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49.37KB ,
资源ID:40299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0299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石兆玉医疗建筑供热空调系统的节能途径讲解学习.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石兆玉医疗建筑供热空调系统的节能途径讲解学习.docx

1、石兆玉医疗建筑供热空调系统的节能途径讲解学习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现代医院供热空调节能新技术应用一、医疗建筑供热空调系统的特点1根据北京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06 年报批稿),将医 院建筑划归公共建筑,应按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05 年 7月)进行设计。2根据医疗建筑的特点, 大体上可以分为二类, 一般病房更接近 于民用住宅,全天24小时应满足均匀负荷要求;门诊、手术室、CT、 核磁共振等大型诊治机室,白血病、烧伤、呼吸器官病等特殊病房以 及实验动物饲养室等应按公共建筑进行设计, 一般应符合工作负荷与 值班负荷的不同要求。3对于医疗建筑,其室内环境,绝大多数应满足舒适性要求。对

2、 室内温度、 湿度、新风量、风速的要求, 只需满足舒适性的范围即可, 不同于工业过程设计,不需要设计成恒定参数。4医疗建筑,除对室内环境有舒适性要求外,还有消毒、洁净、 无菌等要求, 所以供热空调系统具有多种热媒的特点, 往往同时有热 水系统,蒸汽系统和空气系统并存的状况。 对于供暖系统常采用热水 系统;对于舒适性空调系统常采用热水、空气系统;对于无菌、洁净 系统则采用直流式全空气的空调系统。5根据以上特点,医疗建筑的设计参数可综合为下表 :医疗建筑供热、空调系统基本设计参数建筑名称室内温度室内相对湿度洁净标准(级)新风量(%)换气次数(次 /h)风速(m/s)气流噪声dB(A)室内风压(Pa

3、)夏冬夏冬白血病房22-2622-26V 60V 60100、无菌217-3300.15-0.3水平层流 30%8-150.1-0.25办公室26-2718-2040-6045-601-2诊室、放射、治疗26-2718-2040-6045-601-2般手术室、病房23-2622-2640-6045-601-6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基本内容1 概述1 )该标准为国家标准,自 2005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本标准适用 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 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93同时废止。建筑划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民用

4、建筑又分为居住建筑和公 共建筑。公共建筑则包含办公建筑 (包括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楼等) 、 商业建筑(商场、金融建筑等) 、旅游建筑(旅馆、饭店、娱乐场所 等)、科教文卫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 筑等)、通信建筑(为邮电、 通讯、广播用房) 以及交通运输用房 (台 机场、车站建筑等)。目前,中国每年竣工建筑面积约为20亿m2,其中公共建筑约有4 亿m2。即占总建筑竣工面积的1/5左右。2) 按本标准进行的建筑节能设计,比既往的传统建筑设计节能50%,即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的 建筑设计相比较,全年运行过程中供暖、通风、空调与照明的总能耗 比较

5、。其中公共建筑的照明节能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的有关规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建筑用能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1/41/3。而公共建筑(特别是大型商场、高档旅游饭店、高档办公楼 等)的全年能耗, 约 5060%用于供暖和空调制冷系统, 2030%用于 照明。因此,在公共建筑的节能中供热、空调制冷的节能占有重要地 位。3) 影响公共建筑的供热、 空调制冷能耗, 主要是二个方面的因素: 一个是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传热,大约占到 20%50%,其中夏热冬 暖地区(含福州、厦门、广州、深圳、南宁、北海、梧州等)约占 20%;夏热冬冷地区(南京、合肥、九江、武

6、汉、上海、杭州、长沙、 南昌、桂林、重庆、成都、贵阳、绵阳等)约占 35%;寒冷地区(兰州、太原、唐山、北京、天津、大连、石家庄、西安、拉萨、济南、 青岛、郑州、洛阳、徐州等)约占 40%;严寒地区(A区:海拉尔、 满州里、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等; B区:长春、乌鲁木齐、通辽、四平、呼和浩特、沈阳、哈密、鞍山、张家口、酒泉、 吐鲁番、西宁、银川、丹东)约占 50%。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建筑物供热、空调制冷和照明系统能耗。应该 注意到:越是北方,越是寒冷地区,建筑物围护结构散热能耗占的比 重越大;越是南方,建筑物围护结构散热能耗占的比重越小,反而供 热、空调制冷系统能耗占的比重越大。因此

