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105.30KB ,
资源ID:39447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9447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实验.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实验.docx

1、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实验第三章 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实验实验一 A/D与D/A转换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实验系统的结构与使用方法;2通过实验了解模拟量通道中模数转换与数模转换的实现方法。二、实验设备1THBCC-1型 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2THBXD数据采集卡一块(含37芯通信线、16芯排线和USB电缆线各1根)3PC机1台(含软件“THBCC-1”)三、实验内容1输入一定值的电压,测取模数转换的特性,并分析之;2在上位机输入一十进制代码,完成通道的数模转换实验。四、实验步骤1. 启动实验台的“电源总开关”,打开5、15V电源。将“阶跃信号发生器”单元输出端连接到“数据采

2、集接口单元“的“AD1”通道,同时将采集接口单元的“DA1”输出端连接到接口单元的“AD2”输入端;2、将“阶跃信号发生器”的输入电压调节为1V;3. 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THBCC-1”软件,在打开的软件界面上点击“开始采集”按钮;4. 点击软件“系统”菜单下的“AD/DA实验”,在AD/DA实验界面上点击“开始”按钮,观测采集卡上AD转换器的转换结果,在输入电压为1V(可以使用面板上的直流数字电压表进行测量)时应为00001100011101(共14位,其中后几位将处于实时刷新状态)。调节阶跃信号的大小,然后继续观察AD转换器的转换结果,并与理论值(详见本实验附录)进行比较;5.

3、根据DA转换器的转换规律(详见本实验附录),在DA部分的编辑框中输入一个十进制数据(如2457,其范围为04095),然后虚拟示波器上观测DA转换值的大小;6 实验结束后,关闭脚本编辑器窗口,退出实验软件。五、附 录1数据采集卡本实验台采用了THBXD数据采集卡。它是一种基于USB总线的数据采集卡,卡上装有14Bit分辨率的A/D转换器和12Bit分辨率的D/A转换器,其转换器的输入量程均为10V、输出量程均为5V。该采集卡为用户提供4路模拟量输入通道和2路模拟量输出通道。其主要特点有:1) 支持USB1.1协议,真正实现即插即用2) 400KHz14位A/D转换器,通过率为350K,12位D

4、/A转换器,建立时间10s3) 4通道模拟量输入和2通道模拟量输出4) 8k深度的FIFO保证数据的完整性5) 8路开关量输入,8路开关量输出2. AD/DA转换原理数据采集卡采用“THBXD”USB卡,该卡在进行A/D转换实验时,输入电压与二进制的对应关系为:-1010V对应为016383(A/D转换为14位)。其中0V为8192。其主要数据格式如下表所示(采用双极性模拟输入): 输入AD原始码(二进制)AD原始码(十六进制)求补后的码(十进制)正满度01 1111 1111 11111FFF16383正满度1LSB01 1111 1111 11101FFE16382中间值(零点)00 00

5、00 0000 000000008192负满度+1LSB10 0000 0000 000120011负满度10 0000 0000 000020000 而DA转换时的数据转换关系为:-55V对应为04095(D/A转换为12位),其数据格式(双极性电压输出时)为: 输入D/A数据编码正满度1111 1111 1111正满度1LSB1111 1111 1110中间值(零点)1000 0000 0000负满度+1LSB 0000 0000 0001负满度0000 0000 00003编程实现测试信号的产生利用上位机的“脚本编程器”可编程实现各种典型信号的产生,如正弦信号,方波信号,斜坡信号,抛物线

6、信号等。其函数表达式分别为:1) 正弦信号 , 2) 方波 3) 斜坡信号,a为常量4) 抛物线信号,a为常量这里以抛物线信号为例进行编程,其具体程序如下:dim tx,op,a 初始化函数sub Initialize(arg) 初始化函数 WriteData 0 ,1 对采集卡的输出端口DA1进行初始化tx=0 对变量初始化end subsub TakeOneStep (arg) 算法运行函数 a=1op=0.5*a*tx*tx 0.1为时间步长tx=tx+0.1if op3 then 波形限幅 tx=0 end ifWriteData op ,1 数据从采集卡的DA1端口输出end sub

7、sub Finalize (arg) 退出函数WriteData 0 ,1 end sub通过改变变量tx、a的值可改变抛物线的上升斜率。其它典型信号的编程请参考“THBCC-1”安装目录下的“计算机控制算法VBS基本波形”目录内参考示例程序。实验二 步进电机转速控制系统一、实验目的1了解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2理解步进电机的转速控制方式和调速方法;3掌握用VBScript或JScript脚本语言进行开关量的编程。二、实验设备1THBCC-1型 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2THBXD数据采集卡一块(含37芯通信线、16芯排线和USB电缆线各1根)3PC机1台(含软件“THBCC-

