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49.09KB ,
资源ID:339152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3915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传统文化 宣传栏 图文素材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传统文化 宣传栏 图文素材Word文件下载.docx

1、“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人们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道理。季札挂剑春秋时期,吴国季札第一次出使晋国,路过北方的徐国。徐国的国君十分喜欢季札的剑,但是却没有说出来。季札心里知道徐君的想法,但是他还要出使到别的国家,所以没有把剑送给他

2、。后来他出使完成后再回到徐国,徐君已经死了,于是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他的随从说:“徐君已经死了,为何还要把剑送给他呢?”季札说:“虽然当初没有说过,但我心里已经决定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他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季札只是在心里应允了别人,却仍然把它当作诺言来践行,因为在他心中,践诺守信是准则更是信仰。反观今人,有多少人对亲口承诺过的事情随时反悔,甚至对白纸黑字的合同肆意撕毁,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已经消失殆尽。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许衡是元代初期的名臣,也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许衡的品德言行大为人们推崇,被后人誉为“元朝一人”。有一则轶事,足以说明许衡非凡的操守和品德。

3、宋元之交,兵荒马纷乱。一天,许衡有事出远门。当时正值酷暑,路途又很遥远,许衡感到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你为何不摘梨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这样乱,这棵梨树早没有主人了,你又何必介意。”许衡正色道:“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难道也没有主人了吗?”在无人监督的时候犯错误,虽然别人没有发现,但自己的心已经堕落了,操守还能坚持得住吗?所以古人修行讲究“慎独”,就是说在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地检点好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宫门蘧车蘧q伯玉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他主张以德治国,体恤民生,是举世皆知的贤德之人,孔子曾称赞蘧伯玉是真正

4、的君子。蘧伯玉当宰相时,非常忠诚。一天夜里,卫灵公与夫人在宫中静坐,先听到辚辚的车声,可车声快到宫门时却消失了,过了宫门又响了起来。夫人说:“一定是蘧伯玉的车子从这里经过。”灵公问道:“你怎么知道?”夫人回答说:“臣子乘车经过宫门时,应当下车步行并减慢车速。蘧伯玉是卫国的贤大夫,此人仁而有智,对上恭敬,必定不会因为黑夜无人看到就不守礼法,所以我料定是他。”卫灵公派人一问,果然是蘧伯玉。自此,“宫门蘧车”成为赞扬人们遵守礼节的代名词。古人云:“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在大庭广众之下,言行举止合乎道德礼仪,这并不稀奇。难能可贵的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依然严格自律,不放纵自己,这才算得上是真正有贤德的人

5、。这样的人必将赢得别人的信任,有所成就。徐溥储豆明代大学士徐溥(p)入阁为相十二年,为官清廉,爱护人才,对朝政多有匡扶,被誉为明朝贤相之一。徐溥自幼天资聪明,一心向学。在私塾读书时,徐溥还效仿古人,用“储豆”的方法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他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

6、习惯。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我们都应学习徐溥,经常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反躬自省,不断改造自己,完善自我。七录七焚张溥p是明代文学家,小时候资质平平,别人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他学习非常用功,凡是读过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写完朗诵一遍,把手稿烧掉,然后又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用功呢?”他回答说:“不过用这种方法勉强背诵罢了。”他把自己的书房起名为“七录斋”,以此自勉。经过这样勤奋刻苦的学习,张溥写诗作文日益灵敏快捷。有人来求他写文章,他连草稿也不

7、用打,当着客人的面一挥而就,因此张溥在当时名望很高。张溥虽然天资不高,但他肯下功夫,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敏捷起来。俗话说“勤能补拙”,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韦编三绝孔子“晚年喜易”,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易经读了许多遍,还附注了许多内容。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好几次,不得不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如此,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再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后人用“韦编三绝”形容一个人读书勤奋。(“三”是一个概数,表示多次。)俗话说:一分辛苦一分才,勤能补拙是良训。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碌碌无为与大

8、有作为之间往往差的就是一个“勤”。勤,有如一架彩桥,把人们从无知引向有知,从有知引向有才,从有才引向有为。祁黄羊举贤去私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现在缺个县令,你觉得谁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说:我认为解狐可以胜任。平公很奇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怎么举荐他?祁黄羊回答:您问我合适做县令的人是谁,不是问我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祁黄羊真是好官啊!于是任用了解狐。而解狐果然不负众望,大家都称赞这个任命非常高明。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现在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呢?祁黄羊答道:我认为祁午合适。平公又惊奇地说:祁午不正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敢这么直接地推荐自己人?您问的是谁适合这个

9、职位,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大赞道:祁黄羊人品真是好啊!于是就又任用了祁午。而祁午的任命也非常相宜,让大家都交口称赞。这则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后人用“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形容推举人才时,秉持公正无私心,不掺杂个人好恶。爱种树的历史名人们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朝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在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做过许多地方官,每到一处他都要栽花种树,这在他的诗中也有反映:“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唐代诗人柳宗元贬官柳州,但仍不忘种树:“柳州柳

10、刺史,种柳柳江边”;“手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宋代苏轼任杭州刺史时,修浚(读jn,意思是疏通。)西湖,并在湖堤上种树,因而留下了“苏堤春晓”这一著名景观。清末左宗棠率部新疆平叛,沿途大种柳树,被称作“左公柳”。他的幕僚杨昌俊以诗歌颂:“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爱国名将冯玉祥爱树如命,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他驻兵北京,率领官兵广植树木,被誉为“植树将军”。驻兵徐州时,带兵种植大量树木,并写一首护林诗喻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立木为信战国初期,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国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国

