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8.93KB ,
资源ID:3886251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8862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古典园林史》名词解释.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古典园林史》名词解释.docx

1、中国古典园林史名词解释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一章至第三章名词解释1.园林(广义):为了弥补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隔离而人工创设的第二自然。2.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三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植和建筑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创造这一环境的过程,包括设计和施工,一般称为造园。3.天然山水园:修建在城市近郊或远郊的天然风景地带,以天然山水植被部分或全部作为基址,适当配以植物栽植和建筑营造。4.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5.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又称

2、苑、宫苑、苑囿、御苑等。按建设位置又可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6.私家园林:属于贵族、官僚、文人、富商所私有的园林。亦称园、元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等。7.寺观园林:是佛寺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8.苑囿: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有狩猎、生产、军事训练功能,已具备园林雏形。9.沙丘苑台:建于公元前11世纪,是苑台结合的标志,除圈养栽培通神望天外,也是具有游观娱乐功能的场所。10.灵台、灵囿、灵沼: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皇家园林雏形。时间为公元前11世纪,殷末周初,为周文王修建,被史学家认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座大规模园林雏形。11.姑苏台:春秋战国时期,

3、姑苏台宫苑建筑装饰华丽考究,囿内还开天池,造龙舟,做水嬉,听琴音,闻花香,因此是一座游赏功能很强的园林。12.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模拟神仙境界,表明皇家园林又多了求仙的功能。13.未央宫:西汉,位于长安城,未央宫有内垣和外垣两重宫墙,其总体布局由外宫、后宫组成,其园林区内是沧池,凿池筑台的做法受到秦兰池宫的影响,其本身又影响着建章宫内一池三山的规划经营。14.西汉上林苑:汉武帝三年,就秦的上林苑加以扩建而成的范围辽阔的天然山水园,其中建有山水、植物、动物、苑、台、观和一些生产基地,具备了

4、早期园林的全部功能。15.建章宫:公元前104年,是上林苑十二宫之一。它的园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一池三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16.一池三山:汉武帝时在建章宫内开凿大池名叫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个岛屿象征东海的瀛洲、蓬莱、方丈三仙山。为后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17.魏晋风流: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名士们以纵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礼教的束缚,寻求个性解放。其行为表现为饮酒、服食、狂狷、崇尚隐逸和寄情山水。18.铜雀园:三国时期建在邺城,是一座具有军事堡垒性质的皇家园林,除宫殿建筑外还有铜雀台、冰井台、金虎台。19.张伦宅园

5、:北魏时期大官僚张伦的城市私家园林,园中主景为土石筑叠而成的大假山景阳山,已经开始运用写意的创作手法。20.谢灵运庄园:东晋门阀士族谢灵运加的庄园别墅,分为南北两居,南居为庄园的主体,规划布局上与山水风景相结合,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21.兰亭;在今浙江绍兴西南13.5公里,有亭翼然,不过并非当年的兰亭原址。兰亭是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有历史价值。中国古典园林史第四至五章名词解释1.三重环套:隋代大兴城的总体规划保持了北魏洛阳的主要特点而又有所创新,呈宫城、皇城、大城三重环套的配置形制。2.大明宫:唐代相对独立的宫城,呈典型的南宫北苑的宫苑分置的格局,与兴庆宫曲江池有双重夹城相连。宫廷

6、区大量殿堂均位于南北中轴线上,苑林区中央为太液池,池中蓬莱山,遍种花木。3.禁苑:禁苑在长安宫城之北,即隋代大兴苑,唐代改称禁苑。它实际包括禁苑、西内苑、东内苑三部分,故又称三苑。禁苑范围辽阔:东界产水、北枕渭河,西面包括汉长安故城,南面的苑墙即长安北墙。4.兴庆宫:在长安皇城之东南兴庆坊,宫廷区共有中东西三路跨院,为北宫南苑格局。苑林区以龙池为中心,主体建筑有“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等,“沉香亭”为牡丹观赏区。5.华清宫:北宫南苑格局的规模宏大的离宫御苑,是长安大内想联系的政治中心。宫城分东、中、西三路,有十六处温泉池,莲花汤为御用汤池。苑林区建筑结合地貌规划,除天然植被外,还进行大量人

