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0 ,大小:83.51KB ,
资源ID:36567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6567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全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全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第四篇深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九章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第一节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第二节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第三节积极引导就近就地城镇化第十章推进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第一节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第二节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第三节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权利第四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第五节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第十一章建立健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第一节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挂钩机制第二节建立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挂钩机制第三节建立成本分担机制第四节合理确定各级政府职责第五节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实施机制第六节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信息平台建设第七节建全农

2、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监督考核机制第五篇强化城镇建设空间管控第十二章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第一节合理划分城镇空间第二节科学选择山地城镇用地第三节严格规范城镇新区与产业园区建设第四节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十三章严格保护坝区耕地资源第十四章加强生态空间保护与建设第一节优化生态格局第二节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空间第三节构筑环境安全体系第四节优化城镇生态系统第五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六节加大“五采区”生态恢复建设力度第六篇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第十五章产业升级带动就业第一节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第二节优化城镇产业结构第三节优化提升城镇第二产业发展层次第四节加快城镇第三产业发展步伐第十六章增强城镇产业承载能力第一节优化城

3、镇产业发展空间第二节增强城镇产业承载与服务能力第三节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第十七章科学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第一节推动产业向园区聚集第二节促进产业园区城市功能提升第三节创新理顺园区管理体制第十八章积极引导产镇融合发展第一节引导产业向小城镇延伸第二节利用小城镇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第三节突出重点引导产镇融合第七篇提高城镇规划建设与治理水平第十九章强化规划统筹提高建设水平第一节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第二节完善规划体系第三节加强规划管理和实施工作第四节严格建筑质量管理第二十章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第二节加强区域水利保障体系建设第三节增强区域能源保障能力第四节提高城乡通信保障能力第五节推进

4、智慧城市建设第二十一章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一节加快发展城镇公共交通第二节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第三节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二十二章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第一节提升中心城区功能第二节加强城乡接合部环境整治第三节推进小城镇环境整治第四节优化提升旧城功能第五节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第二十三章推进城镇绿色发展第一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第二节推动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第三节建设绿色低碳城镇第四节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第二十四章加强和创新城镇社会治理第一节完善城镇治理结构第二节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节全力打造无缝隙管理平台第四节创新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第五节健全防灾减灾体制第八篇强化特色城镇建设第二十五章科学推进山地城镇

5、建设第一节加快推进山地城镇建设进程第二节创新山地城镇空间布局第三节营造山地特色城镇风貌第四节推动山地建筑发展第二十六章持续推进特色小城镇发展第二十七章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与发展第一节构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保护体系第二节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第三节加强历史文化遗产挖掘第四节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发展第二十八章积极推进沿边和少数民族城镇村寨发展第二十九章加强城镇特色建设第一节彰显城镇自然山水特色第二节保护与传承城镇文脉第三节突出地域民族文化第九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第三十章推进城乡要素市场和建设一体化第一节推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第二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第三节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第四节推动

6、城乡规划一体化第三十一章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支撑能力第一节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第二节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第三节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第四节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第三十二章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第一节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第二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第三节提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第四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第十篇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保障规划实施第三十三章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第一节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第二节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第三节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第四节健全城镇住房制度第五节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第三十四章开展试点示范第三十五章规划实施第一节加强组织协调第二节强化政策统筹第三节加强社会参与第四节

7、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第五节推动任务落实第六节加强监测考核城镇化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云南新型城镇化进程,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云南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实现云南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解决云南省“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于深入实施“两强一堡”战略、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8、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本规划依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4-2030)制定,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云南省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是编制相关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期限为2014年到2020年。云南省新

9、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人为核心,不断优化城镇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城镇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更加注重集约节约,重视城乡统筹,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重视地方优秀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的具有云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第一篇 规划背景云南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准确认识全省城镇化推进的基础条件,牢牢把握城镇化蕴育的巨大机遇,妥善应对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存在问题我省提出走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以来,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但我省城镇化水平还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的质

