作用,指导、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计划,使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设置更加科学,更加适应企业的需
19、求根据需要调整各部分内容的学习,增加新技术课程内容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可以有选择地开设新专业课程,可以将专业选修课程调整为必修课程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与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训练与毕业实习的内容这些调整和设置是与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变化而定的,也是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而定的 以培养职业道德素质为基础,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以科学的劳动观与技术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将以专业职业岗位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计划在入学教育及就业指导课程中开设由企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
20、、毕业生等进行的讲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继续进行以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进行“学训交替”、“工学结合”、“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对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采用“学训交替”的教学模式;对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原理及接口等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维修电工、高级电工综合实训等课程的实训项目,给合生产性教学工厂的数控机床电气配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生产性实训的比例达到80%以上在实践教学中,对“工学结合”紧密的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3先进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 计划完
21、善并建设机床电气控制一体化教室、高级电工实训室、电机维修实训室、机床电气维修实训室、电气设计与创新实训室、专业机房、自动生产线实训室、组态技术实训室、罗克韦尔及西门子自动化实训室、生产性教学工厂等,能够完成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师资培训、新技术应用推广、模拟工业生产等项目为采取灵活适用的“学训交替”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消化枯燥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继续与大型企业签订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提高顶岗实践的时间,使学生感知真正的生产环境、提高学生认知的全面性;通过在真实环境下的工作和磨练,缩短学生与工作岗位的距离,增强学生的技能水平和
22、就业竞争力建设生产性教学工厂,为本专业师生的产学研和“工学结合”提供良好的平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培养学生职业经验能力 建立生产性教学工厂,为学生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职业经验培养平台通过该平台学生可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各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工作环境该平台以项目为驱动,将设计、材料采购、管理、生产等环节和企业文化融为一体,提高学生专业岗位综合技能 4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内涵建设 在强化实验实训条件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内涵发展,加强实训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积极探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体系化建设;与企业合作进行“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5建立一
23、套完整的教学档案,规范教学过程管理 在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积极配合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注意收集和分析兄弟院校的成功做法,总结和发挥以往教学管理的经验和优势,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教材编写、教材征订、课程安排、授课计划审核、学生成绩查询和毕业设计题目管理等工作流程图,保证教学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和高效率 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积极开展申报教学管理专题研究项目,探讨和实践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奖惩机制,促进教学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为广大师生做好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教学督导委员会定期、不定期地和教学教管人员进行沟通,保证教学管理理念和各项管理制度得到贯彻和落实 6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增强辐射能力 依托重点专业师资和实验实训条件资源,面向相关的高职、中职院校及企业,开发相关的培训项目,开展教师之间、教师与工程师间的交流活动积极开展面向社会、企业的应用技术研究及技术服务,努力把本专业打造成本地区有较强实力的、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特色专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