7、,建筑节能,在改善建筑 物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和遮阳性能的同时, 还必须提高建筑物供热、空 调制冷和照明系统的能效,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本设计标准就 是在改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和遮阳性能的同时, 努力提高供热、空调制冷系统的能效,由两个方面,共同实现节能 50%的目标。4)本节能设计标准,节能50%的节能目标,是以1980年的公共 建筑做为“基准建筑”。在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下(主要指室内温度、 湿度),以“基准建筑”全年暖通空调和照明能耗作为 100%,然后以 节能50%为目标,相应调整围护结构、供热空调与照明的相关参数, 从而制定本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1980年“基准建筑”的有关参数见下表:1

8、980年“基准建筑”传热系数(w/ m2.k)外墙屋顶外窗其他哈尔滨1.280.773.26遮阳系数,均取0.80,供 暖、燃煤锅炉效率0.55, 空调冷源为水冷机组:离 心机能效比4.2,螺杆机能 效比3.8,照明参数 25w/m2。北京1.701.266.40上海2.001.506.40广州2.351.556.40在编制标准的过程中,为达到节能 50%的目标,各部分所承担的 节能比例如下:从北方至南方,围护结构分担的节能率约为2513%;供热空调系统分担的节能率约 2016%;照明设备分担的节能率约718%。2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 主要是室内设计温湿度和新风量的确定。 室内设计温、湿度

9、的设计,与能耗多少有密切关系。在加热工况 下,室内设计温度每降低1C,能耗可减少510%;在冷却工况下, 室内设计温度每提高1C,能耗可减少810%。因此,为了节能,不 宜盲目提高室内设计温度的标准。空调系统新风量的设计,主要有二个目的:一是稀释室内有害物 质的浓度,使CO2的日平均值保持在0.1以内,满足人员的卫生要求; 二是补充室内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其具体数值,见每一部分有关表格给出的数据。3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这部分属于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主要内容是根据各城市的建筑 气候分区,规定了建筑外围护结构(屋面、外墙、外窗等)的传热系 数和遮阳系数的限值。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限值是以 198

10、0年的有 关数值为基数, 考虑了不同建筑气候分区所承担的围护结构的节能百 分比,而计算出来的。对于南方地区,夏季需要空调的城市,由太阳辐射造成的冷负荷 往往超过由外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因此,为了减少夏季太阳 辐射的影响,必须设置遮阳措施。为此,除严寒地区外,其他地区都 规定了遮阳系数的限值。1 )几条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1本节能设计标准,第4.1.2条强制性规定:“严寒、寒冷地区建 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 0.40”。建筑体形系数,是指建筑外围护 结构的外露面积与所包围的建筑体积之比(m2/m3)。建筑体形系数, 表示单位建筑面积所包函的外围护结构面积大小, 该值越大, 建筑的

11、散热损失越大,建筑能耗愈大,为节能给出了强制性的限值。2设计标准第 4.2.2条,给出了在规定的建筑体形系数下, 围护结 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的强制性的限值。 根据地区的冷暖, 外墙传热 系数为0.451.5w/m2k (基准建筑为1.282.35 w/m2k),在节能建筑的 设计中必须遵守(因限值太多,不一一列出) 。3设计标准第 4.2.4条强制性规定:“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 0.7。当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小于 0.4时,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可见透射比不应小于 0.4”。玻璃的传热系数比较大,建筑窗墙比越大,冷、热负荷愈大。为 了节能,窗墙比必须给以

12、强制性的限定。窗墙比限定在 0.7 以下,在 考虑建筑立面的美观、 透亮的同时, 能有效遏制窗墙比盲目增大的发 展趋势。4设计标准第 4.2.6 条强制性规定:“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 于屋顶总面积的 20%”。这条强制性规定也是为了遏制太阳辐射引起 的冷、热负荷的过多增加。实测证明: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过大,常 常造成冬季室温过冷、夏季室温过热现象。2)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设计标准第 4.3 节规定,上述几条强制性条文,若在节能建筑设 计中不能满足时, 必须进行围护结构的权衡判断。 权衡判断的基本方 法是将设计建筑中的超标部分改为规定内的数值,计算全年能耗值, 作为参照建筑。然后将设计

13、建筑中的有关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 计算全年能耗,若其值小于、等于参照建筑的全年能耗,则修改后的 设计建筑为达标的节能建筑。4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 这部分内容较多,只进行最主要方面的介绍。1) 冷热负荷计算。在 5.1.1 条中,明确规定:在“施工图设计阶 段,必须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目前,设计人员常 常将热、冷负荷的估算指标, 做为单体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冷热负 荷的依据,结果导致装机容量大,管道直径大,水泵配置大、末端设 备大的“四大”现象。为了遏制上述设计错误,将该条文规定为强制 性条文是合理的。2) 明确规定集中采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 即强调集中采暖