7、工绿化种植。6.履道坊宅园:白居易为自己建造的城市私园,他著池上篇详尽描述此园的内容。此园经费心筹划,造园目的在于寄托精神和陶冶性情,清心幽雅的格调和“城市山林”的气氛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园林观。7.辋川别业:唐代由诗人王维所建造的郊野私园,整体布局以自然山水取胜,建筑形象朴素,布局疏朗,是一个抒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园林。8.亭:在汉代本是建筑驿站,到两晋时演变为一种风景建筑。亭的建置提供了遮风挡雨、稍事休息的地方,也称为点景的手段,逐渐又转化为公共园林的代称。9.寿山艮岳: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艮岳的建园工作宋徽宗亲自参与,是北宋皇家园林杰作,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是继西汉太液池之后又

8、一里程碑,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情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10.东京四苑:东京的四座行宫御苑,分别为琼林苑、玉津园、宜春园、金明池。11.洛阳名园记:宋人李格非所写,记述他所亲历的比较著名于当时的园林十九处,其中私家园林十八处,这是有关北宋私家园林的一篇重要文献,对所记诸园的总体布局及山池、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园林景观描写具体而详实。12.沧浪亭:宋苏禹钦将苏州城南一废园改建而成,园中北山建一亭名沧浪亭,园林内容简单,很富于野趣,后几经改进内容有所丰富,至今仍为苏州名园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史第六章至第七章名词解释1.人本思潮:明中叶以后,知识界出现一股人本主义浪漫

9、思潮,以生活享乐为主要目标的市民园林与以陶冶性情的士流园林分庭抗礼的局面。2.计成:字无否,江苏吴江人,生于万历十年(1582年),少年时以绘画知名,中年曾漫游北方及两湖,返回江南后定居镇江,计成著园冶,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3.张南垣(张涟):名涟,原籍江苏华亭,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晚年徙居嘉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4.山子张:张然,清代。字陶庵,张南垣之子,主持营造多处名园。应聘到北京,遂成为北方著名的叠山世家山子张。5.园冶:作者计成,成书于公元1631年,刊行于1634年,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分三卷

10、,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叠山、选石、借景。6.长物志:明文震亨著,对园林有比较系统的见解,是当时文人园林观的代表。其中与造园有直接关系的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7.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明李渔,字笠翁。其他见资料。8.三山五园:乾隆时期,北京西郊形成的一个庞大的皇家园林集群,包括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9.濠濮涧画舫斋:北海西苑一处独立景区,分四部分,自南向北依次构成山、水、丘陵、建筑的序列。富于变化,有起结开合韵律,把自然山水景观的典型缩移与人工的建置交替的展开在这个地段。10.静明园11.避暑山庄12.

11、文园狮子林:避暑山庄中一处园中园,参照元代画家绘的狮子林图卷和苏州名园狮子林建,由清淑斋、文园、狮子林三个各具不同样式又组合为有机整体的三个院落组成,成品字型排列。13.圆明园14.西洋楼15.留园:清末苏州私园,分三区,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见长,东区以建筑取胜。既有山水花木为主的自然山水空间,也有各式各样以建筑为主的庭园、院、天井等,集园林空间之大成。16.拙政园:典型的多景区复合的大型宅院,分三部分,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它的主景区以大水池为中心,园林空间既有划分,主次分明,又通过游览路线的经营而形成序列组合。17.清华园18.框景:李渔一家言中称之为无心画尺幅窗,借景之法乃四面皆

