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925.22KB ,
资源ID:3271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271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docx

1、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6)一、 课标与考纲考纲高考定位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2.地壳物质循环。1掌握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具体影响,以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2、掌握两种最基本的地貌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分布。二、 地位与作用2010课标全国20XX年山东高考2011高考全国卷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36题(3):8分选择题第5、6题:8分选择题第2题:4分。三、 学情分析: 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学生很容易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相对难度稍大。并且这一部分在高考中往往以地质构造图、地貌图为

2、载体,结合人类活动来考查,反映出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准确描述事物的现象和解读事物的特征上能力不足。四、 学习目标1、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能举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2、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阅读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3、掌握两种最基本的地貌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分布。五、 重难点1、两种基本的河流地貌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分布。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六、 学习过程:(一)整体建构(建构知识网络)1、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 。(2)实质:使地表物质从高处向低处迁移。 决定着物质迁移的方

3、向。(3)主要类型:A、风化作用:岩石在 、水、大气及 的影响下发生破坏作用。B、侵蚀作用: 等对地表岩石及其 的破坏作用。C、搬运作用:流水、风、冰川等将 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D、沉积作用: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 的过程。(4)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这是本节的重点知识,采用表格比较记忆)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 、 、风蚀柱、风蚀蘑菇、和 等。 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使坡面破碎,形成 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

4、布)溶蚀石灰岩被流水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 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 、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 地貌滨海地带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 地区海浪沉积形成 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流水沉积形成 (出山口)和 (河口)以及 平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地区(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 (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

5、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拓展】A、河流在不同河段流水作用有差异,剖面形态有差异(采用剖面图,帮助学生理解)B、河流侵蚀地貌(这是学生的知识盲点,也是难理解的地方,表格比较加深理解)形 式概 念影 响河 段时 段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河源、上游河谷发育初期(沟谷期)下 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上中游河谷发育初期(沟谷后)侧 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中下游河谷发育中后期(V形槽形期)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高考重要考点,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D (2)影响D(

6、1)循环过程(3)典型代表: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二)考点解析(结合高考考点,有针对性的指导练习)考点一: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典型例题1】(20XX年广东,4分)“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本题既考查了外力作用,又考查了等值线和地转偏向力,综合性较强,符合高考题的特点,非常具有典型性)A.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C. 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点拨:河岸侵蚀与堆积 平直河道北半球右岸 ,左岸

7、(地砖偏向力的作用) 弯曲河道凹岸 ,凸岸 (流水的运动惯性)【举一反三】(2012吉安模拟)读下面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的地貌有()沙丘海蚀崖三角洲平原风蚀蘑菇A BC D(2)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风力作用波浪侵蚀作用流水沉积作用冰川作用A BC D考点二:岩石圈物质循环(理解这一知识点是解决高考题中相关问题的关键)【典型例题2】(2)(1)点拨: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关键是: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及时进行方法技巧的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七、达标测试(检验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2010山东高考)图3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

8、答12题。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3、读“地貌示意图”,回答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是4以下地理事物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东非大裂谷 B北美洲的五大湖 C喜马拉雅山 D青藏高原(2010河南豫南九校二次联考)如下图:为石灰岩,为页岩,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两种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新岩石。据此回答56题。5.形成、岩石的地质作用为 A风化作用

9、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6岩石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有 高压石灰岩分布岩浆活动风化侵蚀作用强A B C D7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1)(3)题。(本题既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又考查可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1)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 B固结成岩作用C地壳下沉 D高温熔化(3)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八、巩固与提高( A组)(分层次布置作业)1、(2

10、0XX年海南高考)图5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5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2、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 石林 B. 沙丘 C. 海蚀柱 D. V型谷 3、读下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回答下列各题: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2)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 )m。A.40H41 B.49H50C.59H60 D.60H61(3)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

11、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4、读下图,完成(1)(2)题。(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地最可能是下列哪一国家海岸地区的典型景观()A挪威 B新西兰C日本 D西班牙(2)图中海岸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是()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20XX年8月1日,“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丹霞地貌为红色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发育的水平构造地貌。结合广东丹霞山景观图,回答56题。5形成这种地貌的岩石最有可能发育于地质时期的何种地形类型()A岩熔高原B褶皱山地C冰碛丘陵 D沉积盆地6形成该种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 B冰川侵蚀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2011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北方某

12、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7题。7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ABC D下面是“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8题。8从上图可以看出,云贵高原的形成发育过程中()A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B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C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同时期,内外力都有可能成为主导因素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丙(1)写出地貌名称:甲_,乙_,丙_。(2)甲、乙、丙地貌都是由地质作用中的_力作用形成的。(3)甲地貌一般分布在_。乙地貌多分布在_。(4)关于乙、丙两图的说法

