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135.46KB ,
资源ID:39148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9148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卢梭的教育思想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卢梭的教育思想Word下载.docx

1、 8、1762年出版政治学著作社会契约论、教育小说爱弥儿。 9、11月:巴黎高等法院发出有关爱弥儿的禁令,并传出消息说要逮捕作者。卢梭仓皇逃出巴黎,四处流浪。 10、直到1770年,才获赦重返巴黎。晚年贫病交加,完成自传体小说忏悔录。 11、1778年,病逝,享年63岁。葬于埃美农维尔附近的杨树岛。墓地正面对着一座城堡,墓志铭为:“这里安息着一个自然和真理之人。”(二)活动: 1、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小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代言人:让雅克卢梭(17121778)最激进的、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最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身于日内瓦(瑞士名表故乡)一个钟表匠家庭,青年时长期过着贫苦流浪生活。他认为,

2、人类在自然状态即原始时代本来是平等的,不平等的根源在于出现了私有财产制度。卢梭的思想核心是主张平等,但他并不主张回到原始社会里去,他是要求均衡贫富,保护小生产者的利益。卢梭的学说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情绪,具有革命的动因。他的观点比较容易被当时各阶层所认同,以至于以后对工农大众革命、对大资产阶级开明进步等有着深远的影响。2、启蒙运动: 法国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既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深化,也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理论准备阶段,它直接为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它的斗争对象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派

3、反动邪恶势力。启蒙运动的目的是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黑暗时期)。(三)主要著作:论科学与艺术(1749年)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年)主讲红色的3本 新爱洛伊斯(1761年) 社会契约论(1762年) 爱弥儿(1762年) 忏悔录(1778年)1.论科学与艺术(1749年) 论科学与艺术这篇论文是卢梭最早的一篇重要作品。这是第一篇经典作家写作关于科学、艺术对道德的消极作用的论文。论文系应第戎学院的征文而作,原名为“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科学和艺术是伤风败俗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

4、科学)和艺术会造成人类道德的普遍堕落。虽然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但是,当其他启蒙思想家对理性、文明、科学、进步充满赞美时,卢梭却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敏锐地觉察到了被神化的科学理性所隐含的危险,揭示了科学的进步与道德风尚之间的深刻矛盾。2.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年)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卢梭社会历史观的代表作。它是1755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文中提出了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一光辉思想。在性质上,这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

5、础一书是卢梭独自一人躲在森林中写就的。他对人类自然状态的描述多数出自自己的想象,偶尔参照一下旅行家们关于原始部族生活状况的写照。卢梭本人在行文中也多处提到自己很大程度上是靠猜测立论的。这些构成该书的弱点,同时也是批评家攻击的靶点。3.新爱洛伊斯(1761年) 新爱洛依丝是卢梭创作于1761年的书信体小说,被誉为18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全书共分六部分,小说情节从1732年到1745年,由163封信组成。全都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通过纯洁的爱情,建立美好的家庭,进而建立良好的社会。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人公朱丽和她的老师圣普乐相恋而未能如愿的爱情悲剧。 它具有反封建意义,它是一曲争取不到爱情自由、被封建门第

6、观念葬送的爱情理想的悲歌。可以说新爱洛伊丝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还是一部哲理小说,其中包含了卢梭的重要思想。4、社会契约论(1762年) 又译民约论,或称政治权利的原理,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写成的一本书。 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逐步废除欧洲君主绝对权力的运动和18世纪末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帝国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斗争。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及两国的宪法均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民主思想。 (1)、主要思想:社会契约论的主要探究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权威。“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认为这样的政治权威在我们的自然状态中并不存在,所以

7、我们需要一个社会契约。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只有每个人同等地放弃全部天然自由,转让给整个集体,人类才能得到平等的契约自由。卢梭阐明政府必须分成三个部分:主权者代表公共意志,这个意志必须有益于全社会;由主权者授权的行政官员来实现这一意志;最后,必须有形成这一意志的公民群体。他相信,国家应保持较小的规模,把更多的权利留给人民,让政府更有效率。而人民应该在政府中承担活跃的角色。人民根据个人意志投票产生公共意志。如果主权者走向公共意志的反面,那么社会契约就遭到破坏;人民有权决定和变更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力,包括用起义的手段推翻违反契约的统治者。 (2)