10、量和速度仍需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大中城市发育程度低带动力弱、小城镇发展滞后、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大等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在云南省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文化背景基础上,促进全省城镇化建设的健康、高质,是目前我省城镇化“量”“质”并重发展阶段的关键问题。第一节 发展基础一、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化率大幅提高围绕“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云南特色城镇化发展新思路,我省“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增速明显。2001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3 36%增加到34 7%,提高11 34个百分点,年平均提髙1 13个百分点;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16 23%上升到16 56%,提高0 33个百分点,年

11、均上升0 03个百分点。20112013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36 8%上升到40 48%,年均上升1 23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16 5%上升到27 2%,年均上升5 35个百分点。2013年底,全省常住人口达4686 6万人,其中常住城镇人口为1897 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0 48%;全省户籍总人口4604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达到1254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27 24%。二、城镇群的主体形态作用初步显现我省初步形成了以滇中城市群为首的六大城市(镇)群。滇中城市群作为全省的核心城市群,引领带动全省的城镇化进程,群内城镇规模相对较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是全省城镇化率

12、最高的区域。滇西、滇东南、滇西南、滇西北、滇东北五个城镇群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三、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2013年,全省建成区面积达1620平方公里,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11 8平方米,供水普及率达到93 5%,燃气普及率达60%,城镇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33 5%和29 4%,污水和垃圾处理率达到81%,建成和在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26 5万套。四、农民进城工作稳步推进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战略决策,放宽城镇户籍管理,让转户进城人口“兼有两个身份,同享城乡待遇,

13、享有五项保留,提供五项保障”,全省农民进城工作稳步推进。2011至2013年,全省转户总数已达496万人(其中:2012年转户286万人,2013年转户210万人),是“农民进城”战略实施前4年累计转户51 7万人的9 6倍。从分布情况看,在全省已转户的496万人中,建制镇转户428万人,占转户总数的86;县城和县级市转户43 7万人,占转户总数的8;州(市)政府所在地转户4 7万人,占转户总数的0 9(其中,昆明主城区转户6512人,仅占转户总数的0 1)。转户工作基本实现就近就地城镇化。五、城镇上山全面启动全省129个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近期建设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三规

14、”联合会审工作全面完成,城镇上山试点工作稳步开展。通过转变建设用地方式,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坝区周边宜建山地、低丘缓坡土地优先纳入规划,引导城镇、村庄、产业项目向宜建山地发展,各类建设用地上山比例明显提高。第二节 存在问题在我省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城镇化整体发展水平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云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0 4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 73%)13 25个百分点,户籍城镇化率(27 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 7%)8 5个百分点。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重视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是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城镇化发展要解

15、决的主要问题。二、农业转移人口难以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2013年我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3 24个百分点。大量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城中村居民、失地农民等尚未在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三、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2001年至2012年全省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134%,而城镇人口增长为68%,土地城镇化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建设用地粗放低效。一些城镇“摊大饼”式扩张明显,城镇建成区快速增长,而集聚的人口则明显滞后;一些地方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推进城镇建设,加剧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费了大量耕地资源。四、

16、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我省城镇体系结构长期存在大中城市数量少、规模小的问题。全省有1个特大城市、1个大城市、7个中等城市、11个小城市、105个县城、1175个小城镇。建制市20个,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仅比西藏、青海、贵州、宁夏多。城镇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聚集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足。五、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城镇建设中普遍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城市建设、轻管理服务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交通拥堵问题日趋突出,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环境污染问题加剧,城市管理运行效率不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聚集区人居环境差等。同时,在城镇特色建设方面引导不够,我省良好生态环境

17、、多民族、沿边的特色未能完全体现。六、城镇产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全省大部分城镇普遍存在产业支撑能力弱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增加财税收入和扩大城镇就业的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强。园区建设相对缓慢,企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产业集聚效应发挥不够,产城互动较弱。七、配套体制机制不完善现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制度,以及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固化了已经形成的城乡利益失衡格局,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一体化形成制约,阻碍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第二章 面临形势未来我省城镇化发展将面临更趋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正缓慢复苏,新兴的经济体发展

