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762.73KB ,
资源ID:3490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490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意大利L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意大利LWord下载.docx

1、最终还为这类小坦克创造了一个拉丁化的词“超轻型坦克tankette”。英国的卡登洛伊德公司后并入维克斯公司生产了几种超轻型坦克,并成功地出口到许多国家。这些英国车辆成为后来在法国、苏联、意大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典和日本生产的许多类似坦克的灵感之源。有超过25个国家先后生产、仿制或直接从英国购买了这些坦克,英国人对超轻型坦克的设计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与它们被迅速接受一样,随着30年代新的坦克战术的发展及反坦克武器的进步,这些小坦克顷刻间成了过时货。大量生产的超轻型坦克已经不再有战斗价值。也许19341936年的阿比西尼亚战争是个例外,意大利成功地使用了约150辆超轻型坦克CV33/35,

2、但二战前夕的其他战争,包括西班牙内战、日本侵华战争和苏日边境冲突,清晰无误地证明这些小家伙已经过时。然而,二战的爆发,许多国家只能将就使用手中所有的东西,数量众多的超轻型坦克被投入战场。在意大利,到1941年停止了所有的超轻型坦克的生产,大部分这样的车辆或已经被击毁或在其乘员的欢呼声中撤出一线!缘起和发展意大利特殊条件和环境的产物一战期间,意大利从法国得到了1辆“施奈德”坦克和一些雷诺FT-17轻型坦克用于试验。随后,菲亚特根据协议开始生产FT-17的意大利版,做了一些改进,使用了一些意大利部件,如发动机,武器和装甲等,称为菲亚特3000M21型坦克,从1919年起生产了约100辆。1928年

3、,该型坦克略做改进,称菲亚特安萨尔多3000B。意大利军队使用这两型坦克,甚至在二战末期,还有一些被用于机场保卫和警察任务。20年代,在意大利出现了另外一些原型设计,并从国外购买了少量坦克,但没有一种被接受投入生产。1928年,意大利首次军方提出了一种轻型快速坦克的需求,可以用来完成侦察和伴随步兵的任务。这个要求至少与3个因素有关,一是意大利坦克部队的主要使用地区是在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轻型的车辆更容易适应崎岖狭窄的山间地形和道路。其次意大利军队的战术仍然基本停留在旧式的阵地战的阶段,虽然有少数将领提出并有限地试验了机械化合成作战如在北非的殖民地战争中,但意大利陆军仍然是一支观念保守的传统军队

4、,坦克只是被用来提供对步兵的支援和完成类似侦察之类的骑兵式的任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经济方面的原因。一战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萧条,在意大利尤其严重,大量生活工作无着的复员军人更导致社会的动荡及法西斯党的上台,相对落后的经济水平和节据的财政也不可能提供足够的经费用于昂贵的新型中型或重型坦克的开发,于是成本相对低廉且能担负一定作战任务的超轻型坦克成为不二的选择。CV.29于是,1929年,意大利从英国购进了一些有资料称5辆卡登洛伊德公司的 Mark VI 型超轻型坦克,在经过试验和研究后,与英国人达成了协议,在意大利仿制生产该型坦克。安萨尔多公司使用菲亚特公司的发动机和变速器,生产了25辆,称C

5、V.29,CV是“carro veloce”的简写,意思是“快速坦克”,29指生产的年份1929年。该坦克的武器是1挺6.5毫米拉维利1914型水冷机枪。和其原型车一样,CV.29也是开顶的两人坦克,全重仅1.7吨,最大速度40公里/小时。该型坦克没有正式列装,但凭借所获得的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称为CV.3,19311932年由意大利陆军进行了试验,随后正式投产,称CV.33。最初的计划是生产1300辆,其中1100辆装备菲亚特M1935型机枪,另200辆则配备短管37毫米火炮。实际上,菲亚特安萨尔多公司仅生产了300辆该型别的坦克,称为系列,装备1挺菲亚特6.5毫米机枪。1934年,出现

