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7 ,大小:1.48MB ,
资源ID:36684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6684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检验科SOP_09血液检验SOPWord下载.doc)为本站会员(聆听****声音)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检验科SOP_09血液检验SOPWord下载.doc

1、29-30SOP_09-12临床凝血检验室内质控的标准操作规程31-33SOP_09-13临床凝血检验室间质评(EQA)的标准操作规程34-35SOP_09-14迈瑞BC3000PLUS三分类血液分析仪标准操作规程36-42SOP_09-15Symex pocH-80i型三分类血液分析仪标准操作规程43-49SOP_09-16SYSMEXCA50型血凝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50-51SOP_09-17SYSMEXCA50型血凝分析仪项目标准操作程序52-56SOP_09-18雅培RUBY五分类血球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57-61附件1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41条血常规复检规则62-66文件审批者:

2、发布日期:操作者从事本项工作前,必须认真学习并掌握本手册的内容,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学习者:休订书册与增补程序内容与日期:学习者:SOP_09-1 血液涂片检查标准操作程序一、目的:统一项目操作规程,严格检验质量标准,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结果报告。二、适用范围:血液寄生虫检验。三、操作人员:检验科授权工作人员。四、操作步骤:1 原理:血液制成细胞分布均匀的膜涂片或厚涂片经溶血后,运用复合染料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内容物等,以鉴别、判断血液中的异常细胞和寄生虫。2 试剂:由台湾贝索公司提供。2.1 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2.2 碱性亚甲兰染液:2.3 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3 方法:3

3、.1 红细胞检查:正常红细胞呈圆形,中央略凹陷,大小较为一致,直径为 69m。3.1.1 大小异常红细胞:各种贫血时,红细胞可出现大小不一,凡直径10m者称大红细;15m者称巨红细胞,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肝脏疾病等;直径6m者称为小红细胞,多见于缺铁性贫血等疾病。3.1.2 形态异常红细胞:3.1.2.1 球形红细胞:红细胞直径通常2.6m,因而红细胞呈小圆球形,细胞中心区血红蛋白含量较正常红细胞多,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HbS及HbC病等)。3.1.2.2 椭圆形红细胞:红细胞呈椭圆形,横径缩短,长径增大,有时可呈畸形。正常人血液中也可见到,但

4、最多不超过15%。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一般要高于25%50%才有诊断价值;大细胞性贫血,可达25%;其他各类贫血都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3.1.2.3 靶形红细胞:比正常红细胞扁薄,中心有少许血红蛋白,部分可与周围的血红蛋白连接,边缘部染色深,故呈靶状。主要见于:地中海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一些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C、D、E、S病);肝病、脾切除后及阻塞性黄疸等。3.1.2.4 镰形红细胞:细胞狭长似镰刀,也可呈麦粒状或冬青叶样,主要见于遗传性镰形红细胞增多症。3.1.2.5 口形红细胞:红细胞淡染区呈裂口状狭孔。正常4%。增高见于:口形细胞增多症;急性乙醇中毒。3.1.2.6 棘

5、形红细胞:是一种带刺状的红细胞,刺呈针刺状或尖刺状,见于:棘细胞增多症(遗传性血浆-脂蛋白缺乏症),可高达70%80%;严重肝病或制片不当。3.1.2.7 皱缩红细胞:红细胞表面有圆形棘刺样突起,可见于干燥太慢的血片,也可见于急性铅中毒、尿毒症等病人的血片上。3.1.2.8 锯齿细胞:也称刺毛细胞,形态和皱缩细胞相似。主要见于尿毒症、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3.1.2.9 裂片细胞:指红细胞碎片,包括盔形红细胞等,多见于DI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心原性溶血性贫血等红细胞破碎综合征。其他也见于化学中毒、肾功能不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3.1.