18、势头普遍好于发达国家,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表现为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消费需求不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一致,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大。围绕市场、资源、技术的争夺加剧,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更加激烈。从国内看,今后一段时期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经济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一、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目前,我省城镇化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我省建设大通道、大窗口、大平台、大基地,打造具有内陆特点的开放型经济,大开放促大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国家实施新1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中国长江新经济

19、支撑带的建设,为云南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改善民生等提供了重大机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加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不断推进,为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生产要素重组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全省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了难得机遇。国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更加重视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为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二、内在转型要求迫切我省处于全国发展的较低

20、水平,随着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主要依靠劳动力廉价供给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随着资源环境制约日益加剧,依靠土地等资源粗放消耗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随着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差距造成的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凸显,主要依靠非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支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不可持续。存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同步,城乡区域差距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我省城镇化由注重发展速度向“量”“质”并重发展转型势在必行。三、转型条件日趋成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经济快速增长,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镇化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基础条件日趋成熟,城镇建设向“群”

21、“带”发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进入量质并重的转型发展期。全省着力推动的特色城镇化战略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造了较好条件。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节能环保等新技术的突破应用,以及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为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省各地在城镇化方面的改革探索,为创新机制积累了经验。第二篇 发展思路与目标云南省城镇化是在“山区、民族、边疆、贫困”四位一体的基本省情下推进的,全省“特色城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整体发展仍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决定了必须从我省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云南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第三章 发展思

22、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两强一堡”战略目标,继续坚持“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总体要求,按照“建设山地城镇、突出中小城镇、实现组团发展、推进城乡一体”的发展模式,坚持“人本、集约、智慧、绿色、特色”的理念,以人为核心,以人口城镇化为重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落户城镇,稳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优化城镇化布局,促进各级城镇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产城融合,注重产业支撑和增加就业,不断增强

23、城镇综合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坚持生态文明,强化城镇建设空间管控,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突出山水、沿边、多民族特色,强化特色城镇建设;创新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释放发展潜力,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云南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第四章 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幸福和谐。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生存质量和水平,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时代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城镇化发展成果。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城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破解制约城镇化发展的制度障碍,促进城镇化从

24、追求规模速度向提升质量转变,城乡从二元结构向一体化转变。产城融合、互促共进。充分发挥产业对城镇建设的支撑作用,增强城镇对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协调推进、增加就业,促进城镇化与产业化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城镇上山,建设紧凑型城镇,强化耕地和生态保护,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城镇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城乡、协调推进。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生产力布局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互动的发展局面。

25、科学有序、因地制宜。坚持从云南基本省情出发,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顺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因势利导,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不大拆大建,突出地方特色,促进多样发展。第五章 发展目标立足我省基本省情,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与资源优势,以山地城镇、沿边少数民族城镇等为特色,构建以人为核心、六大城市(镇)群为主体、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速,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左右。户籍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1 2个百分点左右,再新增500万以上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城镇化布局进一

26、步优化。“一区、一带、五群、七廊”的云南省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六大城市(镇)群聚集经济、人口能力明显增强,滇中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滇西、滇东南城镇群成为我省区域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全省城镇规模结构更加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小城镇服务功能增强,七个层次的城镇实现协调发展,城镇体系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承载能力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化质量显著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产城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城镇住房供应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合法

27、权益切实得到保障,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新型社会管理机制基本建立,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和文明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有效进展,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迅速;山地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城镇建设集约紧凑,城镇特色进一步突出。城乡一体化成效显著。统筹城乡经济社会成效显著,以城带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产业、生态保护融合联动,公共服务差距显著缩小,人才、技术、信息交流密切。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城乡一体的户籍、就业、社保、土地、投资和公共服务体制基本确立。城镇文化特色浓郁。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传统村落规划编制全部完成,城乡文化特色得到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得到继承与发扬,避免千城一面,城镇个性鲜明、形象突出、文化特色浓郁。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住房保障、财税金融、就业创业、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编辑:合宇聪责任编辑:合宇聪注: 1 . 本表引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