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68.50KB ,
资源ID:382416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8241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朗读兴趣小组计划及活动方案.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朗读兴趣小组计划及活动方案.doc

1、朗诵兴趣小组活动计划罗雪飞一、活动目标朗诵是一种美读,可以刺激听者的兴趣,并在情绪上引起共鸣作用。因为声音的优美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使儿童更加了解诗歌内容及情意。1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扩大学生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各科知识,激发阅读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提高学生的诵读、识记能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多读多背传统经典美文,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3了解民族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二

2、、活动形式以短小精悍、词语优美又朗朗上口的古诗或小散文及童话故事作为基本学习内容。小组活动以读、练的形式为主,以真实、感人的情境引发孩子的兴趣,用有效的启发达到培养孩子思维和想象力的效果。三、活动时间与内容安排每周的星期二下午体艺2+1的活动时间。内容有:1、普通话强化训练。 2、朗诵技巧的简介及美文朗诵欣赏。3、优秀朗读作品的欣赏,了解朗诵的基本要素。4、古诗词、优秀美文朗诵指导。 5、朗诵汇报比赛。 6、总结本期的活动情况。朗读活动教案一课时朗读的技巧一、 朗诵的基本要求1、发音正确,吐字正确。用标准的普通话播读,特别要注意多音多义字,古诗文中特别要注意按意定音。不添字不少字不读破句,朗读

3、清晰完整。2、语速适当,用心感受。要抓住文章特点,使节奏流利和谐,缓急结合.3、语调生动,轻重适宜。根据需要,分出轻重缓急,分清抑扬顿挫,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朗诵中的换气1、停顿除为了休息换气外,更是为了充分表达朗读者的思想情感。停顿包括语法停顿和语意停顿。语法停顿包括自然段落,标点符号的停顿,要显示条理分明。句子中的也要注意逻辑停顿,语断气连就是其中的一个方法。 2、重音,就是在词和语句中读得比较重,扩大音域或延长声音,可突出文章的重点,表达自己的感情,重音可分为语句重音和思想重音。 三、气息的控制1、 换气就是用气的过程,播出的内容千变万化 ,就要采用不同的用气方法,补气和换气是一

4、种朗诵技巧。依情取气,依照感情发展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用气方法。2、 补气的方式:偷气,抢气,就气。边听边读边体会。方法指导:读短小精悍的诗歌,绕口令,散文之类进行训练。3、 紧张实际是口唇的紧张,在朗诵之前要做些口唇练习,如:将舌头在口腔内360度大循环十五次左右。 四、声音的魅力1、 美妙的声音来自正确的呼吸,气息短,做姿不正确会造成紧张。坐如钟,头背一线,双脚自然垂直,深呼吸时要深,不要耸肩。2、 朗诵爱好者最主要是要抒发一种情怀,一种心情,引起听众的共鸣。你应该为自己而读。将自己揉入文章中,不要理会其他,不要玩嗓子。3、 练习远近距离感。这个练习对于我们读文章中的对话是很有帮助的。朗读要有

5、目标对象。4、 鼻音前后不分要练习,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 5、 平翘舌音一定要读准:zhi chi shi ri z c s 第二课时朗诵的技巧一、什么是朗诵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

6、视朗诵。二、朗诵前的准备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一)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要准确透彻地

7、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深入的理解 2、深刻。细致的感受3、丰富、逼真的想象(二)用普通话语音朗诵要使自己的朗诵优美动听,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诵,因为朗诵作品一般都是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写成的,所以,只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用普通话朗诵;便于不同方言区的人理解。接受。因而,在朗诵之前,首先要咬准字音,掌握语流音变等普通话知识。 古诗诵读春晓教学目标:1会认“晓、眠、觉、处、闻”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对烂漫的春花,对明媚的春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8、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教学过程: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1.出示书中插图: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2、.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板书课题)3、(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是什么意思?师:在文中指“早晨”。5.齐读“春晓”。“春晓”的意思就是?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出示卡片理解诗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听录音范读2.自读、学习生字3.指读、评议,读准古诗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1、诗人本来在干什么?诗中哪个词表示睡觉的意思?(眠)正音

