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36.07KB ,
资源ID:38102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8102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四单元坚持宪法至上.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四单元坚持宪法至上.docx

1、第四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知识目标1知道自由的含义。2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3理解平等的含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能力目标1通过辨别、分析,体会自由的受限制性和相对性。2理解法治是对自由的保障。3增强对平等含义的理解,树立平等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崇尚在法治框架和范围内的自由。2增强法治意识,树立平等观念。重点1法治与自由的关系。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难点1自由是有限制、相对的。2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含义的理解。教师准备:教材有关宪法规定的幻灯片。学生准备:预习新课。一、情境导入,场景激趣情境一:教师出示幻灯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

2、价值取向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四个词语。情境二:引入习近平在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容。习近平在“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部分报告中提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们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3、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教师安排学生齐读教材第89页第四单元前言内

4、容,再进入新课。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一)无法治不自由【过渡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们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和描写,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自由与法治是怎样的关系?1对自由的渴望教师出示幻灯片,请同学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教师总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知识拓展】“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意思是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

5、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如西游记第八十四回:“老菩萨,古人云: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怎么西进便没路了?”又如于逢金沙洲第三部分:“啊!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谁还愿意待在一个村子里呢!”2自由的作用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3自由的特点教师安排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教材第91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回答问题:(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教师总结:(1)因为缺少了绳子对它的牵制或保护。(2)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

6、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教师安排学生小组学习、讨论教材第91页最下边的“探究与分享”,思考回答问题:请查阅我国对网络言论的相关法律规定,说一说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教师总结:这个边界就是宪法和法律。【知识拓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对网络表达和言论自由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详细列举了不得在互联网上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的9类信息,具体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信息;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信息;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信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7、的信息;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信息;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信息;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信息;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等。4自由的含义及在法律上的体现(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2)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5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2页内容,思考问题:自由与法治是怎样的关系?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教师总结: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

8、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知识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第四条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第五条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二)法眼看平等1平等的含义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3页中间一段文字,后提出问题:平等的含义是什么?教师总结: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9、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材第95页“拓展空间”,思考:“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结束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作出总结。教师总结: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原则的体现和尊重。【知识拓展】教师出示2017年

10、5月15日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9国首脑圆桌峰会现场图片和2017年9月4日厦门金砖五国峰会现场图片。圆桌会议在席位上不分尊卑主次,与会者围圆桌而坐,都以平等身份参加会议,体现了平等原则和协商精神,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事务应“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精神一脉相承。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理解: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

11、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知识拓展】十八大之后的五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一共处分153.7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5.8万人。这其中,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包括中央委员、候补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纪律处分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县处级干部6.3万多人、基层党员干部27.8万人。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概念和一对关系: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法治与自由的关系;还要认真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2、的含义和表现。第2课时自由平等的追求知识目标1知道珍视自由的具体做法或要求。2知道践行平等的具体做法或要求。能力目标1提高对自由和平等的认识水平,珍视自由、追求相对平等。2反对特权,能平等地承担起法律规定的义务。3在现实生活中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能够依法维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热爱自由、珍视自由的感情,尊重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2树立平等意识和观念,增强法治观念,努力践行平等,懂得依法维权。重点1珍视自由的具体做法或要求。2践行平等的具体做法或要求。难点1理解什么是特权及其表现。2践行平等的具体做法或要求。教师准备:教学中所需要的不平等现象幻灯片。学生

13、准备:提前预习新课。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一:叶挺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故事二: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教师总结:通过这两首诗可见拥有自由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一)珍视自由1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5页“运用你的经验”,思考:对田某的言行进行评价。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教师总结:自由与法律的关

14、系:拥有自由是法律赋予我们的一项权利,法律标明了自由的界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法律都有明确规定。法律是对自由的保障。一旦个人的自由受到侵害,法律就能给予保障。正是因为自由和法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所以我们要做到珍视自由,就必须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同时,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2必须依法行使权利【过渡语】除了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外,我们还应该怎样珍视自由呢?教师提出问题:公民该怎样依法行使权利?提出问题后也可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6页“探究与分享”,思考提出的两个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教师总结:珍视自由,必须依

