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5 ,大小:211.50KB ,
资源ID:36689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6689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美学导论Word文档格式.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美学导论Word文档格式.doc

1、(二)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从人物品藻开始,波及诗、文、画、山水、庭院等。艺术的全面发展和繁荣以及艺术家大量涌现,是中国美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建立期。在先秦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两汉艺术繁荣与发展迅速,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顾恺之的论画,宗炳的画山水序,还有阮籍的乐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以及王羲之的书论,陶渊明的诗及世说新语,刘勰的文心雕龙。从汉代到魏晋,在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发生了一个转折性的变化,即从宇宙认识论转变为人格本体论,也就是说魏晋玄学抛弃了汉代阴阳五行说那种对宇宙系统的经验性的描述,代之以人类社会人们关切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哲学思考。玄学家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说:“呜呼!时不若

2、岁,岁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神。神者自然之根也。”“余以为形之可见,非色之美;音之可闻,非声之善。”意思是说形象、音乐之美是来源于色彩、声音而又超于色彩、声音本身的一种美。这种崇尚自然、超越有限,追求无限的美,正是魏晋时期美学的重要特征。(三)唐至明时期的美学思想唐、宋、元、明、清是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丰富期。唐代文艺创作空前繁荣,不同风格流派争奇斗艳:入仕、归隐、内地、边塞、庙堂、社会、自然方方面面都引发艺术创作,也凝结为各种理论,如张彦远画论、孙过庭书论、韩愈文论、白居易和司空图的诗论等都表现出儒、道、释的相映生辉。宋代美学明显地表现为越来越浓的道释思想,宋画追求远与逸,宋诗讲究平淡,宋词

3、也崇尚清空。宋代美学总体风格从唐的雍容大度转为远、逸、平淡。市民阶层和市民文艺的兴起,是一个新的背景,从宋发展到晚明,形成了具有独立形态的美学思想:即以李贽、徐谓、汤显祖、袁宏道所代表的以“童心”、“至情”、“性灵”、“俗”、“真”为主要概念的美学思想。(四)清代的美学思想清代美学思想是我国明代以前的美学思想的总结和发展。代表人物有金圣叹、李渔、王夫之、袁枚、叶燮、郑板桥。王夫之主张作家要写“身之所历,目之所见”。他要求“内极才情,外周物理”,做到心、意、情、才与物辩证统一。他说“物生而形形焉,形者质也;形生而象象焉,象者文也”“统文为质、建质生文,文如其文而后质如其质。”有不同的质就有不同的

4、文,物的多样性必表现为文的多样性。王夫之著有古诗译说“两间之固有者,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其绮丽。心目之所及,文情赴之,貌其本荣,如所存而显之,既以华奕照耀,动人无际矣。”王夫之把情与景从主观与客观,反映与被反映的角度上加以认识,并与“意境”相结合。叶燮著有己畦诗文集、原诗等,他认为美有客观性、相对性、多样性,美感有差异性等;他说:“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是遵循自然规律而生长的,不是人主观观念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认识对象,审美过程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相交会的过程。叶燮美学理论最有创造性的是他关于美与丑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思想,他说:“陈

5、熟、生新,二者于义为对待。对待之义,自太极生两仪之后,无事无物不然。大约对待之两端,各有美有恶,非美有恶所偏于一者也。其间堆生死、贵贱、贫富、人皆美生而恶死,美香而恶臭,美富而恶贫贱。然逢比之尽忠,死何尝不美?汇总之白首,生何尝不恶?幽兰得粪而肥,臭以成美;海木生香则萎,香反为恶。富贵有时而可恶,贫贱有时而见美,尤易以明。”在创作方法与规律方面,叶燮认为:“在物者而言,有理、事、情;在我者而言,有才、识、胆、力;必须以在我三四,衡在物之三,合而作者之文章。”关于文学与朝代的关系,继承与创新方面他指出:“时有变而诗因之”,“宁独诗之一道,胶固而不变乎?”时代是发展和变化的,反映时代的诗当然不能凝

