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7.24KB ,
资源ID:359673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5967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进展(论文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聆听****声音)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进展(论文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进展 2 0 引言 2 1 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现状 3 2 基础性研究 5 3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7 4 研究评述与展望 10 参考文献 11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18 论文致谢(模板) 18正文搞要摘要:为掌握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动态并提供经验借鉴,在回顾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文化遗产相关内涵进行了梳理。国外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从保护与发展的角度,以实证研究为主,探讨农业文化遗产内涵、价值和可持续管理等问题;国内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十年,研究内容聚焦在概念界定、特征、价值、类型划分以及保护与合理开发模式等,研究视角日趋多元,研究方法从

2、定性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存在理论尚未成熟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尚未构建、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尚未解决等问题,并据此提出未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方向关键字:进展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0 引言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过农业文明几千年的发展,人类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形成了多种特色鲜明、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高度统一的农业生产方式。但是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文化和经济生产方式发生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被取代。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经济贫困、文化丧失、社会动荡等问题1

3、-2。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逐渐受到国内外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虽然对农业遗产的研究时间并不短,但是前期对农业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遗产的概念、分类、农业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农业遗产管理等方面,以实证研究为主。而农业文化遗产相关研究是在2002 年后才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研究也逐渐深入,研究方法也日趋多样。笔者主要在回顾当前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基础上,具体揭示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保护与开发的经验等,旨在发现目前这一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问题,为今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1 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现状国

4、外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现状国外对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对遗产的分类研究。欧洲学者认为农业遗产可分为牧场、农场、葡萄园、农业博物馆、捕鱼、采矿、采石、水库等8 种类型3。之后从农业系统视角出发,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业系统的保护和开发。如Mary等4从农业景观系统出发,分析了智利农业景观环境对生物生存安全的影响;Norgrovel5从遗产的管理视角出发,分析了非洲喀麦隆南部地区农业资源锐减的原因;Jeffrey6分析影响也门农业遗产发展的因素,并评估了农业文化遗产未来的发展前景;Carles7对安第斯山区的农作物遗产资源保护提出了相关对策。早期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缺少

5、一定的系统性,研究也相对较少。自2002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之后,国外学者逐渐明确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对象,研究重点聚焦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开发方面。如Rachel 等8分析菲律宾的伊富高稻作梯田农业系统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等影响,针对梯田系统提出保护方式;Michael等9研究稻鱼共生系统中稻鱼之间的相互影响,指出发展复合农业的优势;Mahmoud10对伊朗有2000 多年历史的坎儿井灌溉系统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对当地农业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Beak11对韩国重要农业遗产系统进行实践案例研究,提出未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

6、理措施;George12研究了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大草地遗产地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而通过构建相关评价体系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则较少,仅有少数国家尝试,如日本学者尝试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性特征,构建农业文化遗产综合评估方法,包括社会适应性、经济适应性、生态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13。Sonja 等14试图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法构建农业文化遗产的经济评价方法,以此来检测农业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国内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现状目前中国拥有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丰富度也是位列世界前列的,就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而言,全球共有31 个,其中中国11 个,占%;自2012 年3月13 日农业部正式发文

7、将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2015年底,共评选3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36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与国外的发展有所不同。中国是农业大国,是世界农业重要发祥地之一,数千年来中国先进的农业科技和文明一度位列世界前列,对各国农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2005年之前,中国学者关于农业遗产的保护研究主要集中在农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涉及中国农业史的综合研究、传统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制约因素等方面的内容15自2005 年开始,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探索实践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标志性事件是“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FAO列为首批GIAHS保护试点。该阶段不同于以往对农业文化遗产

8、农史考古的研究,转而关注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保护开发等内涵16-17,由浅层次的理论研究转变为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研究,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显现,农业文化遗产开发的评价体系构建初显苗头182012 年3 月13 日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促进了农业生态服务系统功能拓展,极大推动了新形势下生态农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16。这一期间,相关研究数量达到高峰,仅2014年发表168 篇,占近10 年文献数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研究内容更加全面,相关研究逐渐从多学科视角出发,探讨如何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如Xu 等19利用ArcGis、SPSS 等技术手段筛

9、选云南哈尼梯田景观格局指数,描述其景观格局特征;杨波等20试图从世界遗产检测评估方法中总结出农业文化遗产监测和评估工作的保障机制和评估框架体系,以期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2 基础性研究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作为一种新兴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刚刚起步,目前学术界对于其概念尚未明晰,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学术界对农业文化遗产存在多种表达方式,主要有“农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专业术语。农业遗产作为人类文化遗产中重要的构成部分,主要包括相应历史时期内留存下来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事物或者遗迹以及非实体层面无形抽象的文化范畴,可以是有形的,也可

