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101.10KB ,
资源ID:37064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7064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 4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 4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

1、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平壤之战是甲午战争宣战后的首次战役,也是中日两国陆军第一次大兵团作战,对整个战局影响深远。1894年9月15日平壤战役开始,这是日本驱逐清朝在朝鲜的势力的决定性作战。1894年9月初,日军开始向平壤推进,参战部队共16000余人,清军防御部队为15000余人。日军至9月15日完成部署,随即展开进攻,经过一整日激战,清军在船桥里击退日军,日军则攻下平壤北边的战略要地玄武门和牡丹台,其后清军抛弃辎重仓惶撤退,撤退途中屡遭日军伏击,撤退后又没有可以依托的防御支撑点,伤亡惨重。至9月24日,清军全部退回中国境内,日军大获全胜。9月15日平壤之战与9月17日的黄海海

2、战一起,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自此以后,日军掌握战场主动权,开始在中国境内迅速推进。平壤之战中,山东费城杰出将领左宝贵面对友军溃逃、敌军压境的境况,毅然殊死抵抗,直至殉国。皇帝由此,赠太子少保衔,予谥忠壮。4、黄海大战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第二个主要战役。这个战役是在平壤激战的第三天,即1894年9月17日打响的。黄海海战,与陆地上的平壤之战是相联系的。在日本陆军进攻朝鲜的时候,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主要任务:一是由日本本土向朝鲜战场运送陆军;二是从海上牵制北洋海军,使其不能全力支援平壤之战。因此,在平壤陷落之前,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始终采取的是回避方针,不肯与北洋海军正面交锋。当时,北洋大臣

3、李鸿章所坚持的方针,是保守的、消极的方针。他的方针主要有两条:一是保船,二是避战。极力反对丁汝昌和北洋舰队广大爱国将领“主动出击、寻敌决战”的战略方针,并把北洋舰队游弋海上的活动范围,严格限制在大同江口至威海卫一线。丁汝昌主动出击的主张,在李鸿章的压制下,是很难有所作为的。由于李鸿章战略上的错误,使日本海军“以海上应援陆军”的作战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为日本陆军攻占平壤、控制朝鲜制造了有利条件。日本陆军攻占平壤后,日本海军立即变“回避作战”的方针为“主动攻击”的方针了。因此,平壤陷落的第三天,即9月1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便在鸭绿江大东沟附近的海面上挑起了一场激烈的海战黄海海战。1894年9月16

4、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招商局轮船运兵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不料这一军事秘密事先已被日本从美国人那儿得知。17日上午北洋舰队准备返航时,突遭日本联合舰队袭击。丁汝昌立即下令迎战,列成人字队阵的北洋舰队,以定远、镇远居中直扑敌舰。战斗开始时,定远发炮震塌飞桥(一说被敌炮击塌,不确),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被摔伤,随之信旗被毁,各舰失去指挥。日舰利用航速快、速射炮位多的优势,避开北洋舰队定远、镇远两主力舰,绕向北洋舰队侧后,以左右舷炮轰击两翼小舰,而以首炮狂轰定、镇两舰背后,致使北洋舰队队形混乱,陷入被动局面。致远号和经远号重创后在管带邓世昌和林永升指挥下,奋力冲向敌舰,直至中鱼雷相继沉

5、没。定远、镇远、靖远、来远四艘北洋主力舰,在被敌舰分隔包围的逆境中,反而越战越勇、拼死搏斗。定远号管带兼总兵刘步赡,负起全部督战的重任,镇定自若地指挥战斗,给予敌旗舰以致命的重创。战斗持续了约五小时 (12时50分海战开始),日本舰队首先撤离,北洋舰队亦返回旅顺。是役北洋舰队致远、经远、超勇被击沉,扬威、广甲自毁,另有六艘受创,死伤管带以下官兵一千余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及赤城、吉野、比睿、西京丸受重创,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经此一战,日本控制了制海权。5、旅顺大屠杀日军攻占旅顺后,对城内进行了4天3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最高字认为死难者约2万人,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后经考察生还者

