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6.06KB ,
资源ID:38105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8105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版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练习第十二单元 从人文精.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版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练习第十二单元 从人文精.docx

1、版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练习第十二单元 从人文精单元提升练(十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计50分)1.(2018辽宁丹东模拟)当古希腊各派哲人都醉心于世界的本原问题,企图穷尽宇宙之奥秘的时候,智者学派却不合时宜地喊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无物存在”的口号。这反映出()A.智者学派对哲学本原问题的思考B.希腊民主政治有一定局限性C.智者学派对“美德即知识”的否定D.希腊人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无物存在”否定了神和自然对社会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说明希腊人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故选D项。A项不符

2、合题意,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希腊民主政治,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D2.(2018福建厦门模拟)智者学派授人以修辞、演讲之术而不论其学习目的之善恶,使他们攫取城邦权力或在法庭上胜诉,受到了很多雅典人的欢迎,但也有些人认为智者学派败坏了雅典的民主政治。这反映了()A.民主与专制的冲突 B.平民与贵族的对立C.功利与道德的矛盾 D.个人与集体的分歧解析智者学派的缺陷之一就是他们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而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必然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故C项正确。答案C3.(2018广西桂林、北海模拟)智者学派中许多人都宣称,所谓的正义和公

3、平仅仅是一种独断传统的表达或是独断统治者强迫人民接受的,没有什么确实是正义的。这表明智者学派()A.主张相对主义的价值标准B.追求个人功利的思想倾向C.注重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D.倡导理性自由的生活态度解析智者学派认为没有确实的正义是相对主义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智者追求个人名利的主张,故B项错误;智者主张容易导致道德沦丧,故C项错误;智者主张为感性自由的生活态度,故D项错误。答案A4.(2017山师大附中模拟)中国上古神话中的诸神在形象上“神兽合一”“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平凡人的情欲”;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形象则是神人同形,有人类的七情六欲。这样的差异源于()A.主流价值观念不同 B.经济

4、发展模式差异C.文化艺术传统不一 D.政治运作模式相悖解析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多神崇拜,神是凌驾于人之上的绝对权威,而古希腊的宗教则是人神“同形共性”,这是中西主流价值观念不同在宗教领域中的重要表现,故A项正确。古代的中国和希腊,都是农耕经济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故B项错误;诸神崇拜形式的不同与文化艺术传统的差异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C项错误;同样,政治模式的差异也并不能影响诸神的形象,故D项错误。答案A5.(2018江西抚州模拟)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A.提倡民本 B.呼唤仁爱C.强调理性 D.倡导美德解析题干中孔子反

5、对盲从,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二者都体现出了理性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并未体现出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也并未体现出仁爱思想,故B项错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并未体现出美德的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C6.(2017江西赣州模拟)科学界认为由于跟天体运行情况如太阳黑子活动频繁相关,导致公元前五六世纪左右,世界各地祖师辈出、群星灿烂,东西方哲人交相辉映,如中国的孔子、印度的释迦牟尼、西方的苏格拉底等。这些人物中,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相通之处是()A.为统治阶级著书立说B.强调和谐的人与人的关系C.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D

6、.探究自然哲学的基本原理解析孔子的“仁”与苏格拉底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都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故C项正确。孔子为统治阶级著书立说,而苏格拉底没有,故A项错误;孔子提倡“仁”,强调和谐的人与人的关系,而苏格拉底没有,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探究自然哲学的基本原理,而孔子重在探究社会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7.(2018江西模拟)在信仰问题上,普罗塔哥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信传统的邦神,这也是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材料实质表明两人()A.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C.都因犯罪遭到惩罚D.都注重对人的思考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两

7、人宣称不信神,并非反对宗教神学,A项错误。B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不是实质。根据材料“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信传统的邦神”表明二者对神持怀疑态度,实质上反映了二者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严,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所以D项正确。答案D8.(2018广西桂林模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B.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C.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D.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解析人文主义者利用古希腊罗马文化体现

8、出的人文主义精神,歌颂自然与人性,反对教会精神独裁,故C项正确。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封建,但不能概括材料的全面内容,是由当时欧洲社会环境决定的,虽然能反映出软弱性,故A项错误;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反专制色彩无关,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并不反对神学世界观,故D项错误。答案C9.(2017河北衡水中学猜题卷)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马夫冒充国王,国王察觉此事后,不动声色地把马夫侦查出来,趁他在睡梦中剪去他一把头发。不料马夫在发觉后急中生智把别人的头发也同样都剪了,因此逃过了惩罚。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B.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C.薄伽

9、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D.人文主义者主张推翻君主制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材料主要说的是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而不是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故A项错误,B项正确。理性主要是指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材料中体现不出理性色彩,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还没有提出推翻君主制的政治主张,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8湖南怀化模拟)当学者们继续实现学术复兴而政治家也正在把基督教世界的秩序改变为一种新的国家体系的时候,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这充分说明()A.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B.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C.宗教改革冲击了基督教信仰D.理性主义时代业已到来解析据材料“平民百

