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26.36KB ,
资源ID:33057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3057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世界近代现代史 上册课本第三章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世界近代现代史 上册课本第三章人教版.docx

1、世界近代现代史 上册课本第三章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 上册(课本第三章)一. 本周教学内容:世界近代现代史 上册(课本第三章)学习方法:1.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2. 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开会,形成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维也纳体系。3.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4. 由于本章内容多,故分两部分学习。此期按资本主义的经济、国际关系、政治三条线索掌握。第一部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国际关系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一)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1.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

2、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 资本的原始积累:积极发展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圈地运动: 18世纪,英国圈地运动盛行。地主获得大量土地,革新农业技术,改良畜牧业品种,促进农牧业的发展。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沦为雇佣劳动者。3. 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作用:积累了丰富生产技术知识。使生产分工日益深化,作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劳动工具进一步专门化,为发明和使用机器创造了条件。4. 煤铁资源丰富,可以提高铁产量,促进机器的推广和使用。(二)工业革命的进程;1. 工业革命的进程: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业开始发明和使用机器,以后机器生产扩展到:采煤、冶金、交通运输等各行各业。瓦特

3、制成的改良蒸汽机于1785年投入使用,并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评价:工业生产逐渐由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过渡。传统的手工工场日趋衰落,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兴旺发达。生产力大幅度增长,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革,人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机器制造业建立起来,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2. 工业革命的扩展首先是西欧和北美法国:进程:18世纪到19世纪初,法国一些纺织业开始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其他部门也逐渐效仿。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社会动荡不安,工业革命的进程受到一定影响。从19世纪20年代起,法国工业革命得到

4、较快发展。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评价:影响发展的因素(二小一高):a.中小企业;b.小农经济;c.高利贷资本发达。存在的问题:a.法国企业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b.工业劳动力和工业资本相对缺乏;c.国内市场不景气。结果: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美国:进程:18世纪晚期,美国纺织业首先引进英国技术。19世纪以后,工业革命得到发展,涌现出许多新发明,尤其是采用和推广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促进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器的普及。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促进发展工业的条件: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国际环境优越,少受

5、战争之害。大量外国移民的涌入:a.提供了劳动力。b.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德国:进程:19世纪时期,德意志一些地区开始工业革命,普鲁士的莱茵地区尤为突出。30年代以后,德意志的纺织、冶金、采煤、农业化学、铁路运输等部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影响发展的因素: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德意志工业革命的进程。其次,俄国、日本等国在19世纪中期以后,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三)工业革命的影响:1.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2.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直接创造财富,却相对越来越贫困。为了改善处境,他

6、们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3. 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在这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逐渐发生变化。4.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大大地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对资产阶级世界的统治。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加剧了当地的贫困和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5. 自由资本主义的兴起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希望巩固并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1776年,英国经

7、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傅。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资产阶级从此积极展开自由主义改革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评价:亚当.斯密的理论主张政府只维护秩序,反对国家干预生产。封建政府对经济干预较多,如:航海条例。自由资本主义的兴起,是对1618世纪盛行的重商主义的否定。注: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见课本65表格。二. 国际关系:维也纳体系(一)维也纳体系的建立:1. 维也纳会议:18141815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会议由俄、英、普、奥四大国操纵。会议决定: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

8、裂海外殖民地,英国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继续维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评价: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2. 维也纳体系的影响:许多曾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中失去王位的欧洲国家的旧君主纷纷复辟,如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重新划分欧洲版图:波兰被再次瓜分;俄国得到波兰的大部分和芬兰等地。普鲁士的领土进一步扩大。奥地利取得了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伦巴底,还直接或间接控制着意大利中部各邦。法国被限定在1790年的疆界内。为防范法国东山再起:a.比利时并入荷兰,成立尼德兰王国,由荷兰国王进行统治。b.确定瑞士为永久中立国。3. 神圣同盟

9、和四国同盟的成立:神圣同盟:1815年秋,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倡议,俄、普、奥三国君主宣布成立神圣同盟。目的:要在基督教的名义下,联合欧洲各国的专制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维护维也纳体系。四国同盟:神圣同盟成立后不久,英、俄、普、奥又组成四国同盟,(注:由于1818年法国加入,演变为五国同盟)决心以武力贯彻神圣同盟的使命,规定:定期召开会议,解决争端。4. 评价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是欧洲专制君主们企图采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制度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在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国际间的争端,客观上促进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二)维也纳体

10、系的崩溃:1. 维也纳体系下的矛盾冲突:冲突的原因: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政治上走向反动,专制统治加强,使各种矛盾日趋尖锐。矛盾的表现:资产阶级不满自身所处的无权地位,要求结束封建专制,分享政权。广大人民希望改变被奴役的地位,掀起了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被压迫民族希望改变被奴役的地位,掀起了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神圣同盟内部的利益冲突不断加剧,导致矛盾更加错综复杂。19世纪早期欧洲的革命,改革和独立运动:革命: 19世纪20、30年代,西班牙爆发了反对封建统治的革命。18201821年的意大利革命;俄国,希望废除农奴制,推翻专制统治,改变落后面貌的革命。1830年,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推

