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15.50KB ,
资源ID:364258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6425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1、3.列车即将发车,两位乘客因同伴未到,堵住车门不让列车启动,导致发车延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两位乘客被执行拘留十日,他们的行为是( 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4.美团外卖骑手小杨为了赶时间送外卖,闯红灯被交警罚款100元;擦伤小王的私家车赔偿800元,私家车主把小杨打成重伤被判拘役3个月,罚金10000元,上述三个违法行为分别是( ) 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5.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

2、林火灾。次日,30名扑火英雄不幸牺牲。四川攀枝花籍男子郑某却在微信群发布侮辱灭火英烈的言论,造成了社会不良影响。最终,郑某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郑某的行为属于( 6.高中生小童和几个同学一起到山上烧烤,因明火未灭就回家,导致一片树林被烧毁,小童等人因此被派出所依法拘留并罚款。这警示我们(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法律禁止的行为我们尽量不去做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中学生的不良行为都是违法行为7.李某发布“有人吃猪肉致使一家四人死亡”的视频信息到微信朋友圈,引起民众恐慌。县公安局核查后及时辟谣,称上述消息纯属谣言。李某被县公安局处以行政拘留三日处罚。李某的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

3、,影响社会稳定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经构成犯罪污染网络环境,受到了国家审判机关的制裁说明公民在网络生活中没有言论自由8.近日,旅客张某在G1538次高铁上吸烟,导致列车降速运行。张某被处以600元罚款。张某的行为(违反了刑法是行政违法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9.漫画法律空子钻不得,警示我们( ) 要学会依法参与民主监督要积极参与国家执法工作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要敢于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当面作斗争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0.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案例违法行为类别小王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民事违法行为某公司因擅用方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

4、0元。聂某某因非法狩猎野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刑事违法行为小强的爸爸因违规停车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11.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 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 小明偷看他人日记12.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是(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敢于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关注国家大事,维护法律尊严13.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5、”此规定要求经营者( 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勤俭节约,合理消费遵纪守法,合法致富依法纳税,回报社会三、材料探究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某在工厂浴室洗澡后,忘了把自己的手表拿走,被同事朱某捡到。苏某要求朱某归还手表,朱某看到有人在场边答应第二天归还。第二天,苏某找朱某拿手表时,朱某却拒不归还。材料二:中学生洪某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在校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逃学上网,家长和老师多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他却置之不理。为了上网,他多次偷家长和同学的钱,后来因拦路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材料三:中学生小宇的父亲因工伤住院治疗,老板却拒绝支付医疗费用。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小宇家却无法支付诉讼费用。

6、(1)材料一中朱某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2)材料二中洪某从不按时完成作业、逃学上网发展到拦路抢劫,给我们什么警示?(3)材料三中如果你是小宇的同学,请你帮他想想办法。15.小斌是初二的学生,他非常喜欢集邮。为了更快更多地集邮,他想了一个“好办法”。他经常到所住的机关家属院传达室信箱里拿别人信封上的邮票,有时还把别人的信件扔到垃圾箱里。由于一段时间家属院里的人经常收不到信件,他们将此事报告了公安机关,经过侦查终于发现是小斌干的。于是公安人员来到小斌家,出示了搜查证,经过搜查证实了小斌便是经常偷信的人。当公安人员告诉小斌他违犯了法律时,他和父母都很惊讶:“只拿了别人的邮票,又没有杀人放火,这也

7、算违法行为吗?”(1)小斌和父母说的话,说明了什么?(2)这个案例给你什么启示?(3)请你仔细进行观察和思考,列举出一种你身边发生的违法现象。16.文明,有时是一张纸的厚度;文明,有时是一个脚印的距离。2014年3月31日镇江民生频道记者蹲守解放路城市客厅的斑马线,寻找文明人。由于这个路口的机动车红绿灯没有监控探头,来往汽车大多“堂而皇之”地闯过红灯,与之交错的斑马线上,行人也无视红灯,簇拥而行。记者一天的蹲守,寻找文明人遗憾落空。“中国式过马路”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已成为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代名词。 (1)记者蹲守一天,寻找文明人遗憾落空,你认为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的原

8、因主要有哪些?(2)“中国式过马路”仅仅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吗?为什么?(3)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仅靠记者的蹲守和媒体的曝光远远不够,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答案解析部分1. C 解析:题干中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相关规定,对周某某作出罚款200元、180天内禁止购买火车票的处罚”可以得知周某某的行为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这种违法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试题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依据题干的关键词“治安管理处罚法”“罚款”等可以得知该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据此进行选择

9、即可。2. D 分析题干材料,胡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D符合题意,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3. D 从题干材料中乘客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可知,他们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D符合题意,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排除。4. D 从题干材料中小杨闯红灯被交警罚款100元可知,违反交通法规是行政违法行为, 擦伤小王的私家车赔偿800元是民事侵权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把小杨打成重伤被判拘役3个月可知