10、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可以得出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冲击基督教信仰,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A11.(2017陕西西安模拟)“受到新教冲击,天主教岌岌可危,面对强大的冲击波,天主教几乎要崩溃。这时,天主教开始进行自我更新,这叫反宗教改革”。这客观上导致()A.天主教统治地位动摇 B.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强C.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解析天主教反宗教改革重要举措之一是扩大海外传教,明末清初,利玛窦、南怀仁、徐日升等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欧洲的数学、地理

11、学、天文学等知识,也带来了欧洲的音乐,他们同时把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带回欧洲,中西文化交流加强,故B项正确。答案B12.(2018辽宁大连模拟)1517 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破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据此可知,这场宗教改革()A.否定信仰上帝B.主张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C.挑战教会权威D.极力宣扬圣经的至高无上解析从材料“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可知马丁路德改革否定教皇和教会的作用,故C项正确。答案C13.(2017湖南邵阳模拟)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

12、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析材料中新教强调“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中新教“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与打破教会的精神垄断无关,故A项错误;新教思想倡导因信称义,反对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故B项错误;材料中新教“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与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答案D14.(2018福建宁德模拟)法国思想家博丹(15301596年)提

13、出国家主权理论,认为国家是民族利益的集合整体,主权是国家最本质的特征,具有不可转让性和永久性,凌驾于其他权力之上;国家应按法律来治理。在当时,该理论()A.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具有反对教权的现实意义C.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合理性D.标志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解析“提出国家主权理论,认为国家是民族利益的集合整体,主权是国家最本质的特征,具有不可转让性和永久性,凌驾于其他权力之上”是对当时宗教神权的否定,故B项正确。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是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在“15301596”时期,思想主要的斗争矛头是教会神权,故C项错误;人文精神强调人和人的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B15.(20

14、18华中师大附中模拟)马丁路德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A.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B.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C.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D.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解析材料有关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内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倡导因信称义不是宣扬理性主义而是人文主义,故B项错误;

15、材料体现不出德国宗教改革关注民众疾苦,故D项错误。答案C16.(2018河南濮阳模拟)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试图限制君主的权力,剥夺君主及其政府干预司法事务的权力,以保障人民的政治自由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此,启蒙思想家主张()A.分权制衡必须成为建制原则B.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C.权力的运用须体现人民意志D.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解析据“剥夺君主及其政府干预司法事务的权力”可知启蒙思想家主张司法独立,以制衡君主及政府的权力,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故A项正确。限制君主权力有很多形式,君主立宪制并非是最好的政府形式,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对君主及政府权力的制衡,未突出人民的意志,故C项错

16、误;材料未体现人民的权力,故D项错误。答案A17.(2018河北衡水金卷模拟)法国大革命期间,英国学者埃德蒙伯克认为法国的政治文人喜欢标榜,崇尚革新,固执狂热,热衷于以抽象的普遍概念来构造未来社会。据此,埃德蒙伯克强调()A.启蒙运动在法国发展至高潮B.法国民众的政治热情高涨C.启蒙思想刺激法国革命狂热D.建立理性王国的条件成熟解析据材料“固执狂热,热衷于以抽象的普遍概念来构造未来社会”可知,启蒙思想中的浪漫主义情怀刺激了法国革命的狂热,故C项正确。伯克并没有强调启蒙运动在法国发展至高潮,故A项错误;伯克强调的是法国的政治文人而非民众政治热情高涨,这是属于偷换概念,故B项错误;在“固执狂热”的

17、冲动之下建立的必然不可能是理性王国,故D项错误。答案C18.(2017山西临汾模拟)早在西方启蒙运动之前就有人指出,实际上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国民对君主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君主对国民具有保护义务,这反映了()A.君主立宪的观点 B.社会契约的理念C.革命权利的学说 D.天赋人权的思想解析材料“国民对君主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君主对国民具有保护义务”,君主与国民间建立社会契约,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立法限制君主权力的主张,与君主立宪的观点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主违背契约后人民革命的权利,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民主权的来源,与天赋人权的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19.(2017

18、山东德州模拟)卢梭明确地表示,原始人才具有真正的道德,人类社会从古至今,是一个日益堕落的历史。由此,要享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权利”,就必须打破一切历史、文化造成的禁锢。据此可知()A.卢梭强调自由平等是普世的价值B.卢梭思想具有破坏性的一面C.卢梭的思想更具民主性D.卢梭主张实行民主共和解析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自由平等是普世的价值的信息,主要说的是天赋人权如何实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卢梭明确地表示,原始人才具有真正的道德,人类社会从古至今,是一个日益堕落的历史。由此,要享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权利,就必须打破一切历史、文化造成的禁锢”可以得出卢梭思想具有破坏性的一面,故B项正确;仅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无

