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7 ,大小:129.47KB ,
资源ID:40537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0537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x

1、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规 划 说 明 书(20082020)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 曾澄楠副组长: 蔡述武 张培光成 员: 邱树煌 谢伟平 郑锦木 舒 展 黄东明 黄方亮赖运胜 吴锡雄 刘书灿 彭健伟 陈往溪 余伟光周永龙 詹松辉 蔡克秋 吴维凯 庄振广 罗海山领导小组办公室:主 任: 郑锦木副主任: 廖益良 叶安辉成 员: 张建国 符诗存 龚 民 梁华贤 梅雪清审 核:张建国 规划编写小组: 符诗存 龚 民 梁华贤 程伊里 梅雪清潮 州 市 国 土 资 源 局二 0 0 八 年 六 月目 录前 言 1一、编制依据 2二、规划期、范围和资料来源 3三、技术路线与工

2、作流程 3第一章 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工作进展 5一、地质灾害现状 5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26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主要问题 27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28一、指导思想 28二、规划原则 29三、规划目标 29第三章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30一、分区依据、原则 30二、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方法及步骤 31二、易发区划分 36第四章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 42一、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原则 42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依据及标准 42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 44四、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工作部署 44第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 47一、编制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47二、地质

3、灾害风险区划 47三、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建设 47四、地质灾害信息网络建设 54五、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及防治示范区建设 55六、积极推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55七、地质灾害治理 56八、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程 62九、开展地质灾害专项研究 62十、新增地质灾害点或灾害隐患点详细调查 63十一、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工程 63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64一、投资估算依据 64二、投资估算方法与估算水平年 64三、规划投资估算 65四、资金来源 66五、经济效益 66六、社会效益 66七、生态环境效益 66第七章 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主要措施 67一、切实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

4、管理 67二、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67三、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的投入机制 68四、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监测机构 68五、完善管理手段,建立健全基本制度 68六、加强地质灾害科普宣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与水平 69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提高综合防治水平 69附表 潮州市地质灾害汇总表附图:1、潮州市交通位置图2、潮州市行政区图3、潮州市地形图4、潮州市地质图5、潮州市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图6、潮州市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7、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8、潮安县(含潮州市区)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9、潮安县(含潮州市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10、饶平县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

5、图11、饶平县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前 言本规划所称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韩江中下游,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接壤交界,西与广东省揭阳市的揭东县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与汕头市相连,东南面临南海,地理位置在北纬231925241353,东经11508211171100之间,全市总面积为3613.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3080.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3平方公里平,海岸线136公里。全市常住人口252万人,城市化水平53.6。现辖湘桥区、枫溪区、饶平县

6、、潮安县。全市地势北和西北高,南和东南低,地貌特征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占总面积的65,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和潮安县北部,丘陵和山地海拔一般在80300米之间,全市1000米以上高山7座,最高峰为潮安县北部凤凰山,海拔1497.8米。南部和东南部为河流冲积平原和海积平原。区内水系发育,韩江、黄冈河分别从西北往东南斜贯全市后注入南海。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多年平均蒸发量1461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685.8毫米,7883的降雨集中在49月份。因暴雨多,自然灾害比较频繁。近年来,随着潮州市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持续不断发展,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作用的加剧,加之地质环境条件在空间上的

7、差异和气象条件在时空方面的变化,由此而导致各类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据统计,全市已发生地质灾害733处,其中,崩塌276处,滑坡446处,泥石流9处,地面塌陷2处,造成19人死亡,受伤13人,毁坏房屋2377间,农田1470亩,直接经济损失6103.03万元,潜在威胁17373人安全,潜在经济损失9473.75万元,地质灾害已对潮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影响,并时有引发社会纠纷,也成为阻碍潮州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影响社会安定的较重要因素之一。为落实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避免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给

8、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潮州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要求,编制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是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的宏观性指导文件,辖区内有关地质灾害防治活动均应以本规划为指导,并符合其它相关管理规定。一、编制依据(一)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年3月1日);(二)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03年7月25日);(三)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国土资发200179号)(20012015年);(四)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广东

