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5 ,大小:178.59KB ,
资源ID:37429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7429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磨盘沟煤矿采煤方法专项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磨盘沟煤矿采煤方法专项设计.docx

1、磨盘沟煤矿采煤方法专项设计新疆阜康市磨盘沟煤矿放顶煤采煤方法专项设计说明书新疆阜康市磨盘沟煤矿放顶煤采煤方法专项设计说明书工程规模: 9万吨/年编制人:张光钱矿 长:高建江总 工:李传高前言第1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 井田概况 第二节 地质特征第2章 井田开拓 第一节 井田境界及储量 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三节 井田开拓 第四节 井底车场及硐室第3章 采区布置及装备 第一节 采煤方法 第二节 采区布置 第三节 回采工艺及设备配备 第四节 顶板管理及支护、初次放顶第4章 工作面通风及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矿井通风 第三节 矿井通风计算及风量分配第四节 灾害预

2、防及安全装备第五章 工作面供电 第一节 井下供电负荷 第二节 工作面供电系统 第三节 接地及通讯第5章 主要设备与煤炭加工 第一节 提升设备 第二节 通风设备 第三节 排水设备 第四节 煤的加工利用 前言阜康市磨盘沟煤矿位于阜康市正南10km,从阜康市区有可通行汽车的简易公路直达井田。井田西侧有阜康市至水磨河旅游区沥青公路,从公路9km处正东侧有可通行汽车的3km简易公路直达井田。井田距乌鲁木齐市76km,交通较便利,隶属阜康市管辖。根据自治区批准的阜康市煤炭工业结构调整规划方案,将该矿改扩建为年生产能力为9万t/a的阜康市磨盘沟煤矿。一、编制设计的依据1、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定、煤矿安全规

3、程(2007版)。2、昌吉州煤子【2008】190号:关于“加强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文件。3、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2004年10月提供的新疆阜康市磨盘沟煤矿生产地质报告;4、2005年1月5日由新疆国土资源厅下发新疆阜康市磨盘沟煤矿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新国土资储认2004132号文件);5、新疆国土资源厅新国土资采划2005第069号批准的划定矿区范围批复;6、新煤规发2005477号文批准的关于阜康市磨盘沟煤矿技改立项的审查意见;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贸易委员会新经贸投资函2005413号文,关于阜康市磨盘沟煤矿技术改造项目立项的批复;8、矿井主要实测图

4、纸及现有采选设备清单。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阜康市磨盘沟煤矿位于阜康市正南10km,从阜康市区有可通行汽车的简易公路直达井田。井田西侧有阜康市至水磨河旅游区沥青公路,从公路9km处正东侧有可通行汽车的3km简易公路直达井田。井田距乌鲁木齐市76km,交通较便利,该矿行政区划隶属阜康市管辖。(详见交通位置图)。井田西起65线西0.4km,向东1000km为井田东界,北起F1阜康逆掩断裂北0.12km,向南1km为南界。井田东西长1.404km,南北宽0.712km。该区属山区,无常年流水河流。根据新国土资采划2005第069号“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批准该矿矿区范

5、围由4个拐点圈定,开采深度由897m至420m标高,矿区面积约1.0km2。矿区范围坐标表表1-1-1拐点XYS14884312.0029579850.00S24884312.0029581254.00S34883600.0029581254.00S44883600.0029579850.00二、地形地势井田属博格达多山北麓低山地带,地势具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之趋势。一般海拔在8301000m左右,“V”字形沟谷在井田内较发育。三、气象及地震井田所处地区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据阜康市气象站资料,最大年降水量337.2mm,年蒸发量约为年降水量的5倍,为1659.4mm。井田所处地区夏季炎热,冬

6、季寒冷,最高气温41.5;最低气温-37,昼夜温差10左右。春、秋两季为风季,春季多为南风和西南风,秋季多为西北风,风力一般为35级,最大为8级。通常初霜在9月底,10月下旬结冻,翌年3月中旬解冻,结冰期150天左右。积雪最大厚度38cm。最大冻土深度202cm,一般为120130cm。据自治地震局资料,井田抗震设防烈度7度,井田内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四、矿区经济概况阜康市历史上就是经济、文化、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区,人口较为稠密,居民有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汉族等,主要从事农业、牧业、采矿业及商业,有煤矿、耐火材料厂、火电厂等。该矿区是阜康市主要经济区。近年来

