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68.71KB ,
资源ID:38922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8922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出辞气远鄙倍教案两课时DOC.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出辞气远鄙倍教案两课时DOC.docx

1、出辞气远鄙倍教案两课时DOC备 注 授课班级: 时间: 月 日论语选读课题:出辞气远鄙倍 编写人:陈晓洁 审定:王邦义第一课时目标导航课时目标呈现【学习目标】1. 积累一些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 认识交际语言讲究技巧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学习掌握本课中的文言知识点。【学习难点】:交际语言的技巧。【学习时数】:第一课时课前自主学习新知导学【相关连接】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的讲堂上准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睛圈儿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儿,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就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的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

2、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了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了一顿大家的合力痛打。 说要死是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的怎么说呢? “那么,你的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那么.。阿吁!哈哈!hehe!he,hehehehe!”【自主学习】1字音字形笾( ) 愆( ) 瞽( )蘧( ) 裨谌( )( )佞( )口给( ) 恂恂( ) 便便( ) 訚訚( )与与( )踧踖( )( )2重要词语备 注(1)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粗野,鄙陋(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待人不当或错过人才(3)侍于君子有三愆:过失(4)仍旧贯,

3、如之何:沿袭(5)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切中要害(6)辞达而已矣:表情达意(7)巧言令色,鲜矣仁:令,美好的;鲜,少(8)雍也仁而不佞:有口才(9)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3通假字(1)出辞气,斯远鄙倍矣:通“背”,乖戾(2)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通“智”,聪明4古今异义(1)动容貌,斯远鄙倍矣古义:今义:(1)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古义:脸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2)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古义:这个人今义:指妻子,一般用在外交场合(3)有言者不必有德古义:不一定今义: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5词类活用(1)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

4、贵,重视(2)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整肃(3)正颜色,斯近信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4)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备 注6虚词用法(1)为(2)也(3)焉7特殊句式(1)夫子何为:宾语前置(2)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被动句(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4)巧言令色,鲜矣仁!8成语积累(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将死时,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将死时,说的话是善意的。(2)言必有中:说话一定能切中要害。(3)求仁得仁:追求仁就成就了仁。本义指伯夷、叔齐成全了孝悌也就成全了仁。现泛指如愿以偿。(4)巧言令色: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讨好于

5、人。9名句积累(1)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2)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备 注(3)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10、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而与其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人哉 、如之何其废之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课中师生互动疑难导思【合作探究】1、请解释一下出辞气远鄙倍这个标题。 2、自读课文,请思考: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思考:怎样才能达到曾子所说的“出辞气”进而“远鄙倍”?【相关阅读】言辞谈吐之礼 葛晨虹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言辞文明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

6、说:“言为心声,语为人镜。”语言同人的仪表仪态一样,也是内心德行的显现。对于言辞之美,仪礼中写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即语言之美在于谦恭、和气、文雅。而有德之人在交往中,“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言于人”。诗经中说:“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是说辞令的重要性:辞令彬彬,人民就团结;辞令动听,人民就安定。可见语言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基于言辞的重要,古代思想家在这方面作了许多论述。传统的言辞谈吐之礼中,蕴涵着一种对己对人的高度负责与尊重,值得我们借鉴和继承。但其中也有一定明哲保身的消极因素,这是时代局限性所造成的。言贵诚实,因此言谈诚实守信就成为言辞礼仪的首要一条。语言“

7、丁一确二”,一句为一句,关系一个人的“立诚”。易经说:“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讲立诚是立业的根基。语言诚实还显示着一个人的真诚品德。巧言令色是小人的品性,而说谎欺骗是君子所不容的。古时有位以直言参政而闻名的鲁宗道,一次他穿上百姓服装去酒馆饮酒,逢宋真宗急诏,使者很久才找到他。使者劝他另找理由,以免皇上怪罪,鲁宗道却如实上告。真宗最终因他诚实无欺而免其迟到之罪。可见在古人眼中言语诚实的重要。言谈还贵在守信。对别人许下诺言必须兑现,这样才可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言必信,行必果”,这是古人对君子的基本要求。君子应当言行一致,但许多人言论和行为不一定一致。孔子说:“始吾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与

8、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正因为如此,古人轻易不出言,唯恐许诺后做不到。孔子因此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还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古人一再说:“凡与人言,即当思其事之可否,可则诺,不可则不诺。若不思可否而轻诺之,事或不可行,则必不能践言矣。”因此,“一言不可以轻许人”。轻于言者,必不务于行。“言语所以文身也,轻出则有起事之患。”古人往往由一个人言语是否诚实可信而判断其内在品性为人,这几乎成了一个鉴定人的标准:“轻于言者,必不务于行也。轻言轻动之人不可与探讨。”朱熹也曾说:“无耻的人,未曾做得一分便说十分矣,只得胡乱轻易说了,便把行不当事”“人轻易言语是他此心不在。”意志不坚定的

9、人,说话就华而不实;不守道德的人,行为就很虚伪。这即所谓神越者,其言华;德荡者,其行伪。言不妄发,人家才会相信你,这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是重人而又自重,是君子必具之德。言辞得体,慎言、谨言、戒多言,也是传统文化中一贯的思想。在这方面形成的格言、警言、箴言、成语数不胜数。古人重慎言,一方面是因为言必信行必果,估计能做到才可出言,这是出于对他人、国家的负责精神。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们往往通过听其言观其行而评判一个人是否君子,出于对自己负责也不可轻易出言。再则,是基于“言多必矣”“祸从口出”的经验教训。这里就有一点明哲保身的味道了。对于谨慎言辞,古人用“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来说明言语对他人、

