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4.34KB ,
资源ID:41011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1011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案精选5篇修改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案精选5篇修改版.docx

1、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案精选5篇修改版第一篇: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案五年级音乐下册花木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故乡是北京,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2通过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教学重、难点 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时安排1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看大戏 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学生进行复习演唱。师:上节我们学唱了歌曲看大戏,这是一首具有河南豫剧风格的创作歌曲。今天我们首先要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的器乐曲花木兰。二、欣赏乐曲花木兰1简介花木兰。2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花木兰

2、音频,在聆听前提出问题:(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ABA。)(2)乐曲的那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A段昂扬有力、B段抒情优美、A欢快热烈。)聆听以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3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E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战场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4)再次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主题A是由哪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 学生自由回答:由板胡与管弦乐队

3、演奏。4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二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B或A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抒情、优美;表现了木兰及将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三部分。 提示学生注意: (1)这部分音乐与前面哪个部分基本相同?(与第一部分相同,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结束部分情绪更为热烈。)(2)乐曲第三部分表现了什么?(表现了木兰与将士们在战场英勇杀敌,得胜后荣归故里,家乡父老热烈欢迎壮士凯旋的场景。) 6完整欣赏乐曲花木兰,随音乐进行展开想象。三、欣赏故乡是北

4、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 再听一遍:作品与本主题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第二篇:五年级音乐花木兰报花名教案设计五年级音乐花木兰报花名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与评剧唱段花为媒,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通过欣赏乐曲

5、花木兰,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教学重、难点 欣赏乐曲花木兰,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教材分析 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 北朝民歌花木兰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讲的是原是女儿之身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经过十二年的浴血奋战,荣归故里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曾有多个不同戏种的版本。此剧简略人们熟悉的故事交待过程,着重描写了花木兰对军中生活的心理体验,对家乡“当户织”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回归故里后的人生感悟。 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了解音乐各部分的情绪;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风格。2欣赏:评剧报花名。 原作成兆才,解放后经过改编,1963年由吴祖光等人编剧,拍成了电影,影响广泛。这出戏并未跳脱俗套,是一部传统

6、的才子佳人式的喜剧,然而却是十分可爱的一部作品。它色调明朗,节奏欢快。俏丽爽快的富家小姐张五可以及喜剧色彩极浓的媒婆阮妈,是最活泼出彩的两个角色,特别是张五可,说话做派很有些新女性独立泼辣的气质,叫人不喜欢都难。 花为媒的故事并不复杂:大户人家的小姐张五可,才貌双全,自视甚高,被媒婆阮妈说与王家公子王俊卿。王公子早已属意表姐李月娥,相思成疾,对这门亲事不情不愿。阮妈私下安排王俊卿相看张五可,王却找了表弟贾俊英代劳。张、贾二人一见钟情,贾未挑明身份,张五可误以为王公子回心转意,十分高兴。谁料那边李家也不是省油的灯,成亲当日,抢先施计把花轿抬到了王家,惹得张五可怒闯洞房。一番混乱之后,众人终于弄清

7、事情的原委,两对有情人各成眷属。 报花名是这出戏的名段之一,说的是阮妈要王公子前来张家后花园偷偷相看(实际上来的是表弟贾俊英),这边哄骗五姑娘下楼赏花,用报花名的游戏拖延时间。张五可伶牙俐齿,借报花名之机,以牡丹玫瑰自比,把个有眼不识金镶玉的王公子好一顿挖苦。那阮妈只盼着男方快来,说是自己也要报花名,却心不在焉,顺嘴胡扯,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使得这一段听上去趣味盎然。 这是新、赵版,新凤霞饰张五可,赵丽蓉饰阮妈。新凤霞的唱腔清脆甜美,玲珑剔透,真个如银铃一般;那时的赵丽蓉,不过三四十岁年纪,却已是一副烟沙嗓,她的表演诙谐风趣,与新凤霞配合,一俗一雅、一暗哑一明亮,相映成趣,堪称经典。歌

