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8 ,大小:8.19MB ,
资源ID:383090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8309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外服装史教案(1).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外服装史教案(1).doc

1、中西服装发展史教案(首页)(代号A3)共 9 页科目中西服装发展史第一章人类服装的起源第二章人类服装的共性特征授课日期2013年10月28日课时6班级2012级服装一班授课方式1、 讲授;2、 演示;3、 课堂讨论;4、 现场辅导。作业题数2题拟用时间1学时教学目的掌握:人类的服装动机与人类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熟悉:影响人类服装变化的主要因素了解:服装起源与人类劳动的关系与服装变化的现象选用教具挂图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重点人类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难点影响人类服装变化的主要因素教学回顾服装史的概念,中外服装史的划分。说明课时安排:4节课讲授;1节课习题课,1节课课堂讨论。审阅签名:教 学 过 程(代号

2、44)第 1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0分钟180分钟新课引入讲授讲授提问教师使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进行课件和操作演示。本课程是从服装发展的共性特征入手,总领人类服装的演变历史,再分别重点表述中西方的服装发展进程,最后对中西方的服装做跨文化的比较。服装发展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服装的创始与起源,即研究人类从何时穿衣与为什么穿衣;中国服装发展史。重点讲叙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各朝代的服装状况及演变历史:外国服装发展史,主要以西欧各国服装发展进程为主线,重点讲叙,古代、中世纪及近、现代西方服装的变迁过程。新课内容第一章人类服装的起源1、 服装的概念、功能及构成2、 服装的概念:狭义

3、,指人们穿在身上遮蔽身体和御寒的东西;广义,是指衣服、鞋、帽的总称,有时也包括各种装饰物,但服装一般专指衣服。3、 服装的功能:实用功能、装饰功能、遮羞功能、标识功能。4、 服装的构成:服装是由款式、色彩和材料三个要素构成的。二、原始社会的服饰状况1、裸态生活期裸态指原始人类利用自身的体毛生活的状态。裸态生活期:距今30020万年。2、兽皮叶草与装饰期距今25-1万年前,人类进入智人期。智人期生活的十多万年间创造了原始的服饰,其中骨针的发明标志着缝纫工具的诞生。3、纤维织物期约1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距今约10000年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从此进入野蛮时代。人类对纤维衣料

4、的应用从此开始。三、原始人类的服装动机1、生理需求论(1)气候适应说教 学 过 程(代号44)第 2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新课内容讲授教师使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进行课件和操作演示。 (2)身体保护说2、心理需求论(1)护符说(2)象征说(3)装饰审美说3、性需求论(1)遮羞说(2)吸引说四、服装起源与人类劳动的关系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了人与纤维、兽皮接触、结合的机会,促进人类产生了服装的动机,并在劳动中继续发展。第二章 人类服装的共性特征一、影响人类服装变化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3)功能环境 社会与文化影响服饰潮流的变迁教 学 过 程(代号4

5、4)第 3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新课内容讲授教师使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进行课件和操作演示。 习俗心理:苏格兰裙二、服装变化的现象(10分钟)1、阻力与动力的矛盾(1)阻力因素(2)动力因素2、渐变与激变交叉3、外因与内因的冲突三、人类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15分钟)1、模仿从众与标新立异的规律2、趋简求便与装饰求美的规律 标新立异与模仿从众 装饰求美3、顺应环境与内因支配规律4、融合吸收与自我传承的规律5、符号标示与个性自由的规律6、发扬优秀与淘汰陈旧的规律教 学 过 程(代号44)第 4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50分钟新课内容习题练习教师使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

6、播”功能进行提问。第一章 人类服装的起源 习题练习一.单选题( )1 的发明,标志着最早的缝纫工具的诞生。 A石针 B骨锥 C石矛 D 骨针( )2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亚麻植物是在 发现的约1万年前的亚麻残片。 A英国 B西班牙 C瑞士 D法国( )3原始人类的着装动机可概括为三类,即生理、心理需求论及 论。A性需求 B遮羞 C装饰 D异性吸引4原始人类发明腹布、兜裆布是把性器官保护起来,这属于服装起源动机理论说中的 C 。 A.图腾崇拜说 B.遮羞说 C.身体保护说 D.异性吸引说( )5. 的发明,是人类服装起源中的一项重要事件。A织物 B纺坠 C骨针 D纺轮( )6.人类最早的骨针出现的时