10、对社会的重要。古人还把“口”比作关卡,把“舌”比作兵器:“口者关也,舌者机也,出言不当,驷马不能追也。口者关也,舌者兵也,出言不当,反自伤也。”“言犹射箭,箭既离弦,虽有所悔焉,不可从而追之。”是要人说话慎重,不轻言妄语。说话谨慎合理还意味着注意身份,不失“分寸”。徐干说:“君子必贵其言。贵其言则尊其身,尊其身则重其道,重其道所以立其教。言费则身贱,身贱则道轻,道轻则教废。故君子非其人则弗与之言,若与之言,必以其方。”在这里,言谈、尊严以及德性教养被联系在了一起。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说话也应分场合、对象,如果在秃发人面前大谈头发之美,在跛子面前对于跳舞谈兴勃勃,都是不适宜的。如果不分场合、对象

11、,一味自顾自谈,人就会厌其言,烦其人。诗经大雅中“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说者不厌其烦,听的人却无心倾听,说的也是类似情景。总之,言语适当得体,“非教养之有素者不能也”。出言谨慎合理还要求言语的文明有礼。古人要求“言语必谨臻详审,重然诺,肃声气。毋轻,毋诞,毋戏谑喧哗。毋及乡里人物长短及市井鄙俚无益之谈”。在训蒙辑要等蒙学读物中,也是这样教导幼童少年的:刻薄语,污秽词,市井气,切戒之;诸生一言一动,俱要端分,不许学市井下流事,亦不许说市井下流话。言谈礼仪还要求人们善称人所长而不责人之短。古人说:“君子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誉人而人亦誉之,则是自誉也;毁人而人亦毁之,则是自

12、毁也。”出言不善不仅伤及他人,而且也会伤及自己。对此袁采曾有一段深切的话,他说:“大抵愤怒之际,最不可指其隐讳之事,而暴其父祖之恶。吾之一时怒气所激,必欲指其切实而言之,不知彼之怨恨深入骨髓。古人谓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是也,俗亦谓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实。”古人反复告诫人们要出言为善:“凡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善称人所长,不是阿谀,是与人为善的一种表现。与人交谈时,尽量不说刻薄、挖苦、挑剔等有可能刺激或伤害对方的话,这是一种分寸,也是一种教养文明。待人要“情欲信,辞欲巧”,这里的“巧”即是说要措辞恰当,言语友善,这不是叫人都做巧言令色之徒。古人对阿谀之举历来深恶痛绝,视之为小人之品,“戒谄谀之言”也

13、是众多思想家谆谆教诲的内容之一。善言与谀言的不同在于,后者是不顾客观事实而一味吹捧,不惜丧失自己应有的人格操守而大献其媚;而善言要求的则是友好地找出他人身上所具有的长处而加以赞扬,对可能会使他人尴尬、刺激的话题避而不谈。此外,阿谀逢迎一般都是“口是心非”“面从而后悖”,花言巧语当面说尽,背地则多使恶言、谗言与讦言。而善称人善的君子则总是表里、前后始终如一。善言人所长不单纯是一种谈话技巧,它更多地要求人从心底里对别人有一种善意的理解及仁和的宽容。【学后反思】: 备 注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月 日 论语选读 课题:出辞气远鄙倍 编写人:陈晓洁 审定:王邦义第二课时目标导航课时目标呈现【学习目标】:

14、1、通过品读本课几个选段,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2、掌握孔子“雅言”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重难点】:理解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学习时数】:第二课时新知导学课前自主学习【自读思考】1, 曾子为什么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 孔子认为什么样的行为是“失人”?什么样的行为是“失言”?什么样的行为是“躁”?什么样的行为是“隐”?什么样的行为是“瞽”?3, 孔子说谁“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那人的话好在哪里?4, 孔子觉得蘧伯玉的使者的话好在哪里?5, 冉有根据什么得出孔子不愿帮助卫君的结论?6, 孔子平时是怎样说话的?7, 孔子认为在使用语言时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课中师生互动疑难导思

15、【合作探究】1曾子为什么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孔子认为什么样的行为是“失人”?什么样的行为是“失言”?什么样的行为是“躁”?什么样的行为是“隐”?什么样的行为是“瞽”?3, 孔子说谁“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那人的话好在哪里?4, 孔子觉得蘧伯玉的使者的话好在哪里?5, 冉有根据什么得出孔子不愿帮助卫君的结论?6, 孔子平时是怎样说话的?7如何理解“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8,孔子认为在使用语言时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思维碰撞1孔子既反对巧言令色,又追求语言的敏捷得体。这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孔子的主张对我们今天从事言语交际有什么启示?答

16、案2孔子在文化教育和主持礼仪时为什么要用“雅言”?你对学习和推广现代“雅言”普通话有什么看法?做得怎样?答案3言语交际要讲求技巧。面对敏感话题,有时须采取婉转的方式。作为孔子弟子中“言语”方面佼佼者的子贡,就很擅长这种方式。以本课7.15章和第三课9.13章为例,说说你对委婉这一交际技巧的体会。答案课堂小测子曰:“辞达而已矣。”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翻开论语,读到这些简短的评述与描写,一个极力反对语言华采的孔子仿佛就模模糊糊地站立在我们面前。孔子真的一味地主张质朴为美,反对一切的语言修饰吗?孔子的主张对我们今天从事语言交际有什么启示?提示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对话是这部书叙述、明理的载体,语言传递着孔子治学、修身、为政之道的精髓,其中关于“言”的观点历经千年沧桑仍为许多人津津乐道、受益很多。真诚地倾听【学后反思】: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