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5.55KB ,
资源ID:38530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8530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 E.痰食积滞,郁而化热12.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虚阳亢13.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 A.重阳必阴 B.寒极生热 C.阳胜则热,从阴化寒 D.阳损及阴 E.阳长阴消14.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症,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 E.阴阳亡失15.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16.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失血过多,血脉空虚 B.脾虚气弱

2、,生化无源 C.房劳过度而耗伤 D.久病不愈,慢性消耗 E.思虑无穷而暗耗17.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内脏下垂 B.腰腹胀满重坠 C.里急后重 D.子宫脱垂 E.久利脱肛18.何种气血关系失调,可出现人体某部瘫痪不用,甚至萎缩: 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 C.气不摄血 D.气随血脱 E.气血两虚19.形成津液不足病理状态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燥热之邪灼伤 B.五志过极化火耗伤 C.忧愁思虑而暗耗 D.多汗、多尿,吐泻太过 E.过用辛燥药物化火耗伤20.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阳时最多见: A.热汗多 B.身热肢冷 C.畏寒蜷卧 D.气喘 E.脉数疾21.下列哪一种

3、症状在亡阴时最多见: A.烦躁不安 B.面色苍白 C.冷汗淋漓 D.脉微欲绝 E.以上皆非(二)B型题 A.感受阳邪 B.正气的强弱 C.体质的强弱 D.感受阴邪 E.邪气的种类与性质1.病情的轻重主要与什么有关:2.疾病的病位主要与什么有关: A.饮食不慎 B.情志失调 C.劳逸失度 E.新感病邪3.最易引起气机失调而发病的是:4.疾病复发的最基本条件是: A.气陷 B.血热 C.出血 D.气脱 E.血瘀4.气滞会引起:5.大出血会引起:6.气不摄血会引起: A.痰涎壅盛,咳嗽气粗 B.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水肿 C.大实之病,反见赢状 D.久病心悸,面憔体倦 E.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腹满痛喜

4、按7.病机属真虚假实的是:8.病机属虚的是:9.病机属真实假虚的是: A.邪正盛衰变化 B.身体素质 C.生活状况 D.地区方域 E.失治误治10.对疾病传变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是:11.对病理“从化”有重要影响的是:12.导致损伤人体正气,助长邪气,变证迭起的是:(三)D型题1.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 A.正气 B.邪气 C.体质 D.精神状态 E.饮食习惯2.决定体质强弱的主要因素: A.精神状态 B.先天禀赋 C.生活习惯 D.饮食营养 E.劳逸适度3.疾病的轻重,除机体的正气状态外,常与什么有关: A.邪气的种类 C.感受阴邪 D.感受阳邪 E.治疗不当4.属气机升降失常病机的是: A.

5、气闭 B.气脱 C.气逆 D.气滞 E.气陷5.阳盛格阴出现真热假寒,下列表现哪两项为假象: A.壮热面红 B.呼吸气粗 C.烦躁不安 D.四肢不温 E.脉象沉伏6.阴盛格阳出现真寒假热,下列表现哪两项为假象: A.四肢逆冷 B.畏寒蜷卧 C.口渴 D.面色泛红 E.脉微细7.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 A.假热象 B.很重的虚寒证 C.寒热错杂证 D.实寒证 E.真热假寒证8.阳盛格阴,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 A.假寒象 B.虚热证 D.实热证 E.真寒假热证9.形成阴阳两虚病机的是: A.阴虚 B.阳虚C.阴损及阳 E.阴阳格拒10.在疾病过程中,其病理状态属邪盛与正衰同时并存的是: A

6、.大实有赢状 B.至虚有盛候 C.由虚转实 D.虚中夹实 E.实中夹虚11.机体阴液不足,一般以下列哪两脏为主: A.心 B.肝 C.脾 D.胃 E.肾(四)X型题1.发病类型包括: A.感邪即发 B.伏而后发 C.徐发 D.继发 E.合病与并病2.正气抗邪主要表现于: A.抵御外邪的入侵 B.病位的浅深 C.疾病的不药而愈 D.病情的轻重 E.影响发病的证候类型3.疾病复发的基本条件: A.邪未尽除 B.正虚未复 C.诱因 D.情志不舒 E.气血失和4.中医病机学说的病理观认为: A.疾病是单纯的局部病变的病理过程 B.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 C.疾病是无局部症状的全身性病变的病理过程 D.疾