7、间是 时期。A.早期智人 B.晚期智人 C.直立人 D.猿人( )7.“冀州岛夷皮服,扬州岛夷卉服。”出自于D 。A.春秋 B.周易 C.礼记 D.尚书( )8. 出现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促进了人类纤维衣料的产生。A.蛮荒时代 B.蒙昧时代 C.野蛮时代 D.文明时代( )9. 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衣着状况。A.文身 B.人体装饰 C.兽皮叶草 D.纤维材料( )10.人类为了抵御寒冷、酷热、干燥而创造了服装,这属于 。A.身体保护说 B.装饰审美说 C.气候适应说 D.护符说教 学 过 程(代号44)第 5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新课内容习题练习教师使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

8、功能进行提问。( )11.世界上虽然有不穿衣的民族,但极少有不对身体进行装饰加工的民族,这是一种 的着装动机。A.装饰审美 B.异性吸引 C.身体保护 D.护符( )12.以下哪种不属于人类着装动机中的心理需求论?A.护符说 B.象征说 C.遮羞说 D.装饰审美说( )13.以下哪种学说不属于服装产生的起因,而是服装产生后的一种结果?A.吸引说 B.遮羞说 C.装饰审美说 D.身体保护说( )14.中美洲早期人类的泥塑人像代表的服饰形式说明服装与 有着密切联系。A.审美 B.劳动 C.身体保护 D.异性吸引 ( )15.在澳洲发现的原始腰带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A.装饰 B.实用 C.护符 D.

9、象征二.填空1.原始社会的人体装饰现象有 。2.刺痕文身用于 。瘢痕文身用于 。3.人类服装的起始过程经历了 、 、_三个阶段。4.人类最早的装饰行为与、 、 、 等都有一定的联系。5.人类最早的羊毛织物出现在 ,最早的棉织物是在印度发明的,最早的丝织物是在 出现的。第二章 人类服装的共性特征 习题练习一.单选题( )1.我们从“环境服装人”这一公式出发,分别对影响服装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概括出两大因素,即环境因素和 因素。A物质 B功能 C人类 D自然教 学 过 程(代号44)第 6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新课内容习题练习教师使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进行提问。( )2.

10、服装的 是个体通过穿用同一种服饰,以求获得与被模仿者同样的社会价值的服饰行为,并在服装上优于以往,心理上超出过去。A模仿 B从众 C装饰 D流行( )3.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将西北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体现了服装发展的 。A模仿从众规律 B标新立异规律 C融合吸收规律 D符号标识规律( )4.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外来服装强烈冲击着传统服装,但农民却未立即脱下旧装换新衣。这是 现象。A阻力与动力的矛盾 B一般与特殊的共存 C渐变与激变的交叉 D内因与外因冲突( )5.中国20世纪上半叶,妇女对改良旗袍的热衷现象是一种 的发展规律。A. 装饰求美 B. 融合吸收 C. 趋简求便 D. 标

11、新立异( )6.当代的朋克、嬉皮族为了表示其异端,把服装做得极其怪异,这属于服装的 功能。A.精神 B.实用 C.物质 D.象征( )7. 是服装流行与传播的主要动力因素。A.社会变革 B.时尚青年与妇女 C.新的生活方式 D.发达的经济( )8. 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A.孔子 B.孟子 C.管子 D.子产( )9.人类服装发展中 规律可能促进新的服饰的产生。A.模仿从众 B.标新立异 C.符号标识 D.顺应环境( )10.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服装发展规律的主要构成元素?A.人 B.服装 C.流行 D.环境二.多选题教 学 过 程(代号44)第 7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

12、学手段50分钟新课内容习题练习课堂讨论教师使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进行提问。( )1.服装变化的动力因素除发达的经济等主要因素外还应注意 。A.新的生活方式B.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提高C.时尚青年与妇女D.社会变革E.宗教意识( )2.促进服饰变化的因素有 。A人为的规定 B文化的传播 C青年与妇女 D社会事件的影响 E社会的变革( )3.阻碍服装变化的作用力有 。A社会的变革 B落后的经济 C封闭的地域 D陈腐的制度 E顽固的习俗( )4.以下哪几种规律可以促进新的服饰的产生?A.内因支配 B.标新立异 C.个性自由 D.融合吸收 E.趋简求便( )5.影响人类服装变化的自然因素包括 。

13、A.地理B.气候C.生态D.空气E.山水三.填空题1.影响服装的功能因素主要有 、 因素。2.影响人类服装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有政治思想和 、 、 。3.服装变化的现象主要有 的矛盾、渐变与激变 的交叉、外因与内因的冲突。4. 、 与 是构成服装发展规律的三大元素。5.服装变化现象中的外因指的是 和 课堂讨论1.影响服装变化的因素有那些? 2.怎样理解渐变和激变的交叉? 3.人类在进化到穿衣前为什么会有人体装饰阶段出现?其意义是什么? 教 学 过 程(代号44)第 8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5分钟5分钟小结讲授学生练习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熟悉服装的有关概念,阐明学习本课程的重要

