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0 ,大小:271.99KB ,
资源ID:41917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1917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11011200篇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11011200篇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1、D妾以是求去也/乃记之而去6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其 夫 为 相 御 拥 大 盖 策 驷 马 意 气 洋 洋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晏子为什么推荐仆御做大夫?8读完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_。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天子且至(_)(2)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_)1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称善者久之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天子为动D吾欲入劳军/军细柳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2)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12“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

2、持满。”这几句话正面表现了将士们的_,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将军的_。13选文表现了周亚夫的什么品质?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奈地坏何?“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身亡所寄( ) (2)因往晓之( ) (3)其人舍然大喜( )15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

3、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2)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1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申成“杞人忧天”这个成语。B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C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题目是原来就有的。D“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表明,杞人的担心是无根据的。17文中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照应此句的一句话是“_”。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

4、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节选自啸亭杂录)(注释)侍郎:古代官名。绂(f):李绂,人名。赀(z):通“资”,钱财。衢(q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少时家贫少时,一狼径去 B无赀买书傅雷家书C乃借贷于邻人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街衢铺店名号莫名其处19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三处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同 僚 取 架 上 所 有 抽 以 难 公 无 不 立 对

5、 人 皆 惊 骇。20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李浩,字德远,其先居建昌,迁临川。浩早有文称。绍兴十二年,擢进士第。时秦熺挟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皆见之,或拉浩行,毅然不往。后除司农少卿。时朝廷籴米八万,董其事者隐克官钱,户部不敢诘。浩白发其奸,下有司穷竟。户部欲就支稽见数,大理附会之,浩争蛡曰:“非但惠奸,且亏军食。”上是其言。会大理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已而卿缺,又曰:“无以易浩。”遂除大理卿。(节选自宋史李浩传)(注释)秦熺挟宰相子以魁多士:秦熺凭借宰相秦桧儿子的身份考中状元。同年:指与秦熺、李浩同一年考中进士的人。

6、除:任命官职。司农少卿:官职名,主管农业。下文中的“大理卿”也是官职名,主管司法。“棘寺”是大理寺的别称。董:掌管监理。白发:告发,揭露。就支稽见数:凑一个数目蒙混过去。争蛡(y争论。2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居建昌B后/除司农少卿C时/朝廷籴米八万D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隐(_) (2)会(_) (3)易(_)2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或拉浩行,毅然不往。(2)非但惠奸,且亏军食。24除了秦熺一事,选文还记述了哪件体现李浩“刚正”的事?为突出李浩的刚正不阿,文中除了对他的言行进行描写外,还采用了哪两种写作手法?25作者描写莲花,

7、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俄而雪骤(_)(_)(2)撒盐空中差可拟(_)(3)未若柳絮因风起(_)(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28下列对咏雪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雪日内集”是咏雪的直接原因。B谢太傅对兄女的答案更为满意。C“未若柳絮因风起”能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8、D“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29本文作者在叙述这两个比喻时并没有加上自己的评论,你认为作者觉得哪个好?说说你的依据。30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9、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3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1)屋舍俨然(_) (2)阡陌交通(_)(3)咸来问讯(_) (4)欣然规往(_)32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2)既出,得其

10、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3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鹦鹉噪虎女几之山,乾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鹊集而噪之。鹦鹉闻之,亦集而噪。寒鸦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寒鸦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寒鸦笑曰:“鹊之巢木末也,畏风故忌虎

11、,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注释:朴簌:小树。木末:树梢。35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是”的义项有:对;正确。这;这个;这样。凡是;所有的。表判断。“是啸而生风”一句中,“是”的解释应该是:_(只填序号)3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37从鹦鹉的行为中你得到了怎样的生活启示?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8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

12、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39“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40“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1“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42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王荆公旁听文史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选自青琐高议)(注)幅巾:头上用一块绢遮裹。杖屦:穿麻鞋拄杖行走。下;旁。唯唯:含糊的答应声。43解释下列句

13、中加点的词。(1)词辩纷然(_)(2)惭俯而去(_)4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公坐其下,人莫之顾。4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阅读下列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节选自卖油翁)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

14、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节选自碎金鱼)(注释)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典郡:掌管郡务。罔不:无不。伎:同“技”。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4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尝射于家圃(_) (2)公亦以此自矜 (_)4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尔安敢轻吾射!(2)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48结合两篇短文内容,简要分析概括出陈尧咨的性格特点。(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

15、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

16、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二)(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节选自宋史)4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17、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B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C宴酣之乐 酣:酣睡D树林阴翳 翳:遮盖50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1语段(一)中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52结合语段(一)和语段(二),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3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丈夫之冠也 冠:帽子。B以顺为正者 正:准则 标准。C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兴起 指被任用。D困于心,衡于虑 衡:同横 梗塞 不顺。54下列句子中加点

19、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妾妇之道也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B一怒而诸侯惧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行拂乱其所为D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5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中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B富贵不能淫中“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一语不仅仅是孟子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开始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提出“入

20、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国家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由此自然导出本文的中心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6请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21、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5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年且九十(_)(2)汝之不惠(_)(3)固不可彻(_)5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邻人京城

22、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59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则寓言一开始介绍太行、王屋二山既高且大,而愚公“面山而居,出入之迂”,说明了人与山的矛盾,也解释了为什么愚公要移山。B这则寓言最突出的写作手法就是对比,如智叟的鼠目寸光与愚公的目光长远,智叟的讥笑反对与众人的热情支持,使愚公的形象更加高大感人。C这则寓言短小精悍,情节跌宕起伏,人物生动形象,启示我们想要克服苦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D这则寓言的结尾写天帝被感动后命夸娥氏儿子将大山搬走,帮助愚公实现了移山的愿望,说明人力不如神力,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回答小题。余幼时即嗜

23、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

24、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6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援疑质理 (2)或遇其叱咄61翻译下面的句子。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辟也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C录毕,走送之 当余之从师也D无从致书以观 俯身倾耳以请63文中“穷冬”“烈风”“大雪”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

25、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6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B一狼径去 太丘舍去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与日去D一狼得骨止 止增笑耳6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目似暝,意暇甚。(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66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26、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屠户把担中的骨头全扔给了狼,可狼还是紧跟着他,说明狼很贪婪。B屠户依靠在柴草堆的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表明屠户决定抵抗。C屠户早就明白前狼装睡的伎俩,抓住时机用刀劈狼首,足见他的机智。D狼是狡诈阴险的,但是终归会被人类战胜,可见人类的勇敢与智慧。狼清松龄身已半入、止露尻尾。阅做草堂笔记 纪晓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的确,确实。隐藏6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B一狼得骨止 止增笑耳C犬又如前 其一犬坐于前D乃悟前狼假寐 将寐6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食兽之変诈几何哉 C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