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 ,大小:164.93KB ,
资源ID:34381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4381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海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pdf)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海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pdf

1、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

2、&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0月号下(总第427期)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

3、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提要本文主要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入手,根据海南省历年经济发展数据,分析产业结构的错位幅度及海南省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弹性,提出促进海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错位幅度;弹性分析基金项目:本课题为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 1 0 2 3 9);海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H J 2 0 0 9-4 6);海南大学科研项目(K Y Q D 1 0 3 8)中

4、图分类号:F 1 2 7 文献标识码:A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会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动,而就业结构变动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产业结构构成了就业结构的物质基础,在总体上决定着就业结构和就业的总规模,而同时就业结构也必然影响和制约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海南省由于地理位置及相关资源的制约形成独特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演进的路径有其特殊性,因此有必要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加合理的配置资源,达到经济增长与就业同步增长的效果。产业结构变化必然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只有二者变化的速

5、率大致相同时,地区经济才能稳定协调发展。不同类型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不同类型的就业结构,而人口的就业结构和规模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动一般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来进行说明,一国的就业结构在特定的时期内发生经常性的变动与该国的产业结构变化有关。一、产业结构错位幅度分析产业结构错位是指产业产值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不一致性,一般用错位幅度来进行衡量。错位幅度反映了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间转换“错位”的绝对差距。随着人均 GDP 的提高,第一产业结构错位幅度由正错位逐步缩小,二三产业结构错位幅度由负错位向 0 靠拢,当人均年收入达到 3,000 美元时,第一产业结构错位幅度转为-1.5,二

6、三产业结构错位幅度分别为 1.2、2.9。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错位幅度为负值,说明产业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值转换。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如果在一个国家中三次产业是完全竞争的,而且劳动力可以在各个产业之间自由流动,劳动力会根据不同产业的生产效率的高低而进行流动,由生产效率低的产业向生产效率高的产业进行流动,直到各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相等。即各个产业结构错位的幅度应为 0 是最佳的产业结构状态。根据海南省三次产业的相关数据,计算出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的错位幅度值,做出产业结构错位幅度图,如图 1 所示。(图 1)可以看出,海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错位状况十分严重: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远远高于其产值比重,错

7、位幅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稍有波动但变动幅度不大。到 2009 年,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还高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25.2 个百分点,这主要说明在第一产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冗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未对产出做出贡献,有时甚至是负的贡献,因此在第一产业中存在着对劳动力转移出去的压力;第二产业错位幅度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呈现倒 S 曲线变化的形态。随着海南省确立“一省两地”的经济发展战略后,由于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对于生产技能的要求也较高,致使第二产业吸引劳动力的能力不强,因此其第二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错位幅度一直徘徊不前,而是逐渐远离 0,这说明第二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在减弱,伴随着吸纳能力

8、的减弱,第二产业的就业空间在扩张。第三产业的错位幅度则是比较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由负错位渐渐向 0 趋近,这说明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随着进入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多,第三产业就业的空间在缩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海南省第三产业就业的难度在增加。二、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弹性分析弹性是物理学力学中的一个术语。从19 世纪开始,法国、英国、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将弹性引入经济学研究。就业弹性系数是从业人数增长率与 GDP 增长率的比值。就业弹性劳动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1)从式 1 中可以看出,就业弹性即是GDP 增长 1 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百分点,系数越大,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就越海南省产业结构与就

9、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文/李玉凤1彭志超2图 1 海南省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错位幅度变化图(1 9 8 8-2 0 0 9)百分比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850403020100-10-20-30-402006200420022000199819961994199219901988经济/产业4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

10、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0月号下(总第427期)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

11、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年份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

12、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总的就业弹性0.440.380.180.280.040.160.06-0.08-0.080.37-0.510.000.260.130.350.280.190.310.190.140.270.34第一产业0.710.560.110.24-0.11-0.28-0.16-0.03-0.220.07-0.270.020.260.010.100.280.100.210.190.15-0.010.27第二产业0.190.070.240.470.230.250.240.450.19-0.15-1.73-0.46-0.210.220.37

13、0.330.300.360.220.211.190.42第三产业0.761.000.390.460.101.180.840.150.211.19-0.530.140.360.360.930.360.340.540.260.170.410.47表 1 海南省就业弹性系数(1 9 8 8 2 0 0 9)GDP 年均增长率就业弹性增加就业人数就业年均增长率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创造就业岗位数八五时期18.42%0.09217.51.921.61九五时期7.50%0.0081.250.040.01十五时期10.10%0.25241.162.5610.37十一五时期12.75%0.23535.532.84

14、8.34表 2 海南省不同时期就业弹性系数注:十一五时期指标根据 2 0 0 6-2 0 0 9 年的数据计算得出近似值强,反之则越弱。当就业弹性水平较低时,即使经济保持高增长,也不一定会对就业有较强的拉动。从就业弹性系数可知,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比率关系,但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由于受到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表现出不同的互动模式,就业弹性的强度和方向也会有所不同。选取 19882009 年的统计数据,计算海南省就业弹性系数及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如表 1、2 所示。(表 1、表 2)从就业弹性系数可以看出,海南省刚建省的前几年,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强

15、。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海南省在这几年的经济增长中,劳动力的投入起到的作用比较大。在 1993 年海南在整个经济发展史上画上了深刻的一笔,房地产整个行业经历了强大的洗礼,致使在 1993 年后的几年中海南经济增长都无法从房地产泡沬中走出来,也导致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吸纳的能力明显减弱。1995 年、1996年、1998 年海南省的就业弹性系数都为负值。说明经济增长不仅不能吸纳劳动力就业,反而排斥劳动力,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几年的经济增长劳动力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随着经济转轨和房地产泡沬对于经济的影响减弱,2000 年以后的就业弹性系数变化的趋势是平稳上升的状态,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明显好转。从