14、意义,通过讲述服装发展史的重要地位,激发同学对学习服装史的积极性,并掌握人类的服装动机与人类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业1、简述原始人类的服装动机。2、简述人类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广东省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共 9 页科目中西服装发展史第三章 原始社会服装第四章 奴隶社会服装授课日期2013年10月29日课时6班级2012级服装一班授课方式1、 讲授;2、 演示;3、 课堂作业;4、 现场辅导。作业题数5题拟用时间1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服饰的基本形制。选用教具挂图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重点中国服装初始时期在工具材料技术上的表现以及冕服的体征难点两种基本服装形制的形态特

15、征以及在中国服装史的地位教学回顾人类的服装动机与人类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人类服装变化的主要因素说明课时安排:5节课讲授;1节课课堂作业。审阅签名:教 学 过 程(代号44)第 1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0分钟240分钟新课引入讲授讲授教师使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进行课件和操作演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了解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服饰状况,原始的服装工具、两种基本服装形制在中国服装史的意义。新课内容第三章 原始社会服装一、最早的缝纫工具和身体饰物1、最早的缝纫工具;骨针2、身体饰物(1)装饰品;项链(2)耳饰、手饰、臂饰(3)装饰材料二、 纺织工具与麻、毛、丝织物1、

16、骨梭 2、纺坠3、织机(织布机)教 学 过 程(代号44)第 2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新课内容讲授教师使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进行课件和操作演示。 4、纤维和织物(1)纤维(2)毛(3)丝第四章 奴隶社会服装一、原始信仰及其对服装观念的影响1、服装体现了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敬(1)冕服形制采用玄衣纁裳。形制和色彩代表天地,体现对天地的崇拜。(2)天子冕冠前后各垂12旒,代表一年12个月的天文观,体现对天的崇拜。(3)天子冕服上的12种纹饰(十二章),体现对自然的崇拜。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y、藻、火、粉米、黼f、黻f。 (4)冕服配蔽膝是对祖先的崇敬和祈求2、

17、服装体现了阴阳五行说的宇宙观二、礼制与冠服制度1、冕服2、弁服3、玄端(元端)教 学 过 程(代号44)第 3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新课内容讲授教师使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进行课件和操作演示。4、深衣5 、裘服6、命妇服三、冕服冕服由冕冠、上衣下裳,韨(f)、舄(x)、带等组成。四、两种基本服装形制中国古代服装从款式分为两种:“上衣下裳”形制和“上下连属”形制。一、上衣下裳形制上衣:上体穿的衣。包括襦、夹袄、袍、衫、坎肩等。下裳(shang):保护下体的衣服。如裙、裤等。古代最初的下裳(shang)是裳(chng即常)指裙子。裳即常说文解字载:“常”为“下帬qn也”。 教

18、学 过 程(代号44)第 4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新课内容讲授教师使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进行提问。帬就是裙。上衣下裳形制;是上身有衣,下身有裳,把上衣和下裳分开的服装形制。上衣下裳是中国基本服装形制之一。古时的裙称为下裳。上衣下裳是商代的主要服饰形制中国古代最早的服饰形制(目前认为)在商代出现,商代基本确立了上衣下裳(chng)的形制。二、上下连属形制1、上下连属形制:把上衣和下裳缝合在一起的服装形制。如深衣。2、上下连属形制对我国历代服装产生的影响当上衣下裳制和上下连属制这两种服装基本形制定型后,就表现出奴隶社会对原始社会在服装上的反动和创新,这一点积极因素一直影响着整

19、个封建社会时期。从消极方面来考察,周代出现完善的冕服制后,其形制、服色、章纹、种类等,都纳入了礼制的范畴,使一切艺术的东西、实用性的东西都从属于政治和伦理,这一点成为后来封建社会服装中消极层面上的遗传因素,久久难以抹掉。按照儒家理论,说深衣的袖圆似规,领方似矩,背后垂直如绳,下摆平衡似权,符合规、矩、绳、权、衡五种原理。五、服饰礼仪与社会民俗民俗民风对服饰礼仪的影响: 周代制定了详细的国家管理制度,并用“礼”作为核心,指导国家的运转和人民的生活。要求全社会人民要遵守规定的尊卑,各守其规则,要具有感恩、仁爱等品质这样社会就安定了,社会秩序就正常了。原始迷信的崇拜观念,认为天地、祖先都应尊崇,企图