9、。你怎么看出来它表示睡觉?2.指说第一句的意思。(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3指导读第一句:春眠/不觉晓。(师范读指读齐读)4诗人睡得很香,朦朦胧胧中听到什么?(鸟叫声)你从哪句看出?“闻”什么意思?(听到)“啼”是一个生字,齐读。意思是什么?(叫)“啼鸟”解释的时候倒一下,为“鸟啼”,就是?(鸟叫)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到处听到鸟的叫声)5.想想可能有哪些鸟在叫?6想想这时候诗人的心情怎样?(喜悦)练读:处处/闻啼鸟。7请大家把自己当作诗人,闭上眼,睡觉。师述:“睡着,睡着,朦胧中听到鸟的叫声,一声,两声(放鸟声)你睡意全消,睁开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你触景生情,于

10、是哼出了两句诗:?(读1、2句)8.诗人坐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鸟叫声,想起了什么呢?9.昨天夜里,诗人听到什么声音?(刮风下雨的声音)10“花落知多少。”诗人知道花落了有多少吗?(不知道)“知”解释诗句时就是“不知道”。谁来说说“花落知多少”的意思?、11诗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春天花很多很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想到美丽的花朵飘落地上,美丽的春光即将逝去,诗人心中又有点儿?(惋惜)诗人爱春、惜春,这是他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现在老师做诗人,吟一吟这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你们各自也做诗人,来吟诵一遍。(注意:想象自己站在窗前,面对着满地落花。)四、朗读成诵1我们把整首诗有

11、感情地读一读2练背村居教学重点:熟读会背。教学难点:学会想画面,背诵诗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二、诵读清高鼎写的村居1、出示村居图,学生观察图2、指名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首古诗?3、出示古诗村居,指名背,全班背。4、看画面,了解诗意5、指导有感情朗读。6、创设情境,全班学生想象画面有感情诵读。7、小结学法:赏村居,想画面,诵古诗。所见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在学习所见的过程中渗透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积累展示,引入新课1抽背学生平时会背

12、的古诗,齐背古诗。(要求:一边背古诗一边想象古诗的画面。)目的:通过复习学生会背的古诗激发学习兴趣。2介绍作者袁枚。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新诗的愿望。二、初步感知1袁枚老先生可会写诗了,他把自己所见到的许多事情都写成了诗。有一天,他遇到了这样一件事,请你仔细观察。袁枚老先生遇到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3再次读诗,把诗句读通顺、连贯。三、诵读古诗,感受意境1练读第一句诗。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一句诗的动画。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抽生读小组读齐读。)你体会到了此时小牧童的心情吗?是怎样体会到的?2练读第二句诗。出示“意欲捕蝉鸣,忽然闭口立”的情景

13、动画。师: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读好这一句吗?体会小牧童此时的心情。3指导朗读整首诗。指导方法:一边练习,一边想象诗句的画面。(1)自由练习。(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3)师范读,提要求: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诗句的画面。(4)听了老师的范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吗?指名读、齐读。背诵古诗。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过程:一、以诗引诗,简介诗题1小朋友,在我们浩瀚的中国文化中,古往今来,留下了许

14、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谁来把你喜欢的吟诵给大家听?2生吟诵自己喜欢的古诗。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师板书诗题,并指导朗读)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及登鹳雀楼一诗)2师述:小朋友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想不想也来读一读?(想)那就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把生字读准,把诗句读通。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4师:古诗大家都会读了,这些字你认识吗?(1)文中“白日”“依山尽”变红,指名读。(2)“黄河”“入”变红,指名读、抢读。(3)“千里目”变红,小老师带读。师:这些变红的字词,回去了,你还认识吗?点击变红的字词,回到诗中,边点击生边读。(4)、出示词卡:有些生字要搬家,跑到了我手