11、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七月王朝。改革:1832年,英国进行了改革,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取得了更多的权利。民族独立:18211829年,希腊推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1830年,比利时脱离荷兰,获得了独立。维也纳体系的崩溃维也纳体系所规定欧洲版图被改变在希腊独立战争中:a.欧洲各国人民纷纷以募捐,组织志愿军等各种方式支援希腊人民。b.俄、英、法趁机打击奥斯曼帝国的势力,插手巴尔干,不顾奥地利的强烈反对,出兵援助希腊。c.三国联合舰队击溃了奥斯曼帝国的舰队,最后,奥斯曼帝国承认希腊独立。评价: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首次被改动。“神圣同盟”也开始分裂、瓦解。1830年,比利时独立时,英

12、法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支持比利时,引起俄奥的不满,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再次被改动。评价:随着矛盾的日益激化,维也纳体系所规定的欧洲版图陆续破坏,其作用:a.它所竭力维护的欧洲国家封建统治秩序不断遭到冲击,甚至被摧毁。b.维也纳体系受到严重动摇。1848年欧洲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彻底摧毁了维也纳体系所确立的统治秩序。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三. 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一)1848年欧洲革命:1. 背景:19世纪40年代中期,欧洲大陆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但仍处于无权或少权的状态。迫切要求改变现状,争取更多的权利

13、,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东南欧各国希望结束外国统治,取得民族独立。欧洲各地相继出现了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尖锐。2. 革命进程:意大利各地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评价:驱逐外国统治者。掀起了1848年欧洲革命的序幕。法国二月起义和六月起义:二月起义:1848年2月,法国发生革命,评价:a.推翻了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七月王朝,建立了共和国。b.把1848年革命推向高潮。六月起义:a.二月起义以后,法国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果实,成立“临时政府”。b.为了麻痹手中掌握武装的工人,临时政府假意答应满足工人的一些要求,然后故意挑拨农民、手工业者同工人的关系。c.1848年6月下旬,巴黎工人再次

14、发动起义,即“六月起义”。评价:a.六月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具有历史意义。b.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和大工业家利益的拿破仑三世称帝,建法兰西第二帝国。德意志境内的革命:在奥地利的维也纳;普鲁士的柏林等地,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拿起武器,要求结束专制统治。东南欧的民族独立运动。在匈牙利;捷克;罗马尼亚,人民为反抗外族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纷纷发动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匈牙利起义。评价:a.起义军抗击了奥地利军队多次进攻。b.一度赢得了匈牙利的独立。3. 革命失败对待革命的态度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广大工人、学生和市民成为革命的主要参加者,表现了极大的革命热情

15、。面对汹涌的革命浪潮,欧洲的封建君主们大为惊恐,镇压革命。资产阶级也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会危及自身的利益,由拥护革命转变为镇压革命。在各种反动势力中,沙皇俄国最为嚣张:派军队到各地帮助镇压革命和民族起义,特别是扑灭了匈牙利革命。它成为欧洲的宪法兵。1849年,欧洲的革命烈火基本被消灭。4. 1848年革命的意义:1848年,欧洲革命范围广泛,遍及除俄国以外的欧洲大陆大部分地区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这场革命中,无产阶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俄国1861年改革:1. 背景:19世纪上中期,资本主义工

16、业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农奴生活极其贫困,无力购买商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农奴没有充分的人身自由,被牢牢地束傅在土地上,资本主义经营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得到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使资本主义工业落后于西欧国家。为争夺巴尔干,俄国同英法进行克里米亚战争失败。这场战争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俄国的经济状况更加恶化,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2. 改革的内容:目的:为了挽救统治危机。1861年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价格许多的地价出钱赎买。

17、3. 意义:性质: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废除农奴制度,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傅,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从此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局限性:这次改革很不彻底。对农民进行了大肆掠夺。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三)美国内战1. 背景:领土扩张:美国独立以后,通过购买、武装颠覆或发动战争等手段,进行领土扩张。(注:见课本85地图)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已从大西洋扩展到太平洋沿岸。许多人由东部移居西部,形成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西进运动”,西进运动过程中:a.印第安人遭到血腥屠杀,或被赶往更为偏远、荒凉的地区。

18、b.西部的广大地区被开发,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即: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制度的矛盾,表现为:北方工商业资本家要求:a.保护国内市场和原料。b.扩大工业品出口,提高关税,限制工业品进口。南方种植园主:a.为了谋取高额利润,把棉花等原料大批运往英国,并从英国输入大量工业品。b.主张降低关税,扩大进口。c.扩充奴隶的数量,在西部扩展奴隶制。双方斗争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废奴运动:19世纪上半期,废奴运动高涨,使南北方的矛盾日益尖锐。2. 内战的进程导火线:1860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代表林肯当选为总统。战争爆发:1861年,南方种植园主决定在

