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20.32KB ,
资源ID:41735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1735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下学期质量考评七文综历史试题 扫描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下学期质量考评七文综历史试题 扫描版.docx

1、届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下学期质量考评七文综历史试题 扫描版豫南九校20162017学年下期质量考评七高三文综历史部分参考答案242526272829303132333435ADABBCCACBDA24A【解题思路】由材料“长沙当地居民呈现出极端的多姓杂居状态”可知,三国时期长沙明显没有出现聚族而居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封建政府防范豪强大族聚族而居威胁到自身统治,从而加强对基层的控制,故A项正确。“门阀制度趋于加强”与材料“长沙当地居民呈现出极端的多姓杂居状态”不符,B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史实不符且从材料中无法得出。25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

2、继承与发展,意在考查学生阅读图片材料、获取信息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图片材料中的“阳”、“我”的不同书法呈现形式,体现了中国汉字书写艺术中的多样化,同时不同的字体展示了书法的不同美感,故D项正确;A项从图片信息中不能反映,B项说法错误,应是楷、行、草三体书法艺术;商朝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故排除C项。【应试必备】书法艺术是常考内容,2016年全国新课标甲卷(即卷)考查了三国时期曹魏的三体石经残片中体现的字体演变。2017年有可能转向对书法艺术发展演变及现代社会传承等方面的考查,这也与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倡导书法进校园等措施相贴近。以书法艺术的图片入题,通过较为直观的图片

3、创设历史情境,容易吸引学生。在学习、欣赏文艺作品时,要从作品的无声中去感知历史。如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北宋都城东京繁华情况,反映了北宋时期工商业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特点;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绘画风格奇特的画家,如墨竹图是画家漠视权贵、孤傲不羁个性的真实写照,反映了明清时期在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的背景下,一批进步知识分子的反抗精神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26A【解题思路】由材料“不是二百九十三姓的人,难得参加乡贡,更难得被录取及第”可知,参加乡贡的人要经过中央和地方长官、地方长者对其身份进行审查,故A项正确。材料对参加乡贡的人出身的严格限制,不利于扩大唐朝的统治基础,B项错误。唐太宗时期,察举制

4、已被废除,C项错误;材料强调乡贡的选拔程序和录取标准,而非录取比例,D项错误。【应试必备】关于古代选官制度的复习,不仅要深刻理解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内涵,还要结合所处时代把握其产生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尤其学会从不同时代评价察举制或科举制的不同作用,特别关注分科考试的公平公正和客观的原则对后世选拔人才的深远影响。27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宋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江浙农民对精耕细作的重视和耕作技术的提高,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故应选B项。C项只是反映材料部分信息,可排除。A、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反思领悟】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是以个体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5、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模式,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推动了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脆弱性等弱点,容易导致安土重迁、固步自封的守旧思想。28B29C【解题思路】由材料时间“1894年”可知,当时洋务运动正在开展。而洋务企业中官办企业、军事工业占主导,说明重工业投资大,故C项正确。A项出现在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是在“一战”期间,B项错误;D项不是主要原因。30C【解题思路】抗日战争初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日本宣传蒋介石横暴,是为了把中国人的斗争矛盾引向“反蒋”,这当然不利于全国军民的团结抗战,所以C项正确。A、B、

6、D不能体现漫画的内涵,故排除。【命题猜想】抗日战争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今年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0周年,且最近教育部对抗日战争时间做出了14年的重新定义,涉及我国钓鱼岛主权的中日紧张关系又有升级等,故此考点在今年高考中更是重中之重。此题以图片形式通过日本向中国人民宣传“老蒋的横暴”来考查其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企图,无论从考查角度,还是从思维方式上(即打破思维定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技巧点拨】历史漫画是一种形象的历史图画语言,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形态,来反映作者对历史事物的认识,或赞扬或讽刺,能达到文字语言所不能企及的效果。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是准确判定主题喻意。学

7、生要能通过画面上的文字、人物形态、画面事物构成及相关事物的异同对比等,准确判读出其所含的真实信息,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出漫画的寓意。31. A【解析】材料表明,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颁布法律,对人口的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这是新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的产物,故选A项;当时国家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经济尚未出现结构性调整,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动,排除C项;“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D项说法错误,排除。32C【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内容。由“体现了私有制和商品交换本质的法律关系问题”可知,罗马法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问

8、题,侧重于实际应用,故C项硕大正确。材料侧重强调维护私有制和解决商品经济纠纷,并非是指调解居民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B、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33B【解析】分析材料可知,卢梭揭露强者的专制权力,唤醒弱者不能再麻木,不能永远当奴隶,而要有自己的权利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天主教的专制统治,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反对专制,提倡合法的自由,C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涉及君主制,D项错误。34D【解题思路】分析材料可知,杜鲁门所说的“扩张极权主义敌人”指的是苏联,美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发动“冷战”,反对新的极权主义敌人苏联,这是从政治上考虑的。由材料“国家经济不会繁荣,除非世界市场尤其是欧洲市