14、系统应采用热水系统。 这是因为热水系统与蒸汽系统比较, 不但供暖 效果好而且易于调节,有利节能。3)对于公共建筑内的高大空间 (如大堂、候车(机)厅、展厅等), 宜采用辐射供暖方式。这种方式比散热器供暖方式不但供暖效果好, 而且节能 15%左右。4)第 5.3.1 条规定:“使用时间、温度、湿度等要求条件不同的空 气调节区,不应划分在同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中” 。对于医院,各种 不同用途的建筑,其室内环境要求各不相同,不但有温、湿度的不同 要求,而且还有洁净、 无菌等要求。 因此,对于医院,特别是手术室、 不同类型的诊治机室和各种特殊病房, 往往需要设计成各自独立的全 空气空调系统。5)第 5.

15、3.2 条规定:“房间面积或空间较大、 人员较多或有必要集 中进行温、 湿度控制的空气调节区, 其空气调节风系统宜采用全空气 -空气调节系统,不宜采用风机盘管系统。这里所说的风机盘管是空 调系统的一种室内末端装置, 所谓带有风机盘管的空气系统, 是一种 水系统与风系统相组合的空调系统,一般称水 - 风空调系统。这一条 规定,实际上说清楚了,在高大空间宜采用集中全空气空调系统,房 间空间不大时宜采用集中的水 -空空调系统亦即风机盘管空调系统” 。6)第 5.3.14 条规定:当送风量大于或等于 3000 m3/h 的直流式空 调系统或设计新风量大于或等于 4000 m3/h 的空调系统,且新风和

16、排 风温差大于、等于8C,宜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且额定热回收效率 不应低于 60%。对于医院的特殊病房、手术室和诊治机室,由于洁净、无菌等要 求,不但送风量大而且必须全部排掉,称为直流式全空气空调系统。 由于排风具有相当的冷、热能量(冬天为热量,夏天为冷量) ,简单 的全部排掉是一种能量的极大浪费。 因此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 冬天 用排风加热新风,夏天用排风冷却新风,具有很明显的节能效果。7)为了提高水系统和风系统中的水泵、 风机的输送能效, 在本节 能设计标准中,都给出了具体的限值。其中集中热水采暖系统,规定 了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EHR),在空调的冷、热水系统里,将控 制输送能效比(ER

17、),在空调风系统里,将限制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 率( Ws)。8) 为了控制水系统的热损失不超过 5%,为了减少风管的冷量损 失;水管、风管必须保温,并对其保温材料的热阻给出了限值。为防 止夏季冷水管结露,还必须进行保温的校核计算。9) 节能设计标准, 对公共建筑的冷热源方式也作了明确规定, 强 调推广电厂的热电冷联供,多种能源(热、电、燃气)的复合利用以 及水(地)源热泵技术。 、燃煤的火力发电厂,发电效率只有 30%,其中近 50%的热量通过 冷却塔冷却成为低品位的热量散至大气中。 热电厂的功能, 就是除了 发电外,能将大量的冷却废热用于供热、制冷,系统能效可提高到 70%以上。优先发展热电

18、厂是节能的重要途径。天然气是一种洁净、 环保能源。其能效利用最高的方式是采用联合循环的热、 电、冷联供。 天然气先在燃气轮机或内燃机内燃烧发电, 其烟气在余热锅炉中产生 过热蒸汽在汽轮机中进行第二次发电,然后将余热用来供热、制冷。 这种多种能源的复合利用,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夏天制冷、冬天制热的制冷机称为热泵,用电制冷制热的热泵称 为电热泵, 用热(热水、蒸汽、燃气)制冷制热的热泵称为热源热泵。 用水温或地温作为热泵的自然热源称为水(地)源热泵。用水(地) 源热泵可以显著提高其性能系数,有重要的节能意义。10) 标准第 5.4.2条,作为强制性条文规定: “除了符合下列情况 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热

19、锅炉、 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 的热源”。因为煤电能效只有 30%,再加电网损失,用电作为供热、空调的 热源,其系统能效只有 27%,是一种高投入、高能耗的供热、空调方 式,作为强制性条文加以限制是必要的。11) 为了达到 50%的节能目标,标准对热源、冷源的效率进行了 强制性规定(见第 5.4.3、 5.4.5、 5.4.8和 5.4.9条):对于燃煤的蒸汽、 热水锅炉,其额定热效率为 78%;燃油的蒸汽、 热水锅炉额定热效率 为89%。对电制冷(热)机组的性能系数(COP,额定制冷工况)、 能效比(EER,运行工况)和蒸汽、热水、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 水机组和性能参数都给

