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50.98KB ,
资源ID:387606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8760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四十篇).docx)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四十篇).docx

1、16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40篇)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zh)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n)莫能出其理。冲曰:“置(zh)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称物以载(zi)之,则校(jio)可知矣(y)。”太祖悦,即施(sh)行焉(yn)。【注释】:智意:聪明才智 致:送给 群下:部下,下属 咸:都、全部 校:考察,衡量 太祖悦,即施行焉 :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译文】: 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曹冲说:“把

2、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失汲(j)道,军皆(ji)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ro)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注释】: 役:打仗 失:丧失,失掉,没 汲:水源 军:喻指全军 乃:就 饶:富足,多 饶子:果实结得多闻: 听说 乘:利用 及:到了 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

3、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3、翠鸟移巢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避患:避免灾祸。 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 坠:落,掉下。 稍下:稍微低一点。 复:又。 益:更加。 又更下巢:又把窝做到更低的地方。下巢:把窝做低遂:于是。 之:指小鸟。 【译文】: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

4、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寓意】:现在比喻不要过分溺爱孩子。4、拔苗助长 宋人有闵(mn)其苗之不长(zhng)而揠(y)之者,芒(mng)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y)!予助苗长矣!”其子趋(q)而往视之,苗则槁(go)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gu)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yn)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闵同“悯”,担心,忧虑。长生长,成长,揠拔。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走。往去,到.去。 槁草木干枯。 【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

5、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5、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chu)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j)掩其耳。吕氏春秋【注释】: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负用背驮东西。椎槌子或棒子。况然形容钟声。遽急速。【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

6、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寓意】: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6、画蛇添足 楚有祠(c)者,赐其舍人卮(zh)酒。舍人相谓(we)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su)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

7、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译文】: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寓意】:比喻做了多余

8、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7、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契(q)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9、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寓意】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8、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zhng)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

10、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 假:假借,凭借。求 :寻求,寻找。 子:你。 无:没有人。 长:同“掌”,掌管。 然:对的,正确的。 遂:于是。 走:逃跑。畏:害怕。【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11、寓意】: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9、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 【注释】: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走跑,逃跑。耒(l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冀希望。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译文】: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寓意】: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10、愚人食盐 昔

12、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注释】:昔:从前闻已:听罢 更:改变益:增加 所以:表原因 缘:因为 故:原因 空:空口 口爽:口味败坏 【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朋友家里。主人给他食物,这人嫌弃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到后,就加了些盐。味道就非常鲜美,这个愚蠢的人便想:“菜的味道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这个愚笨的人没有智慧,只是空口吃盐,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 【道理】: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

13、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11、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其言,与之书,遂成大学。【注释】: 匡衡:西汉经学家 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文不识:指文名不识。 与:给。 佣作:被雇佣劳作。 偿:值,指报酬(回报)。 怪:感到奇怪。遍:尽遂:最终、于是 大学:大学问家。【译文】: 匡衡

14、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主人,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道理】: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12、买椟还珠 (mi d hun zh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1为(Wi):制做。木兰:

15、一种高级木料。柜:这里指小盒。2桂椒:香料。3缀(zhu):点缀。4玫瑰(migui):一种美丽的玉石。5缉:装饰边沿。翡翠(ficu):一种绿色的美玉。6椟(d):小盒。还:退回。7鬻(y):卖。【译文】:有个楚国商人在郑国出售珍珠。他用木兰名贵木料做小盒子,用香料把盒子熏香,还用珠宝、美玉、翡翠来加以装饰。一个郑国人买走了这个盒子,却把珍珠还给了他。这真是善于卖盒子,不能说是卖珍珠啊。【寓意】: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13、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l)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zu)。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

16、之以足?”他曰:“宁信度(d),无自信也。”【注释】: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便返回家中取尺码。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

17、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14、弓杯蛇影乐(yu)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c)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w)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fu)?”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chn)疴(k)顿愈。【注释】:选自晋书。 尝:曾经。 亲客:关系密切的朋友。 久阔:久别不见。 广:即乐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今河南省阳市附近)人。 蒙:承

18、受。承人厚意,表示感谢时常用的谦词。 意甚恶之:心里非常厌恶它。意,心里。之,指杯中所见之物。 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疾,得病。 于时:在当时。 河南:郡名,在今河南省北部。乐广当时任河南尹。 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角:即装饰有犀角之类的弓。 漆画作蛇:用漆在弓上画了蛇。 意:意料,想。 不:同“否”。 所以:因由,原因。 意解:不经直接说明而想通了某一疑难问题,放下了思想负担。 沈疴:长久而严重的病。沈同“沉”,疴,重病【译文】: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有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