12、实独虚其中而为便面之形。19.意境: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的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20.余荫山房:岭南名园,受到西方影响,总体布局两个几何形状水池并列组成水庭、植物繁茂,建筑内外畅透,雕饰丰富。自考版考过一次加粗,第二次标红,第三次加背景色?景观干扰:指平静的终端、正常过程的打扰或妨碍。持久性生态系统在一定边界范围内,保持恒定或维持某一特定状态的持续时间。(XX)绪论生态学: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生态园林:以城市为中心,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高度艺术的手法,结合建筑、交通工具等人为外在物质,通过增加和保护生

13、物多样性,建立合理的复合人工植物群落,在城市中以及城市的周围建立一个人与人工构筑物质及自然和谐共存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其他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的相互关系,即研究以人工栽植的各种园林树木、花卉、草坪等植物和自然的或半自然的植物群体等所共同组成的园林生物群落与其相应的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第一章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境:又称栖息地,是生活生活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素的综合体。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着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体内环境:对于植物来讲,体内环境是指植物体内各个组成

14、部分如叶片、茎干、根系等的内部结构。环境容量(补充):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者书上p192)植被:生物圈中的植物层统称为植被。半自然环境:介于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类型,是指通过人工调控管理自然环境,使其更好的发挥其作用的环境。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创建并受人类强烈干预的环境。生态因子(分为什么):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生存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生态环境:在任何一个综合性环境中,都包

15、含很多生态因子,其性质、特性和强度等方面各有不同,这些不同的生态因子之间彼此相互组合、相互制约,形成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为不同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可能。物种的生态可塑性:生物对周围环境各种变化的适应程度,称为物种的生态可塑性。生态幅(补充):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上下限之间的范围)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与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在有的环境条件下,其中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的数量过少或过多,超出其它因子的补偿作用和生物本身的忍耐限度,就会限制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这些因子就是限制因子。生态适应:生物有机体与环境的长期相互作用中,形成了一些具有生存意义的特征,依靠这些特征,生物能免收各种环

16、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和伤害,同时还能有效地从其生境获取所需的物质能量以确保个体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这种现象称为生态适应。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常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称为趋同适应。(生活型)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称为趋异适应。(生态型)适应组合:植物的生态适应方式取决于植物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在一般逆境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通常并不限于一种单一的机制,往往要涉及到一组(或一整套)彼此相互关联的适应方式,甚至存在协同和增效作用。这一整套协同的适应方式

17、就称为适应组合。驯化:植物对于某一环境条件的适应是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表现为范围的扩大、缩小和移动,使植物的这种适应改变的过程就是驯化的过程。第二章温室效应(补充):地表介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因介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最终会导致地表升温,地表升温后又将向外辐射一部分热量,而此时被辐射的波长大气对此不传播,而造成大气升温,产生类似温室的保温效果。生理辐射:植物一般只吸收300-750nm之间的太阳辐射,这部分辐射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称之为生理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对植物光合效应有意义的辐射通常认为在380-710nm(400-700nm)之间,称之为光合有效辐射

18、,大体和可见光相当。太阳辐射量:一定时间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太阳辐射强度:单位时间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光补偿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的光和作用不断增强,到某一光强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中释放的二氧化碳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也称作收支平衡点。光饱和点:到一定值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和强度也不继续增加,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黄化:植物在不利的光环境下而表现出来的形态构造上的变化成为黄化。光周期、光周期效应:光周期是一天内白昼和黑夜交替的时数。有些植物开花等现象的发生取决于光周期的长短及其变换,植物对光周期的这种反应称为光周期效应。临

19、界光周期:植物受光周期影响而表现为不开花状态的光照长度界限,称为临界日长或临界光周期。长日照植物:只有经过大于临界日长的光照或黑暗低于临界日长的时数才能开花,否则就只进行营养生殖而不开花的植物。短日照植物:只有经过小于临界日长的光照或黑暗大于临界日长的时数才能开花,否则就只进行营养生殖而不开花的植物。中间型植物:昼夜长短对该类植物影响不大,该类植物的开花主要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植物属于此类。光能利用率:指单位地面上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的日光能量的比率。第三章温度年较差:即一年内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温度的差值是衡量温度季节变化的指标。气温日较差:即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20、的差值来衡量温度的昼夜变化。节律性变温:温度随季节和昼夜发生有规律性的变化,称为节律性变温。温周期现象:植物随着昼夜、季节等有规律的温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称为温周期现象。日温周期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昼夜变温,是指一天内温度随着昼夜的交替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季温周期现象:也称为季节变温,是一年中温度随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发生的规律性变化。层积:某些植物的种子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才能发芽,这个低温的过程叫做层积。春化作用:有些花卉在开花前需要一定时间的低温刺激,才具有开花的潜力,这种经过低温处理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物候、物候期、物候线: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

