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725.94KB ,
资源ID:33102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3102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模汇编声光热.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模汇编声光热.docx

1、一模汇编声光热2018一模汇编-声、光、热声现象1.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当小明将耳 朵靠近固定装置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装置使远 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聚焦,结果改变了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吉他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C 音乐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D振幅大小决定音调的高低3.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如图5所示。青铜编钟按钟体大小依次悬挂,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A编钟正在发声,但不一定在振动B编钟钟体越小

2、,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C编钟钟体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编钟可以奏出美妙的音乐,但不会产生噪声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相同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吹奏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敲鼓时越用力,所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在公路两侧设置隔音墙是为了全部消除噪声6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7.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闻其声

3、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能够传声D.高速路部分路段两侧设置透明板墻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音调光现象1.图2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2在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3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4.图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多选)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

4、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D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B光在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D 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多选)7.图4表示甲、乙两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则A甲需配戴的眼镜是凸透镜B乙需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C甲需配戴的眼镜是近视镜D乙需配戴的眼镜是近视镜8.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选用厚度为2cm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B选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大小的关系C可以得出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的结论D为

5、获得明显的实验效果,应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实验9图7甲所示是小云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7乙、丙和丁是探究过程中实验装置的侧视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B如图乙所示,若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C若实验时装置如图丙所示,则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D若实验时装置如图丁所示,则蜡烛A不能在玻璃板中成像(多选)10如图11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丽同学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与A大小不同的跳棋子C、刻度尺、白纸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6、选用薄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B利用现有器材可研究: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C通过该实验可得结论:像的大小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D将棋子A放在距玻璃板3.5cm处,则棋子B与A相距7cm可与A的像重合(多选)11.图10是利用同样的蜡烛A、B及透明薄玻璃板等实验器材,探究蜡烛A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呈在光屏上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既能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也能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A的像(多选)12如图10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

7、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实验应使玻璃板垂直于坐标纸面B该实验选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会变大D实验中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多选)13小丽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cm刻度 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13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13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幻灯机的成像特点 B保持凸透镜不动,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C保持凸透镜不动,

8、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 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 D保持凸透镜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65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 上透镜的左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 (多选)14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如图11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光屏上呈现的像是虚像B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倒立的C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光屏上呈现的像与普通照相机成像的性质相同D蜡烛放置在20cm

9、刻度线处,光屏上呈现的像是等大、倒立的实像15实验桌上备有如图20所示的实验装置,还有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18个,9个为 红色,9个为绿色,刻度尺一把。小东计划利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的像到平面镜的 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小东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将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透明玻璃前面的白纸上,在透明玻璃后面改变两 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使得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 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在原位置改变物体(用三个红棋子叠放)的大小,在透明玻璃后面改变叠放的绿棋子的个数,从不同角度观察,使得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再改变四次物体

10、的大小,仿照步骤,做四次实验。图20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东实际探究的问题是: ; (2)请你针对小东计划探究的问题,写出正确的操作方案 。16.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准备了图14中的实验器材。请回答问题: (1)小明选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其目的是便于 。(2)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小明应选蜡烛B和 (选填字母)进行实验。(3)小明将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时,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呈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实”)。 17.小林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6所示,在实验过程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11、内容:(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烛焰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倒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幻灯机”) (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0cm刻度线处,小林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 看到烛焰的像。(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18实验桌上有发光物体一个,焦距分别为5cm、10cm的凸透镜两个,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小华选用这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与凸透镜的焦距是否有关”。小华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2、将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调节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将凸透镜的焦距f记录在表格中。将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清晰的像,从光具座的刻度尺上读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并记录在表格中。将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清晰的像,从光具座的刻度尺上读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并记录在表格中。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小华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请你针对小华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 。19如图21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

13、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M是一面水平放置的小平面镜,上面竖立着一块用来显示光传播路径的半圆形的屏。这个屏是由两个大小相同的1/4圆平面E、F连接而成的,两屏间的接缝ON与小平面镜垂直,平面F可绕接缝ON转动。小明用此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下面是小明部分探究实验步骤:如图21所示,小明将平面F旋转到与平面E在同一平面,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镜面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AO,在平面F上观察到反射光OB,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位置记录在实验数据表格中;如图22所示,保持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平面F旋转到与平面E不在同一平面,在平面F上观察不到反射光,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位置记录在实验数据表格

14、中。根据上述小明的部分实验步骤,你认为小明探究的问题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B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关系(2)下表是小明探究实验中的一个数据记录表:入射角i/102030456075反射角r/102030456075根据实验数据记录表可知小明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 。 根据实验数据记录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热现象1.图3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2在图2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3.图1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4图3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5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小明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

