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4 ,大小:1.25MB ,
资源ID:42370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2370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4模块四机械制图及工艺流程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模块四机械制图及工艺流程Word文件下载.docx

1、594841A2420594A32974205A4210297(二) 图框格式在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图框,其格式分为不留装订边和留有装订边两种,如图4-1-1和图4-1-2所示。图框的尺寸,按表4-1-1中的规定。 图4-1-1 不留装订边的图框格式二、标题栏每张图纸上都必须画出标题栏。一般情况下建议采用如图4-1-3所示的简化标题栏。标题栏应位于图纸的右下角。标题栏的外框线用粗实线绘出,其右边和底边与图框重合,看图的方向与看标题栏的方向一致,如图4-1-1、图4-1-2所示。图4-1-2 留装订边的图框格式 图4-1-3 简化标题栏a)零件图标题栏 b)装配图标题栏三、比例比例是图中图形与

2、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比值为1的比例为原值比例,即1:1;比值大于1的比例为放大比例,如2:比值小于1的比例为缩小比例,如1:2。用不同比例绘制的图形如图4-1-4所示。四、图线及其画法 (一) 图线各种图线的名称、型号、代号、宽度及用途见表4-1-2。各种图线的部分应用示例如图4-1-5所示。 图4-1-4 图形比例与尺寸数字 a) 比例为1:2 b)比例为1:1 c)比例为2:1表4-1-2 图线的名称、型号、代号、宽度及应用(二) 图线画法的注意事项 1. 图线相交时,都应以线段相交,而不应该是点或间隔。2. 虚线、实线在实线延长线上相接时,虚线应留出间隔;虚线圆弧与实线相切时,

3、虚线圆弧应留出间隔。3. 实际绘图时,图线的首末端应是线段,不应是点。点画线的两端应超过轮廓线25mm。4. 画圆的中心线时,圆心应是线段交点;当圆的图形较小(直径小于12mm )时,允许用细实线代替点画线。5. 计算机绘图时,圆心处的中心线可以用圆心符号代替。6. 当两种或更多种图线重合时,图4-1-5 线型应用示例通常应按照图线所表达对象的重要程度优先选择绘制顺序: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轮廓线尺寸线各种用途的细实线轴线和对称中心线假想线。五、尺寸注法(一) 基本规则1. 物体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2. 图样中(包括技术要求和其它说明)的尺寸,以

4、mm 为单位时,不需标注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如采用其它单位,则必须注明相应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3. 物体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二) 尺寸的组成图样上标注的每一尺寸,一般由尺寸界线、尺寸线和尺寸数字组成,如图4-1-6所示。图4-1-6 尺寸的组成 概念二 投影的基本特性一、投影法的概念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称为投影法。根据投影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投影(投影图)。利用投影法得到投影的面,称为投影面。图4-2-1 中心投影法(一) 投影法的分类按照投射线是汇交还是平行,投影法分为:1. 中心投影法:投射线汇交于一点的

5、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如图4-2-1所示。按中心投影法所得到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用中心投影法得到的投影不能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因此在机械制图中不采用。2. 平行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方法称为平行投影法,如图4-2-2所示。根据投射线与投影面的角度不同,平行投影分为两种:斜投影和正投影。(1) 斜投影:相互平行的投影线与投影面倾斜时的投影,称为斜投影,如图4-2-2a所示。(2) 正投影:相互平行的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时的投影,称为正投影,如图4-2-2b所示。图4-2-2平行投影法 a)斜投影法 b)正投影法由于正投影能真实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且作图方便,因此是机械制图采用的基本

6、方法。(二) 正投影的基本特性1. 真实性:当直线段或平面形平行于投影面时,其投影反映线段实长或平面实形,见图4-2-3a。2. 积聚性:当直线段或平面形垂直于投影面时,直线段的投影积聚成点,平面形的投影积聚成线段,见图4-2-3b。图14-2-3 正投影的基本特征a)真实性 b)积聚性 c) 类似性3. 类似形:当直线或平面形倾斜于投影面时,直线段投影变短,平面形的投影为原形的类似形,见图4-2-3c。二、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一)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如图4-2-4所示,三投影面体系由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组成。三个投影面分别为:正投影面,简称正面,用V表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H表示;侧立投

7、影面,简称侧面,用W表示。两投影面的交线为投影轴。V面与H面的交线称为X轴,H面与W面的交线称为Y轴,W面与V面的交线称为Z轴。三根坐标轴相互垂直,其交点O称为原点。图4-2-4 三投影面体系(二)三视图的形成将物体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按正投影法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投射,由前向后投射在V面上得到的视图叫主视图,由上向下投射在H面上得到的视图叫俯视图,由左向右投射在W面上得到的视图叫左视图,如图4-2-5a所示。(三)三投影面的展开为了在同一张图纸上画出三视图,需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到同一平面。其展开方法是:V面不动,H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W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都转到与V面处在同一平面上,如图4

8、-2-5b、c所示。由于视图所表示的物体形状与投影面的大小、物体与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所以工程图样上通常不画投影面的边框线和投影轴,如图4-2-5d所示。(四)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1. 三视图的位置关系:以主视图为主,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面,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面。2. 视图间“三等”关系:从三视图(图4-2-5b)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x)和高度(z);图4-2-5 三视图的形成 a)三投影面体系 b)三投影面的展开 c)展开后的投影图 d)物体的三视图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x)和宽度(y);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度(z)和宽度(y)。3. 视图与物体的方位关系:物体有上下、左

