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19.05KB ,
资源ID:40021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0021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认知模型的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于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认知模型的教学设计.docx

1、基于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认知模型的教学设计基于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认知模型的教学设计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以苯酚滴耳液成份的探究为例,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认知模型,自主认识苯酚的性质。主要介绍教学内容分析、认知模型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关键词:有机物结构;化学性质;认知模型;苯酚文章编号:1008-0546(20_)10-0068-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20_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概括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建模学习的思维过程与科学家的实践创

2、新思维过程非常贴近,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及真实的科学探究活动1-2。在化学教学中使用模型的重要意义在于模型是科学推理的基础,具有简化复杂现象、对表征实体的基本预测、促进科学知识交流、支持抽象实体的可视等教学功能3。长期以来,高中有机物化学性质教学一方面一直在强调结构决定性质,但另一方面就从来没有讲清什么是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结构到底怎样决定性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因此,学生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缺乏预见性,当遇到陌生情境的问题时就束手无策。本节课运用已经建立起的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认知模型,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自主认识苯酚的性质。一、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认知模型分析凯库勒建立起碳链结构理论之后

3、,俄国著名化学家布特列洛夫首次提出了化学结构的概念。他认为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原子性质、数量和彼此关系4。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就是化學键、相互关系就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则是以反应类型的形式来表现的。1.极性单键能够发生取代反应烷基碳氢键取代是自由基型取代反应,苯环上碳氢键取代是亲电取代反应,带正电荷的氢原子被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溴乙烷分子中由于溴的电负性大于碳,所以碳溴键中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溴原子,使碳溴键产生极性,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容易断裂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带负电荷的溴原子被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如在NaOH水溶液中的水解反应是S2亲核取代反应。2.不饱

4、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中键的键能为267kJ/mol,碳碳三键中键的键能为236kJ/mol,键能均比碳碳单键的键能小。因此,两种键易断开,随后形成更强的键,容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1,3-环己二烯失去两个氢原子变成苯时,不但不吸热反而放热,这说明:苯比相应于环己三烯要稳定得多,从而导致了一个稳定体系的产生。因此,尽管苯的C/H比值等于或大于不饱和烃的C/H比值,但苯的不饱和性却不显著,难发生加成反应。3.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使有机物具有某些特性溴原子是吸电子基团,由于溴原子的吸电子作用使得与之相连的碳原子正电性增强。带正电性的碳原子又会吸引与它相邻的原子上的电子而使邻近键上的共用电子对也产生偏

5、移,这样依次影响下去,使吸电子作用达到不直接与溴相连的部分,从而使得碳氢键和碳氢键极性增强,且碳氢键的极性大于碳氢键极性,在一定条件下容易断裂发生一些特殊反应,如溴乙烷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发生的消去反应。氧化反应是大多数有机物的共性,但由于受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一些有机物能够易被一些特殊的氧化剂氧化。苯基是吸电子基团,受它们的影响使得碳氢键极性增强,碳上的氢原子活泼,从而表现为苯的同系物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烷基是给电子基团,由于诱导效应使得苯环邻对位碳氢键极性增强,易发生取代反应。基于以上分析,在学完人教版选修5第二章后学生应建立起的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认知模型,见图1。二、教学内容分析新

6、课标中要求“认识酚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酚与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烃的衍生物。羟基和苯环决定了它的化学性质,此外还取决于羟基和苯环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苯酚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有机物分子内基团间相互作用的认识,这是苯酚化学性质教学的核心。为后面醛和酸的学习提供方法,做好铺垫。苯酚甘油滴耳液用于急性及慢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成分是苯酚和甘油,有效成分是苯酚。甘油用来做溶剂,同时具有保湿的作用。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苯酚甘油滴耳液创设问题情境、基于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认知模型及实验探

7、究苯酚的性质,不仅可以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使用化学药品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推动人类社会生态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三、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因素已经掌握了烃和卤代烃的性质,认识到其性质的差异是由结构不同造成的;以乙醇为例认识了醇类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对苯酚的结构有了初步认识。(2)思维、方法能够从饱和程度、共价键的极性及基团间的相互影响认识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建立起了认识有机物化学性质认知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学习了醇的性质。(3)情意因素对于陌生事物,学生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迫切地想将已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具体生产中去,但实验的设计和探究,知识的迁移和应