19、林肯就职前发动叛乱。2月4日,南方7个州宣布成立“美利坚诸州同盟”,定都:里士满。4月,南方军队炮轰一座联邦军队要塞,内战爆发。后,南方又有4个州参加叛乱。内战初期的形势:从双方力量对比和人心向背来看,形势有利于北方。初,由于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幻想妥协,战争松懈,所以节节失利。两个文件的颁布扭转了战争的时局:1862年,颁布宅地法:a.允许在西部无主土地上连续耕种5年以上的美国农民b.缴付少量手续费就可以获得一定面积的土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a.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各州的奴隶获得自由。b.可以参加联邦军队。战争结束1863年,在葛底斯堡战役中,北方军队获得大胜,开始掌握战争

20、主动权。1865年春,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结束。南方奴隶主不甘心失败,战争刚结束,派人刺杀了林肯,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后人的尊敬。3. 美国内战的意义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局限性:内战并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四)德意志的统一1. 背景:德意志统一的必要性:维也纳体系建立以后,德意志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很大

21、阻碍。为了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必须有强大的国家作后盾。德意志的强邦普鲁士奥地利虽然在德意志各邦中占有首席地位,但普鲁士具有更大的优势:a.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b.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c.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d.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俾斯麦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他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认为,要实现德意志统一,对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将不可避免,最终要靠武力解决问题。对内:a.加强对国内局势的严格控制。b.支持进行军事改革,推行“铁血政策”。c.大力发展普鲁士的经济,军事实力。对外:a.展开灵活的外交活动。b.争取分化,孤立敌国,各个击破。2. 统一

22、进程:三次王朝战争第一次: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击败丹麦,结果:取得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第二次: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在萨多瓦战役中,击溃奥军主力,结果:奥地利从此被排挤出德意志。1867年,普鲁士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统一了德意志北方诸邦。第三次:1870年,普法战争开始,普军在色当战役中大败法军,结果:俘虏了法皇拿破仑三世及大量法军官兵。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位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终于完成。3. 统一的意义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法国和奥地利遭到削弱,德国成为新兴的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局限性: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

23、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五)意大利的统一1. 背景:19世纪上半期,意大利仍然处于分裂状态,大多数地区被外国势力控制:中部、北部的大部分邦国被奥地利统治。两西西里:西班牙控制。罗马、法国1848年革命后一直没有撤军。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大利各地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运动日益高涨。意大利最强的邦国撒丁王国撒丁王国是意大利唯一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它位于意大利北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意大利力量最强、经济最发达的邦国。撒丁王国政治比较开明,是意大利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中心。资产阶级民主派发动的旨在自下而上完成统一的多次武装起义

24、连连受挫,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希望撒丁王国来领导意大利人的统一大业。加富尔1852年,加富尔出任撒丁王国首相,推行富国强兵政策:a.改革财税制度,增加国家收入。b.资助铁路、港口建设,发展工商业。c.降低关税,实行自由贸易。以萨伏依和尼斯两地作为酬谢,联合法国,打击主要敌人奥地利。2. 统一的进程:1859年,对奥战争爆发,法、撒军队连战连捷:意大利北部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响应。拿破仑三世担心意大利革命运动高涨会危及法国利益,单独同奥地利议和,中止战争。1860年意大利北部基本完成了统一。1860年,加里波第率志愿军南下,远征两西西里,攻占了两西西里王国首府那不勒斯,不久,加里波第将政权移交给撒丁王

25、国。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撒丁王国国王成为意大利国王。后借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之机,把奥地利和法国的势力赶出意大利。19世纪70年代初,最终完成了统一。3. 意大利统一的意义意大利结束了异族压迫和分裂割据的局面,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局限性:意大利的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很顽固。自然资源缺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重重。(六)日本明治维新1. 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仍处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日本社会正在发生着剧变。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日益贫困,纷纷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新兴地主出现,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26、a.许多富农和商人向封建领主承包开垦新田,然后把新田出租给农民,成为新地主。b.有的富农、商人和高利贷款给贫苦农民,农民以自己的土地作抵押,当贷款过期无力偿还时,这些富农、商人和高利贷者就将抵押的土地据为己有,也成为新兴地主。评价:a.新兴地主剥削农民;b.由于土地的最高所有权仍属于领主,新兴地主又必须向领主缴纳年贡,所以受领主的压榨。c.新兴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来越不满。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武士,因自身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不满情绪增强。1853年,美国军舰叩关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纷纷侵入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进一步加剧。日本经济遭到摧残。国家主权不断丧失

27、。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武装倒幕:原因:a.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b.鉴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受辱的教训;c.曾希望幕府拥戴天皇,进行改革,实现民族振兴。但幕府同西方列强签定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必须用武力推翻腐朽的幕府统治。武装倒幕:a.以中下级为主的倒幕派得到人民的拥护和赞成改革的大名的支持,掌握了长州、萨摩等西南强藩的政权,建立武装。b.1867年,倒幕派从明治天皇手中得到密旨,准备讨伐幕府,组织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c.1868年,政府军打败了前来进犯的幕府军队,乘胜摧毁了幕府统治。d.江户改名为东京,成为日本首都。2. 明治维新目的:巩固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维新内容:政治方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