10、以是无形的,可以分为农业遗址遗迹、农业工程、农业技术、农业物种、农业工具、农业聚落、农业景观、农业民俗文化、农业特产、农业文献等10个方面212002 年8 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全球环境基金(GEF)共同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农业文化遗产即为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22-25自中国启动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评选项目以来,学者们

11、对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了研究,Zhang 等26总结了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包括农业系统、牧场系统、农业复合系统、林业系统和其他系统5 个类型,并且使用年限需超过100年。综上所述,农业遗产的概念、范围比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要广,本文中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概念上等同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可以是物质的或非物质的,是介于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农业景观之间的一种特殊遗产类型。这种遗产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农业文化遗产的特征农业文化

12、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遗产类型,其本身具有不同于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的特点。通过整理相关文献,目前学术界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特征分析主要从农业、世界遗产、空间分布特征、时空发展以及生态系统等5 个视角进行研究。从农业自身的角度看,农业文化遗产具有脆弱性和高度敏感性27;从分布特征看,农业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历史悠久、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27;从世界遗产的角度看,农业文化遗产具有价值突出、原真性和不可再生性等一般性特点28;从时空发展视角分析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其最大的特征在于遗产的活态性,它不仅仅是一种继承的遗产,而且是一种经济社会生产方式,需要人的参与才得以存在,并且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13、,具有动态变化性1,24,27-28,同时,由于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过去的遗产,更是一种未来的遗产,在人类未来的生存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属于战略行为,农业文化遗产又具有战略性28;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农业文化遗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业文化和知识技术,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则强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农业生态系统适应极端条件的可持续性,多功能服务维持居民生计安全的可持续性,传统文化维持社区和谐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农业文化遗产具有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特点28-30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对农业文化遗产的

14、价值概念的正确理解,是开展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基础,只有深刻认识到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才能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31-32。基于农业产业视角,赵立军等33-35认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有农业生产价值、生态环境保护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闵庆文等31认为,旅游价值是农业文化遗产的最大价值,从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景观体系入手分析其旅游价值,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聚落等方面的价值;孙业红等32以稻鱼共生系统为例,认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由经济生产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教育示范价值等组成。3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农业文

15、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进展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在国内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但已有一定的积累。在现阶段相关研究中,大多学者是将农业文化遗产当作一种资源,建立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如孙业红等36对贵州从江稻田养鱼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了时空适宜性评价,得出从江县最佳旅游时间以及旅游区域。孙业红等37分析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复合性、脆弱性、动态性、活态性等特点,从“主体-辅助,有形-无形”出发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研究,进而构建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李振民等38通过构建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潜力评估模型,对湖南紫鹊界梯田旅游资源潜力等级进行划分,同时探讨

16、农业文化遗产地现存问题,并提出开发保护建议。赵维真39通过分析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文化遗产景观之间的关系,对农业文化遗产景观价值进行评价,探讨农业文化遗产景观保护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目前学术界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方法是将农业文化遗产视为旅游资源,构建旅游服务质量感知模型、资源潜力评价体系,或通过分析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构建价值评价体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实践土地资源的稀缺、大众审美情趣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而在具体的实践中,主要有旅游开发、生态博物馆和社区参与3 种模式。旅游开发模式在现有的研究中,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开发

17、旅游,一些学者逐渐从不同角度开始探索,由最初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概念到农业旅游开发的路径、模式的研究,从浅层次的理论研究到理论与个案相结合研究,从简单的定性研究到结合数理统计方法的定量与定性结合分析,从单一理论到多视角分析研究,相关研究逐渐深入。王德刚40、Mowforth 等41、Mark42认为农业文化旅游的对象是其本身以及衍生吸引物,既具有遗产旅游的特点,又具有广义农业旅游的特点,但是又不同于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更强调对于整个农业系统的体验,属于注重遗产精神和社区参与的一种新旅游。孙业红等43从旅游资源利用的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和模式,并将列入GIAHS 名录的农业文化遗产分

18、为技术型、景观型和遗址型,据此初步提出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模式。孙业红等22以青田稻田养鱼农业文化遗产为例,分析其被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后,旅游经济较往年迅速增长,同时带动了当地其他经济的发展,表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对当地的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旅游发展的同时也将对当地的文化、生态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冲击,扭曲传统文化的真实内涵、扰乱当地居民的社会价值观、干扰传统文化的传承等44。唐晓云等45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只要对遗产地旅游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正确的引导、调控和疏导,可以减少乃至消除这些影响,同时提出各级政府部门及专业机构、旅游企业及投资商、旅游者和当地居民通过一定方式进

19、行调控,从而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张建国等46以梅源梯田为例,分析梯田在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优劣势,确定梯田保护开发的原则以及未来的发展定位,对其进行合理的分区,策划相关的旅游产品,以期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从生态视角提出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生态旅游是理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能够有效解决遗产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24生态博物馆模式生态博物馆开发模式也是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目前对生态博物馆的研究涉及较少,尚未有对生态博物馆系统性开发的研究,仅对生态博物馆的概念、特征等做了基础性的研究。马存利