8、词: 五可:春季里风吹万物生,花红叶绿草青青,桃花艳梨花红杏花茂盛,扑人面的杨花飞满城。阮妈:你再报夏季给我听。 五可:夏季里端阳五月天,火红的石榴白玉瞻。爱它一阵黄昏雨,出水的荷花亭亭玉立在晚风前。阮妈:都是那个并蒂莲。 五可:秋季里天高气转凉,登高赏菊过重阳,枫叶留丹就在那秋山上,丹桂飘飘分外香,朵朵都是黄,冬季里雪纷纷梅花雪里显精神,水仙在案头添风韵,迎春花开一片金,转眼是新春。我一言说不尽春夏秋冬花似景,叫阮妈却怎么还有不爱花的人。爱花的人惜花护花把花养,恨花的人厌花骂花把花伤。牡丹本是花中王,花中的君子压群芳,百花香比无颜色,他偏说牡丹虽美花不香,玫瑰花开香又美,他又说玫瑰有刺扎得慌

9、,好花哪怕众人讲,经风经雨分外香,大风吹倒了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虽然是满园花好无欣赏,阮妈你带路我要回绣房!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复习歌曲看大戏 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学生进行复习演唱。师:上节我们学唱了歌曲看大戏,这是一首具有河南豫剧风格的创作歌曲。今天我们首先要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的器乐曲花木兰。二、欣赏乐曲花木兰简介花木兰。2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花木兰音频,在聆听前提出问题:(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ABA。)(2)乐曲的哪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A段昂扬有力、B段抒情优美、A欢快热烈。)聆听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3欣赏乐曲花木兰

10、第一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E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战场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4)再次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主题A是由哪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 学生自由回答:由板胡与管弦乐队演奏。4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二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B或A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抒情、优美;表现了

11、木兰及将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三部分。 提示学生注意:(1)这部分音乐与前面哪个部分基本相同?(与第一部分相同,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结束部分情绪更为热烈。) (2)乐曲第三部分表现了什么?(表现了木兰与将士们在战场英勇杀敌,得胜后荣归故里,家乡父老热烈欢迎壮士凯旋的场景。) 6完整欣赏乐曲花木兰,随音乐进行展开想象。三、欣赏评剧花为媒唱段报花名 初次欣赏报花名唱段。提示学生注意唱段中唱到了哪些花。 2再次欣赏报花名唱段,感受评剧的唱腔。 3教师简介故事花为媒的情节。 4教师简介评剧的唱腔特点及评剧艺术的代表人物白玉霜。 随录音报花名,学

12、生轻声哼唱。6欣赏报花名动画。四、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豫剧的花木兰和评剧报花名,请同学们后复习故事花木兰,以及豫剧、评剧的唱腔,下节汇报。第三篇:花木兰教案39花木兰 教学目标: 1、 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兰、代、巾、常、战、扮、装、善;认识“戈字旁”;能理解“经常、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赫赫战功”等词语;在教师指导下描写:战;继续学习音序查字法。 2、 3、 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能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清“花木兰为什么是巾帼英雄?”,从而学习花木兰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 2、 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在教师指导

13、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1、 2、 3、 出示:巾帼英雄,指名读,指导好“巾”和“英”的前后鼻音。 理解“巾帼英雄”的意思。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巾帼英雄,她就是“花木兰”, 板书课题:花木兰 学习生字“兰”, 齐读课题。 4、 过渡:读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介绍的是花木兰的故事,那为什么说花木兰是巾帼英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在拼音的帮助下,边读边想,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说明:由词语入手,展开文本学习,目的是,学习生字的同时,理解词意,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一个恬静美丽的女孩子是如何成为一个巾帼英雄的呢?学了课文就明白。 二、 学习课文 (一)整体