6、固不变。文学总处于“相禅相续”、“生生不息”的发展中。续即继承,禅即变化,指出:“故不读明良、击壤之歌,不知三百篇之工也;不读三百篇,不知汉、魏诗之工也;不读汉魏诗,不知六朝之工也;不读六朝诗,不知唐诗之工也,不读唐诗,不知宋与元诗之工也。夫惟前者启之,而后者承之而益之,前者创之,而后者因之而广大之。”(五)中国近代美学思想晚清,随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美学思想传入中国,主要代表人物有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梁启超重视文学和审美教育的社会功能。他在论小说与群治关系中说到:“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提供“小说界革命”与“诗界革命”。提供“美术教

7、育”、“情感教育”、“趣味教育”;认为趣味产生有三个方面:是产生于“对境之赏会与复兴”。即把自然美映入眼帘,在脑海中不时复现,重新加以领略,产生兴趣;二是“心态之抽出与印契”,通过发泄保持心理平衡、和谐;三是对“他界之冥构与蓦进”,精神生活是人的自由天地,可以超出肉体的生活。他认为文学、音乐、美术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三利器”。劳作、游戏、艺术、学问培养高尚趣味。王国维的美学观点以叔本华、康德、尼采等人的哲学为理论基础,最早把西方文学介绍到中国。他对美的性质、范畴、审美心理、美育进行论述,突破了旧传统、旧方法,体现近代资产阶级美学的特点。他认为生活的本质是:“欲”、“欲与生活与痛苦三者一而已矣”。

8、只有美和艺术可以使人暂时摆脱痛苦。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主要受康德美学理论的影响,继承了中国古代重视审美社会功用的思想,提倡美学为改造人的精神服务。认为世界观和美育能引导人们看到人生的真正价值。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美思想,吸收梁启超强调美的现实性和艺术性的价值观点,也吸收了王国维重视艺术的美学特征,从理论上扭转了资产阶级的“超功利”的审美观,提出真善美统一于艺术的思想,逐步形成了自己系统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是资产阶级美学的批判者和无产阶级美学的奠基人。现代美学家朱光潜主张美是主客观统一。他在其文艺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他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但这种

9、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美都是经过心灵的创造。”全国解放后,朱光潜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写道:“如果把美下一个定义,我们可以说,美是客观方面的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全形象的那种性质。”换句话说:“美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政治运动的开展,美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现代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看法可以分为四大学派:一是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强调人的作用;二是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强调美的客观性;三是

10、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强调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四是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派,强调美的社会实践性。二、西方美学思想的历史演变?美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建立在一定哲学基础之上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哲学就其存在形式而言,大致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三种,不同的美学有着不同的哲学基础,不同的哲学导致不同的美学。(一)古希腊罗马时代不同流派的哲学基础(二)18世纪不同美学流派的哲学基础(三)19世纪德国古典美学的哲学基础(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美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三、美学概念?何谓非审美意义上的美审美意义上的美?美学研究的任务和方法?何谓美的规律?如何按照美的

11、规律创造世界?美学是一门研究美与审美及其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关于美的含义,往往被分为非审美意义上的美和审美意义上的美两种。(一)非审美意义上的美生理快感: 生理快感与美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科学仍然承认美离不开生理快感,这些联系曲折地保留在概念中,使“美”有时直接用来表示某些生理快感,表达于生理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舒适感、愉快感。社会快感: 它是由于社会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快感。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有各种生理需求,而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人还有种种社会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指出人类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在生理需要

12、满足之后,渴望友谊,需要爱情,需要肯定自身的价值。伦理赞赏: 这里的“美”主要表达对某人品质、行为、功业的伦理赞同。(二)审美意义上的美 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快的欣赏对象都被称之为美。但在围绕审美对象展开的长期讨论中,又出现两种对立的观点:主观论把美、审美和审美对象看成一回事,审美对象是由人的主观的审美感受,审美态度创造出来的。客观论则认为一个事物能不能成为审美对象,最终还是决定于客体的审美性质(素质),所以他们把美主要作为审美性质来看待,于是产生了“美的形式说”。美,有三种基本含义:审美对象、审美性质、美的本质。美作为审美对象:指的是人类生活中和艺术世界中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美作为审美性质