7、大规模的准东油田勘探开发又给本区注入了新活力本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区内一切生产及生活物质主要靠区外供应。五、矿区水、电来源及通讯情况水源:在矿区西侧2km处有水磨河有常年溪水径流。水源是天山融化的雪水,春夏两季流量较大,冬秋季水量减少,年平均流量为0.67 m3/s。水质清洁纯净,可供生产、生活用水。该矿目前采用汽车拉水,建议采用建加压站和铺设管路,直接向矿区供水(业主同意取水样化验后,作专项设计,另立专项资金)。电源:该矿为双回电源线路。第一电源引自110KV阜康变电所,供电线路距离为7.4km,导线线径为LGJ-370mm2,电压等级为10kV。第二电源引自35KV三宫变电所,导线线径为LG

8、J-395mm2,电压等级为10kV。通讯: 该矿地面目前对外通讯系统,设计选用移动电话实现该矿对外联系。第二节 地质特征一、区域地质(一)区域地层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由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界第四系。详见区域地层表。区域地层简表表1-2-1地层单位地层厚度(m)及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古生物组合界系统地方性地层名称符号新生界第四系Q0-317冰积、洪积、风积及化学沉积、亚砂土、砂砾石、砾石等。中生界白垩系上统东沟给K2d75.7上部为河流相,灰棕色、红褐色砂质泥岩,含有石膏脉。下部为红色、灰色砾石。下统吐谷鲁群K2tg1100-1210浅湖相褐红、灰红色、灰绿色砂质泥岩与粉砂岩

9、,底部有暗红色状砾岩,砾石成份复杂,由变质岩块、灰岩、砂岩组成。角砾。侏罗系上统喀拉扎组J1K123-224河流相灰褐色砂砾岩,灰黄色或紫红色粉砂岩,交错层理发育,含铁质结核,风化面呈孔洞及蜂窝状结构。齐古组J1q535-724河湖相紫红色、砖红色砂质泥岩,夹灰绿色薄层砂岩及少量的凝灰岩,含脊椎化石。中统头屯河组J2t380-5743河湖相,杂色,条带状泥岩、砂质泥岩,灰绿色砂岩和砾岩组成,含有植物化石。西山窑组J2x379-598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上段岩性为浅湖相灰绿色灰色、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炭质泥岩,中部夹薄层状菱铁矿,含有煤层或煤线。厚约239-458m,下段以沼泽相灰、深灰色粉砂

10、岩、细砂岩互层为主,夹有菱铁矿透镜体,厚约140m。本区主要煤层或赋存于本段上部,煤层附近富含植物化石。下统三工河组J1s516-715上部为黄绿砂石、灰黄色粉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夹炭质泥岩及煤线,含有植物化石,为滨湖相沉积,下部有2-3层灰、灰白色砂砾岩夹粉砂岩和泥岩及煤线。八道湾组J1b340-410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为湖沼相灰绿色、黄绿色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含煤层8-18层,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化石:Ferganoconcha elongata,coniopteris。晚古生界二叠系上统上芨芨槽群P2jj1536-1800为本区出露最老的地层,为海陆交互灰绿色砂岩、粉砂岩、粉砂质

11、泥岩、黑色泥岩、炭质泥岩及褐黑色油页岩,并夹有灰色-灰黑色白云质灰岩、薄层泥灰岩、滨海相的灰绿色砂岩,凝灰质砂岩较发育,可见有前积收敛交错层理,板状、斜状交错层理,粉砂岩中可见一些对称波浪痕和干涉波痕,泥岩中水平层理发育。(二)区域构造大地构造位于天山兴蒙褶皱系一级构造单元下的二级构造单元天山褶皱带北部中央部位。该褶皱带北以准噶尔凹陷接壤,南以博罗科努阿其库都克超岩石圈断裂为界,呈近东西向展布,南北宽约200km,这是自早古生代开始,历经华力西、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北东东向的断裂、褶皱及山间盆地。其断裂主要为压性,褶皱均以复式背斜形式展现,东部构造形迹呈