6、了CV.33的系列,武器也由1挺6.5毫米菲亚特机枪改为2挺8毫米菲亚特M1935型机枪,行动系统也有改进。随后系列的武器也改为与系列一样的配置。1935年,又出现了新的改进型,车体的装甲改用易于生产的锥头镙栓连接形式,取代了原来的焊接和铆接结合的方式。武器也改为车长兼机枪手正前方防盾上安装的8挺8毫米布雷达38型机枪,该枪性能要好得多,但菲亚特M1935型机枪有仍有使用。此改型称CV.35,最后的一种主要发展型是1937、1938年推出的L3/38,改用了新的悬挂系统和履带,装1挺布雷达13.2毫米机枪,但没有大量生产,有一些较早的型别被改进到L3/38的标准。另外需要指出的是,1938年,

7、意大利陆军采用了新的分类命名法,以L代称轻型坦克,因此CV.33称为L3-33或L3/333表示以吨计的大体的车重,CV.35称为L3-35或L3/35。并且经常被统称为L3-33/35或L33/35。此外,L.3系列还发展出许多变型车。在意大利陆军中对L.3系列的战术使用大概可以概括如下:这是一种快速、灵活、易于操控的武器,尤其适合于以下任务: 协助行进中的纵队;保证行进中的纵队的安全;给予前锋部队以攻击性;进行先期战斗,以利于就地消灭敌小股防御;与快速部队,装甲部队及汽车运输的部队协同,扩大突破;协同反击;遏制,至少迟滞敌人的压力,以利脱离接触。CV.33的原型车之一,注意2个履带松紧调节

8、轮与诱导轮共用一副悬架,以及焊接和铆接结合的车体,上部的格栅在生产型中被取消技术特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L.3坦克给人的第一个感觉是非常得小。她长仅3.2米,宽仅1.4米,高度只有1.28米,战斗全重3.2吨。但除了没有可以旋转的炮塔,一辆坦克应该具备的部分她都有了。L.3采用无炮塔结构,从前到后分为变速器战斗室和动力室。动力室由防火隔墙与战斗室隔开,动力室居中为横置的菲亚特SPA CV3-005水冷汽油机,4缸直列式,由1台油泵通过设在发动机左侧的滤油器供油,汽化器位于发动机顶部。发动机由驾驶员在车内通过一根手摇曲柄启动,传动轴连接点在发动机中央偏下的位置,油盘的上面,气门布置在侧面,总的汽缸

9、容量为2746cc,正常转速2400转/时出力为43马力,使该车的功率比达13马力/吨。极限转速为2900转/分。活塞由一种叫 Bonalite 的特别的铝合金制成,汽化器为带蝶形阀的 Zenith TTHVI型。发动机的耗油量约0.5升/公里,使L.3坦克的公路行程达到约120公里,公路最大速度约42公里/小时,越野15公里/小时。动力室的后部为环形布置的散热器,中央是1台冷却风扇,可以由坦克后装甲板即动力室后壁正中的圆形舱门进行检修。冷却水的容量约23升,但发动机部分和散热器的连接质量不佳,经常使冷却水泄漏,需要不断重新加水,这在炎热的非洲战场尤其是沙漠地区实在是个不小的缺陷。散热器上面的

10、动力室顶板后部装有格栅式排气消声器,发动机上面则是两扇向两边开的发动机检修口盖。动力室内还有一台由发动机带动的发电机,提供坦克内外的照明等用电。CV.33系列,履带松紧调节轮使用独立的悬架,车体仍为焊接加铆接结构L.3结构剖视菲亚特SPA CV3-005水冷汽油机的靠战斗室一侧,可以看到通长的油盘上的传动轴连接端占L.3长度约2/3的是变速器战斗室,两者之间并没有分隔。变速器战斗室通过顶部向后开启的两个大型方形舱口进出。整个舱室由中央地板上面的传动轴一分为二,传动轴通过防火隔墙与发动机动力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则连到齿轮变速箱,变速器战斗室还布置有行星式转向机构、侧减速器、干片式离合器和制动鼓。传