13、:指的是现实的和艺术的审美对象本身某种客观的审美性质或审美属性。美作为美来看:是指美的本质、根源。美的本质、根源是美的现象、审美对象、审美性质的深层、本质,是决定事物的形式规律具有审美性质,并最终成为审美对象的根本原因。作为审美意义上的美,在实际的使用上常常是混杂多样的,指向不同的角度,如美感、形式美、美的本质、审美对象、审美标准、美的现象、审美评价、美学研究对象等等。但在美学研究的范围内,概括来看,美作为研究对象,审美对象是它的第一层次,审美性质是它的第二层次,美的本质与根源则是它的第三层次。比照审美意义上和非审美意义上的美,可以看到,它们之间往往有一种对应。“审美的”是在“非审美的”基础上

14、产生的,又把非审美的保留在自己内部。美学研究的任务和方法美学作为一门有其独立研究对象的科学,一方面依赖于人们的审美活动、艺术活动的实践,从理论上概括社会审美经验;另一方面又能够反过来指导和影响社会审美意识的发展,推动艺术实践的发展。一般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一切科学研究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将它应用于美学研究实践,需要强调的两条是: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在审美研究中要以马克思主哲学的基本观点为指导,从审美实践和美学思想斗争的实践出发,找出规律。2.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美学是一门研究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历史地变化着的审美现象的科学。美学中的各个范畴和规律是随着现实生活和艺术的发展而历史

15、地产生和形成的。美的规律与一般规律的共同特性包括美的规律是现实事物本身所具的,它客观地存在于现实之中;美的事物的本质必然是不依于任何主观的精神和观念的,规律既不能为任何人所创造,也不能被任意消灭,人们可以认识规律,掌握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创造规律;美的规律和一般规律一样,在它所规定的范围内普遍对美的事物起决定的作用,美的规律客观存在于一切美的事物之中,决定和支配美的事物的性质、发展过程和必然趋势。美学科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正确地认识和发现美的规律,掌握和运用美的规律来进行美的创造。美的规律的基本特征美的规律与一般规律的区别表现在它的形象性上。但是并不是所有形象性的事物都具有美,只有在特定的条

16、件下形成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特定的形成,才是美的。如水的一般运动规律即水的趋向性,它不能单独表现出来,只有通过具体的水的流动,它才具有形象性,但并不是所有的具体的水的流动形象都是美的,只有在特定条件形成的特定形象,如大海的波涛、潺潺的溪流、飞流直下的瀑布,才是美的。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只有人类才能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马克思指出,动物也有生产,但与人的生产不同的地方表现三个方面;人能够认识一般规律;按照一般规律进行生产;人还能够认识特殊规律,按照特殊规律进行生产;人还能进一步在特殊规律中去认识“美的规律”,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因此只有人类才在生产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美的世界。1.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人化自然

17、美:经过人类加工和改造过的人化自然物是否美,就要看是否按照了美的规律来建造。如果不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那未经过人化的自然物就不会是美的,有时甚至是丑陋不堪的。如在植被良好但不适宜种庄稼的小坡上毁林开荒造田,但违反了客观规律“真”,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由于沙土流失,开出的梯田非涝即旱,人们想多收庄稼的愿望“善”就无法实现。这告诉我们,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创建。2.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社会美:社会美主要包括劳动产品的美,社会事物美和人的美。劳动产品主要是用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因而它的使用价值是第一位的,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强调产品的外形美,只有按照美的规律建造,才能使

18、劳动产品既具有良好的性能又能给使用者以美的享受。3.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艺术美:艺术是对现实审美的集中体现、艺术美是现实美的艺术体现,艺术美是最高品级的美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但艺术并不都是美的,只有那些表现真、符合善、展现美的艺术,即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真善美统一的艺术,才是美的艺术。四、什么是美的本质与美的特征?美的基本范畴?所谓“美的本质”的问题,就是指“美是什么”的问题,即从一切美的事物中抽象出的带有普遍性的本质。它是美学理论的基本问题,是解决其他美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美学学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美的本质的不同理解。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我们揭示美的本质问题提供