8、1”)三、实验原理1步进电机工作原理简介:步进电机是一种能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机械角位移或线位移的执行元件,它实际上是一种单相或多相同步电机。电脉冲信号通过环形脉冲分配器,励磁绕组按照顺序轮流接通直流电源。由于励磁绕组在空间中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轮流和直流电源接通后,就会在空间形成一种阶跃变化的旋转磁场,使转子转过一定角度(称为步距角)。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电机转过的总角度与输入的脉冲数成正比;电机的转速与输入脉冲频率保持严格的对应关系, 步进电机的旋转同时与相数、分配数、转子齿轮数有关;电机的运动方向由脉冲相序控制。因为步进电机不需要A/D转换,能够直接将数字脉冲信号转化成为角位移,它被认为是理想

9、的数控执行元件。故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打印绘图仪等数控设备中。不过步进电机在控制的精度、速度变化范围、低速性能方面都不如传统的闭环控制的直流伺服电动机。在精度不是需要特别高的场合,可以使用步进电机,以发挥其结构及驱动电路简单、可靠性高和成本低的特点。伴随着不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步进电机本身技术的提高,步进电机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现在比较常用的步进电机有反应式步进电机、永磁式步进电机、混合式步进电机和单相式步进电机等。其中反应式步进电机的转子磁路是由软磁材料制成,定子上有多相励磁绕组,利用磁导的变化产生转矩。现阶段反应式步进电机应用最广泛。2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原理步进电机和普通电机的区别主

10、要就在于其脉冲驱动的形式,必须使用专用的步进电机驱动控制器。正是这个特点,步进电机可以和现代的数字控制技术相结合。图14-1 步进电机系统的驱动框图如图14-1 所示,它一般有脉冲发生单元、脉冲分配单元、功率驱动单元保护和反馈单元组成。除功率驱动单元以外,其他部分越来越趋向于用软件来实现。3软件控制方法(并行控制)并行控制是指用硬件或软件方法实现脉冲分配器的功能,它输出的多相脉冲信号,经功率放大后驱动电机的各相绕组,其框图如图14-2所示。图14-2 步进电机软件控制框图该实验系统中的脉冲分配器由软件实现的,由数据采集卡中的DO1DO4作为并行驱动驱动,驱动四相反应式步进电机。四、实验步骤1、

11、实验接线1.1将数据采集卡单元中的DO1DO4分别接到步进电机单元的A、B、C和D输出端;1.2打开实验平台的电源总开关。2、脚本程序运行2.1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THBCC-1”,运行实验软件。2.2 顺序点击虚拟示波器界面上的“”按钮和工具栏上的 “” 按钮(脚本编程器);2.3在脚本编辑器窗口的文件菜单下点击“打开”按钮,并在“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算法”文件夹下选中“步进控制”脚本程序并打开,阅读、理解该程序,然后点击脚本编辑器窗口的调试菜单下“步长设置”,将脚本算法的运行步长设为100ms;2.3点击脚本编辑器窗口的调试菜单下“启动”;观察步进电机的运行情况;2.4点击“脚本编辑

12、器”窗口上 “停止”按钮,更改算法的运行步长,并再次运行算法程序,观察步进电机的运行;2.5 实验结束后,关闭脚本编辑器窗口,退出实验软件。五、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步进电机转速控制系统的方框图。2根据实验程序编写四相八拍方式的程序。六、参考程序dim n 变量定义sub Initialize(arg) 初始化函数SetDO FALSE ,1 SetDO FALSE ,2 SetDO FALSE,3SetDO FALSE ,4end subsub TakeOneStep (arg) 算法运行函数n=n+1if n=1 thenSetDO TRUE ,1 步进电机的A(DO1)SetDO TRUE

13、,2 步进电机的B(DO2)SetDO FALSE ,3 步进电机的C(DO3)SetDO FALSE ,4 步进电机的D(DO4)end if if n=2 thenSetDO FALSE ,1 SetDO TRUE ,2 SetDO TRUE ,3SetDO FALSE ,4end if if n=3 thenSetDO FALSE ,1 SetDO FALSE ,2 SetDO TRUE ,3SetDO TRUE ,4end if if n=4 thenSetDO TRUE ,1 SetDO FALSE ,2 SetDO FALSE,3SetDO TRUE ,4n=0end if end

14、 subsub Finalize (arg) 退出函数SetDO FALSE ,1 SetDO FALSE ,2 SetDO FALSE,3SetDO FALSE ,4end sub实验三 单闭环温度恒值控制系统一、实验目的1理解温度闭环控制的基本原理;2了解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3学习温度PID控制参数的配置。二、实验设备1THBCC-1型 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2THBXD数据采集卡一块(含37芯通信线、16芯排线和USB电缆线各1根)3PC机1台(含软件“THBCC-1”)三、实验原理1温度驱动部分该实验中温度的驱动部分采用了直流15V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的

