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64.61KB ,
资源ID:33153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3153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知识点综合检测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知识点综合检测文档格式.docx

1、若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生态的不适应会使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状,远不如当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其原因主要是不符合A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解析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没有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不符合协调与平衡原理。4在植树造林工程中,应当特别注意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是A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系统工程学原理解析所选用的树种必须是与当地环境相协调的,适应当地环境的,而且所选用的树种如果单一的话,极容易引发虫害,因为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5下列叙述违背生态工程中生态学原理的是A

2、充分考虑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B尽可能减少种间竞争所产生的耗损C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D以单一种群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答案D解析单一种群的系统极不稳定。6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这种做法的优点是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改变土壤酸碱性A BC D解析四千年的农民一书记录的是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该传统农业的优点是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通过多种

3、方式把它们转变成有机肥,施用到农田中,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7城市环境生态工程中,不应采取的措施是A注意城市规划和布局 B推广“环境友好技术”C禁止燃烧含硫燃料 D进行废弃物的资源利用答案C解析含硫的燃料只要注意处理好了,避免污染的产生,一样可以使用。8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B该生态工程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C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D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解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没有充分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9下列措施

4、不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是A机械法整平压实土地B人工制造表土,植树种草C排石整地,改良优化土壤D开发农田、广种农作物,增加农民收入解析矿区废弃地的土壤条件极端恶劣,甚至有严重金属污染,植被难以恢复而农作物更难以生长,大力发展农田,收效难以保证,不符合生态工程整体性原理。10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种做法体现了A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B低消耗,多效益原则C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和协调与平衡原理D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解析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和协调与平衡原理都是生态工程建设应当遵循的原理。进行牧区草场建设时,既要考虑系统结构

5、和功能的复杂性,又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1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可使各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顺利进行,不产生废弃物B物种多样性原理是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的相互作用,使各种生物种群数量保持基本稳定C整体性原理是考虑自然系统的规律,所有的人类活动必须完全以生态系统为核心D系统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解析整体性原理是指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力。12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

6、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解析引进外来物种,栽种当地经济作物不能恢复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状态;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不能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13下图为生态养猪模式,从图中可知该生态工程属于A湿地生态恢复工程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生态工程C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D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综合利用的生态工程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工程是对肥水的处理过程,所以属于节水和废水处

7、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14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设计生态农业时应增加食物链中营养级的数量B生态农业的建立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C生态农业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排除了人为干扰D生态农业是以高投入来获得农作物的高产出量解析生态农业要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并不是简单的增加食物链中营养级的数量,而要综合考虑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生态农业中要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但不能完全脱离人的控制与管理;生态农业的目的是实现低投入和高产出。15下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C用蛆蛹粪便作

8、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解析任何生态系统都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再生,只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16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治理水体污染。人工浮床净化水体的机理不包括A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B植物吸收水中的NO、PO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C浮床遮光,促进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D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解析浮床植物能够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净化污水;浮床植物吸收水中的NO等无机盐,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同时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避免水华现象发生;由于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

9、抑制了水中厌氧微生物的生存。17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B水产养殖业中,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C为保护草原,应做到适度放牧D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采用“退耕还林(草)”的措施解析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食物链越长的鱼类越是不能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18下列生产活动,既有利于开发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在鄱阳湖区围湖造田开垦山地完全禁止采伐林木适时地、有计划地采伐林木适时适量地捕获湖泊中的成鱼在繁殖季节捕捞成鱼A BC D解析围湖造田破坏了湖泊生态系统原有

10、的稳定性;开垦山地破坏了山地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山地荒漠化加重;保护野生生物资源并不是完全禁止开发利用,要适时适量地、有计划地利用,既要获得最大利用量,又不影响生物资源的恢复再生。19(2018台州模拟)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我国北方农区的一种“四位一体”的生态家园示意图,其中沼气池、猪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保持了合理的结构和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农村发展沼气不利于保护林草植被B该工程充分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C保持生物间比例合理等遵循整体性原理D能量可随着沼气的使用而流入生物体内解析在农村发展沼气可减少林草植被等能源的使用;整体性原理是系统的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而生物间的比例合理只是其

11、中的一部分;沼气燃烧释放的热能无法被生物体利用,即不能流入生物体内。20(2018南京模拟)“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D上述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解析沼气池的建立使物质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减

12、少了环境污染;该生态农业调整食物链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没有改变能量传递效率。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0分)英国的一位生态学家曾指出,生态农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它必须是一个自我维持系统,一切副产品都要再循环,尽量减少损失,提倡使用固氮植物、作物轮作以及正确处理和使用农家肥料等技术来保持土壤肥力。它必须实行多种经营,种植业用地与畜牧业用地比例要恰当,这样才能使系统自我维持,并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出最大的生物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条件强调的是生态农业应遵循_原理,这是借鉴了_模式,这种经济模式的突出特点是_。(2)上述条件所强调的是_和_,这有利于_。答

13、案(1)物质循环再生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循环利用,无废弃物,无环境污染(2)物种多样性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维持系统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优化结构,完善功能,增加生物量的产出解析条件通过农家肥料等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体现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条件中“多种经营”等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原理,“种植业用地与畜牧业用地比例要恰当”等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生态农业的设计要考虑合理的食物链、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22(10分)江苏某农户创建的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牛棚内

14、产生的_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_可扩散进入牛棚。(2)秸秆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堆放进行_,腐熟的产物肥效提高,这是因为_。这种肥料用于蔬菜栽培可以提高蔬菜产量。(3)在牛的品系、饲料品种和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这种养殖模式,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_。(4)牛棚保温所需的热能来源于牛自身散热、地热、_和_。(5)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种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_ _。答案(1)二氧化碳氧气(2)发酵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3)牛棚内温度较高因而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较少(4)太阳光能发酵产热(5)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

15、利用解析(1)牛的呼吸为蔬菜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蔬菜产生的氧气为牛棚更新空气。(2)秸秆和牛粪经微生物的分解,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3)外界温度与牛体温相差越少,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就越少。(4)太阳光能是牛棚内热能的主要来源,另外微生物发酵也产热。(5)生态农业的优越性体现在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高效利用)。23(10分)下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其中利用植物秸秆中的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是一种“绿色能源”,可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建立该生态工

16、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主要是_(至少答两个)等。(2)植物秸秆经预处理后,应该利用微生物A所产生的纤维素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成发酵所需的葡萄糖。若从土壤中分离获取微生物A,应采用具有选择功能的培养基,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3)为了提高植物秸秆的利用率,可以利用基因工程对微生物A进行改造,其基本方法是:先用_同时切割_和_,然后用DNA连接酶将上述切割产物连接,构成_并将其导入受体菌中。答案(1)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2)纤维素(3)同种限制性

17、核酸内切酶目的基因载体基因表达载体24(10分)(2018潍坊模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图为某地一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该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田、果园、苗圃、鱼塘,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原理。(2)该生态工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苗木,饲养牛、猪、鸡等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原理。(3)沼气池中的产甲烷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_,它与酵母菌的细胞结构相比最大区别是_。(4)该生态工程模式的最大优点是_。(5)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_ _。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2)物种多样性(3)分解者无成形的细胞核(4)实现能量和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或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5)环境容纳量(K值)解析图中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充分利用废弃物,而且种植不同的植物,这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该生态工程的最大优点是使物质和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通过调整鱼苗的投放量,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及平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