19、了一把钥匙,“手稿”中的“人化的自然”的观点,启示着人们从生产实践入手提示它与美的创造的必然联系。动物只能按照它的生物性本能活动来从自然界采集它所需要的东西,而人在进行改造自然的劳动活动,这种生产实践就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即人的本质所在。而人的本质力量是指由人的本质所决定的,而且由此而形成、发展并具体表现出来的人的基本的属性、能力,一般指人的智慧、才能、品格,人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等方面的能力。美是由一定的内容和与之相适应的形式组成的。美的形式是诉诸人的感官的,从对美的欣赏过程来看,人们总是最先接触对象的形式,然后通过形式再进而去感受它的内容。故此,美的本质可以简要概括为,

20、美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的客体对象上以宜人的物质形式显现出来的积极、正面、肯定性的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具有普遍性、共同性的品格或特质;或者说,在客体对象中以赏心悦目的物质形式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这就是美。一句话,美就是以宜人的物质形式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美的特征1. 感染性:2. 形象性:3. 功利性:4. 社会性: 美的基本范畴美的事物与现象都有着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关于美的基本范畴,一般归纳为崇高、优美、悲剧、滑稽等形态。1.崇高:崇高主要体现实践主体的巨大力量,更多地展示主体和客体在现阶段相冲突和对立的状态,并且在这一对立冲突中,显示出客体和主体相统一的历史必然性。

21、崇高一是指数量、力量和体积上的巨大,有威力的自然现象。二是指人类创造的宏伟建筑,如万里长城、摩天大楼。三是指道德风尚,思想行为令人敬仰。四是指人类创举和社会现象。它以客体的无限大压倒实践主体为其直观表象,而实质则是,受压抑的实践主体充分激发出人的本质力量,转而征服或趋向于征服客体。2.优美:优美是美的比较普遍的表现形态。自从人类萌生了审美意识,最早进入审美范畴的就是狭义的美,亦即优美。人们以前所谈论的“秩序、对称与明确”。“整一性”、“圆满性”、“变化的统一”和所谓的“黄金分割率”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优美的某些特征。与崇高不同,优美以社会实践自由地与客观规律相一致,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为其基

22、本审美特征。它所展现的是主客体矛盾的统一,平衡、和谐状态。从量的方面看,优美小,崇高大。从形式方面看,优美规则、柔和。从状态方面看,优美具有静态美。3.悲剧:作为审美范畴中的悲剧,并不仅限于戏剧类型的悲剧,还存在于正剧、喜剧和小说、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电影等其他艺术样式中,也广泛地存在于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性的特殊效果在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惟有“一个人遭遇不应遭遇的厄运”,才能达到这种效果;5. 滑稽:作为美学范畴的滑稽,亦可称为喜、喜剧、喜剧性。它的典型形态是艺术中的喜剧、漫画、相声等。有的以喜剧含纳滑稽,有的以滑稽来包容喜剧,实质上二者都以可笑为特征,作

23、为美学范畴中的一类,在审美本质上是同一的。滑稽的本质特征是侧重于在对丑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当实践主体在矛盾斗争中已经居于主导地位,而已经失去存在根据的事物仍然坚持要以往昔的强大威严的外观而存在,就以其触目的不协调的形式引人发笑,从反面肯定了实践主体的胜利,也即是以其独特的形态显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五、美的基本形态?基本形态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四类。(一)自然美所谓自然美是指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自然界中自然事物的美。自然美的分类:第一种自然美是指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美;第二种自然美是指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的自然美。人体美是自然美的升华,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态。歌德说:“

24、不断升华的自然界的最后创造就是美丽的人。”人体美主要是指人的形体与容貌,是自然美的最高层次。所谓“天生丽质”,实际上就是指人的自然美的属性。自然美的特征: 1.侧重于形式美:审美对象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但自然美具有形式胜于内容的特点。人们在观察自然景物时,往往专注于评价它的外在形式的美与不美,很少涉及它的内容。如蝴蝶虽是一种害虫,但它那五彩斑斓的双翅和翩翩优美的姿态却成了人们欣赏的对象。2.寓意和象征性: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构成自然界的美是使我们联想到人(或者预示人格)的东西。自然界的事物,只是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有美的意义。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借助自然物的某种属性象征性地表达人类的某种思想感情