12、波浪起伏。区域构造包括北天山褶皱两个次一级构造,即三级构造单元乌鲁木齐山前凹陷及博格多背斜。二、井田地质(一)井田地层井田内分布的地层有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J1b)、三工河组(J1s)、第四系全新统(Q4)及烧变岩,细述如下:1、侏罗系下统三工河组(J1s)分布于井田南部,由灰白色巨厚层状的砂砾岩及灰绿色的粉砂岩、灰色细砂岩组成,夹薄层的炭质泥岩,区内出露不全。距邻区资料,上部为黄绿色砂岩、灰黄色粉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夹炭质泥岩及煤线,含有植物化石,为滨湖相沉积。下部有2-3层灰黄、灰白色砂砾岩夹粉砂岩及煤线。夹薄层炭质泥岩,厚约436m,与下伏八道湾组整合接触。2、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J1b

13、)岩性主要以湖泊相、河流相、泥岩沼泽相的灰色、灰黑色、灰绿色、灰黄色粉砂岩、细砂岩、泥岩、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及煤层组成,含植物化石及瓣鳃类化石,区内出露不全,区内可见厚度249m,距邻区资料,地层平均厚920m,含煤33层,以区域上广泛发育的25号煤层顶部一套河流相灰白色中、粗粒砂岩作为旋回的起点把八道湾组分为两段即下段大浦沟段、上段碱泉子段。各段特征如下:大浦沟段含煤25-33号,9个煤层,其中可采煤层3个煤层(组),地层平均厚411m。碱泉子段含煤1-24号,24个煤层,其中可采煤层11个煤层(组),地层平均厚509m。井田内含煤段为碱泉子段,14-15、19-21煤层为主采煤层。3、第四

14、系全新统(Q4)分布于沟底,北部大山顶及半山坡处。沟底及山顶为土灰色亚砂土。山坡处均为风化岩石碎块及砂土层混杂构成,一般厚为4m,最厚处达8m。4、烧变岩沿东西向呈带状分布于65线两侧,为砖红色、黄色及白色,裂隙发育,坚硬,常形成秃立的山脊,南北宽约300m,14-15、19-21号煤产生的烧变岩带向西延伸长,向东延伸短。井田外北部、F1断层下盘有下第三系地层(E)出露,主要以河流相、湖泊相的褐红色、紫红色、浅红色的粉砂岩、细砂岩组成,夹中、粗砂岩。与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J1b)断层接触。距邻区资料,地层平均厚600m。(二)构造井田位于水磨河东侧,阜康向斜北翼,呈一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走

15、向近东西向,在7090之间,地层倾角由西向东略为变陡,在4854之间。北部有F1推覆断裂(阜康逆掩断裂)分布于井田北部。为一区域性控煤构造,控制煤系地层的北部边界,全长约70km,断面南倾,具犁式构造特征。地表倾角较大,约4555,深部渐缓,约1840,走向近于东西,具波状起伏,地表为构造角砾岩、破碎带分布于断层两侧,宽约1050m,准南煤田白杨河四工河普查报告对F1推覆断裂已进行了区域性控制。井田内上盘出露地层有侏罗系、第三系、第四系;下盘出露地层有第三系、第四系,该断层对煤系地层有较大破坏作用。该断层由井田内的65-1、65-10、66-1号钻孔及井田外69-12、69-13号钻孔控制。三

16、、煤层1、含煤地层及含煤性井田内含煤3层(自上而下编为10-13、14-15、19-21号),平均煤层总厚度约24m,含煤系数9.6%。14-15、19-21号煤层2层煤层在井田内为可采煤层,全区可采,层位稳定。3层煤层走向近东西向,在7090之间,地层倾角由西向东略为变陡,在4854之间。煤层厚度、间距均有较大变化。2、可采煤层井田内发育的14-15、19-21号煤层2层煤层在井田内为可采煤层。14-15、19-21号煤层其厚度、结构在走向上和倾向上虽有变化,但变化规律明显,属较稳定型。现分述如下:14-15号煤:特厚煤层,在井田内其结构基本稳定,无大的变化,其厚度有较大的变化。煤层可采厚度

17、从65线66线69线由23.43m5.69m0.37m,逐渐变小,煤层厚度不稳定,结构简单,夹矸0-1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底板岩性均为粉砂岩。19-21号煤:特厚煤层,在井田内其结构基本稳定,无大的变化,其厚度有较大的变化。煤层可采厚度从65线66线69线由11.05m4.95m0.09m,逐渐变小,煤层厚度不稳定,结构简单,夹矸0-1层,顶、底板岩性均为粉砂岩。14-15号煤层与19-21号煤层间距65线66线69线由4.11m6.71m20.28m,逐渐变大。14-15、19-21号煤产生的烧变岩带,沿东西向呈带状分布于65线两侧,为砖红色、黄色及白色,裂隙发育,坚硬,常形成秃立的山脊,