6、3 染色异常:3.1.3.1 着色过浅: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多见于缺铁性、地中海贫血及其他血红蛋白病。3.1.3.2 着色过深:中心淡染区不见,着色较深,见于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3.1.3.36 嗜多色性红细胞:红细胞染成灰蓝色、灰红色、淡灰色,较正常红细胞稍大。这是一种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多染性物质是核糖体,随着细胞的成熟而逐渐消失,主要见于增生性贫血。3.1.4 结构异常:3.1.4.1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1)按常法制成薄血片,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3min。(2)用碱性亚甲基蓝染液染色12min,水洗待干。(3)用油镜计数1000个红细胞中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数,以百分率报

7、告。附注: 用碱性亚甲基蓝液染色后,红细胞呈浅蓝绿色,嗜碱性点彩呈深蓝色。也可用瑞氏染色,嗜碱性点彩呈蓝黑色。由于点彩红细胞分布不匀,必要时扩大计数红细胞数。 参考值0.01%(1OO106RBC)。增高:铅、汞、银、铋等金属中毒及硝基苯、苯胺等中毒时显著增高;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恶性肿瘤等可增高。3.1.4.2 卡波环:成熟红细胞胞浆内有染成紫红色的细线状环,呈圆形或8字形,可能是残留核膜所致,见于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铅中毒等。3.1.4.3 豪-周小体和核碎块:成熟红细胞中含有紫红色圆形小体,大小不等,数量不一,可能是残留的核染色质微粒。见于增生性贫血、脾切除后、巨幼细

8、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3.1.4.4 有核红细胞:溶血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髓外造血及严重缺氧等常见。3.1.5 网织红细胞百分数:(1)于小试管中滴加1滴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或煌焦油蓝ACD溶液。(2)加入末梢血2滴于上述试管中,混匀。(3)静置1520min后,取用1滴制成薄片。(4)油镜下检查1000个红细胞中网织红细胞数,以百分率或绝对值报告。 活体染色时间不能过短,室温低时,放37温箱。 最好制片2张,每张计数500个红细胞,避免分布不均引起的误差。涂片要薄而均匀,不使红细胞重叠。 为计数方便,可于目镜中放一个中间有孔之硬纸片,缩小视野,便于计数。 因操作误差大,不宜用玻片

9、直接染色法。 参考值成人:O.005O015(O.5%1.5%);新生儿:O.03O.06(3%6%)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各型贫血均可增多,溶血性贫血增加尤为显著,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或供铁质后显著增多,表示有疗效。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算: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网织红细胞% 红细胞/l)/100 仅用网织红细胞相对值或绝对值表达还不够确切。若贫血时骨髓生成红细胞增多,大量尚未成熟红细胞释放入血,而这些网织红细胞在外周成熟时间需2天,而正常生理情况下骨髓释放到外周的网织红细胞仅一天后其胞质中RNA即消失。为此Finch提出在贫血时用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10、reticulocyte production index,RPI)报告,它代表网织红细胞的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多少倍。3.2 白细胞检查:3.2.1 白细胞分类计数:(1)采血后推制厚薄适宜的血膜片,血膜应呈舌状,头、体、尾清晰可分。(2)推好的血膜在空气中晃动,以促使快干。天气寒冷或潮湿时,应置于37温箱中保温促干,以免细胞变形缩小。(3)染色:瑞氏-姬姆萨染色法或快速染色法。(4)选择涂片的体尾交界处染色良好的区域,在油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按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求出各类细胞所占比值(百分率)。 要避免重复计数,玻片应由血膜边缘向中央依次上下呈曲线移动。 白细胞总数超过20109L,

11、应计数200个细胞。明显减少的血片,可检查多张血片。 快速染色法无法确定的细胞,应该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复查,以免漏诊血液病。 白细胞形态变化较大,应经常由高年资检验人员进行核实,以减少误差。3.2.2 异常白细胞形态:外周血象中,除各类幼稚细胞外,常能见到细胞形态上的异常变化。3.2.2.1 中性粒细胞:(1)核象变化:反映中性粒细胞的成熟程度。正常血象中有少量杆状核细胞出现,它与分叶核细胞之间的比值约占1:13。 核左移:是指杆状核细胞增多,常见感染。极度左移,多见于类白血病反应或白血病。伴白细胞总数增高的核左移:称再生性左移,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叶性肺炎等)。白细胞总数不增加或减低的核

12、左移:称退行性左移,常见于严重感染、机体抵抗力低下。 核右移:是指不仅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且分叶过多,常见4叶、5叶(正常时多分3叶),这是造血功能衰退或造血物质缺乏的表现。常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和使用抗代谢药物后。此外,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象右移,表示预后不良。(2)毒性变化: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各种重金属或药物中毒、大面积烧伤等症时,中性粒细胞可出现形态变异。 细胞大小不均:为骨髓内幼稚粒细胞发生不规则的分裂增殖所致。 毒性颗粒:胞浆中部分或全部颗粒变粗,着色深,颗粒的分布及大小不等。可能为中性颗粒成熟过程中发生变性所致。 空泡:可在胞浆或核中出现,常为多个,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后未能