8、社会契约的过程大致如此:第一,契约是共同体各个成员之间自愿的约定,不是“在上者”与“在下者”之间的约定;第二,权利的转让必须毫无保留;第三,缔约者只将权利转让给集体而不是个人;第四,人民是主权者、立法者,如果政府破坏了契约,公民有权恢复原来的权利。 (3)公意理论: 在契约社会里,国家的权威与个人的权利经常处于矛盾状态,为了解决自由与服从的矛盾,卢梭提出了自己的“公意”理论: 意志分为公意、众意、私意、团体意志四种,公意是人民整体的意志,是全体成员的经常意志,它的基础是人民的共同利益,它是主权、法律、政府的根据,个人服从公意、主权即是服从自己的意志。公意只有通过立法权力即定期的人民集会表现出来

9、,它在本质上不同于私意、众意和团体意志,公意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能代表。 (4)人民主权思想: 以契约方式建立的国家,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主权即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是公意的运用和体现,是国家的灵魂。其原则有:第一,主权不可转让;第二,主权不可分割;第三,主权不能被代表;第四,主权是至高无上、绝对和神圣不可侵犯的。 卢梭相信,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与约翰洛克一样,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卢梭声称,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公意)所控制的,虽然他没有定义如何达成这个目标,但他建议由公民团体组成的代议机构作为立法者,通过讨论来

10、产生公共意志。5、爱弥儿(1762年) 爱弥儿论教育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品。卢梭曾经说过:爱弥儿一书,构思二十年,撰写三年。他对这部作品也最为满意,认为这是他的著作中最系统的一部。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篇关于人类天性的哲学论文,致力于探讨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政治和哲学问题;特别是个人如何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保持天性中的善良。这部融合了哲学、教育、文学于一体的巨著分析了人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关系,论述了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极具现代借鉴意义。 歌德称这本书是教育的福音,康德因阅读爱弥儿而忘却了十几年的定时散步习惯,席勒则称卢梭为新的苏格拉底,是耶稣拟造

11、的人。该书当时虽在巴黎及日内瓦被焚,但此后却流行世界各地,成为教育的经典。 爱弥儿一书中,虚构了出身名门的孤儿“爱弥儿”和他未来的妻子“苏菲”的教育。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爱弥儿不是一本详细的育儿指南,不过在其中的确有一些教育子女特别的忠告。这是西方第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第一部教育小说。卢梭的哲学思想与教育思想互相渗透,集中体现于爱弥尔一书中。其中心思想就是根据自然天性来养育孩子,侧重培养人的品格,而非提高人的智力。 卢梭则始终扮演教导“爱弥儿”的导师角色,他根据爱弥尔的年龄设计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将其教育思想贯穿爱弥儿的成长过程。 卢梭将教育孩子从其出生一刻到20岁的教育期分为

12、幼儿期教育、儿童期教育、少年期教育、青年期教育四个主要阶段。(由之后其他组员细讲。) 爱弥儿的结构框架 第一卷 幼年时期:儿童的保育和锻炼 第二卷 童年时期:感觉教育 爱弥儿 第三卷 少年时期:知识教育和劳动教育 第四卷 青年时期: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第五卷 爱弥儿和苏菲6、忏悔录(1778年) 6、忏悔录:卢梭自传 忏悔录:卢梭自传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的50多年的生活经历。他说,我“要把一个人的一生毫无一点虚饰地、完完全全地把本来面目指给人们看,而这个人就是我自己”,“我以同样的坦率讲述我的美德和罪过完全按本来面目把自己表现出来。 卢梭的这部