14、感知 1、 出示第一节,引读第一节, 学习生字:代I(读准字音) 字形:这个字的右边在书写时要注意, 一共是3笔完成 2、 为什么说花木兰是巾帼英雄呢?指名交流 说明:“为什么说花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巾帼英雄呢?”将这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一个问题引领全文,从阅读上,避开了繁琐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能更好地带着问题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1、板书: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l 板书时,学习生字“装”,l 扮:读准字音,复习音序查字法 l 理解“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意思。 2、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呢?赶快读读课文第

15、二、三节,找到相关的语句子多读几遍。 3、 出示课文2、3小节。 学习生字“常”,“常”这个字的第一笔很关键,是“竖”,一起书空。 理解“经常”。 2) 学习生字“战”: l 学习新部首“戈字旁”,一共4笔完成 l 指导正确书写“战” l 学生写“战”,教师巡视。 4、 指导读正确第二、三节。 1)指名分句读,重点指导读好第三节第一句话。 2)“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 l 了解“征兵文书”。 5、 创设情景,有感情朗读第二、三节。 可是木兰的父亲 _(师引读),如果父亲去当兵,_。(师创设情景,父亲去当兵会发生什么事?) 2) 而弟弟_,(师引读)如果弟弟去从军,_。(师创设情景,弟

16、弟去当兵会发生什么事?) 3) 4) 5) 试着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正是因为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都无法出征。于是花木兰决定:(指名读)指导读好花木兰坚定的语气。 齐读第三节 说明:为了能感受到当时花木兰面对家庭状况的着急心情,教师创设情景,“如果年老多病的父亲去从军,_。如果年幼的弟弟去从军,_。”1) 1) 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展开想象,能更好地理解花木兰为什么替父从军,从而激发学生有感情朗读,对文章的深刻内涵也自然从朗读中表现出来。 6、 你能用“因为_,所以_”的句式说说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原因吗?(二)花木兰英雄善战,立下赫赫战功,学习第四 节 1、过渡:称花木兰是巾帼英雄

17、,还因为她英勇善战。 板书:英勇善战,学习生字“善”字形 2、“英勇善战”指的就是花木兰非常勇敢,善于作战。当时,她告别了亲人, (出示第四节,引读第四节) 1) 2) 出示图片1、2、3,理解:花木兰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 指导读好四个短语。 3)小结:这一句话,连续用了四个动词,将花木兰奔赴前线的过程写得清楚而简洁,我们可以读好这四个词,来表现花木兰的英勇。3、师:在从军的数十年中,花木兰武功高强,英勇善战,和将士们打了数不清的战役,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击败了北方入侵的敌人,被当时的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1)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说的就是花木兰打了很多胜战,取得了很多胜战,你找

18、到了吗? 板书:赫赫战功。 2) 指导读好这句话。 说明:第四小节内容离学生较远,理解也就有困难,所以通过出示图片、教师叙述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先理解,再有感情地朗读。 4、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着板书,将黑板上这些词语全部用上,说说为什么称花木兰为巾帼英雄? (三)学习第五节 1、过渡引读:花木兰回乡后,又重新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这才发现,英勇善战的花将军,“原来”是一个姑娘。 指名读,读好“原来” 2、大家既惊讶又敬佩,惊讶的会怎么说?指名说敬佩的又会怎么说? 指名交流, 三、总结: 1、师:花木兰真是了不起,难怪被称为巾帼英雄,今天回家就可以向爸爸妈妈说说“花木兰”的故事。附: 39花木兰

19、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赫赫战功 巾帼英雄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下册花木兰教学设计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花木兰教学设计 教师;王善华 教学目标: 1、认识“逊 访 昼 袜 赫 凯 栋 谓 孝 帼”等字,体会花木兰忠孝两全、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品质。 2了解剧本特点,朗读品味语言。 3.朗读课文,知道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学习她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 4借助提示,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花木兰的故事。 5.能朗读 或表演本剧。 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难点 2、初步了解剧本这种

