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2.03KB ,
资源ID:39126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9126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课件.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课件.docx

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课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绪论一、单选题1、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 ) A、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 B、科学唯物主义和资本论 C、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D、科学社会主义和资本论2、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3、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 ) A、重要的理论品质 B、崇高的社会理想C、鲜明的政治立场 D、科学的世界观

2、和方法论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 ) A、重要的理论品质 B、崇高的社会理想C、鲜明的政治立场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

3、是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个理论贡献是( )A、创立辩证法 B、创立劳动价值论C、创立唯物史观 D、创立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A、实用性 B

4、、实践性C、科学性 D、革命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直接理论来源是()A、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 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C、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D、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3、“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

5、于( )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4、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一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真实性 B、辩证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6、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

6、东西而已”。这种观点是(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8、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A、唯心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辩证的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9、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 )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10、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 )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1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7、1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1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 ) A、它的存在性 B、它的物质性 C 、它的可知性 D、它的矛盾性1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15、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 ( ) A、庸俗唯物论 B、辩证的唯物论 C、机械唯物论 D、朴素唯物论16、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的观点是 ( ) A、形而上学唯

8、物论 B、辩证的唯物论 C、折衷主义 D、二元论17、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物质性 B、客观性 C、现实性 D、主观性1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19、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实践是指( ) 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C、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D、人们的精神活动活动20、人类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这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A、被动性 B

9、、历史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21、人类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 )A、被动性 B、历史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的22、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 ) A、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 B、一定的社会共同体C、经济、政治共同体 D、一定的人群共同体23、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是真实的 B、是客观的C、是主观的 D、是实践的2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辨证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2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

10、、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化26、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 ( ) A、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 B、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 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D、人们是否认可它们2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 ) A、是否整体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C、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2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2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

11、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30、辩证矛盾的含义是( )A、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交叉关系C、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冲突关系 D、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依赖关系31、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3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D相互吸引、相互贯通33、从哲学上讲,和

12、谐包含着( )A、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B、对矛盾的否定或排斥C、在排除矛盾中实现同一 D、包容万物的“和而不同”34、“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3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36、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C、坚持两点

13、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37、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注意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其他工作。这种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A、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38、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 )A、矛盾 B、普遍矛盾 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39、从辩证逻辑的角度讲,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4、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40、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说明意识活动具有( ) A、创造性 B、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C、目的性和计划性 D、导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41、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二、多选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 ) A、它抛弃了

15、一切旧哲学 B、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C、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

16、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4、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 )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5、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 )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6、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

17、有 ( )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7、“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 )A整体依赖于部分B部分依赖于整体C整体是部分之和D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8、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 )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D、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9、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18、(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10、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11、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 )A、“抓典型” 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C、“一切经过实验” D、“欲擒故纵”12、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 ) A、“一分为二” B、“和二为一”C万物莫不有对”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3、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

19、质的有 (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14、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5、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6、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 )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

20、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17、“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 )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18、辩证的否定是 (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19、下列命题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 ( ) A“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D“和实生物”20、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 ( ) A激变论 B直线论 C庸俗进化

21、论 D循环论21、人类的实践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有( ) A、客观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无限多样性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选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普遍联系的观点2、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阐明( )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3、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一般反映论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

22、、客观反映论的观点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脱离( ) A、实践活动 B、辩证法 C、反映论 D、实践和辩证法6、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因为( )A、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都根源于实践 B、理性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C、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有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还有缺陷和不足7、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 A、认识论的辩证法 B、认识论的唯物论 C、认

23、识论的唯理论 D、认识论的经验论8、强调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因为(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根源于实践 B、理性认识把握事物本质,可以指导实践C、离开理性认识就不会有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没有把握事物本质,不能指导实践9、强调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A、认识论的辩证法 B、认识论的唯物论 C、认识论的唯理论 D、认识论的经验论10、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地一次完成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11

24、、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上的( )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机械论1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 )A、不变性、永恒性 B、无条件性、无限性C、唯一性、不变性 D、根本性、无限性13、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 )A、可变性、多元性 B、有条件性、有限性C、暂时性、多样性 D、不稳定性、多变性14、承认我们的一切知识具有相对性,就会( ) A、陷入诡辩论 B、导致怀疑主义 C、防止相对主义 D、防止绝对主义15、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种观点是( ) A、相对主义 B、绝对主义 C、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16、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是( ) A、两种完全不同的

25、真理 B、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种属性17、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 ) A、多数人的意志 B、先进思想 C、社会实践 D、逻辑推理18、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 )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 D、它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19、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 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 B、实践对真理的检验都具有历史性C、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D、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0、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 )A、真理是感

26、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二、多选题1、“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2、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 )A生而知之(孔子)B不虑而知(孟子)C不行而知(老子)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苟子)3、“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

27、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A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B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5、“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A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D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 ( )A

28、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B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7、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B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C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D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8、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说明 (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

29、以转化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9、孙中山先生指出,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困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表明 ( )A知行相互促进B行先知后C知行不可分割D知行合一10、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 )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D认识是一个过程1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因为( ) A、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B、理性认识就是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 C、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D、

30、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1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的两种错误是( ) A、二元论错误 B、经验主义错误 C、教条主义错误 D、冒进主义错误 1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B、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 C、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D、从实践到理性认识 1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个论断揭示了( ) A、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B、认识是一个辩证的无限发展过程 C、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5、下列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符合绝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