7、病是局部和全身综合的病理过程 E.全身性疾病常通过局部反映出来5.属虚实错杂病理状态的是: A.表虚里实 B.上实下虚 C.至虚有盛候 D.表实里虚 E.上虚下实6.可造成实性病理变化的有: A.经络闭塞 B.久病耗精 C.脏腑功能亢奋 D.气机阻滞 E.脏腑功能减退,病理产物凝结7.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有: A.食积郁而化热 B.外感温热之邪 C.血瘀化热 D.寒邪入里化热 E.五志过极化火8.阴盛格阳出现真寒假热证,所见真寒表现是: A.脉大而无根 B.精神萎靡 E.面色苍白9.在气机升降失常的病变中,以哪些脏腑升降失常最为重要: A.肺10.气逆病变多见于下列哪些脏腑: A.肾 B.心

8、C.肺 D.肝 E.胃11.形成气随血脱病理的原因有: A.外伤大量失血 B.肝病呕血 C.月经淋漓不断 D.妇女崩中 E.产后大出血12.津液的排泄与输布障碍,主要产生哪些病理改变: A.湿浊困阻 B.肌肤肿胀 C.痰饮凝聚 D.水液贮留 E.气滞血瘀13.实证临床可见到: A.二便不通 B.脉实有力 C.瘀血内阻 D.心悸气短 E.水湿泛滥14.导致气逆的主要原因有: A.情志所伤 B.饮食寒温不适 C.水湿停滞 D.瘀血内阻 E.痰浊壅阻15.津液与气血的关系失调,主要的病理变化有: A.水停气阻 B.血瘀水停 C.气随津脱 D.津亏血瘀 E.津枯血燥16.内燥病变多见于下列哪些脏腑:

9、C.胃 D.肺二、填空题1.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 和 。2.正邪相搏, 则不发病, 则发病。3.中医学认识发病既强调 ,又重视 在发病中的作用。4.疾病复发的最基本条件是 、 等。5.伏而后发,是指机体感受某些病邪后, 于体内,其后 过时而发病。6.中医发病学的基本观点是:“ 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 ”。7.徐发与致病因素的种类、 以及 因素等密切相关。8.继发,是指在 的基础上,继续发生新的疾病。9.引起复发的机理是余邪未尽, ,同时有 的作用。10.病机学说,即研究和_的学说。11.病机,是疾病的临床表现、_和_内在根据。14.基本病机包括_、_、_、_等。15.正邪之间的矛盾

10、斗争关系主要体现为_和_。16.所谓实,邪气实也,或外闭于_,或内结于_,或_,或_等。17.实性病变,常见于外感六淫的_,或由于_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内伤病证。18.素问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_,_则虚。”20.素问调经论曰:“阳盛则外_,_则内寒。” 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胜则_,阳胜则_。22.素问调经论说:“_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27.脏腑功能活动中,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可具体表现在肺的_、_;脾的_;胃的_等方面。28.湿浊困阻病机,多由_能减退,_,久则聚积而成。29.同为湿邪,阳热之体得之,往往湿邪_,形成“湿热”;若阴寒之体得之,则湿邪_成为“寒湿。”30.同样感受燥邪

11、,阳热之体得之则_,而成“温燥”;阴寒之体得之则_,而为“凉燥”。31.病证由寒转热为阳长阴消,表示_,_,于证为顺。由热转寒,为阴长阳消,表示_,_,于病为逆。32.气闭病变产生的原因,多由_或_、_等阻滞气机出入所致。33.气脱形成的原因,多由于正不敌邪,正气骤伤,或_长期消耗,正气衰竭;或_、_、_等,致使气随血脱或气随津泄所致。34.亡阳时,全身属阳的功能衰竭,而以温煦、_、_、_等功能的衰竭最为突出。35.亡阴时,全身属阴的功能衰竭,而以_、_与_等功能衰竭最为明显。46.由于内风与 的关系密切,故又称 或49.内寒多责之于 , ,且与 关系密切,尤以 虚衰为关键。50.内寒的特点主