13、自传是这个世界上一切自传作品中最有价值的一部。整个自传是在颠沛流离、四面受敌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卢梭通过举世无双的自我忏悔,把他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行为举目都淋淳尽致地展现在世人眼前,并引导我们深入那一时代去认识、思考关于人和社会的许多奥秘和深层次问题。他倡导个性自由与个性解放,反对宗教信条与封建道德法规的束缚,在忏悔录中宣扬个人为中心、以个人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的人生态度,把自由、平等视为人的自然本性。他在书中的确以真诚坦率的态度讲述了他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思想感情、性格人品的各个方面,充满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骄傲。因此这部自传同时也是一部个性解放的宣言书。这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14、在当时即18世纪无疑有着非常革命的意义,它启迪着人们摧毁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从而推动历史前进的。二、论人的天性 (一)“自然状态”说的理论基础(一)性善论 (二)“自爱心”与“怜悯心” (三)“良心” (四)“性善论”在教育中的启发 (一)认识论(二)感觉论 (二)感官教育人性论“自然状态”说的基础卢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思想家,而且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哲学家。他在自己的社会政治学说以及爱弥儿第四卷“一个萨瓦省的牧师述”中,都多次阐述过自己的哲学思想。他酷爱大自然。从对自然的观察和研究中,形成了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思想。卢梭正是从其自然主义哲学出发,构建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体系。他关于教育的本质、目的

15、、作用、途径、原则、方法等问题的论述,都是以他的自然哲学思想为出发点的。(一)、性善论1、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人性论成为了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理论基础。在人性论中,善恶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它们被用来评价一个人的道德秉性。大多数近代契约论(契约论的基本论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这种学说既用来说明国家起源的必要性,也说明国家内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合理性。这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最有影响的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思想家非性善论即性恶论,他们的“自然状态”理论就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所提出的“自然状态

16、”说也是以人性论为基础。卢梭认为,儿童生来就是纯洁善良的,根本就没有什么恶的劣根。而倘若孩子犯了罪恶,那也是因为受了后天的环境,特别是恶劣势力的污染与控制。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坏了”(卢梭:爱弥儿上册,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5页,9192页)。在他看来,“本性的最初的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因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儿童之所以乖张任性,不是自然造成的,而是由于教育的不良导致的。人性也是这样,自然赋予人类自由、平等、博爱的善良本性,但由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宗教、传统偏见以及人为的文化教育的影响,人的善良本性全毁坏了,因此,必须通过自

17、然教育使人的本性得到自然发展。2、卢梭于1755 年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提出“自然人”的概念,引起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议。甚至象伏尔泰这样伟大的启蒙思想家都误解了卢梭的思想。 卢梭认为:人首先是感性的人,也就是富有情感的人。人类在精神生活中先于理性而存在着两种原始情感自爱心和怜悯心。(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P37-38写道,“思考人的心灵的最初的和最朴实的活动”后,卢梭发现两个先于理性的原动力,简言之即“自爱心”与“怜悯心”。) (1)自爱心引导人肯定自我价值、追求自由,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怜悯心,使人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关爱世界。卢梭的“自然人”概念具有反禁欲主义的启蒙作用,也提供了教

18、育顺从天性的理论基础。他认为即便没有社会性这一动力,此二者足够产生自然法的一切规则,倒是理性败坏了人的天性之后,这二者逐渐丧失了功效。P38第二段,他认为动物不认识自然法,但也受自然法的支配,原因“不在于他是一个有理性的生物,而在于他是一个有感觉的生物。”在此卢梭似乎试图表明,人比哲人自然,感情比理智自然。(2)性善论的依据是:人有天赋的良心,能自爱和爱他人。他把良心看成是人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的一种“正义和道德的法则”,它能够使我们趋善避恶,它“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它是人类真正的向导”,只要我们按着良心去做,就用不着害怕迷失方向”。卢梭虔诚地认为,良心是理智的“圣洁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国的声音

19、”。良心的核心内容是“自爱”与“爱他人”。在他看来,其首要关怀的是他自身应有的关怀。他把这归结为人性本善的重要原因“自爱”。“我们的种种的欲念发源,所有的一切欲念的本原,唯一同人一起产生的而且终身不离的根本欲念是自爱。它是原始的、内在的,先于其他一切欲念的欲念,而且,从一种意义上说,一切其他的欲念只不过是它的演变。”随着孩子的日益成长,与其他人接触愈来愈多,他就逐渐懂得了“爱应当是相互的”,从而产生了爱他人,爱同类的情感。“只有把自爱之心扩大到了爱别人,我们就可以把自爱变化成美德。这种美德,在任何一个人的心中都可以找到他的根柢的所以,爱人类,在我们看来就是爱正义。” 卢梭运用自己关于自然状态思