9、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12015年)的通知”(粤府200463号);(2004年6月23日); (五)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编制市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地环)字2003221号)(2003年11月18日);(六)潮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七)潮州市城镇规划(20042025年);(八)潮州市矿产资源规划(20012010年);(九)潮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5年);(十)潮州市委市政府及其他部门的相关文件等。二、规划期、范围和资料来源规划以2007年为基准期,2008年2020年为规划期,规划阶段划分为近期20082010年、中期20112

10、015年、远期20162020年。规划资料截止到2007年6月。规划范围为潮州市辖行政区范围,潮安、饶平二县和湘桥、枫溪二区,总面积3613.9平方公里,其中,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区为陆域面积3080.9平方公里,不包括海域面积533平方公里。规划资料来源:饶平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潮安县(含湘桥区、枫溪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潮州市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及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等。三、技术路线与工作流程按照潮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20年)编制方案要求,根据潮州市地质灾害的发育现状,本次编制规划的技术路线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密切结合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重

11、大工程布局对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在分析和研究全市地质灾害发生特点与规律的基础上,对全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分区,并结合城市发展布局与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和危害程度之间关系划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提出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和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所规定程序,先后征求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政府、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气象局、市公路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旅游局、市国土资源局、潮安县政府、饶平县政府、湘桥区政府、枫溪区管委会、潮安县国土资源局、饶平县国土

12、资源局、)意见,并根据小组成员单位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送审稿,由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组审查,审查通过后,报潮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实施。编制规划的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编制规划工作程序流程图 修改修改通过修改第一章 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工作进展一、地质灾害现状(一)区域地质环境1、地形地貌潮州市地貌特征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65%,地势北和西北高,南和东南低,丘陵、山地海拔一般在80300米之间,全市1000米以上高山7座,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和潮安县北部。境内主要山脉有粤闽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脉支脉和潮梅交界的莲花山系凤凰山脉。凤凰山脉的主峰凤凰大髻,海拔1497.8米,是

13、全市最高山峰。凤凰山坐落于潮州城区北面约40公里处,主峰山势巍峨屹立,终日云雾缭绕,银瀑飞泻,雄伟壮丽;乌岽山是凤凰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391米。南部和东南部为河流冲积平原和海积平原,沿海岛屿和海岸港湾多。地貌形态与构造、地层、岩性等特征有关,是由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共同作用结果,按地貌类型的成因可分为中山、低山构造侵蚀,丘陵构造剥蚀,平原台地侵蚀堆积三种地貌形态,按形态特征分为中山地形、低山地形、丘陵地形、河谷或海积平原地形。2、气象与水文潮州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4,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0.5。多年平均蒸发量146

14、1毫米,多年均降雨量1685.8毫米。从常年的情况来看,4月份进入雨季,49月份降雨量占总降雨量7883。由于受海洋气团的影响,普遍吹偏南风,带来丰沛的雨水。6月份是前汛期的降雨高峰期,各地出现暴雨的机会甚多。同时,每年的610月又是热带气旋影响广东的主要时段,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有89%以上出现在这个时段内。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潮州市多年来的极端最高气温为38.7,出现在1953年8月12日。9月至翌年3月潮州气温逐渐下降,开始进入旱季,此时多晴朗天气,少降水,光照充足。韩江、黄冈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潮州全境。韩江为粤东第一大河,源于梅江和汀江。梅江发源于广东省紫金县与陆河县交界的七星岽,汀

15、江发源于福建省宁化县的木马山,两江汇合于三河后称为韩江, 韩江从西北向东南斜贯县境,支流众多,有凤凰溪、文祠水、秋溪水、田螺湖水、石陂水、金砂溪水、铁东水、坎下湖水、江东水、白莲水、白贡水、浮石水、小松水、大松水、克安水、西林水、绿竹水、高厝塘水、头塘水、二塘水等,集雨面积都在400平方公里以上。在潮州市区以南,韩江分东溪、西溪、北溪,流经潮安县境内后经汕头、澄海境内入海。3、地层与岩石规划区内出露的地层较简单,从老到新有三叠系、侏罗系和第四系。(1)三叠系(T)规划区出露的三叠系上统为银瓶山组(T3J1y),主要分布于潮安的文祠意溪铁埔磷溪镇一带,及饶平的汤溪新圩樟溪镇一带,呈团块状或长条状