11、变系统可以通过首上车体前部的一个通长的舱盖检修。战斗室空间十分狭窄,驾驶员在右侧,褐色皮面软坐椅只比地板高一点,靠背后是容量65升的汽油箱,他的前面是各种操纵杆和踏板以及仪表板,包括左手边的传动轴上面的变速杆4档,脚两侧的两根转向操纵杆、制动踏板、油门踏板、离合器踏板,在仪表板上方是可关闭的装甲观察窗,可由右侧的手柄任意调节角度,使驾驶员有良好的视界,但关闭后只能通过窗上狭窄的缝观察,且没有防弹玻璃保护。驾驶员还可以通过头顶舱盖上的小型潜望镜进行观察,在其右手侧,外张的车体一直到履带的外侧,由此形成的空间容纳了备用的机枪弹夹或帆布装的盘成鼓形的子弹带。在其上面有一个可以从内侧开关的观察缝。车长

12、兼机枪手位于战斗室的左侧,其座椅软靠背直接固定在防火隔墙上,因此比驾驶员略靠后些,这也适应了他前面占据较大空间的机枪及枪座。2挺机枪固定安装在枪座上,通过一个防盾射击,瞄准则通过两枪中间的一个望远镜式瞄准具。机枪有有限的射界,垂直为-12+15度,水平为左右各12度。菲亚特M35机枪通过供弹器弹排从侧面供弹,仅仅是拉维利M1914型的气冷改型,口径也改为8毫米。但该枪却远非成功的设计,与拉维利M1914型不同,它采用闭膛射击,因此在持续射击枪管过热后子弹容易自燃,该枪还有“指关节杀手”Knuckle-buster的“昵称”,盖因清理火红的枪管中的卡住的子弹危险之至。布雷达38型机枪则使用略带弧

13、形的24发弹夹从上面供弹,可靠性大为提高。装备菲亚特M35机枪的M.3共有29个80发的帆布装的盘成鼓形的子弹带,而装备布雷达38型机枪的车型则有79个24发弹夹。车长兼机枪手的左侧和驾驶员右侧的空间主要用来存放这些弹药。与驾驶员一样,车长可以通过顶上舱盖上固定安装的一具潜望镜观察,左侧也有观察缝。另外在战斗室后侧,防火隔墙的上面,左右各有一个可由内侧转动的观察口。车长和驾驶员之间可以用一个皮制隔帘分开。战斗室的地板为木制,涂有防火漆。行动系统为常规的主动轮前置,诱导轮在后的布局。每侧6对胶缘负重轮,前后每2个一组,中间2个则自成单元,分别与每一组负重轮以板簧相连,而所有的负重轮通过一根横梁联

14、成一体并与车体连接,没有托带轮。各型L.3坦克的行动系统最明显的不同点也是识别特征在于履带松紧调节轮,在原型车上有靠近诱导轮处有2个一组的履带松紧调节轮,它们与诱导轮共有一副悬架,在CV.33的系列上履带松紧调节轮减为1个,但仍与诱导轮共用1副悬架;而从CV.33的系列以后各型上履带松紧调节轮则使用独立的悬架。L3-38进一步加了悬挂系统,试验性地采用了扭杆方式,在意大利的二战装甲车辆中堪称孤例“快速沙漠”坦克也可能采用了扭杆系统,但仅处于原型车阶段。履带由72对锻造的钢履带板组成,每对中的第一块是履带板,包有橡胶,第二块为连接块,两者由履带销连接。被英联邦军缴获的CV.35,使用2挺8毫米菲

15、亚特M35机枪,帆布装的子弹带每盘80发散落一地与所有的早期装甲车辆一样,L.3的装甲防护薄弱,仅能应付轻武器的攻击。CV.33的装甲由表面硬化钢焊接和铆接在一个框架结构上,但在CV.35上则改为装甲板用的锥头镙栓连接在一起的形式,更加易于生产。这也是从外观上区别CV.33和CV.35的特征之一。各部分装甲厚度:车体正面上部、车后部,14毫米13.5毫米;车体正面下部,8毫米;底部和顶部,6毫米;车体侧面8.5毫米。变型车最著名的是喷火型L.3系列也发展出一些变型车,其中喷火型影响最大,也生产的最多。 L3/35/lf,“lf”是“Lancia Fiamme”,喷火的意思。原型车于1935年由

