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181.61KB ,
资源ID:39940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9940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

1、1.3编制依据本导则以国家、省、市和部门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在各类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参照同类城市的技术标准与准则,并结合成都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制定。1.4研究对象本导则重点研究居住区级以及基层社区级公建配套设施的配置,同时对商业街和项目配建提出了具体要求。1.5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成都市中心城五城区及高新区,其他区(市、县)参照执行。1.6应用原则未建成区、旧城成片改造区域宜依据本导则提出的标准和布局形式安排各类公共设施用地;建成区可结合用地规模、周边设施条件、行政管理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考虑。2. 分级分类2.1公建配套设施分级2.1.1 公建配套设施分为城市级、大区级、居

2、住区级以及基层社区级四级,详见表2-1-1。表2-1-1 公建配套设施分级级别服务范围及人口城市级主要指市级、区级公建配套设施大区级服务于由自然地理边界和交通干线等分割形成的功能相对完整的区域,服务人口约为20万人居住区级服务于一个居住区,服务人口约为5万人基层社区级以社区为基本服务单元,服务人口通常为1-1.5万人2.1.2 城市级公建配套设施是以满足城市居民较高层面的公共服务需求、发挥区域辐射职能为目标提供服务功能的设施。2.1.3 大区级公建配套设施以本地区约20万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服务于由自然地理边界和交通干线等分割形成的功能相对完整的区域。大区级公建配套设施宜结合轨道交通和公交枢纽

3、站点在交通便捷的区域中心地带设置,形成大区级公建配套设施中心,宜设置购物中心、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共活动广场等设施。2.1.4 城市级、大区级公建配套设施的具体内容和规模应根据城市发展的阶段目标、总体布局和建设时序而确定。本导则重点研究居住区级以及基层社区级公建配套设施的配置。2.2公建配套设施分类2.2.1 公建配套设施按照使用功能分为九类,详见表2-2-1。表2-2-1 居住区级及基层社区级公建配套设施分类序号类别主要内容1行政管理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等2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用房等3教育中学、小学、幼儿园等4医疗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5文化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站等6体育综

4、合运动场、综合健身馆、居民健身设施等7交通市政公交场站、变电站、公厕等8绿地广场居住区绿地、社区绿地、广场等9商业服务业农贸市场、便利店、餐饮店、邮政、银行、保险等2.2.2公建配套设施按照建设实施主体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政府主导实施的公建配套设施,包括表2-2-1的前八类设施和农贸市场;第二类为以市场推动为主的公建配套设施,主要为商业服务业设施(不含农贸市场)。3.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3.1居住区级公建配套设施3.1.1 居住区级公建配套设施以一个居住区约5万人为服务对象,宜集中设置(除少数设施外),在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或邻近公共交通站点形成中心,为居民提供综合、全面的日常生活服务项目。图3-

5、1-1 居住区级公建配套设施集中设置示意图3.1.2 居住区级公建配套设施采用“居住区服务中心(包括6项)”+“独立设置(8项)”即“6+8”方式进行配置。居住区服务中心项目宜以综合体方式叠建布置,其内容与配置标准按表3-1-1的规定。独立设置的8项居住区级公建配套设施应独立占地,内容与配置标准按表3-1-4的规定;其中5项宜结合居住区服务中心相对集中设置,形成中心,如图3-1-1。表3-1-1 居住区服务中心配置标准(6项)分类设施内容设置项目及功能要求建筑规模(m2)备注新区旧城3-4万人5-6万人7-8万人街道办事处20001500按每个街办5-10万人设一处 【注1】社区服务中心政务服

6、务大厅10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功能250030003500应有单独出入口【注2】综合健身馆见表3-1-2【注2】文化活动中心(含青少年活动中心)见表3-1-3400045005000其他配套设施公厕、再生资源回收站等公厕60;回收站80-100公厕60,回收站50【注3】合计1216013660151609600注: 1.街道办事处及社区服务中心的设置应与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划保持一致,但同时要考虑一些涉农街办将来拆分的可能。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综合健身馆在每个街道办事处至少应设一处,若街道办事处人口大于8万人,建

7、议设两处或根据规划人口规模设多处,每处规模不小于表3-1-1标准。3. 配套设施指可叠建在居住区服务中心内的小型设施;其中公厕应结合主体建筑底层临街设置,并有单独出入口,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4.上述项目没有条件进行集中叠建时,应根据专项规划、控规和技术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设置。表3-1-2 综合健身馆配置内容单处建筑面积(m2)乒乓球场两台一组40-85羽毛球场150-175普通游泳池(长度25m)610-910武术、体育舞蹈、体操、儿童游戏400-2000棋牌、台球、器械健身80-400附属用房(储藏室、更衣室、办公室等)综合健身馆总面积2000-3000(旧城2000)在保证总建筑面积