20、出了限定性的指标。三、供热空调的节能潜力和节能技术措施 对于公共建筑,一项重要的节能潜力和节能措施是改善围护结构 保温性能和遮阳性能,以减少冷、热负荷。另一项节能的重要措施是 提高供热、空调系统的能效,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提高冷热源的 效率;减少水网、风网的冷热损失;改善水网、风网的电耗输送 效率;消除用户冷、热不均造成的冷、热损失;克服供(冷、热) 大于求(冷、热需求)的无效损失和更新空调中的降温除湿工艺过程 的能耗挖潜技术以及多种能源的复合循环利用。 对于蒸汽系统, 必须 重视冷凝水回收问题。对于减少水网、风网的沿途冷、热损失而进行的管道保温措施, 目前已有成熟的技术, 这里不再详述。 下

21、面就其他 6个方面的内容做 一些介绍。1变室温调节 对于公共建筑,包括医院,如办公楼、门诊楼、诊治机室等,一 般都是白天使用。过去,不管上班、下班,一律按上班的室内标准供 冷、供热,这是一种极大的能源浪费。据统计,公共建筑耗能大,这 种供(冷、热)大于求(冷、热需求)的运行方式是重要原因。改变供大于求的运行方式的技术措施就是实现变室温调节:如医 院,对办公楼、门诊楼、诊治机室,上班时间按上班的室内标准(冬 季18C,夏天25C)供冷、供热;下班时间,冬季按值班采暖运行(室温8C),夏季空调停运。对于民用住宅,一般病房,实行白天、 夜间(睡眠时间)不同室温的方式运行。实践证明,夜间在人们睡眠 期

22、间,室温比白天降低1-2C,人会具有更好的舒适感。目前,无论冬季供暖, 夏季空调, 都已研制成功了变室温调节器。 这种调节器,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自由设定上班、 下班,白天、 夜间,周末、节假日的室温标准。设定一旦确认,调节器即可按设定 要求,自动进行调节、控制。这种调节、控制,对于热水供暖系统, 是靠改变循环水量来实现, 对于空调系统, 则是通过改变风量来完成 的。对于热水供暖系统,如果白天按上班的室温标准(18C)运行16 小时,夜间按值班采暖要求(室温 8C)运行8小时,则可节约热能 20%,是相当可观的。从过去的全天恒室温运行,到变室温调节,无论从理念到技术, 都是比较简单,容

23、易实现的。只要人们提高了节能的自主意识,那么 供热、空调系统的节能,根据先易后难,首先应该从大力推广变室温 调节开始。2多热源的联网运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第 5.1.2 条明确规定:“严寒地区的公 共建筑, 不宜采用空气调节系统进行冬季采暖, 冬季宜设热水集中采 暖系统。对于寒冷地区,应根据建筑等级、采暖期天数、能源消耗量 和运行费用等因素, 经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是否另设置集中 采暖系统”。根据这条规定,我国属于严寒地区的东北、内蒙和山西 北部以及西北地区的北部,冬季都应该设置独立的热水集中供暖系 统。由于我国是以燃煤为主的国家,因此热水集中供暖系统,其热源 绝大多数是以燃煤锅炉为主

24、。为了提高燃煤锅炉的热效率(从 55%到 80%以上),主要的技术 措施是:增大锅炉容量,目前我国的热水锅炉容量最大的已达 90MW (130t/h);充分利用热电厂供热(电站锅炉效率可达 90%), 我国现已规定,30万kw以下容量的发电厂,必须是同时供电、供热 的热电厂;实现多热源联网运行。为了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我们 更关心的是锅炉的工作效率(即运行效率) 。有的锅炉虽然额定(设 计)效率很高,但锅炉的设计,运行匹配不合理,相当数量的锅炉不 能满负荷运行, 结果造成锅炉运行效率的低下。 实现多热源联网运行 的目的,是通过多种热源的协调、 匹配充分发挥热电厂供热和大容量 锅炉的节能优势,