15、原理与直流电机相同,直流15V经过PWM调制后加到加热器的两端。2温度测量端(温度反馈端)温度测量端(反馈端)一般为热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式利用传感元件的电磁参数随温度的变化的特性来达到测量的目的。例如将温度转化成为电阻、磁导或电势等的变化,通过适当的测量电路,就可达到这些电参数的变化来表达温度的变化。在各种热电式传感器中,已把温度量转化为电势和电阻的方法最为普遍。其中将温度转换成为电阻的热电式传感器叫热电偶;将温度转换成为电阻值大小的热电式传感器叫做热电阻,如铜电阻、热敏电阻、 Pt 电阻等。铜电阻的主要材料是铜,主要用于精度不高、测量温度范围(50150)不大的的地方。而铂电阻的材料主

16、要时铂,铂电阻物理、化学性能在高温和氧化性介质中很稳定,它能用作工业测温元件和作为温度标准。铂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0630.74以内为 RtR0(1atbt2)式中 Rt温度为t 时的温度;R0温度为0时的 电阻; t任意温度;a、b为温度系数。该实验系统中使用了Pt100作为温度传感器。在实际的温度测量中,常用电桥作为热电阻的测量电阻。在如图15-1中采用铂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当温度升高时,电桥处于不平衡,在a,b两端产生与温度相对应的电位差;该电桥为直流电桥。图15-1 温度测量及放大电路4温度控制系统与实验十三的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相类似,虽然控制对象不同,被控参数有差别,但对于计算机闭环控制

17、系统的结构,却是大同小异,都有相同的工作原理,共同的结构及特点。四、实验步骤1、实验接线1.1 用导线将温度控制单元24V的“+” 输入端接到直流稳压电源24V的“+”端;1.2 用导线将温度控制单元05V的“+”输入端接到数据采集卡的“DA1”的输出端,同时将温度变送器的“+”输出端接到数据采集卡的“AD1”处;1.3打开实验平台的电源总开关。2、脚本程序的参数整定及运行2.1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THBCC-1”,运行实验软件。2.2 顺序点击虚拟示波器界面上的“”按钮和工具栏上的 “” 按钮(脚本编程器);2.3在脚本编辑器窗口的文件菜单下点击“打开”按钮,并在“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

18、算法”文件夹下选中“温度控制”脚本程序并打开,阅读、理解该程序,然后点击脚本编辑器窗口的调试菜单下“步长设置”,将脚本算法的运行步长设为100ms;2.3点击脚本编辑器窗口的调试菜单下“启动”;观察温度加热器内温度的变化。2.4 当控制温度稳定在设定值后,再点击脚本编辑器的调试菜单下“停止”,重新配置P、I、D的参数或改变算法的运行步长,等加热器温度冷却后再次启动程序,并观察运行结果。2.5 实验结束后,关闭脚本编辑器窗口,退出实验软件。注:为了更好地观测温度曲线,本实验中可将“分频系数”设置到最大。五、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温度控制系统的方框图。2分析P、I、D控制参数对温度加热器中温度控制的影

19、响。六、参考程序dim pv,sv,ei,ex,ey,k,ti,td,q0,q1,q2,op,x,Ts,ux,tv 变量定义sub Initialize(arg) WriteData 0 ,1end subsub TakeOneStep (arg) 初始化函数 pv = ReadData(1) 当前温度电压测量值 sv=50 设置温度 k=20 ti=5 td=0 Ts=0.1 采样时间100ms ei=(sv-35)/30+1.18) -abs(pv) 当前偏差 q0=k*(ei-ex) 比例项 if Ti=0 then q1=0 else q1=K*Ts*ei/Ti 积分项 end if

20、q2=k*td*(ei-2*ex+ey) /Ts 微分项 ey=ex ex=eiop=op+q0+q1+q2if op=3.5 then op=3.5end ifif op4 then 滞后时间为:控制步长*n sv=2 给定值 ei=sv-pv Ts=0.1 采样时间100s Tm=1 k=10 op=exp(-Ts/Tm)*opx+(1-exp(-Ts/Tm)*opxx+(1-exp(-Ts/Tm)*ei/(k*(1-exp(-Ts/Tm)-(1-exp(-Ts/Tm)*exp(-Ts/Tm)*eix/(k*(1-exp(-Ts/Tm) opxx=opx opx=op eix=eiWriteData op ,1 输出值给DA1通道end ifend subsub Finalize (arg) 退出函数WriteData 0 ,1end sub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