13、,下列正确的是()A乙是流水堆积地貌,丙是风力侵蚀地貌B乙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丙地貌多分布在湿润地区C丙地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D乙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B组(2011汉中模拟)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12题。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大理岩属于E类岩石B玄武岩属于A类岩石CB类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DD为喷出岩2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为外力作用 B为变质作用C为重熔再生作用 D为冷却凝固作用(2011大纲全国高考)读图,完成34题。3、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 D地幔4、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

14、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5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在图甲中处有一瀑布,这样写道“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同学们在处秋游时,并没有欣赏到“激流翻滚”的壮观场面。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_,原因是_ 。该河流下游河水的补给方式是_。(2)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3)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10万年后位置最可能()A位置上游 B位置下游C保持位置不变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九、课后反思参考答案:【典型例题一】【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对营S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理解。据图示

15、等高线在甲乙直接向北弯曲信息可知当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后来总体向南流。河流一般在中下游进入形成的中期或后期成熟阶段,会出现河湾,并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由此可知乙地泥沙堆积,为“数家新住处”的形成提供条件,故选择B。【举一反三】 第(1)题,图中有沙丘、海滩、海积与河积三角洲,都属于堆积地貌,没有侵蚀海岸,排除海蚀崖;风蚀蘑菇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第(2)题,海岸沙丘是海滩物质受风力作用形成的风积地貌;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参考答案】(1)C(2)A【典型例题2】【达标测试】1-2题3题、DACB 4-6题、 BBB7题、【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和乙为岩浆

16、岩,丙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在岩浆岩中花岗岩侵入岩石的内部,玄武岩分布在地壳表层,所以乙为花岗岩。第(2)题,读图可知,为冷却凝固作用,为风化、侵蚀与搬运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为变质作用,为固结成岩作用。所以为外力作用。第(3)题,读图可知,甲为岩浆岩中的玄武岩,由于岩浆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气体,当岩浆喷出地表,温度与压力迅速降低,所以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答案】(1)B(2)A(3)A【巩固与提高】A组1、【解析】由图可知:该地河、湖众多,地势地平(海拔在20m40m之间),因此,可筛选选项,判断该地可能为我国东部地势第三阶梯,江河下游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进而判断该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及

17、地质作用分别是流水、沉积作用。【答案】:A2、【解析】四类地貌所对应的营造力分别是:石林-水蚀、沙丘-风积、海蚀柱-水蚀、V型谷-冰川侵蚀。【答案】B3、B C C4、【解析】由图分析图示为峡湾地形,结合选项判断此景观主要分布在挪威,是冰川侵蚀作用的结果。【答案】(1)A(2)C5-6【解析】第1题,红色砂岩属于沉积岩,丹霞地貌应发育于地质时期的沉积盆地,岩熔高原、褶皱山地、冰碛丘陵不利于堆积物的沉积。第2题,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南方湿润地区,这里降水多,外力作用主要以流水侵蚀为主。【答案】5.D6.C7【解析】第7题,甲处土层深厚,地势平坦,靠近河流,适宜耕作;乙处是断层,不利于工程建设;丙处

18、为山脊,坡度较大,不宜修梯田,可以植树造林;丁处是山谷,河流冲刷较严重,可以打坝淤地,保持水土,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故选A8【解析】第8题,图示既有岩石受内力作用挤压弯曲,又有水对可溶性岩的溶蚀、淀积作用。故选C9、【解析】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据图分析如下;地貌形成分布聚落甲峡谷流水侵蚀多分布在山区多分布于河谷平地乙三角洲河流堆积多分布在河口地区多分布于河流下游平原丙流动性沙丘风力沉积多分布在内陆受风沙影响,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答案】(1)峡谷三角洲沙丘(2)外(3)山区河口地区(4)C B组1-2、【解析】第1题,A为岩浆,B为侵入岩,C为喷出岩,D为沉积岩,E为变质岩。第4题,为冷却凝固作用,为固结成岩作用,为变质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答案】1.A2.D3-4、【精讲精析】第(1)题,地幔的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故D正确。第(2)题,该山体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最后形成沉积岩。【参考答案】(1)D(2)C5、【解析】第(1)题,黄河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最多,瀑布流量最大。第(2)题,略。第(3)题,瀑布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其位置不断溯源位移,向河流上游移动。第(4)题,形成谷地的主要原因如下:向斜成谷;背斜被侵蚀成谷;断层形成地堑;流水侵蚀下切河床形成河谷。【答案】(1)夏季夏季降水集中,水量大降水补给(2)流水侵蚀作用(3)A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