10、受到刑罚处罚是刑事违法行为,D符合题意,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5. D 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规的违法行为,其承担的是行政责任,从题干材料中 郑某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可知是行政违法行为,D符合题意,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一般违法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即是犯罪行为。6. C 题干材料中高中生小童和几个同学到山上烧烤导致树林被烧,是违法行为,被拘留并罚款 ,被这警示我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

11、任,C理解正确。 A错误,犯罪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错误,法律禁止的应该是坚决不做, D错误,只有严重不良行为才是违法行为,不良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7. A 根据所学,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李某发布谣言的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是违法行为,受到了处罚,A符合题意,正确。 B错误,李某行为是行政

12、违法行为不是犯罪。 C错误,审判机关行使审理权,不行使制裁权。 D错误,自由是相对的,公民在网络生活中要在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行使言论自由。A。【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从题干材料中行政拘留的法律后果中得知李某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8. B 分析题干,罚款是行政处分,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 张某被处以600元罚款说明其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B符合题意,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9. C 漫画说明的是一些人钻法律的空子,不遵守法律,违反法律的规定,结果受到法律的制裁,警示我们 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C符合题意,正确。

13、 A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B错误,执法工作是相关部门的职权,不是我们的职责。【点评】本题考查对尊章守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10. D 此题涉及的内容为违法行为,小王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是行政违法行为;某公司因擅用方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是民事违法行为;聂某某因非法狩猎野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是刑事违法行为;小强的爸爸因违规停车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是行政违法行为。因此正确。【点评】本试题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和理解,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根据所学内容对选项进行

14、判断选择即可。11. B 此题考查违法行为,根据所学可知,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或做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都是法律所禁止做的行为,是没有履行道德义务的行为,因此不是违法行为,所以B正确。【点评】本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依据所学,违法行为分为三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分别属于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故利用所学内容经过分析后进行选择即可。12. A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是一个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才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故A正确。BCD的说法是

15、正确,但不是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应排除。故答案为:【点评】本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公民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依据所学可知作为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是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学生要对教材中的基础性知识点进行识记,便于作答此类题型。13. C 从题干材料中电子商务法的规定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规范,这要求经营者要遵纪守法,合法致富,C符合题意,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选项中相关的内容,应排除。【点评】本题考查对遵章守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14. (1)材料一中朱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当

16、承担民事责任。(2)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3)小宇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小宇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1)本问考查对违法行为的分类的正确认识。依据教材知识,我们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将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17、题文中,苏某的手表被朱某捡拾到,而朱某拒绝归还,这属于民事纠纷,朱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据此进行回答。 (2)依据题文描述,材料二中的洪某从最初的不守纪律,一步一步发展到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带给我们的警示,应该从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防患于未然等角度进行回答、组织问题的答案。 (3)本题考查依法维权的途径。材料三中的小宇的父亲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作为生活在法治社会的公民,我们应该学会依法维权。具体的内容,我们应该围绕着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权,知道我国的法律服务机构有哪些,遇到非法侵害时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

18、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点评】本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的认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学生依据教材内容可知,违法行为主要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依据材料可知,朱某是民事违法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遇到不法分子侵犯我们的合法权益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同为犯罪作斗争,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和社会的力量,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通过法律服务机构维护合法权益。15. (1)小斌想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去机关家属院传达室信箱里拿别人信封上的邮票,这样做显然是违法的。说明他没有法律意识。他和父母都很惊讶:” 说明他父母也没有法律常识。(

19、2)要学习法律,知法守法。(3)盗窃行为。(1)要点:说明小斌母子是法盲,因不懂法而违法(侵犯了公民的通讯自由权、隐私权),需要学习、教育;(3)举一例即可。 【点评】考查学违法行为及增强守法意识。16. (1)道德素质偏低;法制建设不健全,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安全意识不强; 部分社会成员存在盲目从众心理;交通信号灯设置不科学等。(2)不是,既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也是(不守公德的)不道德行为。(3)一方面,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惩处扰乱、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另一方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1)“中国式过马路”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

20、绿灯无关”,这已成为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代名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公民的角度上,他们道德素质低,从国家的角度上,法律不完善,从政府的角度上看,有关部门执法不严等,所以找准角度,从公民、国家、政府等角度做答。 (2)“中国式过马路”不仅仅是不文明行为,也是违法行为,违反了交通法。先回答不是,理由围绕中国式过马路既是不道德,也是违法行为来阐述。(3)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方面积极努力 ,作为国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还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不盲目跟风,作为公民要树立公德意识,遵守交通法规,不做违法的事,所以从国家、公民的角度,围绕完善法律、提高道德素质、遵守交通法规等方面回答。【点评】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法不可违。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