18、南北宽约300m。 各煤层基本情况见下表1-2-2。 可采煤层特征表表1-2-2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层间距(m)结构夹矸层数可采性稳定性倾角()视密度(t/m3)顶底板岩性最小-最大平均最小-最大平均顶板底板14-152.7523.4313.004.1120.289.46基本稳定01可采较稳定39521.3粉砂岩粉砂岩19-212.4811.056.77基本稳定01可采较稳定40521.27粉砂岩粉砂岩四、煤质1、煤的物理性质井田内的煤为高等植物形成的腐植煤,其颜色为黑色,条痕为褐黑色,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参差状断口,煤的硬度较小,但比重较大,简易燃烧试验,煤易燃、烟浓、焰长,且熔融、膨胀

19、。2、煤岩特征(1)宏观煤岩特征宏观煤岩成分以亮煤为主,镜煤、丝炭、暗煤次之,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煤为主。(2)显微煤岩特征根据镜下观察,区内的煤均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有机质总含量占94.20%95.39%,无机质总含量占4.61%5.8%。3、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及煤类A、化学性质(1)各煤层工业分析见表1-2-3。各煤层原煤工业分析表表1-2-3 化验项目煤层编号钻孔编号Mad%Ad%Vdaf%14-1566-11.697.2746.1065-11.397.4644.2019-2169-131.3928.4342.2966-11.616.3654.8865-11.2924.2043.50

20、由表知区内各煤层原煤:水分(Mad):含量一般为1.29%1.69%;灰分(Ad)产率:14-15号煤层为7.28%7.46%,属低灰分煤。19-21号煤层为6.36%28.43%,属低中灰分煤;挥发分(Vdaf)产率一般为42.29%54.88%,属中高高挥发分煤。(2)煤的元素分析区内各煤层均属低变质气煤,且为(0-I)变质阶段,故各煤层同一元素的含量都较接近,一般碳(Cdaf)含量为80.95%83.06%,氢含量为5.94%6.70%,氮含量为1.27%1.58%,氧加硫含量为9.64%11.53%。详见下表。各煤层精煤元素分析表表1-2-4化验项目煤层编号钻孔编号Cdaf%Hdaf%

21、Ndaf%(O+S)daf%14-1566-183.066.031.279.6419-2169-1380.955.941.5811.5366-182.186.701.419.72 (3)有害组分硫、磷、氟、氯、砷见下表。各煤层原煤有害组分硫、磷、氟、氯、砷分析表表1-2-5化验项目煤层编号钻孔编号St.d(%)Pd(%)Fad(ug/g)Cl.d(%)As.ad(ug/g)14-1566-10.360.02580.1360.050165-10.260.0259.190.040.7519-2166-10.350.01870.3390.0481.365-10.310.051530.035169-1

22、30.30 由表知各煤层原煤: 全硫(St.d):区内各煤层全硫含量为0.26%0.36%,故属特低硫分煤,经测试各种硫,以硫化铁硫为主,有机硫次之,硫酸盐硫含量甚微。 煤中磷(Pd):14-15号煤层为0.02%0.025%,属低磷煤。19-21煤层为0.018%0.051%,属低中磷煤。 煤中氟(Fad)含量一般为53%80.136ug/g。 氯(CL.d):含量一般为0.035%0.050%。 砷(As.ad):含量一般为0.75%1.3ug/g,含量均较低。 故区内的煤也是酿造和食品工业的较好燃料。 B、工艺性能 (1)发热量见下表。各煤层原煤发热量分析表表1-2-6发热量煤层号钻孔编

23、号Qb.d(MJ/kg)Qb.daf(MJ/kg)14-1566-131.8234.3165-131.1733.6919-2166-132.4834.7065-125.4729.6669-1322.5631.48 由表知各煤层原煤发热量(Qb.d)一般为22.5632.48MJ/kg;(Qb.daf)一般为29.6634.70MJ/kg,依据国家煤炭发热量分级(GB/T1522.3-94),一般属高特高热值煤。 (2)煤的灰成分、灰融熔性见下表。各煤层灰成分、灰熔融性分析表表1-2-7项目煤层号煤灰熔融性DTSTHTFTSiO2Fe2O3Al2O3CaOMgOSO2TiO214-151272.