16、CV.33的系列改造而成,在机枪座的位置装上了喷火器,而喷射剂箱则装在动力室顶,容量约60升。但试验发现此容量远远不够,于是采用了一辆两轮拖车,可以容纳500升燃烧剂75%柴油和25%汽油。喷火器的射程约100米。1936年4月17日,在索马里科萨克干河谷Uadi Kossak的战斗中使用了这种喷火坦克, 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在实战中使用喷火坦克。随后在北非意军也使用了部分喷火坦克。L.3/r,“r”指“Radio”,装备无线电,担任连、排指挥车。电台为 RF 3C.V. 型或 RF 1CA 型, 通常装在车左原来放子弹的地方,环形天线则横跨战斗室和动力室顶,RF 1CA 则使用鞭状天线。CV.3

17、3系列改的L.3/r,却装备了20毫米“苏罗通”反坦克枪,电台为R3.CV型,照片里的坦克少了天线L.3/s,又称 Recupero 型,装甲回收车,后部有一个A形框架,可以由车内控制,其概念类似现代的VTR。该车型仅生产了非常有限的数量。L.3/p,“p”指“Passerella”,坦克架桥车,拖带一个4部分组成的7米跨度的桥,可以在10分钟内架设跨度6米高差4.5米的斜桥。类似现代AVLB的概念。由CV.33系列改造而成,生产了相当少的数量。L.3/c,“c”指“cannone”,火炮的意思。 这是装20毫米“苏罗通”反坦克枪S18-1000的改型,反坦克枪就装在原来机枪的位置,为了节省弹

18、药,意军将反坦克枪改为半自动的。19401941年,有部分此种改型多在战场附近的修理工场完成参加了北非的作战。L.3/m,“m”指“mortaio”,迫击炮。这是在车上装1门45毫米“布里克西亚Brixia”迫击炮的改型,开舱射击,这也是一种战场改型,有少量参加了19401941年的北非战斗。修复后还能够开动的L3/38L3/38,L.3系列的最后一种改进型,采用了改进了的结构更简化的悬挂系统有资料称是扭杆悬挂和新的履带以克服原来容易脱落的缺陷,新的驾驶员的潜望镜。装1挺布雷达13.2毫米机枪并非全部,也有保留原来武器配置的。有少量L.3坦克被改进成L3/38标准,1942年有52辆,1943

19、年有32辆。以加强的L.3为底盘的47毫米32倍自行火炮,防盾没有装L.3为底盘的47毫米32倍自行火炮,1939年在改进过的L3/35的底盘上装上1门47毫米32倍口径反坦克炮,除了正面的火炮防盾,没有任何防护。悬挂装置得到了改进,炮弹就存放在动力室和露天的乘员舱之间。仅生产了1或2辆原型车。布雷达公司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还向佛朗哥军提出过1辆装20毫米布雷达火炮的CV.35改型,但没有被采用。还有一种以L./33系列为基础改进的装1挺布雷达-萨法特12.7毫米机枪的试验型,于1942年1月由安萨尔多公司提出,但没有批生产。最奇特的变型车要算一种可由3发的萨伏伊-马尔凯蒂SM.82轰炸/运输机

20、空运的L3/35,吊挂在SM.82的机腹下。但没有投产,也没有具体的详细资料。其他的变型车还有拖带发烟装置的L3/35改型,弹药和油料运输车,遥控的爆破车等等。带炮塔的装20毫米炮的改型产量和出口有关各型的产量,说法不一。各型总产量大约在2500辆,其中大部分为L3/35。有数百辆出口到国外。包括:阿富汗、阿尔巴尼亚、奥地利72辆CV.33和35型、巴西23辆,1938年、玻利维亚14辆、保加利亚1934年,14辆预生产型、中国订货100辆CV.35,实际交付54辆以上、西班牙内战中及以后、匈牙利104辆CV.33或CV.35、萨尔瓦多、伊拉克16辆、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军队的作战使