20、47指出生态博物馆是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强调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强调保护社区内自然的、人文的资源,要服务于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居民,也要服务参观游客。王际欧等48对生态博物馆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价值以及生态博物馆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生态博物馆模式有利于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实现资源集聚。贺剑武49以桂林龙胜龙脊梯田为例,提出生态博物馆的建立要以农业生态复合系统为基础,结合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对当地活态的人文遗产进行展示。社区参与模式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离不开社区居民,社区居民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50。部分学者认为农业文化遗产地是典型的社区型遗

21、产,如唐晓云等51选取广西龙脊平安寨梯田为个案,通过对环境感知、关系感知、利益感知等因子的分析,对居民感知进行Pearson 相关性、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社区型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旅游发展的相互影响。任洪昌等52基于人文地理学以及环境心理学探讨福建居民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以及保护态度。4 研究评述与展望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中央1 号”文件连续13 年以三农为主题,而农业文化遗产不同于一般类型的农业,除却农业生产功能,还具有文化、教育、生态等多种功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研究有利于保留优良的农业景观和传统的农业知识技

22、术,传承农耕文明,维持生态平衡。同时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能够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价值,拓宽农业产业链,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然而,国内对农业文化遗产研究起步较晚,系统性的研究体系尚未完善,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1)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实证研究的案例多数集中在稻鱼共生系统、梯田系统等;(2)理论研究尚未成熟,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缺少的统一定义,目前学术界多农业文化遗产的名称尚未统一,农业文化遗产的特征、价值也未形成统一的认识;(3)农业文化遗产的评价体系的构建已有研究

23、,然而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强调三者之间的作用的综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而评价体系如何服务于规划、如何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有效管理方面研究也较少;(4)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已有一定的研究,也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几种发展路径,然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是存在一定的矛盾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路径尚未提出。基于以上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需要进一步丰富未来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内容,完善研究框架,重视农业文化遗产的定量化研究,从多学科与跨学科角度进行研究,明确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特征等内涵,构建农业文化遗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重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实现

24、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参考文献1 闵庆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种新的世界遗产类型J.资源科学,2006,28(4):206-208.2 李文华.农业生态问题与综合治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38-42.3 Prentice R. Tourism and Heritage AttractionM.London: Routledge,1993:39.4 Mary F W, Joan L M, Kathryn E S. Patterns of Predation Risk andSurvival of Bird Nests in a Chilean Agricu

25、ltural LandscapeJ.Conservation Biology,2001,2(15):447-456.5 Norgrovel H. Yield of plantain grown under different tree densitiesand‘slash and mulch’versus&slash and bum&management in anagrisilvicultural system in southern CameroonJ.Field CropsResearch,2002,78(2):185-195.6 Jeffrey B. Yemen

26、i agriculture: Historical overview, policy lessonsand prospectsJ.Research in Middle East Economics,2003(5):257-288.7 Carlos M C. The Access Regim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FAO International Treaty on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for Food andAgriculture in the Andean Group CountriesJ.The Journal of wo

27、rldIntellectual Property,2003,6(6):795.8 Rachel G, Teddy B. Misunderstanding the Notion of Conservationin the Philippine Rice Terraces-Cultural LandscapesJ.InternationalSocial Science Journal,2006,187(58):59-67.9 Michael F, Klaus B. Integrated Rice- fish Culture: CoupledProduction Saves ResourcesJ.N

28、atural resources Forum,2005,2(29):135-143.10 Mahmoud J. Qanat irrigation systems as important and ingeniousagricultural heritage: case study of the qanats of Kashan, Ir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2009,66(3):297-315.11 Beak S.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Fis

29、heryHeritage System in South Korea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Ecology,2014,5(4):335-340.12 George E W. World Heritage, Tourism Destination and AgriculturalHeritage Landscape: The Case of Grand Pré, Nova Scotia, Canada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3,4(3):275-284.13 Akira N. Development o

30、f Comprehensive Assessement Method forIngenious “Agri- Cultural” SystemsM.Xinghua: Center for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GSNRR,CAS,2014.14 Sonja B, Parviz K, Mary Jane Ramos de la Cruz, et al. ConceptualFramework for Economic Evaluation of Globally Important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

31、 Case of Rice- Fish Co-Culture in China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3,4(3):202-211.15 李根蟠,王小嘉.中国农业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古今农业,2003,16(3):70-85.16 李文华,刘某承,闵庆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农业发展的新契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6):663-667.17 苑利.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我们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农业考古,2006,26(6):168-175.18 孙业红,闵庆文,钟林生,等.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1):120-125.19 Xu Y, Min Q, Yuan Z, et al. Identifying Landscape Pattern Metricsfor the Hani Ter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