25、尽量让效率高的锅炉满负荷运行, 进而提高热源的 平均运行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3实行热计量收费本标准规定:无论空调系统,供热系统都应设置调节装置,特别 是在散热器处,必须强制装设恒温阀。同时在热入口安装热量计量装 置,实行按热收费。实行按计量收费,从节能的意义上考虑,主要是能消除系统的冷 热不均,节能潜力为2030%。冷热不均,主要是流量分配不均造成的:室温C)相对流量(实际流量/设计流量)4.40.1611.30.317.50.7119.91.4220.22.40这组数据说明,对于供暖系统,流量不足室温过低;流量过多, 室温过高。同样,对于空调系统,水系统流量不足室温过高,流量过 多,室温过

26、冷。推行计量收费,一个重要内容是加装各种流量调节阀,提高供热 系统和空调系统的调节性能,实现流量的均匀分配,从而消除系统的 冷热不均。由于冷热不均,系统浪费热量、冷量约在 2030%,因此, 实行计量收费,把因冷热不均损失掉的热量、冷量找补回来,对于节 能有重要意义。对于这一点,不少业内人员,尚未认识。现在,反复 加以说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4.分布式变频循环水泵的应用5.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任何一个公共建筑,包括医院,不管其功能如何,室内环境都有 温度、湿度的要求,除了满足人的舒适性,还要稀释 CO2浓度,排除 室内有毒的发挥性气体。过去传统的空气调节系统,是把空气,先整 体进行降温除

27、湿,然后再送入要空调的房间。整体降温除湿的方法, 是把空气整体降温至露点温度,使空气中多余的水蒸汽冷凝成水,然 后将其湿度合格的空气加热到送风温度,再送入空调房间。这种传统的冷凝除湿降温工艺,缺点是使空气整体过冷加热,造成冷热量的极 大浪费。现在国内外,正在积极的推广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顾 名思义,即是将空调房间的空气降温系统与空气除湿系统完全分成两 个独立系统。室内的空气降温由1821C的冷水系统(高温水源)通 过干式风机盘管或辐射板实现(室温 25C)。1821C的冷水,可以由废水、地下水源或制冷机提供。采用 1821C冷水降温,可以避免 空气的过冷、再热,节能是明显的;即使采用制

28、冷机提供 1821C的冷水,由于蒸发温度的提高,制冷机的性能系数也会显著提高。空气的除湿功能是由新风系统独立完成的。新风通过溶液除湿全 热回收装置,使空气湿度达标。在此同时,送入房间的新风,通过置 换的方式,稀释CO2和排除室内有毒的挥发性气体。溶液除湿全热回 收装置中的溶液吸收新风中的多余水蒸汽, 达到新风除显目的。而吸收水蒸汽的溶液又经室内排风加热,将从新风吸收过来的水蒸汽又释 放到大气中,起到除湿器的再生作用。靠新风系统直接除湿,避免了 冷凝除湿因过冷的热量损失,而且又回收了排风系统的废热,实现了 热量的循环利用。经理论计算和工程实践,这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比传 统系统节能566

29、7%,具有很大的推广意义。新风湿度控制系统 二室外 排风溶液除湿 全热回收器温度控制系统夏:高温水源 冬:供热热源水 辐射板干式风机盘管f室内温度控制除湿新风 室内环境控制室内湿度、CO2 排风图一 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对于医院,无论是一般病房还是手术室、特殊病房都可以采用这 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6.分布式能源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是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式供能系统而言的,通常是 指小规模的、分散方式的供能系统。一般发电容量为几 kw至50MW 的小型模块机组,布置在用户附近,对用户(如公共建筑)进行独立 的电、热、冷供应。分布式能源系统也称为建筑电热冷联供系统。这 种能源系统,建筑所需

30、用电,一般由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容 量小的采用内燃机和汽轮机联合发电) 自备提供,跟电网实行联网不 送电,电力不足,由电网补充。发电装置产生的废热由余热锅炉、吸 收式制冷机、热泵、除湿全热回收器等转换成蒸汽、热水、冷水、冰, 为建筑提供热量、冷量、借以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这种分布式能 源系统可以做到多种能源的复合利用, 能源不同品位的转换,利用蓄 能,实现电负荷的峰、谷互补其节能的综合效率可高达 80%,如果与 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相结合,节能效果更加明显。这种分布式能源系统,在我国刚刚起步,最早是在上海浦东国际 机场工程中应用,已有数年的运行经验。北京燃气集团大楼的以燃气 内燃机发电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已进入初步运行阶段。北京某国际商业 广场能源中心的工程也正在筹建中。图二分布多能源管理系统7.闭式冷凝水回收系统1)冷凝水回收的必要性1蒸汽系统中,冷凝水回收后可节约热能 10%左右。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