13、着色所致。 Dohle体:胞浆内出现嗜碱性点、线、梨形或云雾状物质,可能为核浆发育不平衡所致,为细胞严重毒性变的表现。 核棘突:胞核有各种形态的芽状突出,临床意义尚不明确,可能与中毒、癌转移、严重放射损伤等有关。(3)退行性变:表现为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胞核可呈固缩、肿胀、破碎、溶解等变化,退行变可以是细胞衰老死亡的表现。3.2.2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形态变异在多种疾病如各种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为常见。此外,疟疾、过敏性疾病、淋巴结炎等亦可见,统称为异型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中常可出现3种异型淋巴细胞,即空泡型、不规则型和幼稚型。3.3 红斑狼疮细胞检

14、查:红斑狼疮患者血液内的红斑狼疮因子为一种抗核蛋白的IgG抗体,它作用于细胞核抗原决定簇,并使细胞核胀大,失去原有的染色质致密结构,形成一种均匀无结构的圆形烟雾状物质,称均匀体。这种均匀体蛋白在补体作用下,被成熟的中性多核白细胞吞噬后即为红斑狼疮细胞。这种现象在体外形成,故须在抽取静脉血后给予一定的条件和在适当的温度下放置一定时间,促使其形成。(1)抽取患者血液23ml,注于干燥洁净试管内,于室温待凝。(2)于凝固刚形成时,用竹签将凝块搅碎,并将残余凝块除去。(3)以2000rmin离心沉淀10min,使白细胞聚集在同一层面,以利于狼疮细胞形成。(4)置37温箱内温育2h。(5)取出白细胞层及

15、其上下各少许,置红细胞比积管内,以2000rmin离心,沉淀10min。(6)吸去上层液,轻轻吸取白细胞层,制成薄片34张。(7)以瑞氏染液染色、镜检。附注 操作时间不能超过3h。过短,狼疮细胞形成不佳;反之,细胞溶解过多,影响检出。 注意与果馅细胞鉴别,果馅细胞多为单核细胞吞噬淋巴细胞的核所形成,核仍然保持染色质结构和染色特性(着紫红色)。 多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其活动期较缓解期阳性率高;胶原性疾病如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动脉炎、硬皮病及皮肌炎等有时也可查到此种细胞; 未找到狼疮细胞并不能否定红斑狼疮的诊断,应进一步作免疫学(抗核抗体等)检查。3.4 寄生虫检查:3.4.1 疟原虫

16、检查:(1)薄血片法 以常法推制成薄片。 血膜完全干燥后即可用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染色检查。(2)厚血片法 在洁净玻片上,滴患者血液2滴。 用推片角将血液由内向外转涂成直径约1cm、厚薄均匀的血膜,在室温中自然干燥。 在干燥的血膜上滴加蒸馏水数滴,完全覆盖血膜,溶血数分钟。倾去溶血液。 不必待干,进行染色,染色法同薄片。干后镜检疟原虫形态特点:形态特点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环状体虫体大小较大,约为红细胞的1/3较小,约为红细胞的1/6细胞浆浅蓝色,呈较薄之环状浅蓝色,呈较厚之环状浅蓝色,环状较细薄染色质红色小点,一般为1个红色小点,一般为1-2个滋养体很大,甚至充满整个RBC较小呈阿

17、米巴状,变化很多呈坚实带状,变化不多疟色素棕黄色,呈微小短杆状,四散黄绿色,呈较粗颗粒状,四散斑点薛氏小点,鲜红细小,均匀齐氏小点,红色在末梢血液中查不到裂殖体很大松散,比较不规则坚实较圆裂殖子1224个,平均16个排列不规则612个排列不规则或呈花朵状配子体园形,约为RBC1/2以上园形,与RBC等大或较小半月形,两端钝圆或尖深蓝色蓝色结实,深红色,位于一边结实,深红色,位于中央沿边分布黑褐色,密集于中央红细胞胀大,色较淡正常或缩小正常,偶然缩小,色深 采血时间:间日疟及三日疟患者应在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采血,此时,早期滋养体已发育至易于鉴别形态的晚期;恶性疟患者,应在发作后20h左右采