21、季节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称之为物侯。植物在不同季节里发生的发芽、生长、孕蕾、开花、结实、成熟、落叶等在形态上显示出各种物侯现象的时期称为物候期,或称为物侯阶段。把同一天出现同一物侯现象的地点连成一条线,称之为物侯线。冷害、霜害、冻害:冷害也称寒害,是指0以上的低温对植物体产生的伤害。霜害:由于霜的出现而造成的植物伤害称霜害。冻害:当植物体受到冰点以下的低温胁迫,使植物组织发生冰冻而引起的伤害为冻害。冻拔:由于气温下降,引起土壤结冰,因为水结冰时体积增加约9%,因此随着冻土层的不断加厚、膨大、会连带苗木上举,解冻后,根系裸露地面,严重时会倒地死亡这种现象叫冻拔或冻举。冻裂:温度较低时,

22、太阳光的强烈照射使树木受光面迅速升温,在不照射或入夜后气温迅速下降,使树木受光面和背光面产生较大温差,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弦向拉力,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生理干旱:又称冻旱,是指尽管土壤水分充足但由于土壤低温或土壤溶液盐分浓度高而使植物根系吸收不到水分,地上部分因气温较高却不断蒸腾失水所引起的水分失调致使叶片变黄、枝条受损甚至整株苗木生长受抑制乃至死亡的现象。日灼:指幼苗或树木因强烈太阳照射和相应的高温而产生的灼伤现象。(分为根茎灼烧、树皮灼烧看一下)根茎灼烧:又称干灼,是指当幼嫩苗木的根茎部位与高温表土相接触时,苗木根茎部的疏导组织和形成层即被灼烧,严重时导致苗木死亡的现象。积温:植物生长

23、发育不仅要求一定的温度范围,而且还要求持续一定的日数,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在这一期间累积的热量总量,就是通常说的积温。三基点温度:温暖度对植物生长表现为三基点温度,即生长最适温度、生长的低温极限与生长的高温极限。(若将分布考虑入内,还需增加2个基点,即致死低温和致死高温)植物生长最适温度:指植物生长速度最快时的温度,通常形成健壮植株的温度并不是植物生长最适温度。(最适温度略低于生长最适温度,即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生物学零度:指植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有效积温:指特定温度为生物学零度的积温。第四章相对湿度:是大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该温度下的最大水汽压之比。饱和差:是大气中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的

24、差值。植物体的水分平衡:指植物体水分收入和水分支出之间的平衡。(植物吸水、失水分为什么?)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叫蒸腾作用。水生植物:是生长在水中的植物的统称。沉水植物:整个植物体沉没在水面以下,与大气完全隔绝的植物属于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叶子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为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植物的茎叶大部分挺神在水面以上的植物为挺水植物。陆生植物: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统称为陆地植物。湿生植物:适于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不能忍受长时间的水分不足,抗旱力最弱的陆生植物。(分为阴性/阳性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是比较适应生长在中等水湿条件下的植物。旱生植物:

25、是指在干旱环境下生活,能避开、忍受或适应干旱以维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短命/避旱/保水型/耗水型/耐旱植物(看一眼就行不重要)水污染:是直接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水体原有的性质。树冠截留:在降水过程中,雨水等能以薄膜的形式保留在植物体表面、树皮的裂缝、针叶树的角隅等处,从而可以保持一部分水分,这部分水分的大部分再被重新蒸发而返回到大气中,这种现象称为树冠截留。第五章土壤肥力:土壤生长植物的能力。土壤矿物:是土壤中各种无机固态矿物的总称。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形成的和外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阶段的各种分解产物和合成产物的