16、对“八五”到“十一五”期间海南省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海南省在“十五”期间经济增长对于就业的拉动吸纳能力较强,而在“九五”期间对于就业的拉动能力则较弱。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等各方面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劳动力的投入则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了,因此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对于就业的吸纳作用在减弱。随着海南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劳动力的投入不再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资本、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成为海南省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在这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下对就业增长提出了新的挑战。三、结论与建议海南省经济增长在建省后一直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增长速度虽高,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却不是很大,也

17、可以说并不明显。尤其是从三次产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时,各个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差异更大。海南省在 19982009 年的 22 年间,第一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值为 0.099,第二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值为 0.155,第三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值为 0.459。呈现出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大于第三产业的状况,这基本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较小且在这 22 年间有7 年为负值,即第一产业就业已基本达到饱和,就业吸纳弹性下降幅度最大,不仅不能吸收劳动力,而且表现出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的趋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弹性大部分为正值,说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对就业具有促进作用,但可以看出

18、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弹性在三者中最大,说明发展第三产业对就业增加不仅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促进作用明显大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就业弹性总体水平较低,但波动幅度较大,在三次产业就业变动中充当就业的“蓄水池”。海南省第一产业在 1992 年以后的几年内就业弹性系数基本为负值,这说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绝对量减少,但从产值角度来看,其创造的产值并未减少,这说明第一产业就业量的饱和和存在大量的劳动力剩余,因此需要转移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这也是我国在 20 世纪九十年代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进行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的分析时,第一产业就业弹性的数值很难反映该产业就业的变化,它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映了第二产业、第

19、三产业就业弹性的变化,它是随着二三产业就业弹性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当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加时,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就会下降,因此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就业中实际上起到了“就业蓄水池”的作用。第二产业就业弹性变化的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并没有呈现出稳定变化的状态。但总体的就业弹性水平是大于第一产业水平的。有些年的就业弹经济/产业5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

20、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0月号下(总第427期)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

21、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性更大,如 2008 年达到 1.19。而在 1997年到

22、2000 年期间,就业弹性基本呈现负值。这一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工业企业消除冗员的一个过程。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是由于海南省本身工业企业不是很发达,企业的数目较少,而在工业化进行中第二产业的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逐步提高,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技术和资本起主要作用;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开始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工业企业减员增效,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因此,第二产业就业弹性的下降趋势和负值的持续出现并不一定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挤出”效应,也不意味着第二产业没有就业增长的潜力。2000年以后,海南省就业弹性表现为正值,呈现上升趋势,表明第二产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后续效果逐步得以彰显,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增强。第三产

23、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对就业发挥“火车头”的作用,即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尽管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仍然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但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也存在着总体下降的趋势,但其平均就业弹性远远高于一二产业,说明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非常强,海南省就业的增加主要靠第三产业来拉动。一般来说,第三产业是劳动相对密集型产业,其就业弹性本来就较高,因此就业人员的增量部分仍应尽可能多地配置在第三产业。尤其是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的实施,更加强化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更需要提高第三产业劳动力资源的质量。当国内生产总值增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即经济增长速度保持稳定时,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能够更好地促进就业增加,也同时

24、说明了通过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作者单位:1.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参考文献:1 海南省统计局.海南省统计年鉴1 9 8 9-2 0 1 0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 K u z n e t sS.E c o n o m i cg r o w t ho fn a-t i o n s:T o t a l o u t p u t 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 M .H a v a r d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C a m b

25、r i d g e,1 9 7 1.3 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J .中国工业经济,2 0 0 2.5.4 温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2 0 1 0.6.5 李玉凤,高长元.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效应分析 J .统计与决策,2 0 0 8.6.提要本文实证分析河北省产业结构发展与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关联性,明确当前学历层次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提出在河北省当前“二、三、一”产业结构模式下,如何调整中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优化省内人力资源配置的政教联动机制。关键词:河北省;人力资源结构;产业结构;教育层次基金项目:2 0 1 0年度河北省

26、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河北省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 0 1 0 0 4 0 5 9)中图分类号:F 1 2 7 文献标识码:A一、河北省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一)变量介绍与数据来源。原始数据选自 河北经济年鉴 1990-2009,数据分析采用三大类变量,一类使用各年三次产业产值数代表三大产业发展情况;二类将人力资源层次结构分为初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职业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类别与层次,由于技术人员短缺是近 10 年的突出问题,因此将职业中等教育单独列为变量以体现职业教育对三大产业的贡献度。本文采用数据相关性,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探讨

27、各次产业与人力资源结构之间的关系,数据处理采用Eviews5.1 软件,使用变量及其含义见表1。(表 1)(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三大产业产值与初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职业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类别与层次间的相关系数,说明产业与人力资源层次的关联程度。(表 2)从表 2 可见,除初等教育程度和三次产业产值相关系数在 0.30 以下外,普通中等教育、职业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均和三次产业相关性很高,相关系数均在 0.8 以上,高等教育程度毕业人数和三次 产 业 相 关 系 数 分 别 是 0.837536、0.854351 和 0.852789。各变量间是否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的结果揭示了第一产业与除初等教育之外的三个教育层次均存在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第二产业与高等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第三产业与四个教育层次均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本文采用 Granger 因果检验来验证变量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表 3)从结果可见,仅有职业中等教育变量在 5%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职业中等教育的毕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研究文/董晓宏郭爱英经济/产业6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