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18.08KB ,
资源ID:41910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1910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主梁下附墙垛尺寸为370490mm,下设柔垫200mm厚,中间混凝土柱尺寸为350350mm。荷载:、使用荷载(即可变荷载:qk=5KNm2);、楼面面层:20mm厚水泥砂浆,20 KNm3、钢筋混凝土楼盖自重25KNm3、平顶及梁粉刷:15mm厚M5混合砂浆粉刷17 KNm3,包括白石膏、喷白二度。材料:、混凝土:C20、钢筋:主、次梁的主筋采用II级钢筋,其它部位采用I级钢筋。四、结构布置:墙、柱、梁位置要求按建筑物使用要求来决定。本设计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结构布置要按照实用经济的原则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柱网可布置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板的跨度:一般在1.7-2.7m,由于实际上不易得到完

2、全相同的计算跨度,故一般将边跨布置的小些,但跨差不宜超过10;次梁的跨度:一般在4.0-6.0m,较为合理是五跨,中间各跨可布置成等跨,若边跨不能与中间各跨相等,可布置略小些,但跨差不宜超过10;主梁的跨度:一般在5.0-8.0m,同时宜为板跨的23倍,各跨度值的设计与次梁相同。五、设计内容及步骤:(一)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板、次梁、主梁截面的假定:板厚:t60mm,一般取7080mm次梁截面尺寸:h=(1/121/18)L次梁,b(1/21/3)h主梁截面尺寸:h=(1/81/14)L主梁,b(1/21/3)h主、次梁的截面高度和宽度以50mm为模数。 板的计算简图:板为多跨连续

3、板,凡大于五跨的连续板,可按五跨连续板考虑,除边跨及第二支座处,其余按中间跨及中间支座考虑。当考虑塑性内力重分时:中跨:L计L0边跨:L计L0h/2且(L0a/2)荷载计算:(取1m宽板带计算)恒载:板自重:板厚钢筋混凝土容重1m板带面层:面层厚水泥砂浆容重板底粉刷:粉刷厚混合砂浆容重恒载标准值:gk=恒载设计值:g=分项系数gk 可变荷载:标准值:qk=可变荷载设计值:q=分项系数qk 内力计算:考虑内力重分布后各跨中及支座弯矩系数如下:M=(q+g)L2,据此式求各跨中及支座处弯矩配筋计算:位于次梁内各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截面(M2、M3)和中间支座MC计算弯矩可

4、减少20。有效数字取3位,力的单位为KN,M的单位为KNm。为便于施工,同一板中钢筋直径的种类不宜超过两种,同一板带的相邻跨中及支座的钢筋宜取相同间距或整数倍。截 面1B2C弯矩M(KNm)SM1fCbh02=1-(1-2S)0.5AS1fCbh0/fy选用钢筋绘制板配筋图:(平面及剖面),本设计要求主筋采用弯起式。(二)次梁设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计算跨度取为(当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时)L计L0a/2和L1.025L0,二者比较取小值当(L边L中)L中10时,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1)恒载:g由板传来:板荷载次梁间距次梁自重:次梁宽(次梁高板厚)容重次梁粉刷

5、:厚度净高2单位重(2)可变荷载:板上可变荷载考虑内力重分布各跨中及支座弯矩系数如下:M=(q+g)L2(1)次梁跨中截面为T形截面,T形截面其受压翼缘宽度的确定方法见相关叙述,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2)内力及钢筋截面计算表格可参考下表:钢筋截面计算表格截面1(T)2(T)弯矩系数弯矩M斜截面强度计算:(1) 剪力公式:V=(q+g)L0(为剪力系数,L0为净跨)(2)验算各截面:V0.25fCbh0(若不满足需加大截面)。(3)验算各截面:V0.07fCbh0(若不满足需计算配筋)。(4)确定箍筋直径、间距。(5)弯起筋的计算。(6)绘出次梁钢筋布置图。(三)主梁设计(因主梁荷载太大,内力按

6、弹性方法计算)计算简图:由于主梁线刚度较钢筋混凝土线刚度大,故在梁中间支座铰支于柱上考虑,主梁端部支承于砖壁柱上,支承长度a270mm,b350mm。L计LCL计L0b/2+ a/2且1.05L0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可按集中荷载考虑。(1)恒载G:次梁传来恒载:次梁恒载主梁间距。主梁自重:主梁宽(主梁高板厚)次梁间距钢筋砼容重主梁粉刷:合计:标准值Gk=G=分项系数Gk(2)活载:标准值Pk=次梁活载主梁间距P=分项系数Pk总荷载:GP弯矩及剪力计算:(1)弯矩公式:MK1GK2G式中:K1恒载作用下弯矩系数K2活载作用下弯矩系数K1、K2可由钢筋砼附表中相应栏中查得,计算表格可参见相应参考书

7、。(2)剪力公式:VK3GK4GK3恒载作用下剪力系数K4活载作用下剪力系数K3、K4可由钢筋砼附表中相应栏中查得,计算表格可参见相应参考书。主梁正截面及斜截面配筋计算:计算方法同次梁,可参考钢筋砼结构教材,此外,尚需要按下式计算承受次梁集中荷载所需的附加横向钢筋。ASVFfyvSina绘制主梁的弯矩和剪力的包络图。应按一定比例在各种最不利荷载作用下所得的弯矩图(剪力图)迭合在一起的外围包线就是弯矩(或剪力)迭合图。从而得到每一截面最大最小的弯矩(剪力)计算值。(1)弯矩包络图:对于第一跨一般考虑三种情况:最大跨中弯矩图形;最小跨中弯矩图形第二支座最大负弯矩时相应的跨中弯矩图。对于中间跨一般考

8、虑四种情况:最小跨中弯矩图形;左支座最大负弯矩时相应跨中弯矩图形;右支座最大负弯矩时相应跨中弯矩图形;包络图绘制步骤:a、分别求出各种不利荷载作用下相应的支座弯矩并以国一比例分别绘在支座上;b、将两支座弯矩连以直线作为基线,然后按相应于支座弯矩的荷载作用下绘上相当于简支梁的弯矩图。c、将各种弯矩图迭合在一起即得外包线,就是弯矩包络图。(2)剪力包络图(包括每跨左、右的最大、最小剪力图)a、求出各种不利荷载作用下的支座处最大剪力相应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剪力图。b、将各具跨度的两个剪力图(左支座最大、右支座最小)迭合在一起,即得剪力包络图。抵抗弯矩图形:抵抗弯矩图形表示梁截面承载能力变化的图形,它与弯矩迭合图配合应用,可以合理地决定钢筋的弯起点和切断点。注意:弯起钢筋应在被充分利用的截面以外距离h/2的截面处弯起;切断钢筋应在理论断点以外20倍直径和充分利用的截面以外1.2倍锚固长度以外切断。2008年11月1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