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1 ,大小:215KB ,
资源ID:3649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649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插本政治理论书本大要.doc)为本站会员(聆听****声音)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插本政治理论书本大要.doc

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毛泽东在1938年9月11日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2、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以马克思列宁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是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正式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

2、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

3、、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

4、的中国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

5、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4)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十七大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二者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6、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

7、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

8、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1、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

9、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8、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10、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的建设道路,确定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

11、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三节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首先,当代国际形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是邓小平

12、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其次,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以及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历史根据。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根据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新事物、新经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最丰富的实践基础和最深厚的现实依据。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基础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

13、集体智慧的结晶。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一)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1、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除了上面指出的几个方面外,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

14、理论。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

15、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一)背景:1、世情: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国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3、党情: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正是在上述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形成发展过程: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建设什么样的党、

16、怎样建设党”这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1、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他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在同年5月的一次讲话中,他又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2001年7月,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3、 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

17、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他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翌年又写进了宪法。4、2003年7月,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系统的科学理论的内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18、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一)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

19、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二)辩证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

20、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

21、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1、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

22、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2、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3、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4、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键是要牢固树立

23、和全面落实科学方法观。5、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

24、学发展观落到实处。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 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一)思想路线含义: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

25、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思想路线的实质,是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思想路线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插入案例“实事求是”碑的来历(二)形成和确立过程:1、1929年6月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的概念。2、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提出了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3、1937年毛泽东实践论和矛盾论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4、1938年9至11月,中央召开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

26、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5、1941年5月,毛泽东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整风动员报告。文中对“实事求是”这个概念的涵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释。6、1945年党的“七大”把“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正是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国以后,也是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又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并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背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地

27、偏离了。这一切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灾难,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被破坏殆尽。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随着“四人帮”的垮台而宣告结束。但是,当时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不仅对拨乱反正态度不积极,而且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继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立场,维护“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各种错误。(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1、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2、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28、。 3、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发展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了新的建设经验,依据新的实践需要,把与时俱进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联系起来,作为党的思路路线的基本点,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路路线。1、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2、1997年十五大又强调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3、进入21世纪,江泽民又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

29、出了新要求。4、2004年1月,胡锦涛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党的思路线做了如下表述:“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今天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30、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际与尊重群众具有内在统一性。3、实事求是。1941年5月,毛泽东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整风动员报告。文中对“实事求是”这个概念的涵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他要求,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总之,党的思想路线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

31、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胜利发展;反之,就遭受重大挫折。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在这三大作风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最根本的,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2、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