15、上,你还认识吗?(生字卡)黄、入、海、流、千、更、层、楼、 (5)、生字宝宝见到你们这么聪明又跑回诗里了。看书,做好指读姿势,我们再来读诗。看看还认识他们吗?三、理解诗句意思1小朋友读得真好,那诗人登上鹳雀楼究竟看到了什么?下面请大家读一读一、二两行。2出示课文图,设置情境:师述: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诗人在鹤雀楼上看到了什么?(太阳、青山、黄河)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它会怎样落下去呢?课文中哪个字是“靠着”的意思。(依)引导学生理解尽,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傍晚,一轮太阳挨着群山缓缓沉落,滔滔的黄河水奔腾咆哮着向

16、大海流去。4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5.学生交流。6、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勉励自己更上一层楼吧!小池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2指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课前准备:挂图;小黑板;朗读录音磁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小池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杨万里写的。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

17、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3学生自由读诗。4全班齐读。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分解任务,明确方法。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以吸收反馈,调整教学。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诵读(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1)第一小组汇报:无声的泉眼爱惜泉水,让它细细地流淌。第二小组汇报:树荫倒映在水面,像是爱恋着晴天柔和的风光。(2)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3)学生自由练读。(4)指名读。(5)男女比赛

18、读。(6)第三小组汇报: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第四小组汇报:早就有蜻蜓飞来立在它上头了。)(7)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8)全班朗读。4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1全班比赛背。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六、诵读下课。春雨的色彩教学目标是: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感悟中,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美丽色彩,激发学生对春雨、对春天的喜爱。教学的重难点是:从读中领悟小鸟们为什么说春雨

19、有颜色,而且它们说春雨的颜色各不相同。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 2、边读边标出有几个自然段,画出生字词,然后再认真反复地拼读生字词。 3、同桌互相认读画出来的生字词,纠正对方的错误读音。 4、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分段指名读课文,评议正音。 6、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7、听录音读课文或教师范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二、创设情境、朗读感悟。朗读,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造气氛,使学生耳濡目

20、染,受到熏陶。美的童话故事,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必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多次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展开进行想象。 在指导“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个问句中的朗读时,我将句子放在课件小动物在田野谈话的情景中。图、动画、句子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动物,和同桌象平时一样互相问问:“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然后再让学生读句子。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效果比单独出示一句话好多了。 在学生读小燕子的话读不到位时,我出示小燕子的图片,说:“小燕子整天飞来飞去。它看到草地绿了,多高兴啊!它就肯定地说春雨是绿色的,你能把自己想象成燕子来读读这段吗?”这样,引导学生用肯定的语

21、气把自己当成小燕子来读,学生就能感同身受,把小燕子的话读懂、读好。 在评价学生朗读时,我也通过创设情景来进行。如:在学生读得到位时,我指着动物图片说:“你读得太棒了,小黄莺飞到你身边了。”奖励学生动物图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形式多样,兴趣盎然。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引读,接替读,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男、女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灵活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就能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春雨的样子,速度和声音,我主要采用了接替读的形式。师读“春雨”,生接读“像春娘娘纺出的线,轻轻地”师接着读“洒落在地上。”生接

22、着读“沙沙沙,沙沙沙” 第二自然段主要采用比赛读的形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比赛时,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连平时上课据守不太积极的同学都把手举了起来。比赛进行的非常顺利。同时,教师也加入这场比赛,让学生在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中,掌握好书上的知识。 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对话较多,情趣较浓。我主要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并让学生戴上头饰来演一演小燕子、麻雀和小黄莺,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课文内容。 最后一段则主要采用引读的形式,突出春雨声音的不同。师读从“春雨”至“更欢了”,生读“沙沙沙,沙沙沙” 要下雨了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要教好这篇课文,关键

23、在于能否抓住课文特点指导朗读和设计练习。1指导朗读朗读能帮助学生解义、悟情。解义,就是了解课文的知识内涵,理解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悟情,就是了解课文的感情内涵。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科学性的童话,但人物形象也是很生动的,小白兔起先诧异,然后暗自思量,最后急忙回家的情态跃然纸上。第二自然段有这样一句:“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教师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看哪几个词老师读时加重了语气,学生听后,马上找出“大声”、“为什么”、“这么”、“呀”这几个词语;然后,教师再按“差等中等优等”的顺序指名读,最后齐读。这样,以点带面,学生很快就体会到了小白兔深感奇怪又急于