8、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选设群众需要的体育设施 表3-1-3 文化活动中心配置项目(含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筑面积(m2)图书阅览室 (含电子阅览室)约500 藏书34万册(0.5册/人)综合排练室每处不小于150 舞蹈展览室个人摄影、收藏等展览、评比观演厅(小剧场)200座,约1000文化活动室综合文化活动教室分为普通教室和大教室 每处面积介于55110 培训、讲座书画室每处约80美术书法专业工作室每处约50音乐、戏曲等棋牌室及其它文化活动中心总面积4000-5000(旧城3000)在保证总建筑面积的情况下,各活动室可根据实际需要设一处或多处表3-1-4 独立设置的居住区级公建配套设施项目(8项)

9、用地规模(m2)中学按专项规划标准进行配置【注2】【注4】综合运动场【注1】见表3-1-53000-10000【注3】【注4】派出所2000按每个街办5-10万人设一处,尽可能单独建设,出入口方便车辆和人员进出居住区绿地人均1.5(含社区及组团级绿地)建议邻近居住区服务中心宜设置不少于2000平方米绿地【注4】金融商业服务业居住区商业中心包括大中型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店;邮政、银行、保险、证券公司营业所等15000-25000公交场站【注5】加油站1200-3000加气站约22001. 综合运动场、派出所、居住区公园、居住区商业中心、公交场站宜与居住区服务中心集中设置。2. 中学应按可独立开

10、放操场的要求进行设计;并宜临道路设置港湾式停车区,方便家长接送孩子需要。 3. 控规中规划体育用地均为综合运动场用地,配建服务设施按每100平方米用地面积配置不大于3平方米建筑面积,且总建筑面积不大于500平方米。 4. 中学、综合运动场、居住区集中绿地应同时作为避难疏散场所,其设计及建设应满足成都市中心城避难场所布局规划的要求。 5. 公交场站根据专项规划及实际需求经专项论证确定规模。表3-1-5 综合运动场配置内容单处用地面积(m2)篮球场560-730排球场290-390足球场(五人制)460-1340门球场380-730网球场540-680轮滑滑冰场510-610宜结合其他设施设置长步

11、(散步、健步走)跑步场(长度60-100m)300-1000运动场总计注: 在保证用地面积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选设群众需要的体育设施图3-1-2 居住区服务中心叠建方式示意3.1.3 居住区服务中心宜以综合体的形式集中叠建布置(功能分布参照图3-1-2)。旧城总建筑面积约为9600m2,用地规模不少于5000m2;新区总建筑面积约为12000-15000m2,用地规模不小于10000m2。建议建筑密度为45%,容积率为2.5。具体规划编制及管理时,可结合用地规模、周边设施条件、行政管理等具体情况选取全部或部分功能进行叠建。3.1.4 为促进公建配套设施实施,居住区服务中心可叠建商业服务业及办公设

12、施。图3-1-3 商业服务与居住区服务中心结合设置示意3.1.5 居住区级公建配套设施集中叠建后,节省用地应优先补充其他各类公建配套设施的不足。3.2基层社区级公建配套设施3.2.1 基层社区级公建配套设施以一个社区约1-1.5万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服务项目,宜在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集中设置(除少数设施外)。3.2.2 基层社区级公建配套设施采用“基层服务中心(包括4项)”+“独立设置(4项)” 即“4+4”方式进行配置。基层服务中心宜以叠建方式集中设置,其内容与配置标准详见表3-2-1。“独立设置”的基层社区级公建配套设施要独立占地,其内容与配置标准详见表3-2-4,

13、其中2项设施宜结合基层服务中心相对集中设置。表3-2-1 基层服务中心配置标准(4项)行政管理及社区服务社区用房【注1】详见表3-2-3详见表3-2-2800400商业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用房便利店、早点店、储蓄所等小型商业服务设施500邮政所20农贸市场【注2】1000-1500环卫休息站、开闭所、公厕环卫休息站:供工人休息、更衣、沐浴和停放小型车辆、工具等环卫休息站20开闭所200-300公厕60 根据电力负荷测算确定开闭所设置数量和服务半径。公厕应结合主体建筑底层临街设置,并应有单独的出入口总 计230032001. 表中社区用房与现行控规中社区居委会提法相对应。 2. 农贸市场宜布置在建