6、大概约800余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死者葬于白玉山东麓的安葬岗,今称“万忠墓”。据英国人艾伦的龙旗翻卷之下记载:“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乱刺。在街上行走,脚下到处可踩着死尸。”“天黑了,屠杀还在继续进行着。枪声、呼喊声、尖叫声和呻吟声,到处回荡。街道上呈现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有些小胡同,简直被死尸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地举向高空,让人观看”。据美国纽约世界记者克里曼描述:“我见一人跪在兵前,叩头求命。兵一手以枪尾刀插入其头于地,一手以剑斩

7、断其身首。有一人缩身于角头,日兵一队放枪弹碎其身。有一老人跪于街中,日兵斩之,几成两段。有一难民在屋脊上,亦被弹打死。有一人由屋脊跌下街心,兵以枪尾刀刺插十余次。”“战后第三日,天正黎明,我为枪弹之声惊醒,日人又肆屠戮。我出外看见一武弁带兵一队追逐三人,有一人手抱着一无衣服的婴孩,其人急走,将婴孩跌落。一点钟后,我见该孩已死,两人被枪弹打倒。其第三人即孩子之父,失足一蹶,一兵手执枪尾刀者即刻擒住其背。我走上前,示以手臂上所缠白布红十字,欲救之,但不能阻止。兵将刀连插伏地之人颈项三四下,然后去,任其在地延喘待死。”“次日(11月24日)我与威利阿士至一天井处,看见一具死尸。即见两兵屈身于死尸之旁

8、,甚为诧异。一兵手执一刀,此两人已将尸首剖腹,刳出其心” “我经过各街,到处见尸体均残毁如野兽所啮。被杀之店铺生意人,堆积叠在道旁,眼中之泪,伤痕之血,都已冰结成块。甚至有知灵性之犬狗,见主人尸首之僵硬,不禁悲鸣于侧,其惨可知矣”。据英国法学家胡兰德的关于中日战争的国际公法记载:“当时日本官员的行动,确已越出常轨。他们从战后第二天起,一连四天,野蛮地屠杀非战斗人员和妇女儿童。在这次屠杀中,能够幸免于难的中国人,全市中只剩36人(后考察生还者约800余人)。而这36人,完全是为驱使他们掩埋其同胞的尸体而留下的。”“其中有一个叫鲍绍武的人说:我们来参加收集尸体时,看到有的人坐在椅子上就被捅死了。更

9、惨的是,有一家炕上,母亲身边围着四五个孩子,小的还在吃奶就被捅死了”。36、威海卫战役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威海卫地处山东半岛顶端,港湾呈半圆形,有刘公岛、日岛横列湾内,形势险要。港湾南北两岸及刘公岛、日岛建有10余座炮台,配备新式大炮100余门,火力交错,防御坚固,成为北洋海军基地和提督衙门所在地。黄海海战后,北洋海军在旅顺稍事休整,全部泊聚于此。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1月20日,以大山岩为司令官的日军2万人,在联合舰队25艘军舰、16艘鱼雷艇的掩护下,进攻威海卫东南10余里处的荣城。清军阻击失利,威海卫后防要塞尽失。30日,日军进攻南帮炮台,联合舰队也从海上封锁港口,正面炮击威

10、海卫。30日下午南帮炮台失守,统领刘超佩逃至北岸。2月1日,北帮炮台也失守,北洋舰队陷于日陆、海军的夹击之中。自2月3日,日舰及占据南帮炮台的日军水陆合击北洋海军,“定远”中雷后搁浅,不久自毁,“来远”、“威远”、“宝筏”等相继沉没,擅自逃跑的12艘鱼雷艇,皆被俘。日旗舰“松岛”受重创,沉毁鱼雷艇5艘。其时,北洋海军内的外国顾问英国人马格禄、美国人浩威等,勾结部分贪生怕死清军将领,公开威胁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在得到陆路增援无望密报后,令各舰同时沉船,以免资敌,遭到抵制,旋又令剩余舰船拼死突围,也无人执行。12日,丁汝昌与记名总兵张文宣相继自杀,“定远”管带刘步蟾在此之前命人炸沉“定远”后

