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39.14KB ,
资源ID:39409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9409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二物理探究与实验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二物理探究与实验总结.docx

1、初二物理探究与实验总结学案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专题二 探究与实验总结解读“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有些问题与多种因素(即多个变量)有关,对这类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即把多个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类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解题的一般步骤:先确定题目中提出的问题与哪些因素有关。(1)研究的问题与两个因素有关:控制其中一个因素,分析另一个因素对提出问题的影响,然后得出结论。(2)研究的问题与三个因素及三个以上因素有关:必须要控制其中两个量或多个量不变,分析另一个量的变化,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题目(一):阻力对物体运动

2、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器材:木板,毛巾,棉布,小车。步骤:()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铺有毛巾的平面上,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铺有棉布的平面上,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木板平面上,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有何变化。列表: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下去。提示:(1)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目的是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上的初始速度相同。(2)木板1、木板

3、2也叫做不同物体的表面,例2。题目(二):二力平衡条件器材:小车,2个小盘,钩码,细绳,光滑的水平桌面。步骤:(1)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先使两盘里的砝码不相等,再使砝码相等,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2)保持两盘里的砝码相等,把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拉力F和拉力F不在一条直线上,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结论: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提示:用小车和光滑的水平桌面是为了减小摩擦的影响,保证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只受两个力。题目(三):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步骤:把质量分别为50g、1

4、00g、150g、200g、250g、300g的钩码依次挂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他们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实验数据:物理量次数质量(g)重力(N)约为1次2次3次4次5次6次结论: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g=9.8N/kg) 提示:(1)测量前,弹簧测力计需要调零。叙述时“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一个钩码的重力G1” (2)实验探究物理量之间的规律(如正比关系),实验次数需做6次。题目(四):摩擦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器材:木板,毛巾,木块,钩码,弹簧测力计。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f = F拉步骤:(1)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使它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滑动,从而测出

5、木块所受拉力F拉1,并记录数据;(2)在木块上加砝码,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在木板上滑动,从而测出木块所受拉力F拉2 ,并记录数据;(3)取下砝码,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在铺有毛巾的木板上滑动,从而测出木块所受拉力F拉3 ,并记录数据;(4)利用公式f = F拉 和数据算出三次的摩擦力f1 、f2 、f3 并记录数据。列表: 接触面压力 摩擦力/N木板毛巾木块木块和一个钩码结论: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提示:(1)测量前,弹簧测力计要调零; (2)拉动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不要晃动太厉害,读数尽量准确

6、。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是为了让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3)木板1、木板2也是不同粗糙程度的接触面,例4。题目(五):杠杆的平衡条件器材:铁架台,带有刻度和挂钩的杠杆,钩码(质量已知)。原理:F1L1=F2L2 步骤:(1)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水平平衡。(2)给杠杆两端挂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再次水平平衡。(这时杠杆两端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的重力。) 读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动1和阻力臂L阻1,支点右边的钩码总质量m左1,支点左边的钩码的总质量m右1,并记录数据在表中。(3)仿照步骤2,重复实验5次。分别将每次的L动2 L动6 , L阻2L

7、阻6 , m左2m左6 ,m右2m右6的数据记录表中。(4)利用公式F动 =G左=m左g,F阻 =G右=m右g和数据算出F动1.。F动6,F阻1.。F阻6 并将数据记录表中。表格:实验次数m左 /kgm右 /kg动力臂L动/m阻力臂L阻 /m动力F动/N阻力F阻 /N123456结论:杠杆的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 F1L1=F2L2【实验续写】探究在杠杆平衡时,如果动力臂和阻力臂保持不变,动力和阻力成正比器材:铁架台,代有刻度的杠杆,钩码(6个,质量均为100g),细线、量程为0-5N的弹簧测力计步骤:(1)用细线做成两个绳套,分别拴牢在杠杆的A点和B点,调节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

8、衡;(2)在A点处依次挂1至6个钩码,在B点处依次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分别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用弹簧测力计测此时的拉力,将每次实验操作中挂在杠杆上的钩码的总质量m1m6和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动1。F动6 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3)利用公式F阻 =G=mg和数据算出F阻1.。F阻6 ,并将数据记录表中。实验次数m/kg动力F动 /N阻力F阻/N123456结论:在杠杆平衡时,如果动力臂和阻力臂保持不变,则动力和阻力成正比。提示:(1)实验中不要超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2)要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以保证动力臂不变; (3)探究物理量之间规律的实验(正比)需要做6次。题目(六)