24、想知道原因的心理,并在朗读时读出了这样的语气。又如,第三自然段中,燕子回答:“我正忙着捉虫子呢!”可采用比较的方法指导朗读。教师出示:(1)我正忙着捉虫子。(2)我正忙着捉虫子呢!体会两句话语气强弱的不同。这样,就能让学生体会到燕子的话是怎样引起小白兔暗自思量的心理活动的。2设计练习这篇课文从故事内容说,小白兔是一个贯穿情节的人物,课文以他的行踪,以及他对“要下雨了”这一自然现象的认识过程作为一条线索;另一方面从知识内容看,课文提示了“要下雨了”和“燕子低飞”、“小鱼出水”、“蚂蚁搬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并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教者设计了因果关系的说话

25、训练。这篇课文层次分明,随着小白兔的行踪,燕子、小鱼、蚂蚁分别出现,各环节叙述的结构相似,因而教学中可采用“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法。小白兔和小燕子对话的部分,可采用以下训练方式:(1)指名读,正音;(2)比较读,理解;(3)引读,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4)分角色读,体会感情;(5)扮演角色,复述知识点(因果句式)。而小白兔和小鱼、小白兔和蚂蚁的对话部分则可放手让学生自读、练说。小壁虎借尾巴朗读指导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说明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以及壁虎尾巴的特点。童话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想象和幻想,运用拟人、象征、比喻、夸张等手法,来虚构

26、故事和塑造形象的。朗读童话要注意语调的儿童化,即要运用读给儿童听的语调,特点是:语速较慢,语气柔和,停顿多,拖音多。朗读第一自然段,语速可稍快,表现小壁虎被蛇咬尾巴时的紧张气氛。第一句中的“蛇”“尾”可重读。第二句可强调第一个“挣”;“挣断尾巴逃走了”中的“逃走了”语速稍慢,表现小壁虎已脱离了危险。第二自然段中“没有尾巴多难看哪!”是小壁虎的自言自语,为了读出伤心、懊丧的心情,“多”可重音缓读,句尾语调下降。接下来,“小壁虎想”中的“想”声音声音可适当延长,然后边思考边增加停顿地这样读:“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第三自然段中“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一句要读得缓慢一些,表现小壁虎此时心里很

27、伤心,爬起来也是无精打采。第二句写小壁虎看见河里的小鱼,朗读时要把小壁虎羡慕小鱼在水里用尾巴自由自在地游泳的心情表现出来,“在河里/游来/游去”,“来”“去”可稍延长强调。“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读这句话要用商量、诚恳的语气,“借给我”和“行吗”之间要略有停顿,表现小壁虎很有礼貌;小鱼的话要读得亲切,“拨水”重读,因为这正是小鱼尾巴的用处,也是小鱼不能借给小壁虎尾巴的原因。第四、第五自然段写小壁虎又向老黄牛、燕子借尾巴。小壁虎的话还是商量、诚恳的语气,一直很有礼貌,而朗读老黄牛的话时除了语气亲切外,还可以适当把声音加粗,以体现老黄牛的“老”,但切记适度,不要过分夸张。第六自然段中“小

28、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一句,要读得低、慢,要把小壁虎十分难过伤心的心情读出来,“很”可读得稍重。第二句中的“爬呀爬”与前面的三个“爬呀爬”含义不大相同,前面尤其是后两个“爬呀爬”时,小壁虎虽然也很伤心,但是心里还抱有一些希望和幻想希望能借到尾巴。而此时,小壁虎是在三次努力都落空的情况下的“爬呀爬”,自然心里难过、伤心的程度更深,因此在朗读时语调应更为低沉,语速更为缓慢。第七自然段中小壁虎妈妈的话要读出大人跟小孩说话的语气,语气柔和,语调略低,节奏略慢。因为壁虎妈妈是“笑着说”,因此在朗读“傻”字时可略带笑音,显出亲切感。朗读“小壁虎转身一看”中的“转身一看”时语调中就要含有吃惊之意,及至朗读“高兴地叫起来”语调逐渐升高,最后以又惊又喜的语气高声读出“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一条”和“新”之间略微停顿,“新”突出强调,以显出小壁虎此时的高兴与兴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