20、想对“人性恶”的观点进行批判。(尼采在尼采反卢梭一书中,批判其“人性善”)卢梭认为把满足无数欲望的需要,不适当的参入自然人对自我保存的关心中,而这些欲望却是社会的产物。因此,卢梭得出结论,自然人所以不是恶的,正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阻止自然人作恶的,不是智慧的发展,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情感的平静面对邪恶的无知。卢梭认为,人类看见自己的同类受苦天生就有一种反感,从而使他为自己谋幸福的热情受到限制。这种来自人类天性的自然怜悯心,在某种情况下,缓和他的强烈自尊心和自爱心。卢梭认为人们所能具有而为他所否认的一切社会美德正是从怜悯心这种性之中产生出来的,又调节着每一个人自爱心的活动,这对于人类全体的

21、相互保存起协助作用。 3、卢梭特别强调“良心”在使人为善中的重要作用。 爱弥尔卷四一个萨瓦省牧师的信仰自白P414中表述,“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尽管我们有自己的准则,但我们在判断我们和他人的行为是好的或者是坏的时候,都要以这个原则为依据,所以我把这个原则称为良心。”卢梭虔诚地认为,良心是理智的“圣洁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国的声音”。“良心”的核心内容是“自爱”与“爱他人”。这种善良情感具体体现在人们对于同胞的爱,普遍地希望别人幸福,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对于受苦难的人产生怜悯和恻隐之心,对于受压迫的人给予保护,对于不公正的暴力行为表示愤怒等。(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

22、源和基础P20处指出“在研究良知要求一个政府的运作应当最好的准则”,这里出现了论文的关键词之一,“良知”。他主张让儿童及早避开乌七八糟的城市社会,到接近自然地农村生活,以避免良心遭受污染。(体现在爱弥儿中)4、性善论在教育中的启发 (1)性善论成为扫荡旧教育的锋利武器性的敌人。中世纪的宿罪论认为儿童生性顽梗,当然要教育,诉之权威原则和高压手段,其结果是使之断丧生机和养成奴性, 把年轻一代弄得死气沉沉。而卢梭的 爱弥儿 则充分表现了革命的思想,他要人“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他要人“成为天性所造的人,而不是人造成的人”。卢梭为使幼儿避免受到社会习染而率性成长,甚至提出消极教育的主 张。什么是

23、消极教育?就是说在儿童适于学习前,除了保护他生长之外不强加其他要求,而在青春期他的本性就会得到 充分发展,他会成为自己的主人,强壮而有力,能抗拒腐败 社会的一切罪恶,能帮助社会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2)人性本善,是腐化的社会使人丧失其天性,由善变恶的。 正是由于这个观点,卢梭提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人 “返回自然”,弃恶扬善,恢复其天性。卢梭的性善论阐明了人的天性发展与后天环境的关系,指出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天性发展的影响,特别是私有制造成了人类的不平等,损坏了人类的天性善。但是他由此出发,主张儿童远离社会的不良影响,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去接受自然主义的教育,萌发那与生俱来的善性,并使其臻于完善,(说

24、明卢梭不理解教育就其本质来说只能是社会的教育,不理解改造环境和改造人的一致性。马克思指出:“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这话虽是对法国唯物论者的错误思想说的,但对于卢梭关于教育在天性与环境影响中的作用的论述也是适用的。(3)“回归自然”的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卢梭认为:“本性的最初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因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人和邪恶我们都能说出它是怎样和从什么地方进入人心的。”在人们的心中没有原始的罪恶,一切错误和罪恶都是由不良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是腐化的社会使人丧失其天性,由善变恶