20、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播放音乐谁说女子不如男抽学生说说 这是什么剧的唱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一起理解她 板书课题(展示课件) 2、介绍背景。 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

21、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展示课件) 二、了解文章特点 1、这是一篇戏剧文章,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浏览课文,你能说说你的发现吗?(全文都是人物对话、文章要分幕、文中有说明性的文字等。) 2、教师小结剧本特点:像这种类型的文章就属于剧本。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剧本特点有: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2)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3)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 1.故事内容 2.重点通过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三、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木兰是一位巾帼英雄?请孩子们打开书,自己轻声读读课文,注意不加字,不漏字,把词语读

22、正确,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语(展示课件): 3、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一幕讲了什么故事?(展示课件:花木兰插图)(1幕;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紧急征兵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2幕:在从军的路上,花木兰与李大哥,张大哥,刘大哥不期而遇。3幕:花木兰凯旋而归,与家人团聚。板书:替父从军、在从军的路上、凯旋而归。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习第一幕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心理、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2)总结:师生小结 2、学习第二幕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心理、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2)总结:师生小结 3、学习第三幕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心理、动

23、作、表情和语气等, (2)总结:师生小结。 (五)回顾课文,总结全文(出示课件) (六)赞一赞:花木兰真是一位( )的女英雄。(板书:聪明、 朗、 有智有勇、 忠孝两全) 灵活:(有时间播放豫剧选段,学生表演花木兰) (七)、课外拓展(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15、花木兰 替父从军、在从军的路上、凯旋而归 聪明、 爽朗、 有智有勇、 忠孝两全 爽 第五篇:2015年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花木兰1.学会“昼、袜、赫、凯、孝、帼”等10个会认字。积累“逊色、凯旋、不期而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

24、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花木兰图片、课件。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我国古代妇女豪杰的课文,题目是花木兰。 (板书:花木兰) 二、介绍背景 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

25、、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三、再次认识剧本1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的文章有何不同。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2剧本有什么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3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1)故事内容。 (2)重点通过人物语言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四、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1理解词语。 逊色巾帼不期而遇 幸会须眉张灯结彩 2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学习课文第

26、一幕1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画出相应句子,做批注。2交流:(1)全文有几个人物? (2)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3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幕。 4重点句子导读。 军帖上说每家都要有男丁去当兵,可是爹的年岁大了,身体不如一天,弟弟年纪还小,他们怎么能去打仗呢?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写出了花木兰“唉声叹气”的真正原因,可以看出花木兰是一个孝顺父母,为父母着想的人。) 从小爹就教我们舞枪弄棍,可惜我们是女子,如果是男子,就可以替爹去从军了。 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为后文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作铺垫。)六、学习课文第二、三幕1花木兰是

27、怎样反驳刘大哥的观点的? 花木兰用质问的语气说出了女子的贡献,用具体事实说明“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道理。突出了女子的贡献和辛劳,帮助刘大哥认识到“当男子太亏”的错误观点,有理有据,令人心服口服,表现了花木兰个性爽朗、机智善辩的特点,反映了她男女平等的思想。2重点句子导读。 真的吗?我女儿木兰真的回来了吗?她在哪儿?她在哪儿?(连用四个问句突出了花母急切高兴的心情,表现了她对女儿的思念。) 我们与花将军并肩战斗了十二年,都没有发觉她原来是个女子,真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突出了战士们难以置信的心情,从侧面反映了花木兰女扮男装的成功。) 3为什么作者在结尾说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因为花木兰不仅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对亲人很关爱,而且她在战场上英勇善战,为祖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花木兰虽然是女子,但是一点儿也不输给男子,做到了忠孝两全,所以作者在结尾说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 七、小组表演,突出人物特点八、课外拓展,读木兰诗 学习时,围绕“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两个问题细读课文。抓住花木兰与姐姐的对话,感受花木兰性格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从李将军和战士们与花木兰的对话中,体会木兰对国家的忠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