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15.88KB ,
资源ID:348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48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皇帝制度选择题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皇帝制度选择题Word文档格式.docx

1、A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B阐述了反对专制的政治倾向C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6、(4分)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出 ( )A重视人才 B皇权独尊 C尊崇自然 D宗法观念7、(4分)皇帝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是 ( )A地方受中央直接管理 B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C中央各官职彼此牵制 D皇帝直接管理地方事务8、(4分)在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而“帝”则是上古人们想象中证实万物的最高天神。秦王赢政将符号学二字结合起来,独创了“皇帝”称号,这表明他 ( )A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B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2、C要为后代开创万世基业 D企图用神力来强化权威9、(4分)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 )A郡举贤良,擢为百官 B“分王子弟,以为屏藩”C不再重用三省长官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0、(4分)嬴政认为,给死去的王上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很不合适的事情。称帝时,他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并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文、昭、武、惠、襄”之类的封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这一做法 ( )A正式终结了古代谥号制度 B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辖C是分封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D旨在确立皇帝的无上权威11、

3、(4分)有学者指出,中国选择皇位继承人的主要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从而常常把不能胜任君主这一“至圣至明”角色的幼童、白痴和昏庸无能之徒推上皇位。这段话揭示了 ( )A君主政体的缺陷 B宗法制度的桎梏C皇位世袭制的弊端 D中央集权制的危害12、(4分)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来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 ( )A皇权至高无上 B三公九卿形同虚设C秦律严苛细密 D皇帝处理一切事务13、(4分)导游介绍古城西安民俗时说:古代本地男子都自称为朕.后来秦始皇下令不许民间男子用此称呼.只有他自己才可

4、以自称为朕.这个称谓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B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14、(4分)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魅力的重要部分。从永定门一路向北,前门、正阳门、社稷坛、太庙、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北京的城市布局就是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中国古代这样的建筑理念反映了 ( )A自然经济将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儒家地位不断提高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5、(4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

5、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16、(4分)秦始皇说:“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秦始皇“除谥法”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B体现对祖先的敬意C为了维护皇权至上 D认为谥号毫无意义17、(4分)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刘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这反映的民众意识是 ( )A天下一统 B父为子纲 C皇位独尊 D中央集权18、(4分)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继承了商周形成的 ( )郡县制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嫡

6、长子继承制A B C D19、(4分)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出 ( )A重视人才 B宗法观念 C尊崇自然 D皇权独尊20、(4分)黑格尔说:对希腊罗马世界来说,有些人是自由的,对近代世界来说,人人都是自由的。但对东方世界来说,只有一个人是白由的。以下最能说明该观点的是 ( )A郡县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21、(4分)公元2016年2月8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叫做“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成为“征”了。A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 B神权与王权结

7、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 D中央集权22、(4分)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集权独断 B朝议裁决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23、(4分)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 )A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C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24、(4分)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宰相大

8、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 ( )A儒家文化的不断衰落 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C丞相和皇帝地位的颠倒 D中国礼仪制度不断发展25、(4分)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处死私下诽谤他的方士和儒生四百六十余人。其做法意在 (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舆论监督 C反对以古非今 D维护皇帝权威26、(4分)“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据统计,下罪己诏的皇帝数量,唐朝八位、宋代七位、元朝四位、明朝三位、清朝八位。罪己诏颁布的真实意图是 (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神话皇帝的权威C暴露皇帝的过失 D挽回不良的影响27、(

9、4分)“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主要体现了 ( )A皇位世袭 B皇权为民 C皇帝独尊 D君权神授28、(4分)“玺”在先秦时期不为最高统治者所专有,但秦朝之后“天子独以印称玺”。由此可知,秦朝以后“玺” ( )A反映了帝位的世袭传承 B标志着封建国家的建立C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D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29、(4分)有学者曾提到,秦始皇为何不以大规模的人像代替数目繁多的兵俑?为何不用超人的神像,每座几丈高,有如今日俯视阿斯旺水坝的努比亚大神像?或者制造出来三头六臂,有如印度教的传统?兵马俑的这些独有特色,反映了秦朝 ( )A

10、皇权的至高无上 B神权色彩明显C按军功授予爵位 D人文气息浓厚30、(4分)(题文)吕氏春秋载:“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据此判断,秦始皇时期铸半两钱意在 ( )A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B宣传“天尊地卑”的思想C显示王权至上和秦朝的大一统 D促进帝国内部的贸易往来1、(4分)【答案】D【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皇,古为上天”“帝,生物之主”可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树立专制权威,故D项正确;题目中未涉及秦始皇的功绩、君权与神权的关系等史实,故排除A、B两项;C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光明”“兴益”不符,故排除。2、(4分)【解析】材料只涉及王位继承问题,没有体现君主权力的集中问

11、题,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宗法制走向崩溃,排除BC;材料表明宗法血缘关系影响封建王朝的权力的继承,实质是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故选D。故选D。3、(4分)【解析】漫画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属于秦始皇设立的三公九卿制度,说明此时秦朝完成了统一六国,在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正确;封建土地制度确立是战国时期,故D项正确。4、(4分)【解析】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皇帝一人才能称“朕”,命令称“制”或诏,玉印称“玺”。这些特有的称谓都突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和专制权威。故答案为

12、D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C项。5、(4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可知吕氏春秋阐述了反对专制的政治倾向,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限制君权,不等同于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君权和相权的问题,排除C项。秦朝建立前夕,不存在君主专制强化的信息,且材料也没有反映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排除D项。6、(4分)【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避讳,避讳其实就是皇帝制度在礼仪上的体现,反映了皇权独尊,故B项正确;ACD项都不符合题意。7、(4分)【解析】皇位是世袭的,皇权是至高无上的,这是皇帝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地方受