8、用能力还明显欠缺,需进一步提高。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苯酚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理解苯酚的化学性质及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了解酚类化合物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1)通过苯酚性质及苯酚甘油滴耳液成分的实验探究,了解并初步实践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2)学会应用设计对照实验方法,探究苯酚的性质。(3)应用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认知模型,自主认识苯酚的化学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的设计、评价和操作,学会猜想加论证的思维方法,养成务实求真、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2)通过苯酚用途及其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学习,树立绿色化学、生态文明的理念,做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

9、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态。五、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环节1: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展示苯酚甘油滴耳液实物和说明书。苯酚甘油滴耳液用于中耳炎的治疗,主要成分是苯酚和甘油,有效成分是苯酚。甘油的作用是什么?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假设。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化学之于人类的生活有三个层面的意义: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应用物质。以物质的用途及其在新兴领域的应用为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已经知道甘油易溶于水,并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行业中,由此可推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将其溶解在甘油中是为了增大苯酚的溶解度。通过对照实验验证假设,即苯酚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在

10、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和气味等物理性质,在实验探究完毕后及时总结。实验方案设计见表1。环节2:探究苯酚的弱酸性药物为什么要与氧化剂、碱性物质分开存放?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苯酚是否具有酸性?探究苯酚的弱酸性。从药物的注意事项出发,推侧出苯酚可能具有酸性和强还原性。苯酚晶体边缘显红色就是苯酚具有一强还原性的有利证据,可向学生介绍被氧气氧化的机理,即学生通过pH试纸、石蕊试剂、中和反应等多种方法验证苯酚的酸性。实验方案设计见表2。为了印证苯酚的弱酸性,可向学生介绍苯酚及碳酸的电离常数(25),即苯酚的Ka=1.310-10,碳酸的Ka1=4.410-7 Ka2=4.710-11。因此

11、,如果向苯酚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同样可以看到澄清的苯酚钠溶液又变浑浊,即发生反应:测定甘油水溶液的pH。甘油和苯酚中都含有羟基,为什么苯酚水溶液显弱酸性而甘油水溶液呈中性?引导学生应用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认知模型分析甘油和苯酚结构差异,是由于受苯环影响,使羟基的O-H键容易断裂,在水分子作用下呈现弱酸性。环节3:探究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如何检验滴耳液中含有苯酚?苯酚与溴的反应很灵敏,用浓溴水进行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滴耳液中含有苯酚,已知苯酚一硝基取代反应相对速率和产物分布见表3。类比苯与澳的反应,学生不难想到苯酚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也可以被溴原子取代。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如

12、果溴水足量,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的产物是什么?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苯酚分子羟基邻对位易被取代的原因是受羟基的影响,使苯环上邻、对位碳氢键易断裂。实验设计见表4。由于浓溴水有毒,实验可由教师演示,学生实验可用FeCl3代替浓溴水。环节4:应用模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认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认知模型,分析苯酚还有哪些化学性质。苯酚分子中存在O-H、C-O和C-H极性单键以及碳碳不饱和健,学生应用已形成的认知模型容易总结出苯酚的其它化学性质,板书设计见图2。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对开发利用化学资源的同时应注意的问题。材料一:3-5%的苯酚水溶液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消毒,此外苯酚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

13、,广泛应用于制造酚醛树脂、环氧树脂、锦纶纤维、增塑剂等。使用过程中会向空气中释放苯酚。材料二:苯酚通过灌溉、雨水等途径,在土壤环境中被吸收、积累而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并且通过所种植的农作物对污染物的吸收所富集,最终对人类的健康、生存、繁衍造成危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化学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和制造新物质的同时,也在改变我们的生态环境。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是高中化学课堂永恒的主题。六、反思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认知模型应用于苯酚滴耳液成份的探究中,形成了有机物结构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对有机物的认识从宏观物质、官能团的视角,发展到化学键水平,学生能够主动地从化学键角度认识有机物的性质,形成了自主分析复杂有机物结构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抓住时机,将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落到实处,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