18、血。 厚血片的溶血要及时。厚血片的放置期限在夏季不超过48h,冬季不超过72h,否则溶血不完全,会影响检验质量。 染色后,水洗时不要先倒去染液,应让清水流进染液,使沉渣漂浮冲走。 薄片油镜检查,须找lOO或lOO以上个视野才能报告“未检出疟原虫”。厚血片须找20个视野或以上。 疟原虫必须分类报告,找到环状体后,须再仔细寻找更为成熟的阶段,以便分类。如确实未找到更为成熟阶段的疟原虫,可报告为“检出环状体疟原虫”。 有可能出现2种或3种疟原虫混合感染时,以间日疟与恶性疟原虫混合感染为常见,须注意鉴别。 注意区别易与疟原虫混淆的其他杂物。特别是厚血片检查时,缺乏经验者必须在薄血片上仔细寻找证实,才得

19、报告。 除上述3种疟原虫外,曾发现过少数卵形疟原虫引起的病例。卵形疟原虫的形态基本上与三日疟原虫相似,但虫体稍大,受感染的红细胞略胀大,滋养体后期及裂殖体前期的原虫呈圆形或卵圆形。3.4.2 微丝蚴检查:(1)鲜血片法:鲜血1滴置于玻片中央,用一张盖玻片覆盖于鲜血上,立即用低倍镜寻找活动于红细胞间似蚯蚓样的微丝蚴。(2)厚血片法: 取耳垂血23滴,置于载玻片中央。 用推片角将血液由内向外回转涂成2cm3cm长椭圆形厚薄均匀的血膜,自然干燥。 在血膜上滴加蒸馏水数滴,完全覆盖血膜,溶血数分钟。 待血膜呈乳白色后倾去水。 在血膜未干时,镜检寻找微丝蚴。 如需鉴定虫种,可再干燥、固定,染色。(3)试

20、管浓集法: 自静脉采血12ml,立即放入含109mmolL枸橼酸钠O。4ml的试管中,混和抗凝。 加入81Oml蒸馏水,颠倒混和,使红细胞全部溶解,以1 500rmin离心35min。 倒去上清液,取沉渣镜检,寻找微丝蚴。如需鉴定虫种,可干燥固定后染色。马来与班氏微丝蚴的鉴别鉴别点马来微丝蚴班氏微丝蚴长短长短177-260m,平均220m230296m,平均260m外形卷曲迂回,曲线多生硬,不规则,较粗短曲线自然,平滑而少,较马来微丝蚴细长细胞核拥集,彼此重叠排列较均匀,清楚可数头部较长为身体宽度较短,与身体宽度相等尾核12个尾核,后者位于尾部末端,似惊叹号无尾核检出部位周围血液内周围血液内,

21、鞘膜腔积液内 未染色标本要与棉花纤维(长短、大小不一致,无体柱细胞,也不活动)相鉴别。 采血时间以晚上912时前后为宜。采血前让患者躺卧片刻。 夜间采血有困难患者可采用诱出法(白天口服海群生26mgkg体重,15min后取血)。 报告方式:检出或未检出微丝蚴。3.4.3 回归热螺旋体检查:回归热螺旋体为回归热的病原体。归类于疏螺旋体属,能活动,有312个疏松的螺旋形,形态颇不规则,长短不一,约830m,可在血液中找到。(1)薄血片法:常规制血膜,瑞氏染色。油镜检查,螺旋体常在红细胞空隙间,容易识别。染色后镜检,阳性率较高。(3)暗视野映光法:用抗凝血,滴置载物玻片,加盖玻片,检查可见活动的螺旋

22、体。必须在发热期采血检查。也可以从骨髓穿刺液中检出,阳性率较末梢血液为高。报告方式:“检出回归热螺旋体或未检出回归热螺旋体。”3.4.4 黑热病利-朵氏体检查:利-朵氏体是黑热病的病原体,为血内鞭毛虫的一种。由于在血液内被单核细胞吞噬,即变为无鞭毛的利什曼型。在单核细胞内进行增殖,直至单核细胞破裂。原虫钻到内脏,又被单核一巨噬系细胞所吞噬,再继续进行分裂增殖。所以,利一朵氏体是原虫在人体内发育的无鞭毛阶段。利-朵氏体为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偶呈狭长形。圆形原虫的直径为2.45.2m,平均为3.5m;卵圆形原虫大小为2.95.7m1.84m,平均为2.84.4m。瑞氏染色细胞浆染成浅蓝色,内部有紫红