9、: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器材: 滑轮、细绳、弹簧测力计、钩码、刻度尺。步骤:(1)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如图甲。(2)按照图乙连好定滑轮并认真观察定滑轮。(3)如图乙所示,拉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F,自由端移动距离S,物体移动距离h,填入表格。(4)照图丙连好动滑轮并认真观察动滑轮。(5)如图丙,拉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F,自由端移动距离S,物体移动距离h,填入表格。F拉(N)G物(N)S(m)h(m)定滑轮123动滑轮123表格结论:1.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费一倍的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提示:(1)使用弹簧测力计要匀速竖直

10、上拉(动滑轮)。要在拉动中读数。(2)实验过程中,滑轮重、绳重和摩擦不可忽略。题目(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器材:小桌,海棉,重物,,砝码步骤:1. 把小桌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并记录现象;2. 在小桌上加一个砝码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并记录现象;3. 把小桌倒过来,上面加砝码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并记录现象。结论:1、(乙,丙图):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甲,乙图):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应用: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1.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2.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3.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11、减小:1.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2.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3.在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会举例)题目(八):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实验器材:微小压强计、烧杯、水、盐水。步骤:1.将探头放入成水的容器中,观察U型管中的液柱高度差,判断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2.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U型管中的液柱,判断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是否相等;3.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观察U型管中的液柱,判断液体内部压强和深度有什么关系;4.换用其它液体(如盐水),判断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同一

12、液体,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题目(九):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图1图2图3器材:石块,溢水杯,弹簧测力计,小桶,水。图2图1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步骤:(1)在空气中,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称出石块重G石和小桶重G桶;(2)如图二把石块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拉力F拉;(3)如图三:测出小桶和水的重力G桶+G水(4)求出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F浮=G石 -F拉 。(5)称出被石块从溢水杯中排到小桶的水重G排水。表格石块重G石(N)小桶重G桶(N)石块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N)小桶和水总重G桶+G水(N)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

13、N)小桶中的水重G排水(N)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提示:(1)实际情况中,F浮 可能不等于G排水 ,原因可能是溢水杯杯口中的水没有完全排到小桶中,从而导致G排水 的值偏小。题目(十):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器材:铁架台、一条长木板,一个小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原理:=W有 / W总=Gh /Fs步骤:(1)一条长木板,一端垫高,成为一个斜面。(2)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小车重G,并记录数据在表中。(3)用弹簧测力计沿平行斜面方向把小车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读出拉力的大小F,记录数据。(4)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S和小车提升的高h,记录数据。(5)

14、增大木板的倾斜度两次,仿照上述步骤,再测2次。斜面的倾斜程度小车重量G/N沿斜面的拉力F/N斜面高度h/m斜面长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较缓较陡最陡结论:(1)光滑程度一样的斜面,倾斜程度越小越省力。(2)光滑程度一样的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提示:(1)使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并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找准木块被提升的高度h和h所对应的木块在斜面上移动的距离S。 题目(十一):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器材:铁架台、滑轮(2个),细线,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原理:=W有 / W总 =Gh /Fs步骤:(1)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记作G1,记录数据在表

15、中。(2)采用如上图所示的绕线方法,用弹簧测力计匀速竖直向上拉动,测绳自由端拉力F1,记录数据在表中。(3)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距离h1和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1,并记录数据。(4)增加钩码,仿照上述实验,再测5次。分别将每次的G2。G6,F2。F6,h2。h6,S2S6 的数据记录表中。(5)利用公式W有=Gh、W总=Fs、=W有 / W总 =Gh /Fs和测量数据算出W有1.。W有6 ,W总1.。W总6,16 并记录数据在表中。表格实验次数物重G/N钩码上升的距离h/m拉力F/N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123456结论:(1)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提示:弹簧测力计要匀速竖直向上拉动。题目(十二):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器材:光滑斜槽、木块、 质量不相等的钢球两个、刻度尺。步骤:1.取一质量较大的钢球放在斜槽的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钢球推动木块前进的距离S1。 2.再用以上钢球放在斜槽的另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钢球推动木块前进的距离S2。 3.再取一质量较小的钢球放在斜槽的与 1同一高度处,由自由静止释放,测出钢球推动木块前进的距离S3。 结论: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物体的质量有关。提示:用木块移动的距离表示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进而表示钢球到达平面上时动能的大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