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5.56KB ,
资源ID:352883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528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献综述-斑马鱼及其应用.docx)为本站会员(聆听****声音)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献综述-斑马鱼及其应用.docx

1、文献综述-斑马鱼及其应用斑马鱼及其研究应用作者:杜颖 指导老师:张源淑摘要: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兴的重要模式动物之一,体外受精、胚胎透 明,因此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发育过程及检测药物引起的内脏组织变化, 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斑马鱼体型小,适合高通量研究,还 具有生长繁殖周期短及其与人类高度相似的基因组等优点,已经广泛用于 人类疾病模型的建立、新药研发和药物的筛选,此外,斑马鱼还被应用于 毒理学、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的研究。因为斑马鱼对污染物反应灵敏, 现已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物及污水检测。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对斑马鱼的研 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关键字:斑马鱼 模式动物科学研究发育感染药物

2、Zebrafish and Its ApplicationAbstract: Zebrafish as an important model animal emerging, its in vitro fertilization, transparent embryo, internal organs can be directly observ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rgan change caused by drugs under the microscope, has very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3、in the field of life sciences, zebrafish also has a live, high-throughput, growth and short reproduction cycles and highly similar to the human genome, etc., it is widely used in modeling human diseases, drug screening, and secondly, zebrafish also is applied in toxicology research, developmental bi

4、ology and genetics, etc. Because of its sensitivity, it has been used to monitor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and water testing. This paper mainly from several aspects of zebrafish research progress has been collated and summarizedKey words:zebrafish Animal models Scientific researchDevelopment Infectio

5、n Drug斑马鱼(Danio rerio)又名蓝条鱼、花条鱼、蓝斑马鱼、印度鱼、印度斑 马鱼,产于孟加拉、印度东部、巴基斯坦、缅甸、尼泊尔等地,是一种常见 的热带淡水硬骨鱼。属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鲤科(Cyprinidae)。斑马鱼 身体细长,呈纺锤形,成鱼体长约4-6cm,因全身布满深蓝色条纹似斑马样而 得名。斑马鱼雌雄鉴别容易,雄鱼体型细长,颜色偏黄,条纹较为显著,纵 纹为柠檬色;雌鱼身体肥胖,颜色较淡,纵纹呈蓝色加银灰色,在性成熟 后腹部肥大。雌鱼每次可产卵300多枚,鱼卵易收集,其胚胎透明,繁殖能 力强且生长发育速度快,对饲养要求低,可高密度饲养,与其他实验动物

6、相比有很大优势,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实验动物模型。近三十年来,已有 约20个斑马鱼品系的基因数据库资料,全球已有超过1500个斑马鱼实验 室,而我国也有超过250个实验室利用斑马鱼开展相关研究。英国桑格研 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于2013年完成了斑马鱼的参考基因 组,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斑马鱼与人类基因组的异同,并进行了系 统性的全基因组分析.在此综合近几十年的研究,在胚胎及遗传发育学、基 因组学、药物筛选、疾病模型的建立等方向探讨斑马鱼的研究成果及进展。1. 胚胎及遗传生物学方向斑马鱼的发育分为6个阶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分裂期、成形

7、期和孵化期。斑马鱼属于体外受精动物,胚胎在体外发育且胚胎透明, 发育过程可以直接连续的观察,是研究胚胎发育和遗传生物学的理想模式, 解决了小鼠胚胎期变化不易观察的自身缺陷。斑马鱼产卵量高,成熟周期 短,可人为控制产卵过程,发育过程又可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在研究试 验中有很大便利。1981年美国遗传学家George Streisinger等人在Nature上发表文章, 详述了斑马鱼受精卵的变化过程及卵裂方式,首次将斑马鱼用于发育生物 学和遗传生物学的研究,开启了斑马鱼的研究热潮,此后相继有学者借 助斑马鱼开展了心血管及血液系统的发育遗传学研究,发现斑马鱼心血 管系统早期发育与人类极为相似,心血管

8、系统有缺陷的突变体可长期存活, 这为心血管发育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此外,运用正向遗传法和 反向遗传法可以推导出斑马鱼的遗传发育途径,利用x-ray、乙烷亚硝基脉 (ENU)或反转录病毒感染造成基因组突变再多次子代筛选所得的正向遗 传学材料对于遗传发育机制的研究十分有利3。Morpholino抑制技术” 可快速以反向遗传学的方法验证基因的功能,注入的MOs会在整个胚胎形 成期比较有效和稳定的发挥作用。2. 基因组学方向斑马鱼的基因组有约30000个基因,与人类基因有87%的相似性,目 前已获得较为完整的基因组学资料,基因组全系列测序已经完成,功能基 因组学的研究也成为一大热点。现已从斑马