21、用1934年,首批CV.33坦克装备了骑兵部队。1934年12月,第3“先导Guide” 骑兵轻坦克连13辆CV.33在萨尔地区全民公决时被邀请到萨尔布吕肯。部分L.3后来还装备了根据意属东非的需要而动员起来的第一攻击坦克营,被派往索马里。同样根据东非需要动员并派往厄立特里亚的2个骑兵轻坦克营和1个独立排也配备了L.3坦克。与此同时还组成了另外的殖民地攻击坦克营序号为第20和第23。另外在意大利本土还有3个骑兵轻坦克营,12个团的骑兵轻坦克连,2个摩托化狙击兵的轻坦克连,以及12个攻击坦克营即轻型坦克营,序号为第1到第12和驻扎拉Zara,现属克罗地亚的1个机械化连都装备了L.3坦克。每个攻击

22、坦克营有23个连,还有1个喷火坦克排。每个连有1辆装电台的指挥型和12辆坦克,还有2辆拖带弹药拖车的备用坦克。营长也有1辆装电台的指挥型坦克。骑兵轻坦克营有4个连共61辆L.3快速坦克,都只装备1挺机枪。 在西班牙内战期间,组成了“西班牙海外装甲集群Raggruppamento Carrista OMS”参战,有2个营,共149辆L.3坦克,乘员既有意大利人也有西班牙人。另外,从1935年起,CV.35还装备了本土警察,稍后装备殖民地警察部队,后者后来改名为“意大利非洲警察PAI”。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参战时,L.3系列坦克是其坦克力量的中坚,共有1320辆各型L.3装备了27个营。由

23、于战争来得比意大利军方设想的要早得多,而计划中的中型坦克M系列还没有大量列装,因此L.3系列被赶鸭子上架,使用在原本应该由M坦克担纲的地方。装甲师的装甲团仍然以M.3坦克为主参加了早期的许多战斗,包括北非、阿尔巴尼亚希腊前线、对法国的阿尔卑斯前线,以及意属东非等。1941年,1个骑兵轻坦克营第3快速师第3“圣乔其奥”营还被派到东线。尽管在各占领区和本土的意军中还有相当的数量,L.3系列于1943年起逐步从前线撤出。从这时到1946年底,少量L.3坦克还是被用来有效地执行警察和反游击队的任务。19441945年,一些L.3坦克装备了法西斯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装甲部队,还有一些被德军使用。L.3系

24、列坦克除了参加了意军在二战中参与的每个战场的战斗,还投入了大战前的两场主要的战争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战争和西班牙内战。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战争这几乎是唯一一次成功地使用L.3坦克的战争。共有约150辆一说约500辆L.3系列主要是33型投入使用。战争从1934年底持续到1936年,L.3的首次使用是1934年12月在索马里的乌尔-乌尔。由于缺乏良好的道路及大部分地区多山的地形,使体形小重量轻的L.3坦克比更重的菲亚特3000更能适应,同时整体装备低劣的阿比西尼亚军队几乎没有反坦克武器,也使之逞威一时。作为几路分进合击中的机械化纵队的主力,L.3坦克部队的进展明显快于其他以步兵为主的部队,为彻底

25、征服阿比西尼亚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看起来这些小坦克的战斗力有限,但以部族部队为主的阿比西尼亚军队只能以步枪、机枪,甚至长矛和弓箭来对付。许多阿比西尼亚人甚至从来没有看见过坦克,他们以人海战术包围了意大利轻坦克,并试图用刀子从观察缝里攻击乘员的眼睛,他们还尝试用木头塞进履带,或用汽油浇在坦克上,点上火烧。战争快结束时,阿比西尼亚人终于成功地摧毁或缴获了13辆CV.33。在这场特殊而有趣的战斗中,在克服了开始的恐惧后,被他们热爱的首领阵亡所激怒,阿比西尼亚人将意大利坦克引到狭窄无法转身的地段,由于L.3的机枪的水平射界有限,阿比西尼亚人便从侧面攻击,在愤怒地用马刀和小刀攻击观察缝后,他们还浇上汽油