11、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于是委派商鞅实施变法。商鞅起草了一系列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金。”不一会儿,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人们都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准是有人在开玩笑呢。”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上去扛木头的。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兑现了他的诺言,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金。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

12、都说:“商鞅的命令不含糊。”有了这种信任基础,商鞅的新法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执行。自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各方面实力逐步超过了其它各国,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吞并六国,一统华夏。锦囊诗草 被誉为“天纵奇才”的唐代大诗人李贺,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名句都出自李贺。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可见他在唐代诗歌中的重要地位。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灵感也不是坐下就能等到的,那些隽永瑰丽的诗句无不是李贺呕心沥血、千锤百炼的成果。李商隐写的李长吉小传中记载:长吉(李贺字长吉)每天都与他们一同出游。他

13、写诗从来不是先确立题目,然后按照规矩套路连缀成篇。而是常常骑一匹弱马,带着一个小书童,身上背着一个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取出囊中诗文,见所写很多,就心疼地埋怨说:“你这孩子是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吗?”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饭后长吉再研墨把那些零星的感受补成完整的诗,投入其他囊中。不是大醉及吊丧的日子全都如此。这就是“锦囊诗草”典故的由来,后人常用它比喻诗文优美,或形容写诗作文的辛苦。羹污朝衣 刘宽是东汉时期的名臣,汉灵帝时官至太尉,掌管全国军事。 后汉书刘宽传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刘宽的性情温和善良,从来没有发过脾气,即使在急迫匆忙时,也未曾见他面

14、色严厉,言辞急迫。他的夫人对此也感到奇异,为了试探刘宽的度量,想激他发怒。一天早上,正当刘宽整理好衣冠装束,准备上朝时,夫人暗中命侍婢捧一碗肉汤走近他,并且假装不小心将汤碗打翻,弄脏了刘宽的朝服。大家都以为这下刘宽肯定要发火,哪知他依然神色不变,还和气地问丫环说:“热汤烫着你的手了吗?刘宽的宽宏大量和好脾气竟然到了如此程度。他为官从政也以宽恕为主,天下人都尊称他为宽厚的长者。郭伋守信汉代光武帝时期,有一位官员叫郭伋j。他为人十分讲究信用,颇受当时人们的称赞。后汉书中记载了关于他的这样一则故事:郭伋在并州任职时外出巡视,途经美稷j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起欢迎他。郭伋问:“孩子们为

15、什么而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并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立即让随从计算返程的日期,并告诉了他们。然而,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返回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伋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预定日期才进城。古人云:“人无信,则不立”。信义是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准则。郭伋不失信于孩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以诚为本、以信为先。居安思危 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郑国为了表示

16、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晋国的国君晋悼公见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将八个歌女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说:“你这几年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都很顺利,我们好比奏乐一样的和谐合拍,真是太好了。现在让咱俩一同来享受吧!可是,魏绛谢绝了晋悼公的分赠,并且劝告晋悼公说:“咱们国家的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首先应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们齐心协力,我个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书经上有句话说得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现谨以此话规劝主公!魏绛这番远见卓识而又语重心长的

17、话,使晋悼公听了很受感动,高兴地接受了魏绛的意见,从此对他更加敬重。“居安思危”后来发展为一个成语,意思是即使处在安定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祸害,要时刻保持清醒,艰苦奋斗。“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等千古名句时刻警醒着我们,不能贪图安逸,不思进取。胜人者先自胜 夏朝的第一个君王是治水有功的大禹,大禹的儿子叫伯启,吕氏春秋中记载了关于伯启的一件事:有一次,有个叫有扈氏的诸侯起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前去迎击,结果伯启战败了。伯启的部下们很不甘心,一致要求再打一次仗。伯启却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反倒还吃了败仗,可

18、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民如子,任人唯贤。这样经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后,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地降服归顺了。吕氏春秋对这件事的评价是:“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想制服别人,先克服自身弱点;想评论别人先正确评价自己;想了解别人必须首先了解自己。)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

19、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祖逖闻鸡起舞祖逖曾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

20、?”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了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想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并不要报酬。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在学习生活中困难是经常有的,但我们

21、应努力克服,有学知识的欲望尽全力去完成学业,在困难面前不气馁,要像匡衡一样.车胤囊萤读书车胤是晋代的名臣,以博学闻名。他从小勤奋好学,但家里特别穷困,有时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这样一到晚上,车胤就不能读书,为此,他非常苦恼。一个夏夜,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外纳凉。这时,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虫子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去了。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年累月的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程门立雪宋朝时候,有个读书人叫杨时,他非

22、常尊敬老师。他的老师是当时著名的学者程颢。杨时四十多岁的时候,程颢死了。他听说程颢的弟弟程颐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就又拜程颐为老师。有一个下雪天,杨时去找程颐请教一个问题。他到了程颐家里,听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便一声不响地等着。过了好久,程颐醒了,才知道杨时已经等了好久,赶忙起来同他议论问题。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很厚了。杨时这种爱好学习、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后来,人们就把这件事概括成“程门立雪”这句成语,来形容那些爱好学习又尊敬老师的人。映雪读书孙康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夜里,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

23、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而且,居然看得非常非常清楚。于是,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都全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一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正是他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悬梁刺股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汉朝人孙敬,字文宝,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时候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

24、拉醒。“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是说苏秦读书欲睡就拿锥子扎大腿的事。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历史名人简介韩愈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

25、(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柳宗元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

26、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27、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苏洵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苏辙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 ),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

28、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生于临川军之新淦县(今江西新干县)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曾巩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