9、鱼上克隆到许多人类基因,并 且具有相似的功能。2.1突变基因斑马鱼容易得到突变品种,很多突变系都具有与人类疾病相似的临床 症状,可以得到相应的人类疾病模型,对于很多疾病发病机制有了新的研 究转机。插入突变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突变基因的克隆速度。现已通过反 转录病毒介导的插入突变技术在斑马鱼已得到许多影响胚胎发育和细胞 生长的基因,并找到了对应的基因。反转录病毒介导的整合插入技术很适 合获得转基因突变体斑马鱼,1994年Lin等5首次报道了以莫洛尼氏鼠白 血病病毒(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MoMLV)为基础,使用疱疹性 口炎 VG 糖蛋白(Vesicular S

10、tomatitis Virus Glycoprotein,VSV-G)包被的伪型 反转录病毒对斑马鱼囊胚显微注射,从而得到的外源性DNA整合的转基因 斑马鱼5。但是反转录病毒的注射同时会增加个体自发突变的几率,约有 1/4的基因突变不是前病毒的插入突变造成的6,因此还需要判断突变发 生的原因。另外,斑马鱼有屈光反应、眼动反应和视动反应,可根据眼动反应和 视动反应筛选有视觉缺陷的个体,用来检测与视觉相关的基因突变7。2.2转基因斑马鱼和斑马鱼造血有关的转录因子与其他哺乳动物有高度同源性,其中scl、 cloche基因的功能与哺乳动物同源基因功能相似8,已用于造血系统病理 和生理功能的研究。清华大

11、学生物实验室利用调控血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分 化的转录因子GATA-2获得了组织特异性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转基 因斑马鱼9。现今,国内外已获得大量转基因斑马鱼品系。3. 药物筛选方向斑马鱼胚胎发育透明,可以通过显微镜清晰直观的检测药物对内脏器 官如心跳、血管形态及血管内细胞流动等造成的影响,利用斑马鱼建立的 多种器官疾病模型更是便于药物药效学筛选和药物毒性如发育毒性、心血 管毒性、肝毒性、肾毒性、行为毒性及致畸性等的研究10,其中斑马鱼 药物评价系统识别致畸物质的成功率为100%llo斑马鱼有典型的内耳结构,沿体表测线排列有富含的毛细胞的神经丘, 毛细胞又是人类听觉重要的一部分,不同于人类

12、,斑马鱼的毛细胞在受损 后可以再生,于是学者们致力于利用斑马鱼研究人类听力丧失的机理,也 有学者通过对斑马鱼毛细胞活体染色探索耳毒性抗生素如氨基糖昔类药 物的作用机理12。斑马鱼活体、高通量等自身优点,也十分适用于中药 混合物13和新药的研究。4. 疾病模型方向4.1肿瘤研究斑马鱼的肿瘤组织与人类相似,可通过诱变基因或细胞移植使其产生 高度转移性的肿瘤细胞并患癌症,且同样具有遗传性,遗传背景相对简单 14。研究表明,人和斑马鱼与肿瘤有关的控制基因有一定保守性,斑马 鱼的胚胎还有与肿瘤相似的特征,是一种肿瘤研究理想的模式生物。2003 年,Langenau等将鼠源性c-myc基因与Rag2启动子

13、融合再连上GFP基因 嵌合后注射到斑马鱼的胚胎细胞建立了白血病模型,为人类白血病的治疗 寻找到了新的方向4.2其它斑马鱼体内与神经崎相关的phox-2b基因15和对帕金森疾病相关的 UCH-LI基因16也被用于相关疾病的研究,其心脏突变体heartstrings也为 霍-奥二氏综合征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17 o迄今为止,斑马鱼已用于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糖尿病、视网膜疾病、骨质疏松、感染性疾病、抗肿瘤、抗血栓、中药神 经保护与行为学以及中药血管新生等的研究。也用于检测细菌性疾病如猪 链球菌2型的致病力18等,是研究人类疾病乃至动物疾病的重要生物模 式。5. 生殖内分泌及神经科

14、学方向5.1生殖内分泌在动物方面来讲,生殖内分泌学旨在通过科学的手法来调控生殖内分 泌系统以提高和优化动物生产性能。脊椎动物下丘脑丛神经末梢分泌促性 腺激素及其受体(GnRH),使其到达垂体促进性腺激素(GtH)的释放,对 动物性发育、成熟及分娩产生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利用特异性酶联接免疫 吸附剂测定(ELISA)技术证明了斑马鱼脑部有两种GnRH,GnRH2和 GnRH319,并已克隆获得两种GnRH的cDNA全长序列20。14o5.2神经科学斑马鱼在行为和生理上表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对光反应明显,也用于 生物钟规律研究21,同时用于背光反应、逃避反应、听觉行为学的科学 试验7,便于探索人类神经

15、行为疾病。6. 环境及毒物监测斑马鱼还可用于环境监测和有毒致癌物质的累积效应和毒性研究。目 前,斑马鱼已作为试验标准鱼类列入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指导手册,并且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五大试验鱼种之一。6.1毒物检测斑马鱼现在已用于环境中许多化合物如有害重金属、双酚a22、苯 酚、环己胺、有机氯、及卤代芳香炷化合物等致癌物的累积效应和毒性效 应。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利用斑马鱼研究了纳米及常规TiO2、ZnO 悬浮液对其氧化损伤及应激效应,研究发现团聚作用对不同化学组成的纳 米颗粒的毒性影响程度不同23 o6.2环境监测可以通过斑马鱼的生命周期试验对环境中各种疑似有害物质进行生 态学的评估。斑马