16、展布。岩性主要以泥岩、粉砂岩、泥岩夹砂岩或砂砾岩为主。(2)侏罗系(J)主要分布于潮安县的凤凰、万峰林场、赤风镇,饶平县的饶洋、三饶、新塘、汤溪、樟溪等镇。中生代侏罗系下统,包括上龙水组()、长埔组()、蓝塘群(T3J1L),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碎屑岩和海陆交互沉积的砂岩、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厚度约1610米。地层与下统呈不整合接触。中生代侏罗系中统,包括麻笼组(J2)和漳平组(),零星分布,岩性为杂色较粗的碎屑岩,由灰白-灰或紫灰-浅紫色砾岩、砂砾岩、粗砂岩及粉砂岩和页岩组成。厚度2001100.5米。中生代侏罗系上统,包括高基坪群(J3K1G)、热水洞组(J3r)、水底山组()、南山

17、村组(J3K1),由海陆交互相沉积的侏罗系下统金鸡群地层构成,上部及底部为英安质、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中部为火山碎屑岩沉积,厚度约4176.8米。(3)第四系(Q)新生代第四系沉积物多分布于河流两侧及海湾浅滩处,其沉积物厚度的分布受北西向断裂带所控制。黄冈河河流阶地仅沉积几米厚的沉积物,至下游黄冈镇附近,其沉积厚度厚达86.49米(据广东省水文二队25号钻孔资料,其终孔深达88.78米)。一般沉积厚度为3050米不等。(4)岩浆岩火山岩:以安山岩(火成岩)、英安斑岩、流纹斑岩等火山碎屑岩类为主,多分布于建饶、韩江林场、新塘、新圩、三饶、浮滨、樟溪一带。英安斑岩、流纹岩或伟晶岩脉经风化而成的高岭土

18、。侵入岩:侵入岩主要是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花岗岩为主。燕山早期的多呈中粗粒状,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花岗岩经长期强烈风化作用,风化深度达68米。形成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床,部分含矿品位已经达到工业要求。晚侏罗世侵入岩,包括石英闪长岩(J3)、花岗闪长岩(J3)、二长花岗岩(J3)、黑云母花岗岩(J3),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早白垩世侵入岩,包括石英闪长岩(K1)、花岗闪长岩(K1)、二长花岗岩(K1)、钾长花岗岩(K1)、黑云母花岗岩(K1),以钾长母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为主。晚白垩世侵入岩,包括辉绿玢岩(K2)、花岗斑岩(K2)。4、岩土体特征根据规划区岩石(层)、结构、构造和岩石力学性质等特征

19、,可将规划区内岩、土体划分为四种类型工程地质岩组。(1)砂、砾石、粘土多层土体(I)主要分布在韩江河两岸河谷台地平原和山间盆地及坡脚残积土体发育地区,呈长条状或面状产出,南部三角洲呈面状产出,为河谷平原的第四系冲洪积层(QhG)。其地形较平坦,水力坡度小,主要岩性为砾石、砂、砾石、砂质粘土、粘土等,呈多层物质结构,地下水以孔隙水为主,砂、砾石、砂性土一般呈松散中密状态,渗透系数一般为2.355米/d,承载力0.10.2米Pa;粘性土呈可塑软塑状态,压缩性高,透水性差,承载力0.10.15米Pa。(2)层状软红层岩组()主要分布于规划区中部和东部等,包括侏罗系上统水底山组(J3d)。岩性主要为紫

20、红色、肉红、紫灰的页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砂岩、沉集块岩、沉凝灰岩,泥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夹砂岩或砂砾岩等。呈中一薄层状结构。岩相变化大,钙质、泥质胶结,岩石结构构造松散,极面风化,风化后遇水易软化,强度急剧降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5.0-15.0MPa,弱风化微风化层可作为中小型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3)层状较软较硬碎屑岩组()主要分布于规划区北部和中东部,即潮安县的凤凰、磷溪等一带,地层为中生界三叠系上统银瓶山组(T3J1y),侏罗系下统、中统、上统层;侏罗系下统蓝塘群(J3J1L)、上龙水组(J1)、长埔组(J1)、中统漳平组(J2),上统南山村组(J3k1n)。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岩

