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46.33KB ,
资源ID:39795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9795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备考常见常考古代文化常识查漏补缺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备考常见常考古代文化常识查漏补缺Word文档格式.docx

1、 【谦称】有下列6种: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

2、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

3、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

4、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5、。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

6、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

7、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

8、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二、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 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o)、始龀(chn)童年泛

9、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o di)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jy)之年100岁 三、古代职官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

10、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

11、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

12、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

13、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

14、,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

15、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

16、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

17、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复为太史令。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

18、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

19、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

20、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

21、,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

22、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

23、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

24、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

25、调叫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四、古代地理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

26、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

27、,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

28、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殽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会于西河外渑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