12、要是 以 为主;外寒的特点主要以 为主。52.由于内湿多因 ,故又称53.内湿为水液代谢失调的病理产物,虽与 有关,但与 的关系最为密切。55. 是内燥的病理特点。三、判断题1.邪气是泛指一切致病因素。()2.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3.食复是指因饮食因素而发病者。4.合病是指感受两种以上的邪气而发病。1.病机,即病因作用于人体,机体某些生理状态被破坏,且自身不能一时自行康复的病理变化。( )2.理虚元鉴提出虚证病机本于肺脾肾之论点。3.中医病机学说是立足于整体联系的病理观认识和研究疾病的。 (4.邪正相持状态多见于重病的恢复期。5.邪过盛,正太虚,发病后常可现“直中”,“两感”或“内

13、陷”等病机逆传情况。6.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7.“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其中的“外热”或“内寒”,主要指寒热征象反映于里或反映于外而言,而非指病位的在表或在里。8.最易伤津的是吐泻。9.“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其中的“外寒”与“内热”之内外,是指病位在里或在表。10.阳虚必定以气虚为基础,而气虚并不都表现为阳虚。11.津液不足是阴虚的最主要病机之一。12.血虚并不都表现为阴虚,精亏并不都表现阴虚。13.阴虚或阳虚影响于肾阴阳失调时,才易发生阴阳互损的病机。14.内经“病机十九条”奠定了脏腑病机和六气病机的基础。15.对“六郁”病机有创见性阐释的是丹溪心法。16.所谓“实”

14、的病机是指邪气亢盛而正气已衰。17.素问热论实开经络病机和气血病机之先河。18.一般而言,气逆于上以实证为主,也有因虚而气机上逆者。19.气闭病变,因融冒秽浊之气而致者为气厥。20.突然遭受巨大精神创伤所致的昏厥,是由于气脱所致。21.气滞血瘀与心的生理功能失调关系极为密切。22.气随血脱,临床上多见于慢性小量出血的病人。23.疾病过程中,因虚致实变化意味着正气来复,病情有向愈之机转。四、名词术语解释1.正气2.合病3.并病4.病机5.邪正盛衰6.虚实错杂 7.虚实真假 8.两感9.亡阳10.内生“五邪” 11.风气内动五、简答题1.邪正盛衰出现的虚实变化有哪些2.形成虚实错杂病机的原因有哪些

15、3.如何理解阴阳失调的基本概念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4.气虚与气陷有何不同5.何谓亡阳其病理表现如何6.内风与外风有何区别7.内寒的机理及其临床特点是什么8.精与气血的关系失调有哪些病机变化六、论述题1.为什么说正气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试述阳偏胜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3.何谓气机失调主要包括哪几种病机变化其各自的概念如何4.外感病与内伤病的虚实病机有何不同5试述形成“阳胜则阴病”与“阴胜则阳病”的病理过程及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6.试述疾病后期正虚邪恋病理的形成、发展趋势和转归。7.如何理解“至虚有盛候”、“大实有赢状”试举例说明之。试 题 答 案 1.正气;邪气

16、2.正胜邪负;邪胜正负3.正气;4.邪未尽除;正虚未复5.病邪潜伏;经过一定时间,或在诱因作用下6.正气存内;其气必虚7.性质;体质8.原发疾病9.正气未复;诱因10.探讨病机变化规律11.发展转归;诊断治疗12.内伤与阴火13.整体观和辩证观(或注重整体联系的病理观)14.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15.疾病虚实变化;病势的趋向与转归16.经络;脏腑;气壅而不行;血流而凝滞17.初期或中期;痰、食、血、水18.实;精气夺19.阳密;不能密;阴气20.热;阴盛21.寒(或阳病);热(或阴病)22.血气23.虚;虚;寒;虚24.卫表营卫失和;阳虚阴盛25.有次;所胜26.畏寒喜