21、、泥岩为主夹砂岩或砂砾岩,英安质火山碎屑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砂岩夹泥岩、细砂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等,呈中厚层状构造,软、硬不一,微含水,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一般为2036Mpa,节理裂隙较发育,大型建筑物基础要注意避开软弱层及节理裂隙处。(4)块状较硬坚硬侵入岩、潜火山岩组()主要分布于规划区北部潮安县的凤凰镇,中部潮安县的文祠镇、归湖镇、赤凤镇,东部铁埔镇、磷溪镇,饶平县的上饶镇、饶洋镇、三饶镇等。侵入时代为白垩纪、侏罗。纪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等。潜火山岩时代为侏罗纪(J3),主要岩性花岗斑岩。新鲜岩石致密坚硬,连续性好,不透水,物理力学强度高

22、,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4568Mpa。表层岩石极易风化,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5、地质构造规划区位于新华夏系构造第二隆起带的东南侧,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南部东段交接地段。区内广泛发育有新华夏系构造,以北东向构造为主,与北西向构造互为配套,构成“多字型”控制区,区域性的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了规划区东南部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形成与展布,地貌上形成了开阔的三角洲平原,区内较大水系也是沿北西断裂带发育的,如韩江水系。(1)北东向断裂北东向断裂主要有潮安县的三八断裂、南坑洋断裂、水美断裂、坑美断裂、大坑断裂;饶平县的大塘坝断裂、狮尖岭断裂、白秀塘山断裂。本组断裂属压扭性断裂,总体走向为北东4560,倾

23、向东南,倾角较陡,一般6575。断裂在测区内延伸长度不等,一般为1020公里。沿断裂广泛发育着动力变质带,使侏罗系地层发生褶皱变质,促使花岗岩类产生岩石破碎糜棱化、硅化、叶腊化等。(2)北西向断裂北西向断裂,其走向一般为300330之间,构造形迹长一般为9-17公里,最长可达35公里。本区北西向断裂主要有潮安县的田中断裂、万峰断裂、安溪断裂、韩江断裂、东岗寨断裂、田东古巷断裂等,饶平县的清泉溪断裂、双溪断裂、富岭断裂(三饶断裂)、漳溪断裂、黄冈河断裂。(3)近东西向和南北向断裂是北东、北西向断裂的配套构造,规模一般较小,在规划区内延伸长4-6公里,主要有近东西向横洋断裂和近南北向横田断裂。6、

24、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含水层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将规划区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二种类型。现分述如下:(1)松散岩类孔隙水零星分布于黄冈河等河流两岸阶地、沿河冲积盆地及残坡积层较厚的山坡坡脚,含水层为冲洪积卵石、砾石、砂和亚砂土,厚度一般小于20米,潜水位埋深18米,单井涌水量一般25552m3/d,矿化度一般小于0.2g/L,水化学类型属于HCO3NaCa型水。(2)基岩裂隙水按岩性不同,又可分为层状基岩裂隙水和块状基岩裂隙水。层状基岩裂隙水广泛分布于规划区中生代的沉积碎屑岩中。含水层岩性为石英砂岩、粉砂岩、英安质、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裂隙发育,表土层厚,植

25、被较好,泉水常见流量0.100.45L/s,单井涌水量1015m3/d,水位埋深235米,水化学类型HCO3-Ca及HCO3Cl-Ca型,矿化度多为0.020.058g/L。块状岩类裂隙水广泛分布于规划区北部、东部、南部等侵入岩分布区中,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等。侵入岩表层风化,风化表土层及残坡积层裂隙发育,水量较丰富,风化层厚一般为225米, 局部达50米,植被较为发育,泉水常见流量0.1-1.0L/s,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及HCO3ClNaCa型,矿化度为0.020.06g/L。(3)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主要受降雨、地形地貌