9、场复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复兴欧洲市场”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美国经济的繁荣,以应对美苏“冷战”。故美国的上述举动兼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目的,故D项正确。A项说法是表面现象,仅仅反映了材料的部分信息,也不是美国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仅仅反映了材料的部分信息,不完整,应排除。C项说法明显错误,也不符合史实,应排除。【误区警示】本题容易误选B项,因为材料开头信息明显是指美国把苏联作为极权主义的敌人,且教材知识中也是强调杜鲁门主义是遏制苏联社会主义势力的扩大,但解题应全面考虑材料信息的完整性,不能依据教材先入为主选择答案,应紧扣题干材料的信息,并结合几个选项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突出能涵盖信息完整性的最

10、佳选项。【命题猜想】2017年是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70周年,且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任后,极力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对外扩张,因此回顾历史应警惕美国“冷战”思维的再度上演。2016年全国新课标乙卷(即卷)第35题考查了马歇尔计划对于欧洲的影响。预测2017年高考可能会继续考查美国的“冷战”思维及其有关政策等。35A【解题思路】仔细理解题干材料可知,二战后西方一些国家借鉴和实行计划经济手段,推动国有化政策,以此来发展经济,故A项表述正确。B项表述与题意不符,C、D两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误区警示】本题可能会误选C项,因为根据材料信息中提及到政府对某些工业部门实行国有化,这会让考生联想到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11、问题,但这恰恰忽视了材料的最后一句即“制定长期的经济发展计划”,故解题不能片面理解材料,应抓住题干材料的核心信息来解题。40【参考答案】(1)先秦诸子倡导的“仁爱”、“兼爱”、“助人”等思想的影响;佛教寺院和佛教信徒等开展济贫赈灾并宣传行善;政府推动慈善救济事业发展;一些民间慈善团体的建立。(12分)(2)新特征:诞生了多种多样的民间慈善组织;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宣传;救济区域范围不断扩大并延伸到国外;慈善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社会捐献。(8分)评价:近代中国的慈善活动随着时代发展日益完善,慈善资源得到广泛开发;中国的慈善事业在近代变迁中渐渐融入国际社会,并在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加快了自身近代化

12、的步伐。(5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儒家倡导仁爱和仁术有道者劝以教人”“ 佛教寺院的济贫事业随之兴起”“扩大了官办慈善机构的规模”“ 个人慈善活动早已存在”等,从先秦思想的影响、佛教寺院的济贫赈灾和宣传行善、政府的推动以及民间慈善团体的建立角度进行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如“社会捐献”、“先进的通讯方式和交通工具”、“延伸到了域外”等进行归纳;第二小问,应从其不断发展完善与推动社会近代化等角度分析。【技巧点拨】非选择题解答提示语的内涵解读掌握非选择题的解答提示语,如“据材料”、“据所学知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和“综上所述”等

13、的内涵和答题要求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整体建构与通用工具恰好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法宝。一内涵式:提示语有根据(依据、据)材料回答对于这类问题的解题必须依据材料。首先要依据材料设问在材料中确定信息点,逐段逐句分层次概括,可依据几段材料分段看,一段材料分句看,分号并列与省略号两头不可省等原则进行概括,最好能与教材知识相对应。遇到一些不好概括分析的材料,如文言文,就需要找准关键词语进行分析说明;有时在解题时只要符合题意,摘抄材料也能得分,但切记不能全文整段摘抄,需根据设问要求,分几个要点解答说明。二外延式:提示语有“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这类问题的解答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

14、知识,答案主要来自教材等所学知识,与材料本身关系不大。解答此类问题时,先要确定所考查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然后整合、重组出答案;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文字通顺,条理清晰,可适当运用教材表述语或其他历史学科语言,切不可口语化。三.内涵与外延结合式:提示语“根据(依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回答此类问题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相结合。解答时,要据设问,分层次,提取有效信息(指设问要求的信息),先确定材料与相关材料、知识(课本知识与常识)的联系,把握试题的命制意图和考查方向;然后,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会议、著作、人物等),弄清楚考查知识点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15、等,以便完整准确掌握设问要求的内涵和外延;最后,将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转化为历史学科语言。四.总结材料与拓展结合式:提示语“综上所述”一般要求先提炼该非选择题所涉及的几段材料的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将与此相关的内容(主要是影响、意义、认识、看法、评价之类)进行适当组合,力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详略得当(历史地评价、辩证地评价),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答案要做到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条理化等。41【参考答案】答案示例:(评分说明:只有考生所拟题目合理,阐述有理有据即可酌情赋分)观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有利有弊(或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2分)阐述:历史上