13、中央直接管理是郡县制度的特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央各官职彼此牵制和皇帝制度无关联,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皇帝并不直接管理地方事务,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8、(4分)【解析】“皇”为祖先或神明,“帝”为最高天神,秦王嬴政将两字结合独创“皇帝”称号,是企图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用神力来强化权威。其他三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BC项。9、(4分)【答案】A【解析】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是确立和完善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故A项正确;B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确立是在隋唐,故C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中的“

14、政治制度”,故选A。10、(4分)【解析】由“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可知,这是要确立起皇帝的无上权威和地位,故D项正确;秦朝之后的皇帝依然保留了谥号制度,故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皇帝制度,没有体现出地方行政制度,故B项排除;秦朝废除分封制,确立了郡县制,故C项排除。11、(4分)【答案】C【解析】君主政体主要包括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两种政体,可见君主政体也可是民主政治,可以避免“白痴和昏庸无能之徒推上皇位”,故排除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是宗法制核心的写照,但宗法制随着井田制的瓦解而崩溃,排除B;皇帝制的特点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和皇帝独尊

15、,所以难免将“白痴和昏庸无能之徒推上皇位”,故选C;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在封建社会一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不利于社会进步,排除D。12、(4分)【解析】材料中的“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等信息,都是皇权至高无上的反映。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三公九卿的地位和权力,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法律制度严苛细密,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皇帝掌握大权,具体事务由中央和地方官员处理,排除。13、(4分)【解析】由材料“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自称为朕”,直接反映了专制皇

16、权的不容逾越,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封建等级制度,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地方管理问题,排除C;材料和皇帝安全无关,排除D。14、(4分)【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建立中轴线,目的是为强调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所以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近代鸦片战争以后;B选项错误,中国古代这样的建筑理念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特点,而非经济繁荣;C选项错误,儒家主要是反映在思想领域,与皇帝制度的特征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5、(4分)【解析】根据材料“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当为征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皇帝制度

17、的主要特征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专制独裁,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央集权,排除A;材料信息与“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无关,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随意性,排除C。16、(4分)【解析】秦始皇的“除谥法”不允许“臣议君”,是为了维护皇帝独尊、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故答案为C项。“除谥法”是为了加强皇帝权威,与中央集权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秦始皇的“除谥法”是从巩固统治的角度出发的,B、D项不是主要原因,均排除。17、(4分)【解析】材料中叙述的是刘邦和其父刘太公之间的礼仪问题,从“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可以看出当时人认为虽然刘太公作为皇帝的父亲,但是皇帝的身份要高过于此,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D选

18、项与材料无关;B选项与材料思想相悖。18、(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中皇位世袭,依据血缘关系实现王位的继续,所以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19、(4分)【解析】不论是“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还是“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只能是皇帝独尊,故D正确;A不符合材料皇权特点;B中宗法观念无权力至上无关;C属于道家思想。20、(4分)【解析】材料“只有一个人是白由的”中的“一个人”是指君主,那么“只有一个人是白由的”就是君主一个人是“自由”的,即君主专制,皇帝制是君主专制制,故B项正确,D项错误;AC项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21、

19、(4分)【解析】材料反映的为了避嬴政的讳,把“政月”改为“正月”,说明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独尊的地位。材料没有涉及神权,排除B项;CD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22、(4分)【解析】根据题干“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A项正确。秦始皇时期,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且题干中并没有提到朝议,排除B。世袭传承确实是皇帝制度的特点之一,但题干中没有体现这一点,排除C。由“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可知秦始皇政务繁忙,但这不是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排除D。综上

20、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23、(4分)【解析】“朕为始皇帝,二世三世至于万世”说明是皇帝制度中皇位世袭的特点,体现出皇帝制度和世袭制,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制是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举措,故B项错误。分封制是秦朝以前实行,故C项错误。郡县制属于地方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24、(4分)【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丞相由一开始皇帝赐坐到站着议事再到后来跪着听政,这一礼仪的变化说明君臣地位的转变,皇帝的目的显然是加强君主专制,故B正确;A从材料中无法得出;皇帝和丞相的君臣关系地位没有改变,故C错误;材料中礼仪只是现象,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并不是礼仪制度发展,故D错误。25、(4分)【解析】根据所学知

21、识可知,秦始皇下令“坑儒”是为了维护皇帝的权威,故D项正确;ABC项是D项的具体表现。26、(4分)【解析】从罪己诏的目的来看,实际上是君主对自己统治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解决方式,实质上是皇帝为自身集权的一种手段,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没有说到本质;C选项错误,罪己诏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暴露皇帝的过失;D选项是直接目的,不是真实意图。27、(4分)【解析】材料“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说明了秦始皇创立帝制后,为强化皇权和尊显皇权至上而加强了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和管理,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皇位世袭制度和君权神授,故AD项排除。28、(4分)【解析】由“玺”在先秦时期不

22、为最高统治者所专有,但秦朝之后“天子独以印称玺”,可见“玺”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故选C;材料与皇位传承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封建国家的建立,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29、(4分)【解析】通过与努比亚和印度教的传统进行比较,反映出秦朝的君主专制逐渐摆脱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浓厚的神权色彩,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故A项正确,B项错误。按军功授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的两幅图片体现了皇权至上和神权至上,故D项错误。30、(4分)【解析】A、D两项说法与题干材料“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天尊地卑、等级秩序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体现了天子顺承天意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反映出秦始皇时期铸半两钱意在显示王权至上和秦朝的大一统,故C项正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