25、的。卢梭认为人禀赋善良的天性,若能顺从天性的发展,人类就可以进入黄金时代;无奈罪恶的社会扼杀了人的天性,邪恶便笼罩人间。他的理论是个人和社会都应该“归于自然”,杜绝传统势力的侵蚀,从而复现人人自由平等的无压迫无暴政的尧日顺天。 人性、人的本质问题是卢梭思想中的重要问题。他认为哲学应该是研究人的学问。他提出了关于人的研究的根本原则:必须通过人去研究社会,通过社会去研究人;企图把政治和道德分开来研究人,结果是这两种东西一样也弄不明白。 卢梭以他的自然人性论为基础,分析了人和社会的关系。卢梭把人类生活分为“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与此适应的,人也被划分为“自然人”和“人为的人”。卢梭那人为的人和自

26、然的人对比来考察人性。卢梭把自然人理想化,认为“自然状态”是人类生活的最佳状态,这是因为自然状态是每一个人对于自我保存的关心而又不妨碍他人自我保存的一种状态,所以它最合乎人的天然本性的状态。 在自然主义人性论的基础上,卢梭提出了“回归自然”的教育思想。卢梭所说的“自然”指的是人的才能和器官,也就是人的天性。所谓的“回归自然”,即是指恢复人的自然的天性,而非是回到山林中去。因此,所谓的“自然教育”,即是指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的发展,醋精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只会打乱自然的次序,破坏自然的法则,进而从根本上毁坏儿童。大自然是有增

27、强孩子的身体和使之成长的方法的,我们绝不能违反它的办法。 (4)性善论应用到教育上,便成为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要求率性发展 把抑制天性的教育变为尊重天性的教育,意味着教育上的巨大变革。在长久的实践之后,人们认识到研究儿童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这是由于:1.卢梭呼吁教师必须仔细研究儿童的本性、优缺点和发展的可能性,教师决不该成为天性的敌人,应该是为儿童服役的人,教师教导儿童,需先使自己变为儿童。2.卢梭不只倡导教育研究儿童和热爱儿童,而且盛倡把儿童在教育上的被动地位变为主动地位。他说在当时压制天性的教育中,一切由教师发号施令,表面上教师是教育上的主人,不过儿童并不照做而另搞一套,儿童才是真正的主人。他

28、向教师建议“要采用完全相反的方法, 虽则你是真实的主人,却需叫学生永远想到他是主人。(二)感觉论 1、认识论。 感觉论又称“感觉主义”。强调感觉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的学说,是认识论的一种。卢梭的“感觉论”认为:“我只知道真理是存在于事物中而不是存在于我对事物进行判断的思想中,我只知道在我对事物所作的判断中,我的成分愈少,则我愈是接近真理。因此我之采取多凭感觉少凭理智这个准则,正是因为理智本身告诉过我这个准则是正确的。”这种认识论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是轻视理论与系统知识的传授。卢梭认为,人生来具有学习的能力,是“自由主动者”,具有理性。人的认识从感觉开始,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外界事物,从而获得了各种感觉观念

29、,它是认识最初的原料。对不同的感觉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判断事物间的关系,获得知识和道德。2、感官教育卢梭重视感官训练的思想来自他的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人性观,使他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表现出注重儿童感觉能力的倾向。卢梭认为,理性使人认识事物的前提是感官的成熟。孩子们不成熟、不完善的感官需要通过训练加以完善,所以卢梭设想了种种训练感官的方法。鼓励儿童自己感觉,自己推理,自己学习。三、自然教育理论 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1762年出版的爱弥儿集中论述了这一思想的具体内容。该书分为五卷,前四卷以设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为主人翁,夹叙夹议地介绍了他从出生到成年的教育过程。第五卷介绍了女孩“苏菲”的教育。如前所述,爱弥儿的出版激怒了封建专制者,卢梭惨遭迫害;但爱弥儿中的革命思想却引起了众多先进人士的欢呼。歌德称这本书是教育的福音,康德因阅读爱弥儿而忘却了十几年的定时散步习惯,席勒则称卢梭为新的苏格拉底,是耶稣拟造的人。 (一)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 卢梭崇尚自然,主张“回归自然”,据此,他提出了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理论的根本思想,是爱弥儿一书的主线。卢梭的“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卢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