17、暖;形寒肢冷;面色觥白;舌淡脉迟27.呼与吸;宣发肃降;升清;降浊28.脾运化水液;津液不能转输布散29.从阳化热;从阴化寒30.燥从热化;燥从寒化31.正气尚强;阴病出阳;正不胜邪;阳病转阴32.情志抑郁;外邪;痰浊33.慢性病;大出血;大汗出;频繁吐下34.推动;兴奋;卫外35.宁静;滋润;内守36.神;不谨养37.脑;苦鸣;苦倾;目38.闭厥;气厥;痛厥39.热象;动血出血40.病位的转移;病性的变化;寒热的转化;虚实的转化41.经脉传变;三焦与卫气营血传变;脏腑传变42.初期或中期;纵深发展43.六经;卫气营血;上中下三焦;脏腑经络44.阴阳;强弱45.阴阳多少说;病理层次说;卫气营血

18、病机热毒说;痰瘀同源说;体质病机说46.肝;肝风内动;肝风47.眩晕;肢麻;抽搐;震颤48.虚实;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生风;血虚生风49.心;脾;肾;脾肾;肾50.虚而有寒;寒51.冷;静;润;稀;白52.脾虚;脾虚生湿53.肺;脾54.胃;肺;胃;55.干1. 2. 3. 4. 3.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1.相对于邪气而言,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2.凡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3.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4.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

19、机理。5.是指在疾病过程中,致病邪气与机体的抗病能力间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6.指在疾病过程中,邪盛与正衰同时并存的病理状态。以邪盛为主的,称实中加虚;以正虚为主的,称虚中加实。7.指在疾病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即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时候,则可出现某些与疾病本质不符的假象的病理状态(或真实假虚,或真虚假实)。8.指表里两经同时感邪而为病。9.是指机体的阳气大量亡失,使属于阳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因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10.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五种病理变化。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

20、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11.即风气内动,是指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生风的一种病理变化。1.单纯的虚或实的病理变化。虚实错杂的病理变化。虚实转化的病理变化。虚实真假的病理变化。2.实性病变失治,病邪久留,损伤人体正气,形成邪实正虚的虚实错杂病变。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或本正虚又兼内生宿食积聚,水湿停蓄,或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凝结阻滞于内,形成正虚邪实的虚实错杂病变。3.阴阳失调是指机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对的平衡协调,从而形成阴或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转化、阴阳亡失等

21、几方面。4.气虚,是指气不足,导致脏腑组织功能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神疲倦怠、四肢乏力、眩晕、自汗、易于感冒等为其主要表现。气陷,是在气虚病变基础上发生的以气的升清功能不足和气的无力升举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气陷病变多由气虚病变发展而来,“上气不足”和“中气下陷”为其主要表现。5.亡阳,是指机体的阳气大量亡失,使属于阳的功能突然衰竭,因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病理表现是由于机体所有属于阳的功能都会衰竭,而以温煦、推动、兴奋、卫外等功能的衰竭最为突出,故临床可见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蜷卧,脉微欲绝,大汗淋漓等严重虚寒危象。6.外风从口鼻而入,多先侵袭肺系,正虚邪

22、盛则内传里,多表现发热恶风、出汗、脉浮;内风自内而生,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表现为眩晕、肢麻、震颤、抽搐。7.内寒主要由于机体阳气不足,失于温煦,使脏腑组织表现为病理性功能减退。以寒、白、稀、润、静为其临床表现。8.精和气血的关系失调可见病理变化如下:精气两虚;精血不足;气滞精瘀和血瘀精阻。1.中医发病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人体正气的强弱可以决定疾病的发生与否。当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故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如果是正气虚弱或邪气较盛,人体的正气相对虚弱,则卫外不固,抗邪无力,邪气方能侵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则发生疾病,因此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不但如此,正气的强弱,还与疾病的病位、病变的轻重有关。2.阳偏胜,即阳盛,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病理性偏盛,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进,机体反应性增强,阳热过剩的病理状态。其特点是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或虚亏不甚)的实热证。其形成多由感受温热阳邪;或感阴寒之邪,从阳化热;或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热所致。其病理表现,常为实性、热性病症,可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