26、、岩性条件、地质构造等条件的控制,既有区域上的普遍规律,又存在地段上的不同差异,很难严格区分地下水的补给区、迳流区和排泄区,同一区段既可以接受降雨的渗入补给形成迳流,同时又是排泄区。地下水的补给:规划区内雨量充沛,降雨渗入补给是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在覆盖型宽谷地段,地表水(山塘、水库、水产养殖、水耕地、溪流等)也为地下水提供补给来源,规划区山地地表岩层(石)风化强烈,风化层厚度较大,受构造活动影响、岩层(石)破碎、植被覆盖率60%。降雨渗入补给条件和储水条件好,岩石节理、裂隙的发育有利于大气降雨垂直渗入补给。地下水的迳流与排泄:在地势较高的山丘区地下水获得降雨渗入补给后,地下水的潜流流程一般较

27、短,补给区与迳流区基本相一致,地下水通过节理、裂隙、层理、构造破碎带中由地势较高处向低处迳流排泄于河流中,或者通过沿坡潜流到盆地边缘或坡脚部分形成泉水。总之,降雨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山区和丘陵的风化壳、断层、岩石节理、裂隙、破碎带等有利降雨的渗透和地下水径流,构成平原地下水侧向补给主要来源。7、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特征人类工程经济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日趋强烈,是形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道路交通建设,矿山开发、石场开采、民用建房、水利水电设施建设等。(1)道路交通建设随着潮州市社会经济发展,除了已修建广州梅州汕头铁路,广州汕头和深圳汕头、汕头厦门高速公路外,还对规划区内省道

28、、县道、村道都进行了不断修建和改造,如:潮州汕头、潮州揭阳、潮州梅州、潮州厦门、潮州凤凰、潮州万峰路段等。因此,近20年来的各种等级公路修建和改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形成许多人工边坡,这些人工不稳定斜坡在强降雨条件下往往诱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如凤凰镇、新塘镇、万峰林场、赤凤等乡村公路在修改建中形成很多危险斜坡诱发地质灾害。(2)矿山开发潮州市矿山和石场开采主要以个体开采为主,据统计开采各种矿山和石场约60多处,主要开采的矿产有铅锌矿、硫铁矿、锡、铜、高岭土矿和采石场等。长期以来,由于只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矿山、石场地质环境保护,往往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很

29、大的威胁。如:古巷镇、登塘镇各种矿山的开采,由于大面积的地表开挖,山坡上的大量弃土、弃石经过强降雨和特大暴雨被洪水冲到河沟、农田中,导致水土流失,使河床淤高,农田无法复耕。(3)城乡建设潮州市中部和南部地貌为平原区,分布面积大,人口密度也较大,但规划区北部、西北部属中山低山丘陵区,由于山区镇山多平地少,民用建房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山区削坡建房随处可见,如凤凰、文祠、万峰、赤凤、归湖等镇农村均采用削坡建房,并形成许多高陡斜坡,这些人工斜坡没有采取护坡等防灾措施,呈裸露状,特别在雨季或强降雨的诱发下,易形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据潮安县调查资料统计,由城乡建设引发并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不同类型地质灾害

30、隐患点有117个,占总灾害点66.9%。2006年7月15日,潮安县归湖镇高原村由于强降雨诱发山区山体滑坡,造成5人死亡,2人重伤的悲剧。这些城乡建筑物靠削坡拓宽地基搞建设,人工边坡一般都具临空面大、高、陡等特点,雨季或强降雨极易使这些危险斜坡发生灾变。由此可见,削坡建房是造成本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4)水利水电工程设施建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电力需求也越来越大。据统计,潮州市近30多年来新建有水库、水电站约40多座。在兴建水库、水电站过程中,也难免会形成大量的高陡边坡和弃土,这些都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如凤凰镇凤凰和凤溪水库、水电站,归湖镇凤南水电站、磷溪镇岗山水库、

31、水电站、登塘镇田东水电站等。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设施的建设也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二)地质灾害分布及发育特征潮州市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局部断裂构造较发育,雨水充沛,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等自然环境条件影响,特别是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据统计,全市已发生地质灾害733处,其中崩塌276处,滑坡446处,泥石流9处,地面塌陷2处,实地调查232处,其中崩塌71处,滑坡156处,泥石流3处,地面塌陷2处,因地质灾害造成19人死亡,受伤13人,毁坏房屋2377间,农田1470亩,直接经济损失6103.03万元,潜在威胁17373人安全,潜在经济损失9473.75万元。从全市地质灾害发生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全市已发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在733处已发地质灾害中,自然因素诱发的有202处,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