16、的每次技术进阶升级,都显示过它有益和有害的两面性。在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机器替代人”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便捷,但也带来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的难题与困惑,如阶级冲突、失业问题、环境污染等。第三次工业革命,以计算机为基础,开始了对人脑的部分替代即对人的智力替代,使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伴随着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毒品、核泄漏、电脑病毒等的出现,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巨大灾难,如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实行细菌战,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等。(10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题思路】本题解答关键是根据材料中提及的科技手段“助益了

17、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又“加害于人类生存和生活”这一信息提炼观点,并结合教材中涉及的两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当今社会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情景,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利弊两个方面说明,论述时应举例说明,这样便于体现史论结合,同时需要突出人类趋利避害的引导作用。【考点猜想】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有关科学技术的命题始终是长效热点。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41题就涉及了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问题,选取了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本题考查了学生辩证认识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利弊关系问题,发挥了史学关注社会现实的教育功能,也落实和体现了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情

18、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技巧点拨】开放性题型的一般解题思路:阅读材料了解材料的关键信息和主要观点,如果设问要求提取并归纳材料观点的,应在答案开头予以说明;如果不需要指出观点,可把材料观点蕴含在答案文字表述中;遴选材料中的某一具体观点,作答时先要表明观点,务必要做到:表明观点以及你对该观点的态度。对所选取的观点展开论证,要注意史论结合。论证时要根据题干具体指向性设问多角度论证,一般要根据需要准备不少于四个要点,多角度论证,切忌单纯罗列史实或空谈。最后要做总结性语言概括,重申作者的观点或对自己论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总结。44【参考答案】(1)背景:南北朝长期的战乱;民生困苦,国家财政困难;户口隐

19、匿现象严重,税收不稳。(6分)措施:轻徭薄赋;推行输籍法(或进行全国性户口调查);废除盐酒专卖等。(3分)(2)意义:减轻了人民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农业生产,稳定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税收;增加了国家控制的人口;加强了中央集权(任答两点得6分)。【解题思路】第(1)问,“背景”依据材料“鉴于五胡乱华以来南北分裂”“民生困苦,国库空虚”“由于魏晋南北朝以来,户籍不清,税收不稳”信息概括即可;“措施”依据材料“轻徭薄赋以解民困”“推行输籍法,作全国性户口调查”“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概括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减轻人民负

20、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组织答案即可。45【参考答案】(1)中美五次战役的较量及沿三八线构筑的牢固坑道工事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有效阻止了美军进攻;英法等盟国要求美国尽快通过和平手段结束战争;世界范围内广泛掀起制止战争呼吁和平的运动;中国为争取战争胜利付出了很大的代价。(8分)(2)积极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遏制了美国的侵略扩张;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消极: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财富;延缓了解放台湾的进程;使中国长期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遭到以美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与遏

21、制。(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题思路】第(1)问,结合材料“中朝方沿三八线构筑了牢固纵深的坑道工事,使美韩军再想越过三八线不可一世的前景破灭了”“英法等盟国要求美国尽快通过和平手段结束战争”“中朝军队为夺取战争胜利也付出了很大代价”等,从中美双方的利益和国际环境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影响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积极方面可结合材料“美苏都感到了新中国的分量”“中国通过朝鲜战争提高了国际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遏制美国侵略扩张、赢得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角度回答;消极方面可结合材料“中朝军队为夺取战争胜利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和所学知识,从中国付出的代价、台湾问题的

22、解决、西方对中国的封锁与遏制等角度进行回答。46【参考答案】(1)吸取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灾难的深刻教训;二战后国际格局变化,欧洲面临着美苏“冷战”与争霸的威胁;西欧国家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从战争最需要的战略物资的联合来避免战争悲剧的重演;舒曼自我身份认同的反复撕裂与德法之间的国恨家仇,使舒曼独具政治远见。(9分,任答3点即可)(2)调整了法国的外交政策,促进了法德和解,有利于战后欧洲的和平与稳定发展;创新了欧洲联合的新体制,为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法国经济的发展,使法国掌握了欧洲和平合作的主动权。(6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解题思路】第(1)问,结合材料“这一远见建立在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的一大惨痛教训上” “欧洲需要团结,需要联合,需要一体化”“均势并不能避免战争”“从战争最需要的战略物资开始” “身份认同的反复撕裂,德法之间的国恨家仇,反而使舒曼独具政治远见”等,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战后国际格局变化、西欧国家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舒曼自我身份的变化等来分析。第(2)问,结合材料从对二战后欧洲的和平与稳定、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对法国经济的发展及掌握欧洲和平合作的主动权方面来分析。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