24、51307.91313.41321.629.1411.5112.6625.1411.005.920.9819-21135813281333135121.4418.476.2133.8710.407.401.39 灰成分:区内各煤层的煤灰中一般含二氧化硅(SiO2)为21.44%29.14%,三氧化二铁(Fe2O3)为11.51%18.47%,三氧化二铝(AL2O3)为6.21%12.66%,氧化钙(CaO)为25.14%33.87%,氧化镁(MgO)为10.40%11.00%,三氧化硫(SO3)为5.92%7.400%,二氧化钛(TiO2)为0.98%1.39%。 灰熔融性:由于各煤层灰成分中

25、二氧化硅(SiO2)、三氧化二铝(AL2O3)、氧化钙(CaO)等各种成份的含量相对较高,故煤层灰熔融性较高,煤层一般灰熔融性软化温度(ST)为1307.91328,属高熔灰分煤。 (3)低温干馏各煤层低温干馏分析表(平均值)表1-2-8项目煤层号低温干馏Tar.adWater.adCRadCas.ad14-156.8552.915.0322.89 区内14-15号煤层做低温干馏测试,其焦油(Tar.ad)产率为6.85%,总水分(Water.ad)含量为52.91%,半焦油(CRad)产率为5.03%,煤气与损失(Gas.ad)为22.89%,故属含油煤。 C、煤类 区内各煤层粘结指数均较高

26、,一般为3692.68,精煤挥发分一般为41.93%54.97%,依据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14-15、19-21号煤层为气煤(43-45QM),详见下表:各煤层精煤挥发分、粘结指数分析表表1-2-9化验项目煤层号钻孔编号Vdaf%粘结指数(G)煤类14-1566-145.9892.6845QM65-143.0667.3745QM19-2169-1343.278345QM66-154.6790.3745QM65-141.933643QM 4、可选性 井田内的煤未进行筛分浮沉试验,现根据理论精煤回收率分析:14-15、19-21号煤层精煤回收率一般为54.7%85.06%,

27、均属良优等。 5、煤的风化 井田内煤层的浅部,无采空区,且为古火区,斜井中未见煤,未采集风化煤样。根据临近煤矿开采的实际情况,井田内煤层风化深度为垂深20m比较适宜。 6、煤的工业分析 区内的煤为低变质烟煤,其变质阶段为(0-I)阶,煤类为气煤(43-45QM),煤质为低灰中灰,特低硫,低磷中磷,中高高挥发分,高特高热值煤,含油煤,煤层灰熔融性为高熔灰分的煤,是较好的火力发电用煤,良好的工业锅炉民用之燃料,由于有害组分含量较低,也是酿造和食品工业的较好燃料。五、水文地质条件(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1、概况区域位于博格多山北麓低山丘陵地带,区域地势西北低,东南高,海拔5321258m。属博格多山水

28、系的数条河流切割山脉横穿煤系地层,大都垂直山脉与地层走向,呈近南北向发育。自西向东主要有水磨河、三工河、四工河,均发育于博格多山北坡,源为融雪水、雨洪水、裂隙泉水。水磨河年平均流量0.76m3/s,年总迳流量269.61万m3,流量较稳定;三工河年平均流量1.346m3/s,年总迳流量654.61万m3,最大流量50m3/s,(1978.7);四工河年平均流量0.88mm3/s,年迳流量320.47万m3,最大流量130 m3/s(1998.7)。上述地表水流经区域,含煤岩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系,依据各自渗透性能而承受补给。构成区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补给相对充分期为融雪、雨洪期,补给部位为

29、地表迳流切割部分。因区内地形坡度较大,基岩含水空间不甚发育,雨洪水多急速流过,补给有限。第四系松散岩类砂砾石层渗透性能较好,山区冰雪融水及降水汇集沟谷,以河流形式注入谷地,补给松散层而富含孔隙水,因其多分布于河谷、沟谷,受范围所限,补给面积有限。区域具明显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蒸发强列而降水稀少,年蒸发量远大于同期降水量。因此,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微弱,其直接渗入补给仅限于采空塌陷区及烧变岩含水带。区域内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的烧变岩含水带,系煤层自然岩石烘烤烧变而形成,具大空隙、裂隙、节理,形成地下水赋存和运移的良好空间,不仅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且与地表水有着直接联系而富含孔隙、裂隙水。2、区域主要含水层(1)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