26、,点燃坦克,甚至一起用手将小坦克来了个兜底翻。只有2名意大利坦克兵幸免,他们跳出坦克高举双手,呼喊:“基督!基督!”其他投降的乘员也举着手,但阿比西尼亚人不知道举手表示投降,认为这样使他们可以更加容易地击中目标。那2个走运的乘员应该庆幸进攻者是柯普特基督教徒,听懂了他们喊的话。阿比西尼亚战争表明,甚至在这样一场较原始的战争中,CV33/35对于适当装备和训练的对手也构不成多大的威胁。西班牙内战当佛朗哥的民族主义军向墨索里尼要求帮助时,“领袖”在1936年9月派出了装备CV33/35坦克的“顾问”,意大利人身着西班牙外籍军团的军服参加战斗,后来,经过训练的西班牙乘员接替了意大利人,后者与不断运来

27、的CV.35组成了独立的意大利人的志愿军团CTV,其装甲集群最多时有3个轻坦克营,149辆L.3坦克另有150辆和157辆之说,其中13辆喷火型。在第一次战斗马拉加战役中,在CTV的左、中、右三路纵队中各有1个轻坦克连。在瓜达拉哈拉战役中,投入了1个轻坦克和装甲车群,有4个坦克连,2个连配属第2“黑焰”师,2个连配属第3“黑羽”师。许多CV.35被共和国军击毁或缴获,实战证明,仅装备机枪的L.3系列绝非装备45毫米火炮的苏制坦克T-26和BT-5的对手。民族主义军的唯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其37毫米反坦克炮以及对方步坦的协同不力。曾有CV33/35被T-26顶翻到沟里的例子,而另一名勇敢的意大

28、利上尉路易吉福齐亚Luigi Fuccia带领所部CV.35坦克2次进攻敌阵地,直至战死,被追授金质勇敢勋章西班牙战争中的第一枚。另一辆同样勇敢的CV.33喷火坦克试图从后面攻击1辆T-26,进攻一直持续到T-26调转炮塔抵近射击击毁CV.33为止,乘员们也被追授勇敢勋章。战后剩余的L.3坦克被西班牙陆军接收。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在利比亚战役开始时,意大利军队有许多轻坦克营和2个M11/39中型坦克营第132“公羊”装甲师第32装甲步兵团第1、第2装甲营。在进攻西迪拜拉尼时,意军总部将这2个营74辆M11/39与其他轻坦克营一起组成2个“临时性”的“装甲集群”:第1装甲集群:第21、第62和第6

29、3轻型坦克营,第1 M11/39坦克营;第2装甲集群:第9、第20和第61轻型坦克营,第2 M11/39坦克营。西班牙内战中的CV.35,CV.35型车体全部为镙栓连接第2 M11/39坦克营和第60轻型坦克营各抽出1个连给“马雷蒂集群”以组成1个临时的坦克营。但是,各轻坦克营也经常临时性地配属各师一般每师1个。1940年11月初,在卢克港Marsah Lucch,意军总部开始将一些坦克营组成1个装甲旅,包括:第1 M11/39坦克营、第3 M13/40坦克营、第21和第60轻型坦克营共90辆以及一些狙击兵和炮兵单位。在英国发动名为“罗盘”行动的反攻时,L.3系列超轻型坦克与其他M系列坦克一样损失惨重。贝达阜姆之战后,意大利的“公羊”和“半人马座”装甲师等部队以M.13/M.14坦克为主要装备抵达北非,L.3坦克在北非仅担任侦察警戒等次要任务。在北非驻扎或作战过的L.3坦克部队有:第3、第4、第5、第9、第11、第21、第60、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