19、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上面还用漆画了一条蛇。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寓意】: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15、精卫填海北二百里,曰发鸠(ji)之山,其上多柘(zh)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20、,溺(n)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xin)西山之木石,以堙(yn)于东海。漳(zhng)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注释】: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位今山西长子县西3、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指它发出精卫之鸣叫声而得名。詨,呼叫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

21、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寓意】: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16、爱屋及乌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般奈何?”太公日:“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何如?”【注释】: 纣:商纣王 皇:通“惶”,害怕。定:安定 召:召见 胥余:奴隶或刑徒,指下人【译文】:纣王死后,武王心中并不安宁,感到天下还没有安定。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进了殷都,

22、对旧王朝的士众应该怎么处置呢?” 姜太公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家的下人。大王你看怎么样?”【寓意】: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17、画龙点睛张僧繇(yo)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dn),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ji)在。 【注释】:金陵:江苏南京龙 于:在 点:画 诞:荒唐的;不合情理的 因:于是 须臾:片刻 皆:都【译文】:张僧繇在南京安乐寺,在墙上画了四条龙,没有点眼睛,常常说,点上眼睛就飞了,人认为他说狂诞的话,于是他就点了其中的

23、一条,一会儿,?雷电打破墙,一条龙乘云飞走了,没有点睛的都还在。【寓意】: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18、朝三暮四宋有狙(j)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sn)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ku)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xn)于己也,先诳(kung)之曰:“与若芧(x),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子齐物论【注释】:1. 狙公:养猕猴的人。 2. 解:了解,理解,懂得。 3. 狙:猕猴。 4. 意:心意。 5. 得:懂得。6. 得公之心:了解他的心思。 7. 损:减少

24、。 8. 家口:家中口粮。口:口粮。 9. 充:满足。 10.欲:欲望,要求。 11.俄而:一会儿,不久。 12.匮:不够。 13.限:减少。 14.恐:恐怕。 15.驯: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16.诳:欺骗. 17.与:给。 18.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19.芧:橡树的果实,俗称“橡栗”。 20.足:够,足够。 21.众:所有的。 22.皆:都。 23.而:表修饰。 24.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25.皆伏而喜:都很高兴而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伏:降伏,驯顺。引申为服服帖帖。 26.朝:早上。 27.之:代词。指代猕猴们

25、。【译文】: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寓意】: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19、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

26、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 难一【注释】:鬻(y)卖。 誉夸耀。 陷攻破。这里是穿的意思。 或曰有的人说。 莫不没有不 应回答 或有人 “誉之曰”的之:代词,指代盾 “吾矛之利”的之:文言助词,无义 “吾盾之坚”的之:同上 坚坚固 以用 俄而片刻、一会儿 莫能没有什么。 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译文】: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赞美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有的人问他:

27、“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寓意】: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20、滥(ln)竽(y)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yu)之,廪食(bngs)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n)王立,好(ho)一一听之,处士逃。韩非子内储说上【注释】:宣王:齐国国君。竽:古代乐器名,象现在的笙(shng)。必:一定,必须。处士:古代称有学问、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这里带有嘲讽意味。请:请求。说:同“悦”。廪食以数百人:待遇跟那几百人一样。廪食,官府供食。廪,粮仓。食,供养、给吃。以,同“与”。

28、立:继承了王位。好:喜欢。【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寓意】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21、叶公好(ho)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zo)以写龙,屋室雕(dio)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ku)头于牖(yu),施(sh)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hnp),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注释】:叶公:公,古时的尊称。子高:人名。写:这里是用刀、笔刻画的意思。闻:听

29、说 窥:就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窗户。 施:伸出、延伸的意思。堂:厅堂。 是:这。文:同“纹”,花纹。非:不是。【译文】:叶公喜欢龙,衣服的带钩上画龙,喝酒的杯上画龙,房屋上的雕刻花纹是龙。于是天上的龙听说了就下来,从窗子探进头,把尾巴放进厅堂。叶公看见了,掉头逃跑,(吓得)魂不附体,(吓得)脸色茫然无主。这个叶公不是喜欢龙,是喜欢象龙又不是龙的东西。【寓意】: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22、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注释】: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于:向。 3.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4.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作“晚了”讲。 5.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