14、筑底层或采用半地下方式设置。 3. 上述项目没有条件进行集中叠建时,应根据专项规划、控规和技术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设置。表3-2-2 旧城社区用房详细内容及标准设施设置内容用房功能设置建议行政管理设施社区居委会党建室社区党组织办公、活动二者合并设置,也可与警务室联合设置 40居委会办公室办公、居民调解社区警务室值班、休息可与前两项联合设置于住宅底层 20社区服务设施社区服务站社区就业服务室就业咨询/培训/服务 二者合并设置,标识系统应清晰明了 50劳动保障服务室劳动政策咨询/社保服务 法律援助咨询服务室法律咨询/服务 20社区救助室、残疾人服务室捐助、救助服务 医疗卫生设施计生服务计生服务站计生

15、宣传/保健服务旧城区因医疗设施较充足,故未设卫生服务站文化娱乐设施文化活动站多功能活动室文娱活动(书画、音乐欣赏、茶座)/室外健身100室外健身设施可结合绿地设置图书阅览室图书借阅可与多功能活动室联合设置市民学校素质培训/社团活动可结合社区内的学校设置80合 计400表3-2-3 新区社区用房详细内容及标准 80 20100社区救助室残疾人服务室咨询/保障/救济设于底层,有单独出入口 文娱活动(书画、音乐欣赏、茶座)120室内健身室活动、健身6040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站医疗卫生保健、计生服务、康复理疗200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覆盖的地区设置8001标“”项目为新区社区用房增加的设施。2

16、标“”项目为新区社区用房面积增加的公建配套设施。表3-2-4 独立设置的基层社区级公建配套设施项目(4项)设置项目内容用地规模(m2)设置要求教育设施小学 按专项规划进行配置【注2】【注3】幼儿园 见表3-2-5学位数按25-30座/千人进行配置体育设施居民健身设施【注1】200 可与绿地广场结合设置社区绿地【注1】人均1m2(含组团绿地)1基层服务中心宜与居民健身设施、绿地集中设置。2. 小学应按可独立开放操场的要求进行设计;宜临道路设置港湾式停车区,方便家长接送孩子需要。3. 小学、社区集中绿地应同时作为避难疏散场所,其设计及建设应满足成都市中心城避难场所布局规划的要求。表3-2-5 幼儿

17、园最小建筑规模控制标准最小规模最小建筑面积(m2)幼儿园25003班(90人)12002500-35006班(180人)17003500-45009班(270人)245012班(360人)3000图3-2-1 基层服务中心叠建方式示意3.2.3 基层服务中心以综合体的形式集中布置(功能分布参照图3-2-1),建议建筑密度为50%,容积率为2.0。具体规划编制及管理时,可结合周边公建配套实际情况及用地情况选取全部或部分功能进行叠建。3.2.4 为促进公建配套设施实施,基层服务中心可叠建商业服务业及办公设施。3.2.5 基层社区级公建配套设施集中叠建后,节省用地应优先补充其他各类公建配套设施的不足

18、。3.3商业街3.3.1利用控规中二类住宅用地设置底商形成商业街,发展社区商业,并可通过租用店铺的方式弥补公建配套设施的不足,每个社区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街道进行设置。3.3.2 设置要求(1) 底层设置商业的道路宽度不宜大于20米。(2) 底商宜设为两层,且临街商业檐口高度、材质、色彩、店招统一,禁设卷帘门。商业街3.3.3合理控制建筑裙房与街道之间的尺度关系,创造宜人的城市公共街道空间,鼓励增设近人尺度的骑楼、檐廊、挑檐、挑廊等建构筑物。 骑楼 檐廊 挑檐 挑廊3.3.4 临商业街鼓励拼建,形成连续的商业空间界面。3.4项目配建3.4.1 建设单位进行开发建设时,应按表3-4-1根据项目规模配置变配电设施。表3-4-1 专业变电站配建表用地性质开发建筑面积(m2)变电设施住宅用地2万以下箱式变压器户外设置2万-20万环网柜户外设置,用户专用变配电设施根据设计另行考虑。20万以上开闭所、环网柜根据用电负荷进行可行性论证,项目规模较大时可经论证设专用变电站。开闭所、环网柜宜户外设置,如设置在地下室的,高度不低于4米。用户专用变配电设施根据设计另行考虑。商业用地2万以上3.4.2 建设单位进行住宅及商业项目开发建设时,每个项目应至少设置一处垃圾收集点。4.附 则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负责对本导则进行解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