15、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二)践行平等1反对特权(1)特权的含义及表现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7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陈云的言行对于我们践行平等有什么教育意义?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教师总结:践行平等就要反对或清除特权,使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合法权益等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过渡语】特权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呢?教师总结: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特权是平等的大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知识拓展一】

16、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知识拓展二】认识身边的特权现象:1福利享受型代表:公款吃喝、旅游,奢华接待,超标办公室、超标车,额外福利2破坏规则型代表:交规无奈特权车。3抢占资源型代表:特权房、特权医疗。4安全堡垒型代表:某些特供食品基地。5思想意识型代表:我是、我爸是。吉林一环保局长:“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方大国夫妇:“如果没有我们,你连饭都没得吃

17、。”6大树乘凉型代表:跋扈官二代、领导亲属吃空饷、子女凭领导特权就业经商等。(2)反对特权要求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7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分小组讨论问题:结合三幅图片,与同学交流生活中存在的就业歧视的事例。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老师总结:第一幅图是身高歧视,第二幅图是性别歧视,第三幅图是院校歧视,这三幅图都反映的是就业歧视。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现象,户籍歧视、学历歧视、残疾歧视、乙肝歧视、相貌歧视、属相歧视、酒量歧视等等常见诸报端。面对就业歧视,首先,我国应制订反就业歧视法,

18、这是实现劳动者平等权利的重要法律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其次,政府应当努力增加就业机会,以缓解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同时兼采取其他多种措施,如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改变企业的不理性的用人观念;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坚持建立全国统一的可以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机制等。再次,作为公民个人来讲,应学法、知法、用法,据理力争,根据我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维权。教师提出问题:平等对待他人合法权利的原因及做法是怎样的呢?老师总结: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1)生活中不平等现象及危

19、害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2)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这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4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是在学习上节课认识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和解决两个问题:如何珍视自由和践行平等。希望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按照所学要求,努力做一名珍视自由和践行平等的中学生。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第1课时公平正义的价值知识目标1知道公平的含义、内涵、作用。2知道正义的内涵和正义的价值。能力目标1明确公平是一种态度或行为方式,提高对公平内涵的认识。2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20、,理解正义的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自己崇尚公平、追求正义的情感。2面对不公平和非正义行为敢于说“不”。重点1公平的作用。2正义的价值。难点1对公平和正义含义或内涵的理解。2正义的价值。教师准备:搜集生活中有关公平和正义的相关情景幻灯片。学生准备:预习新课。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故事:有两个故事,常被用来说明东西方传统对保证分配公平的不同做法。一个故事来自美国著名财经作家戈登在美国传统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戈登通过“分面包的传说”回溯了西方保证公平分配规则的起源。据说,在古罗马军队中,士兵每天定量得到一块面包充当全天的口粮。一开始,切割面包与分配面包的任务是由长官一人担任,于是长官往往切

21、割下最大的一块留给自己,然后按关系亲疏决定切割下面包的大小进行分配。由于分配不公平造成军队内部矛盾甚至内讧的事不少。为了防止因争夺食物产生的争斗,罗马人很快找到了一个极好的规章:当两个士兵拿到了一块面包后,规则要求一个士兵来分割,而另一个士兵首先出来选择属于他的一半。在这种规则下,分割面包的士兵出于自利,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平均分配。戈登认为,这种法律是从每个人的自利角度来制定的,以使其行为公平合理。自律法考虑到了每个人的利益,而不是一个集团的利益,不是那些制定和执行这些法律的人的利益。这也构成了西方以制度保证公平分配的传统。传统中国人保证公平分配更多靠伦理道德约束。最经典的要数“孔融让梨”的故

22、事:孔融四岁时,父亲让他把一袋梨分给家人,孔融把最大的给了爷爷奶奶,把比较大的给父母,把其他的给了弟弟妹妹,而把最小的留给了自己。这个简单的故事之所以一直流传到今天,绝不仅仅是为了教育小孩懂得谦让与礼貌,还体现了传统中国人关于公平分配的基本思想:公平分配的顺序是要照顾到老幼尊卑,体现传统伦理纲常,主持分配的人也应该是像孔融那样的有道德的人。如果把“孔融让梨”这个发生在家庭内部的故事放大到国家在传统中国人那里,家与国本来就是一体的:公平分配的秩序必定体现了儒家纲常,而皇帝因“顺天承命”,是最高的道德代表与化身,同时作为最大的“家长”当然应该为所有的“子民”进行公平分配。我们该如何认识公平呢?这就