23、色的圆核与小棍形的动基体,多半在人体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内,偶见于中性分叶核细胞内,单独游离在细胞外的也不少。(1)穿刺淋巴结、肝、脾或骨髓等制成涂片及血薄涂片。(2)瑞氏染色、油镜镜检。 肝、脾穿刺液涂片检查阳性率高,骨髓及淋巴结次之。 血薄涂片,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内可能查见,但所见原虫少且被吞噬、消化,形态和着色都不正常,不易辨认,也易与血小板相混淆,实用价值小。3.4.5 弓浆虫检查:弓浆虫也称为毒浆原虫,为弓浆虫病的病原体,在北非哥地发现的称为哥地弓浆虫。弓浆虫系一种寄生在组织内的原虫,可感染人和其他哺乳类动物,如犬、猫及家兔等;传染方式尚未完全了解,可能由于昆虫作媒介或飞沫及接触传

24、染所致。弓浆虫呈半月形态,一端圆钝,另一端较尖,长47m,宽24m,胞浆呈浊蓝色,细胞核偏于一侧,有时可见2个核,染成红色,与恶性疟原虫的配子母体相似,但较小;有的与利一朵氏体相似,但又较大,常居细胞内,单独在细胞外的也不少。(1)涂片法:各种体液、血液、骨髓液、尿液直接或沉淀浓缩涂片,用姬氏或瑞氏法染色。(2)动物接种法:采取血液、脑脊液或组织液O.03ml,注射于10g重小白鼠脑内或O.51.Oml注入腹腔内,注意观察。13周后发现小白鼠有严重病态或濒死状态时即行杀死解剖,观察其病理变化。常见鼠蹊部淋巴腺肿大,腹腔积有粘性渗出液,肝脾肿大,充血等。取渗出液及脑、肝、脾、肾等组织作涂片染色,

25、若为阳性,常有大量弓浆虫见到。(3)组织培养法:建立猴肾或猪肾细胞的单层培养,然后将检查材料接种上去,弓浆虫可迅速繁殖,再涂片、染色、镜检,证实。参考文献:1.盛尔荃主编.临床血液细胞学图谱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86:2 巽典之,主编血液学概论日本:SYSMEX株式会社,2002:3 王棠海,主编临床诊断细胞学南昌:江西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4 李崇浩,主编穿剌细胞学图谱南昌:江西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5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6 朱忠勇主编实用医学检验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7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北京:2

26、000:SOP_09-2 骨髓检查标准操作程序血液骨髓检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用于观察骨髓与血液中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借以了解其造血功能。对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观察、预后等研究都具有重大价值。血细胞化学染色是在观察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细胞化学成分,对血细胞各种生化成分及代谢产物作定性、定位和定量的观察,临床上亦常用以协助诊断、鉴别诊断血液病和其他疾病。1 骨髓象检查:1.1 骨髓细胞形态检查步骤:(1) 骨髓取材:骨髓穿刺部位:一般取胸骨、棘突、髂骨前嵴或后嵴等部位。两岁以内小儿主张用胫骨穿刺。穿刺部位不同,取材可能有明显差异。以胸骨穿刺最好,棘突次之,髂骨最差。故必要时应多部位取材,以便

27、能全面地了解骨髓情况。吸骨髓液:一般不超过O.2ml,否则易于稀释。骨髓取材满意的几项指标:抽吸骨髓时,患者有特殊酸痛感,骨髓液中应含有骨髓小粒。显微镜下观察涂片,可发现骨髓特有细胞。(2) 涂片检查:涂片制备:要求涂片均匀,有头、体、尾三部分,血膜面积约1.5cm3cm,厚度以透过血膜可看清字迹为限。选择骨髓小粒部分制作涂片,骨髓液量不宜过多。因骨髓的凝固较快,涂片过程要快。骨髓不可用草酸盐抗凝,否则会使血细胞核变形,核染色质致密,胞浆空泡形成,出现草酸盐结晶。涂片检查:一般体积大的细胞分布于涂片的上下边缘及尾部,计数时应该从体尾交界处开始迂回向尾部移动。(3) 染色:选用瑞氏(Wright)和姬姆萨(Giemsa)混合染色。具体方法:髓片两端用蜡笔划线,必要时在血膜边缘较厚处用铅笔写明患者姓名及日期或编号。加染液35滴于涂片上,静置1min(天热时间缩短),然后加510滴磷酸盐缓冲液,使两液混匀,约1015min,用水冲洗髓片,冲洗时平放玻片,缓缓用流水冲洗(勿先倒去染料),待干镜检。附注;涂片要新鲜,涂片后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