20、通过与它们性灵相通,达到保护自已的目的。周代将礼分为五类:即吉礼、军礼、宾礼、嘉礼、凶礼合为“五礼”。五礼有相应的礼服。一、男子成人行冠礼,女子行笄j礼 教 学 过 程(代号44)第 5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新课内容讲授教师使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进行课件和操作演示。1. 冠礼周代贵族男子到二十岁,要行冠礼,即举行一个戴冠的仪式,表示从此是成人,可以从事成人的活动,包括有了穿戴某些服饰的资格。贵族男子到二十岁束髻顶冠。加冠者从此便享受本集团正式成员的权力,也应履行相关的义务,作为成年的标志。二十岁以前为幼,不可穿皮服、丝帛和裳,不能驾车,不能主持宾客之事。 遇父丧事不可穿缌

21、(s)服(细布丧服)。在冠的程式上就有三次,先加缁z布冠,再加皮弁,最后加爵弁。拜见母亲和兄弟之后,换去冠,着玄端服,带着雉鸡为礼拜见乡里年高德望者后,加冠礼才算完毕。缁:黑色。缁z布冠:是一种深黑色的布帽,专为加冠而用。无笄,用一条青缨带系在头上。2、笄礼女子到十五岁束发戴笄。作为成年的标志。女子到十五许嫁,脖上戴缨(玉石等颈饰),表示已有归宿,发上加笄,成为妇人。如果十五岁没有许嫁,到二十岁时也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人。女子在尚未行笄礼之前,发式大多为“丫髻”。二、以赠俪l皮、束帛为礼的婚俗婚姻的关系确立后,男子要送聘礼给女方,周代有标准,要送女方一束丝帛、鹿皮2张,皮衣一套。由此可见当时人

22、们特别看重服装。周代婚礼规定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纳征是确定婚姻关系的重要一环,男方送礼给女方,如同今天的订婚。纳征又称纳币。币,指一种交换物,有男子以物易人之意,是奴隶社会人们婚姻观的一种反映。三、丧服以布的精粗来区别亲疏1、五服五服:周代根据逝者的身份和亲属关系,给吊丧者教 学 过 程(代号44)第 6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50分钟新课内容讲授讨论教师使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进行课件和操作演示。制定了五种丧服规定来标志等级和亲疏。五服由高(深)到低(轻)依次为:斩衰(cu)、齐(z)衰、大功、小功、缌麻。2、丧服用麻制成,有粗细之别, 麻越

23、粗,表示亲属关系越近,哀悼之情越深。斩衰最粗, 缌麻最细。3、在民俗中为父母、公婆、祖父母、夫吊丧皆服斩衰(深丧礼),服制三年。其余丧服则为逐渐疏远的亲属所穿,服制也递减。天子崩,诸侯与臣也服斩衰,如死父母一样。4、吊丧时要将麻披挂在胸前。丧服不缝边不缉缝,以示哀痛。四、男女随身佩带物品方便生活的风俗周代男女成人后,有孝顺父母公婆的义务,加之周礼特别烦琐,生活中往往会有所不便,所以为了使长辈生活中不至于不便,要求男女随身佩带一些必用工具。男子随身带抹布、手巾、小刀、取火工具等,而女子所佩带之物,左佩和男子相同,右佩有缝衣用针、针套、线等。就象今天人们随身带的折刀小剪一样。课堂讨论1、为什么说追

24、溯服装个原始信仰对认识我国服装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并分析其具体内容。 2、什么是官服制度?它为何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举例说明3、什么是冕服?其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4、简述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两种基本形制及对我国历代服装产生的影响5、简述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两种基本形制及其对我国历代服装产生的影响。6、夏商西周的民俗民风是如何影响服饰礼仪的?请举例说明。教 学 过 程(代号44)第 7 页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5分钟5分钟小结讲授学生练习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熟悉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服装的形态,原始的服装工具和材料早中国历史的意义。重点掌握两种服装形制在中国服装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业1、名词解释礼制、正色、弁服、深衣、命妇服、十二章纹、冕旒、笄、胫衣 、夹衣 衽、裳、五服。2、为什么说追溯服装体现的原始信仰对认识我国服装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并分析其具体内容。3、什么是冕服?简述其形制和种类。4、简述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两种基本形制及其对我国历代服装产生的影响。5、夏商西周的民俗民风是如何影响服饰礼仪的?请举例说明。广东省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共 7 页科目中西服装发展史第五章 封建社会前期服装授课日期2013年10月30日课时6班级2012级服装一班授课方式1、 讲授;2、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