16、鱼对水体污染物反应灵敏,会做出相应的较为明显的行 为反应,十分适用于原水水质的变化监测。如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测试实 验用0.2%的高渗甲维盐和25%毒死蝉氯氤菊酯乳液模拟污染农药的水源, 统计分析计算斑马鱼的LC50发现斑马鱼对两种农药的灵敏度都较强,最 低可达微克24。另有研究表明,环境雌激素亦会导致胚胎的发育抑制25。自从斑马鱼进入研究者的视线,其优良的自身潜能及其方便实用的各 种优势在很多程度上打败了 一般常用实验动物,为科学实验的研究打开了 新的思路。斑马鱼不仅是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想研究模式,同时也为 药物筛选和毒理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工具,为新药的检测提供了很大 的便利。在环境

17、监测方面更是体现了自身很好的潜能,也为器官组织再生、 视力丧失及听力衰退等研究展开了新的通路,相信在将来会得到越来越多 的实验成果,为人类科学做出更大的贡献。1234 Streisinger G, Walker C et al: Production of clones of homozygous diploid zebra fish (Brachydanio rerio). Nature 1981, 291(5813):293-296.王跃 祥,钟涛etal:斑马鱼发育遗传学研究进展.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4(04):220-223.王佳佳,徐超etal:斑马鱼及其胚胎在毒理学中的实验

18、研究与应用进展.生态毒理学报2007(02):123-135. Cazenave C, Stein CA et al: Comparative inhibition of rabbit globin mRNA translationby565 modified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989, 17(11):4255-4273. Lin S, Gaiano N et al: Integration and germ-line transmission of a pseudotyped retroviral

19、 vector in zebrafish. Science 1994, 265(5172):666-669. Amsterdam A: Insertional mutagenesis in zebrafish. Developmental dynamics : an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atomists 2003, 228(3):523-534.邹苏琪,殷梧 etal:斑马鱼行为学实 验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01):5-12.8910111213141516 Paw BH, Z

20、on LI: Zebrafish: a genetic approach in studying hematopoiesis. Current opinion in hematology 2000, 7(2):79-84.孟安明,林 硕:利用GATA-2调控成分制备组织特异性表达GFP的转基因斑马鱼.科学 通报1999(21):2283-2287+2353.陈汝家,朱俊靖etal:斑马鱼模型在药物 毒性与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毒理学杂志2012(03):224-228. Ton C, Lin Yet al: Zebrafish as a model for developmental neuro

21、toxicity testing. Birth defects research Part A, Clinical and molecular teratology 2006, 76(7):553-567.赵壮, 佟军威etal:氨基糖昔类药物耳毒性的斑马鱼模型的研究.药学学报 2011(08):928-935.梁爱华:斑马鱼一种可用于中药药效和毒性筛选的 鱼类模型.中国中药杂志 2009(22):2839-2842. Langenau DM, Traver D et al: Myc-induced T cell leukemia in transgenic zebrafish. Scienc

22、e 2003, 299(5608):887-890. Elworthy S, Pinto JP et al: Phox2b function in the enteric nervous system is conserved in zebrafish and is soxlO-dependent. Mechanisms of development 2005, 122(5):659-669. Son OL, Kim HT et al: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a Parkinson's disease gene,uch-Ll, and i

23、ts promoter in zebrafish.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03, 312(3):601-607.17181917 Garrity DM, Childs S et al: The heartstrings mutation in zebrafish causes heart/fin Tbx5 deficiency syndrome. Development 2002, 129(19):4635-4645.濮俊毅,黄新新etal:用斑马鱼检测猪链球菌2型的 致病力.中国农业科学 2007(11):

24、2655-2658. Powell JF, Krueckl SL et al: Molecular forms of GnRH in three model fishes: rockfish, medaka and zebrafish. The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1996, 150(1):17-23. Steven C, Lehnen N et al: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nRH system in zebrafish(Danio rerio): cloning of chicken GnRH-ll, adult

25、 brain expression patterns and pituitary content of salmon GnRH and chicken GnRH-ll. 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 2003, 133(1):27-37.2122232425王明勇,黄国栋etal:斑马鱼生物钟研究进展.遗传2012(09):1133-1143.刘红玲,刘晓华etal:双酚A和四漠双酚A对大型潼 和斑马鱼的毒性.环境科学2007(08):1784-1787.熊道文,方涛etal:纳米材料对斑马鱼的氧化损伤及应激效应研究.环境科学2010(05):1320-1327.潘力军,高世荣etal:应用斑马鱼对农药污染的饮用 水和地表水源水毒性快速检测.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01):4-5+25.刘在 平,张松林:斑马鱼在环境检测领域中的应用.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1(01):17-20.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