25、,如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迎风斗雨的海燕、火山、雪景等都以其自然特征,显示出令人神往的自然美,给人以高洁、勇敢、悦目的审美感受,人们常常对它赋予高尚的品格。3.多样性:自然美的形态本身就具有多样性特点。同一自然物,由于人们欣赏的角度不同、季节不同,对同一审美对象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如盛开的鲜花,或艳丽夺目,或芬芳扑鼻;同一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大小各不同”;同是一个太阳,或骄阳似火,或温暖如春。由于自然对象与人的不同联系和自身的运动变化,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自然美,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二)社会美社会美是指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事物的美,是构成现实美的主要内容,是艺术美反映的主要对象。首

26、先,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社会美存在的重要领域。其次,社会美的另一重要领域是劳动者反抗剥削压迫、争取解放的斗争。再次,人类社会生产的其他各个领域,如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社交、友谊、爱情等方面,凡是通过宜人的生活形式,肯定或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的,也是社会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会美以内容取胜,一切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性的社会事件和行为都是美的,否则是丑的;社会美具有很强的功利性,雷锋平凡而伟大的行为是善的,因而他的精神也是美的;社会美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确定性;社会美还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的特点。社会美的基本内容1.人的美:人是社会美的创造者,人的美是指人的内在品质,通过外在形式表

27、现出来的内外结合,给人以美感的整体形象。它包括人的内在美(心灵美)和外在美两方面,是人的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1)外在美:外在美是指通过人的相貌、体态、语言、行为、仪表、风度等表现出来的美。人的外在美是人美的基础,先天生理条件是人的外在美的自然前提,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人的外在美起着重要的作用。形体美是指人的形体作为审美对象所表现出来的容貌和体型的美。它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作为自然美的范畴,人体在正常状态下的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过程的协调统一;二是指形体美作为社会美的范畴,充分显示出的人类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具体地说,就是五官端正,结构匀称,比例协调,肌肉发达,体魄强健,生机勃勃等。姿

28、态美是指人体几种基本姿态所表现出来的美感,包括站立、行走、坐卧三方面的美感。它要求人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是协调的。人们常说“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便是对人的体态动态的审美要求。 行为美是指人的行为动作之美。行为美与姿态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行为美既包括了一个人举止风度的美,更侧重于与道德意义的“善”相联系。评价一个人的行为美与不美,主要看他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符合者为美,反之则不美。从这个意义上看,行为是心灵的外在形式,反映着心灵的内容。语言美包括用语造句美和谈吐方式美。其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生动。“和气、文雅、谦逊”是语言美的尺度和标志。诚恳和尊重是语言美的基础和前提。(

29、2)心灵美:心灵美是指人精神世界的美,人的内在美,通过行为来表达。包括思想品格、情感操守、精神意志、智慧才能的美。心灵美决定人的美,并影响支配着外在美。心灵美是行为美的基础,行为美是心灵美的体现。心灵美要求一个人正直、无私、诚实、爱国,并表现于言行;行为美要求互助、礼让、尊老爱幼、同情病残、举止仪表端庄大方、自然豁达、不卑不亢等。2.环境美与人际关系美:(1)环境美:环境美是指人创造的生活环境的美,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环境美,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整个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美;狭义的环境美是指个人、家庭、社会集体生活和工作的具体环境的清洁、美化。 (2)人际关系美: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30、作用的现象称为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美常通过两个层次表现出来。第一,一般层次:指纯洁的感情、和睦的家庭、真挚的友谊、和谐的同事关系等,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彼此关心,互相尊重,使交往的双方在情感上感到愉悦、温暖,在精神上得到满足。第二,高级层次:指能显示出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如民族间的友谊,国家间的外交关系等。3.社会产品美:社会美表现在劳动产品上,主要指那些已经改变原有自然感性形式的劳动产物。比如棉花,本属于自然美形态,但是,当它被加工成美化人的衣服时,便具备社会美的属性了。人类的物质生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美的创造过程。社会美的特征:(1)侧重于内容 社会美是以善为前提和基础的。凡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对人类在会进步有积极意义的便是善,这种善在具体行为中表现为美的形象,如雷锋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言行一致、公而忘私的行为是善的,因而雷锋精神是美的。(2)阶级性和时代性 美不是孤立的、凝固的东西。社会美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