15、小水珠。与镜片上小水珠形成过程相同的自然现象是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6.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沸水煮饺子,饺子变熟 B. 将冻柿子放在厨房,柿子解冻C.饮料中放入冰块,饮料降温 D. 用锯条锯木头,锯条发热7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C用电吹风给湿头发吹风 D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8在图6描述的实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多选)9有关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打开香水瓶的瓶塞后,能闻到香水味,这说明香水分子不停地运动B燃料的热

16、值越大,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C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多选)10.有关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B.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热量的物体温度一定升高 C.质量相同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 D.走进鲜花店就可以闻到花香,这是扩散现象(多选)11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流星坠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 B用锯条锯木头,锯条发热C人站在阳光下暴晒,感到很热 D古时候,人们利用钻木取火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 B液体的沸点随压强的增大而降低C久放的樟脑球变

17、小是汽化现象 D蔬菜包上保鲜膜有利于水分蒸发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机效率越高,所做有用功就越多B质量相等的两块金属,比热容大的吸收热量多C质量相等的两种燃料完全燃烧,热值大的放出热量多D压缩铁块时,铁块分子之间只存在斥力,不存在引力(多选)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C质量相等的不同种燃料完全燃烧,热值越大的,放出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就越快,因而物体的内能越大(多选)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C公园里花开时满园飘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8、D煤的热值比干木柴的大,煤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比干木柴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 (多选)16如图11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加热装置的功率不变),从图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0B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4minC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在CD段小D该物质在B、C两点时温度、内能都相等(多选)17小莉根据下列表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用来熔化锡的器皿可以用铜制作B质量相等的纯水和煤油,纯水的体积较小C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铝块,降低相同的温度,铝块放出的热量较多D质量相等的干泥土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干泥土温度升高得较多(多选)18.下表为“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时

19、记录的实验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正确的是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10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5053A海波属于晶体B加热到6分钟时,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C海波熔化过程所用时间为8minD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是因为没有吸热19.下表是小阳在实验室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9091929394959697979797 (1)小阳测得水的沸点是_0C,简述测得水的沸点低于1000C的原因。 (2)实验时小阳发现水沸腾后产生了大量的“白气”,请说明“白气”是如何形成的?20小亮在

20、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10石蜡的温度/4041424446474849515254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5053(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且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内能 (选填 “增加”、“不变”或“减少”)。(2)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石蜡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1.为了比较豆浆和牛奶的吸热能力,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19甲所示,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豆浆和牛奶,两瓶中各装有一支相同的温

21、度计,然后将两个塑料瓶同时浸入热水中。观察现象发现:加热相同的时间,豆浆的温度升高较多。请回答下列问题:(1)要使牛奶和豆浆升高相同的温度,应该对 加热的时间长些。这说明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豆浆吸收的热量比牛奶吸收的热量 (选填“多”或“少”)。(2)小明利用实验数据大致描绘出豆浆和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19乙所示,则图线 代表豆浆。(选填“A”或“B”)22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18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前后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最后温度/加热时间/min水6020456

22、食用油6020726(1)在此实验过程中用控制 相同的方法保证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比较它们 来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 加热更长的时间。23小刚同学在做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煤油,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他得到如下表数据: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煤油,目的是_;(2)分析第1、2、3次实验,因变量是_、控制变量是_。(3)通过比较_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物质次数质量m/kg升高温度t/加热时间t/m

23、in水10.110220.210430.3106煤油40.110150.210224小明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泡沫塑料和卫生纸作保温材料,两根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热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做两个相同的硬纸外壳,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21甲所示,在硬纸外壳和大玻璃烧杯之间填上不同的保温材料,在室内进行实验。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得到了一段时间内, 、两种保温材料内玻璃杯中水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数据,根据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21乙所示。请你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探究的问题的自变量是 。在操作时,小明控制热水初温相同,你认为他还控制了_(只要求写出一条)。(2)_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3)当时的室温大约是_。 25为了比较金属铜和金属铝的导热性能,小东选用的实验器材有:两个温度恒为t的高温热源,在两个高温热源的下端分别装有初温和高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金属铜和金属铝,如图17所示。当图中的甲、乙两个装置在隔热环境下,加热2min时,用温度传感器分别同时测量金属铜和金属铝的末端温度t1和t2,测量结果发现t1t2。于是小东得出了结论:金属铜比金属铝的导热效果好。(1)请写出小东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 。(2)请你针对小东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的步骤: 。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