11、以手枪自杀。营务处道员牛昶昞与外国顾问盗用丁汝昌名义起草降书,派“广丙”管带程璧光,乘“镇北”炮舰向日军乞降,17日,日舰队开进威海卫港,北洋海军残余舰船“镇远”、“济远”等4舰和6艘炮艇及全部军用物资被掠,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7、日本的“大陆政策”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日本大陆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因此中日甲午战争本质上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

12、日本近代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必然产物。所谓“大陆政策”,是指作为岛国的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总方针。作为一种侵略政策的形成,必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日本“大陆政策”形成的历史条件,则源于明治维新前后已奠定的经济、政治、军事,尤其是思想基础。大陆政策一共分六步:吞并台湾吞并朝鲜吞并满蒙吞并中国称霸亚洲称霸世界。8、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三国干涉还辽,发生于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在1895年4月17日签署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予日本。六日后,俄国、德国与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日本为此深感屈辱。是日俄战争的远因。(

13、1) 列强的反应(2) 俄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早已对远东地区保有领土需求,先后占领原属清朝的外东北、夺得库页岛,更兴建西伯利亚铁路,企图在满洲与朝鲜建立势力范围,夺取极具战略价值的不冻港。因此,俄国与日本之争端势在难免。签署马关条约时,俄国曾多次暗示日本不得侵占东北,然则日本要求清政府割让辽东,令俄国有感利益受损。俄军甚至打算远赴东亚,不惜以战争解决问题。德国:中日开战初期,德国反应冷淡。但后来德皇威廉二世眼见日本快将打败清军,有感德国应该染指东亚。早前俄国与法国在1892年结成俄法联盟,令德国在欧洲之地位动摇。因此威廉二世尝试以干预中日议和,换取俄国支持其在东亚的扩张。法国:于俄法联盟,

14、德国拉拢俄国后,法国同样想在东亚取得更多利益。得到印度支那后,法国开始觊觎台湾,因此支持与两国一起干涉条约之签订。英美:俄国与德国尝试拉拢英国,但英国认为马关条约对己有利,因为它规定中国开放更多条约港。而且,日本在华得到利益,可以阻挡俄国向南扩张。因此,英国在最后关头拒绝加入“干涉集团”。另一方面,日本也想寻求英美的帮助,召开国际会议解决辽东问题。但英美不敢得失任何一方,又恐怕日本或三国在华之势力坐大,因此双双宣告中立。(2)劝告内容三国政府向日本政府发出以下通知:“今日本国割占辽东,既有危害中国之首都(北京)之虞,也让朝鲜国之独立有名无实,有碍维持远东之和平,故今劝谕贵国确认放弃占领辽东半岛

15、。”三国要求日本归还辽东予中国,并限定在十五日之内答复;三国甚至准备派出海军舰队前往东北。(3)日本的反映日本仍然尽努力保住在条约所得。,日本提出只占领旅顺与大连两海港,加上一些赔款。但三国依然态度强硬,毫不退让。日本虽然战胜中国,但是中国的北洋水师也使日本海军损失不少。它希望英国会提供支持,但英国也只是建议日本接受三国的“劝谕”。在如此的外交压力之下,加上签署条约的日方代表伊藤博文是主和派,日本惟有在宣布放弃对辽东半岛的永久占领。日本与三国达成协议:日本归还辽东予中国,而清廷要付出三千万两白银作为赔偿。清廷赎回了辽东。这样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对日本的赔款总额为亿三千万两。(4)结果:三国的外

16、交胜利,激起了世界各大强国在华实现帝国主义的野心。1896年,俄国以迫日还辽有功,同清政府签署中俄密约。后来,密约泄露,列强争相迫使清朝划出势力范围、租界与租借地。俄国在1898年租下旅顺与大连两港口;德国则强占胶州湾。三国在事件中各怀鬼胎,反映了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紧张的欧洲国际关系。同时,事件也开列强企图瓜分中国之端。日本是刚刚崛起的新帝国,却遭到如此的外交屈辱。因此,日本一直怀恨在心,谋求“卧薪尝胆”,大力鼓吹发展军事工业,期待报仇之机。1904年,日本重整旗鼓,偷袭俄国在旅顺的海军,引起日俄战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日本趁机派兵侵占胶州湾。其实,与三国集团相比,日本