19、法得出卢梭的思想更具民主性,故C项错误;实行民主共和是卢梭的主张,但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B20.(2018河南郑州调研)启蒙运动者认为应该向非基督教世界的东方求助借鉴,吸取合乎理性法则的思想材料。儒家学说以“道”这一理性为基本原则,成为法国哲学家倡导理性主义的基本来源。据此可知,启蒙思想家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是()A.儒家之道成为启蒙思想的理论来源B.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有利于社会和谐C.儒家思想为其构建了“理性王国”的蓝图D.儒家思想的理性精神有利于反对神权统治解析从“儒家学说以道这一理性为基本原则,成为法国哲学家倡导理性主义的基本来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启蒙思想家借鉴儒家思想的理性成

20、分,作为其反对封建制度的工具,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22分,第23题12分,共计50分)21.(2018内蒙古包头模拟)(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殷商西周时期,“天”、“天命”是被作为人格神看待的。孔子主要借亲亲之情论仁德,而视天命为一种盲目的主宰力。荀子并没有迷信或畏惧于“天”,而是把“天”看作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运行的自然。荀子认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是由人自己的掌握和调控而产生的,而不是由“天”来左右和预兆的。正所谓“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要做的就是要明天人之分,应

21、天以治。刘蔚华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材料二普罗塔哥拉在论神这本书一开头就说:“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也不敢说他们是什么样子;因为有许多事物妨碍了我们确切的知识,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他主张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根据各自的感觉作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因此他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又断定“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荀子和普罗塔哥拉的天人思想。(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天人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以及在东西方思想发展中的

22、影响。(10分)答案(1)荀子:明天人之分、天人合一;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天行有常);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天命而用之)。普罗塔哥拉:怀疑神灵;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6分)(2)背景:政治改革对旧秩序的破除;社会经济发展繁荣,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思想界活跃和科学技术进步。(6分)影响:荀子: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改造自然不能过度,不能破坏自然环境。(2分)普罗塔哥拉:冲击了传统神学对人们的束缚,具有启蒙作用。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和自由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2分)22.(2018山东青岛模拟)(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23、要求。材料一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材料二个人主义是直到近代才从西方文化中演进出来的一种观念,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

24、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摘自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探索(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个人主义精神”的原则,分析这种精神为什么在后代“日趋衰落”。(12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个人”是如何“逐级”解放的。(6分)(3)先秦儒学注重“人”的塑造,近代西方追求“人”的解放,指出两者的历史影响。(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分析得出,人应该保持气节和尊严;

25、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分析得出,别人的意志不能强加于人;由“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分析得出人格独立,反对顺从;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从中国传统政治(宗法制、君主专制)和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概括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希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梳理人文主义发展线索并加以说明即可。第(3)问,依据材料一中先秦儒学注重“人”的塑造的特点,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民族性格的铸造与道德观念的形成等角度分析先秦儒学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中近代西方追求“人”的解放的特点,从促进资本主义产生和

26、发展的角度分析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最后通过中国、西方人文思想对比,概括出两者的共同点。答案(1)原则:人应该保持气节和尊严;别人的意志不能强加于人;人格独立,反对顺从。(6分)原因:宗法制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的强化;儒家思想的发展着力强化尊卑等级和人伦秩序。(6分)(2)说明:早期西方哲学家开始探索人的价值;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运动把人的信仰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则强调人摆脱专制统治和宗教愚昧的束缚,确立起民主、平等、法治的价值观念。(6分)(3)影响:前者丰富了祖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了民族性格的铸造与道德观念的形成;后者推动了近代社会(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

27、展。其中体现的思想观念都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4分)23.(2017河南高考诊断)(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洛克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及联邦权(管理对外事务)的分立,同时承认体现在议会中的立法权的优越地位。但是立法权并不是无限制的,它有责任尊重公民的人身及财产的自由。体现在国王及其政府身上的行政权在立法权的控制下管理国家;立法权在国王及其政府的行动破坏国家的法律时,有权更换国王及其政府。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分权思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

28、依据)解析洛克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及联邦权(管理对外事务)的分立,同时承认立法权在议会中的优越地位。洛克分权思想在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及德意志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中均有一定体现,可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述;另分权思想还有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这在美国联邦制民主共和政治中有最明显的体现,可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述。答案示例1论题:洛克分权思想与实践。(2分)阐述:洛克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及联邦权(管理对外事务)的分立,同时承认体现在议会中的立法权的优越地位,但是立法权并不是无限制的,它有责任尊重公民的人身及财产的自由。体现在国王及其政府身上的行政权在立法权的控制下管理国家。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

29、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议会是立法机构,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德意志帝国宪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洛克的分权思想。(10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论题:孟德斯鸠分权思想与实践。(2分)阐述: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主张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属于人民选举产生的临时机构;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之外。三者互相独立而又相互监督。 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衡以防止专制的出现,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思想。(10分。言之成理即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