26、总称。非腐殖质:是由未分解或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残体、动植物残体的中间分解产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代谢产物组成。腐殖质:是经过生物有机质的分解和再合成作用而形成的一类稳定的含氮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土壤生物:是栖居在土壤(包括枯枝落叶层和枯草层)中的生物体的总称。根际:就是植物根系与土壤的交界面,一般指距根面14mm的土壤范围。根际效应:根向根际土壤中分泌的或根系死细胞脱落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使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现象称为根际效应。根瘤:是指植物根系被真菌以外的各种土壤微生物侵染而在根部形成的瘤突。菌根:是高等植物的根尖与某种真菌形成的一种紧密共生体系。毛管水:是在毛管力(

27、弯月面力)作用下保持和移动的液态水。【毛管水是土壤中最有效的水分】田间持水量:降雨或灌溉后,当多余的重力水全部排走,这时土壤所持的水量为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当土壤中的水分逐渐减少时,植物的吸水也就越来越困难,当土壤含水量低于一定的限度后,植物便发生永久性萎蔫,此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土壤通气性:指土壤允许气体通过的能力。【土壤通气性取决于:大空隙的数量】土壤盐渍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聚的现象或过程,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土壤紧实度:是指土壤紧实或疏松的程度,一般用土壤容重和土壤硬度来表示。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由无机、有机、微生物等物质组成,土壤本身对一些有

28、害物质的侵入有一个最大的容纳量,即土壤环境容量。土壤自净: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未达到土壤环境容量之前,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等的作用下,经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有害物质的毒性,这种现象称为土壤自净。土壤污染: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了土壤环境容量或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就会对土壤造成危害,这种现象称为土壤污染。第六章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大气污染源:是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区域、设施等。剂量(临界剂

29、量):大气污染物对园林植物造成的伤害取决于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持续的时间,也称之为剂量,刚好使园林植物受害的剂量称为临界剂量。植物监测: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优缺点)监测植物/指示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或指示植物。增效作用:污染物的复合效应对植物的伤害随不同种类污染物的混合而不同,有些污染物共同出现比单独出现对植物的危害程度大,称之为增效作用。拮抗作用:有些污染物混合时,会互相削弱,减轻对植物的危害,称之为拮

30、抗作用。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这就是园林植物的滞尘效应。常见防风林结构:紧密结构、稀疏结构、透风结构。第二篇种群:是指一定时空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物种具体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种群生态学:是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栖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其它生物种群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种群密度:反映的是种群内个体的数量分布状况。【通常用种群粗密度和种群生态密度表示】出生率(分生理/生态出生率):指种群增加的固有能力,是表示种群生殖状况的指标,它描述任何生物产生新个体的情况。自毒现

31、象:指植物分泌的一种渗出物,对同种的实生苗有毒害作用。死亡率(分生理/生态死亡率):以种群中单位时间每1000个个体的死亡数来表示。年龄结构:年龄组成或年龄结构是指种群内不同年龄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或配置状况。【种间竞争分干涉性/利用性竞争。】群落: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是指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里各生物种群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组合结构单元,是自然界生物种集合、生活、发展、演替和提供生物生产力的基本单元。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变异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这些物种称为群落中的优势种。建群种:主要层的优势种。附属种:群落中优势度较小的物种。共建种: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由多个物种组成,这些物种称为共建种。密度比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和其多年生组织(植物的鳞茎、块茎、芽、根和种子的胚胎组织或分生组织)之间的关系。生活型谱:指生活在一区域各生活型的植物种数占该地区全部种数的比值关系。层片:植物群落中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植物种的组合成为层片。群落外貌: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群落的季相:主要层植物的季节性变化,使得群落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外貌,即为群落的季相。群落交错区:又称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指两个或多个群落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