23、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了解的第一个内容。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一)认识公平1公平的含义和内涵活动一: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1页最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1)假如你是这位父亲,你会怎样分配这四锭黄金?(2)结合“分黄金”的故事,谈谈你对公平的看法。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教师小结:(1)三个儿子每个人一锭,还有一锭分给老三,原因是老三身残体弱,为人善良。(2)公平就是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活动二: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1页最下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依据你对公平的理解,请对上图中的行为和政策进行评价。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24、。教师小结:左图中“请朋友帮忙摆平”,这种行为违背了规则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法律不允许的行为。右图中“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帮助困难家庭和地区的孩子享受公平的受教育权利,这是一种机会公平。因为受教育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要求党和政府为他们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在完成上述两个活动后,教师对公平的含义和内涵作出总结。教师总结:(1)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2)公平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

25、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2公平的作用【过渡语】学习了公平的含义和内涵后,公平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2页“探究与分享”,思考:结合以上图片,谈谈公平的价值。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教师总结:(1)对个人而言,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2)对社会而言,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

26、展。【知识拓展】应聘条件现在大学生在应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公平的歧视,且歧视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年龄、性别歧视是很常见的,竟还有“姓”歧视和“血型”歧视。一民办高校男生应聘客户服务主管时,就因为他姓“贾”,公司领导认为这个字会影响公司声誉而不予录取。一个大学生也因为姓“裴”而失掉了会计职位。还有一家国内知名公司,在“应聘须知”上除了注明对学历、工作经验的要求外,还要求应聘者血型必须是O型或B型,理由是O型和B型血型的人遇事沉着冷静,忠诚度高,心理素质好,善于驾驭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这种种的歧视,严重破坏了社会上公平竞争的原则。(二)正义的力量【过渡语】学习了公平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什么是正义行

27、为以及正义有什么作用?1正义的内涵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3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在讨论什么是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时,同学们用关键词的方式给出了自己对行为特征的描述,请你来续写。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教师小结:正义行为,如:光明磊落、忠心耿耿、兢兢业业、高风亮节、正人君子、精忠报国、赤胆忠心、忧国忧民、见义勇为、秉公执法、公正廉明等。非正义行为,如:偷鸡摸狗、同流合污、贼眉鼠眼、小偷小摸、含血喷人、不择手段、阴谋诡计、造谣惑众、遮人耳目、装神弄鬼等。教师总结:正义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反之,凡是阻碍社会进步、破坏公共

28、利益的行为,就是非正义的行为。2正义的价值活动一: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4页最上面“探究与分享”,可分小组讨论思考:上述事例对于你理解正义有什么启示?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基础上作出小结。教师总结:正义作为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活动二: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4页最下面“探究与分享”,思考回答:国家建立和完善上述制度有什么意义?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基础上作出小结。教师总结: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有了正

29、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作为社会制度中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更应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活动三: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两则“阅读感悟”,提醒学生注意理解第一则“阅读感悟”最后一句话“无罪推定原则折射出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它是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志”。教师总结:正义的价值有三: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正义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往往被当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

30、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过渡语】公平正义有如此重大的力量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是如何描述公平正义的呢?【知识拓展】十九大报告中有关公平正义的观点1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3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4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

31、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公平、正义的含义或内涵、作用或价值,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生活、身边的实际来予以理解,只有理解了公平、正义的真正内涵和价值,才能为今后我们进入社会追求公平正义、支持公平正义事业作贡献。公平正义的价值第2课时公平正义的守护知识目标1知道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2知道个人维护公平的具体做法和制度保障公平的一些做法。3知道个人守护正义的具体做法和司法机关维护正义的做法。能力目标1面对利益冲突,学会担当,能够以公平之心待人处事,提高个人处理冲突问题能力。2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3提高对司法机关公正司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