17、也未尝不是帝国主义的国家。三国干预仅仅是帝国主义引起的典型纷争。清政府虽然代表中国签署和约,却在上述事件中毫无发言权,默默让马关条约之条款剥削中国。事件激起中国知识分子对国情的反思,开启百日维新之先声。9、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台湾爱国军民为了反对割让,保卫国土,早在李经方签署交割书之前,就已筹划抗日自卫的战守问题。邱逢甲等创议组织台湾抗日政府,并推举原任台湾巡抚(巡抚为省级地方政府长官)唐景崧主持,统一部署兵力,领导台湾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日本侵略者见台湾军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抗日热情高涨,就决定用武力攻取台湾。1895年5月,日本政府任命海军大将桦山资纪为台湾总督,主持侵台军政,并派陆军中将北

18、白川能久亲王统率精锐陆军近卫师团入侵台湾。实际上,早在3月下旬,日军已攻占澎湖列岛,作为进占台湾本岛的准备。澎湖战役中,日军兵力超过守军一倍有余,中国军队奋力抵抗,从23日打到26日,歼敌近一千六百人,都司刘忠良等爱国将士英勇战死。台澎地区军民在反抗侵略者的战斗中,一开始就表现了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10、庚子赔款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达到高潮,大清帝国和国际列强开战,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紫禁城皇宫。1901年(辛丑年)9月,中国和11个国家达成了屈辱的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即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从海关银等关税中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并以各国货币汇率

19、结算,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这笔钱史称“庚子赔款”,西方人称为“拳乱赔款”(Boxer Indemnity)。1909年起,美国将所摊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1924年6月退回余款本利125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1917年12月起,大部庚款缓付5年,德奥部分因战败取消,和俄国缓付部分,都拨作国内公债基金。1924年5月底苏联政府声明放弃俄国部分庚款,于清偿所担保债务后,完全充作提倡中国教育款项。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并订立协议,充作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或充作外国银行营业费用和发行内债基金之用。这种退回庚款的实际使用,大都由中外合组的

20、管理委员会主持。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正式成立。在清亡以后继续利用庚子赔款选拔留学生。1949年掌管“清华基金”的杰出教育家梅贻琦先生到台湾后,又利用这笔款项创办了新竹清华大学。随后,英国、俄国等国也有庚子赔款,也是用于教育,具体多少钱无法准确核实了。【课程标准】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中列强侵略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学习重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时间、国家;辛丑条约的危害难点: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互动探究】

21、一、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列强加紧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 旧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材料二 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腐朽落后的中国成为他们的理想目标。 人民版教材必修一材料三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外侵略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岳麓版必修一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2、合作探究:马关条约的影响。材料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22、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4、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其口号?(“扶清灭洋”)【当堂训练】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生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晕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2、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

23、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3、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 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 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 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 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4、“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这一义和团揭帖主张的是A反清灭洋 B

24、扶清灭洋 C以清灭洋 D反清扶洋5、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说:“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6、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以夷制华。”近代中国由“以夷制夷”向“以夷制 华”的转变,反映了 A民族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B清政府逐步成为西方侵华的工具 C列强侵华策略的重大改变 D中国外交自主性逐渐丧失7、“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 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够论证 上述观

25、点的是A禁烟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文化大革命8、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 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的 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并未像今天这样密切。” 该“暴乱”是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9、“义和团对洋教和外国的侵略者充满争议的怒火与仇恨,对洋人洋事物则持偏狭的盲目排斥态度,从而形成拼死抵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性与笼统排外的落后性交织在一起的特殊现象。”据此判断,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A都具有革命性和落后性的双重特点 B斗争的首要目标都是反对外来侵略C都对外洋事务持盲目排斥

26、的态度 D都曾采取“扶清灭洋”的斗争策略10、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 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 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 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11、右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 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 (BARBARIE); 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 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

27、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12、“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3、(18分)阅读材料并回答: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