9、右、前后六个方位。由此归纳得出: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左、右,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和前、后,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和上、下。这样,俯、左视图中,靠近主视图的一边表示物体的后面;远离主视图的一边表示物体的前面,如图4-2-6所示。图4-2-6 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概念三 组合体的三视图及尺寸标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几何体所组成的形体,称为组合体。一、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组合体的组合形式一般分为叠加、相切、切割及相贯等几种。(一) 叠加两形体如以平面方式接触,就叫叠加。画这类组合体的视图,实际是将各基本形体按其在实物上的相对位置逐一投影并叠加而

10、成,如图4-3-1a、图4-3-2a所示。画图时,对两形体之间的接触处,应注意以下两点:1. 当两形体的表面不平齐时,中间应该画线,如图4-3-1b所示。图4-3-1c的错误是漏画了线。因为若两表面投影分界处不画线,就表示成为同一个表面了。2. 当两形体的表面平齐时,中间不应画线,如图4-3-2b所示。图4-3-2c的错误是多画了线。若多画一条线,就变成两个表面了。图4-3-1 叠加画法(一) 图4-3-2叠加画法(二)(二) 相切图4-3-3a所示的形体,由圆筒和耳板组成。耳板前后两平面与圆筒表面光滑连接,即为相切。视图上相切处的画法有以下规定:1. 二面相切处不画线(图4-3-3b)。图4

11、-3-3c所示是错误画法。2. 相邻平面(如耳板的上表面)的投影应画至切点处,如图4-3-3b中的a、a和c。图4-3-3 相切的特点及画法(三) 切割如图4-3-4b所示形体,可看成是长方体经切割而形成的。画图时,可先画完整长方体的三视图,然后逐个画出被切部分的投影,如图4-3-4c、d所示。图4-3-4 切割画法(四) 相贯两形体的表面相交就叫相贯。相交处的交线叫相贯线。二、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一定要正确。现以图4-3-5所示轴承座为例,说明其画法。图4-3-5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一) 形体分析画图之前,首先应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将其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明确组

12、合形式,并进一步了解相邻两形体之间分界线的特点,然后再考虑视图的选择。图4-3-5a所示轴承座由底板、圆筒、肋板和支承板组成,可分解为图4-3-5b所示的几个组成部分。支承板的左右侧面和圆筒外表面相切;肋板和圆筒属于相贯,其相贯线为圆弧和直线。(二) 选择主视图主视图是一组视图的核心,应选取最能反映组合体形状结构特征及各组成部分相对位置的视图作为主视图。然后按选择的投影方向,将物体放正,使物体的主要平面平行或垂直于投影面。图4-3-5a所示的轴承座,从箭头方向看去所得视图满足上述的基本要求,可作为主视图。(三) 选择比例,确定图幅画图时尽量选用1:1的比例,这样既便于画图,又能直观地反映物体的

13、真实大小。按所选比例,根据组合体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大致计算出各视图所需的面积,并在视图之间留出标注尺寸的位置及适当间隔,按此选用合适的标准图幅。(四) 布置视图视图要布置匀称。应以对称中心线、轴线和较大的平面作为基准线,确定出各视图的位置,如图4-3-6a所示。(五) 绘制底稿轴承座的画图步骤如图4-3-6所示。为了迅速而正确地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画底稿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 画图时,一般应从形状特征明显的视图入手,先画主要部分,后画次要部分;先画可见部分,后画不可见部分;先画圆或圆弧,后画直线,如图4-3-6b所示。2. 画图时,物体的每一组成部分,最好是三个视图配合着画,不要先把

14、一个视图画完再画另一视图。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绘图速度,而且还能避免多线、漏线,如图4-3-6c所示。图4-3-6 画图步骤 a)布置视图并画出画图基准线 b)画圆筒和底板c)画支承板和助板 d)画细部,补虚线,描深,完成全图(六) 检查描深底稿完成后,应认真进行检查;在三视图中依次核对各组成部分的投影对应关系正确与否,分析清楚相邻两形体衔接处的画法有无错误,是否多线或漏线,再以模型或轴测图与三视图对照,确认无误后,再描深图线,完成全图,如图4-3-6d所示。三、组合体的尺寸标注视图只能表达物体的形状,而要表示它的大小,则不仅需要注出尺寸,而且尺寸必须注得正确、完整、清晰。(一) 尺寸种类为了将

15、尺寸标注得完整,在组合体视图上,一般需标注下列几种尺寸:1. 定形尺寸:确定组合体组成部分的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大小尺寸。2. 定位尺寸:确定组合体各组成部分相对位置的尺寸。3. 总体尺寸:表示组合体外形大小的总长、总宽、总的尺寸。(二) 尺寸基准标注尺寸的起始点称为尺寸基准。空间物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所以一般应有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一般可选组合体的对称平面、底面、重要端面以及回转体的轴线等作为尺寸基准。如图4-3-7所选轴承座的尺寸基准是:以左右对称面为长度方向的基准;以底板和支承板的后面作为宽度方向的基准;以底板的底面作为高度方向的基准。图4-3-7轴承座的尺寸基准(三) 组合体

16、的尺寸标注方法和步骤1. 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2. 标注确定组合体的各个基本形体大小的定形尺寸。如图4-3-8a中确定圆筒的大小,应标注外径22、孔径14和长度24这三个尺寸;底板的大小,应标注长60、宽22、高6这三个尺寸。其它尺寸的标注如图4-3-8a所示。图4-3-8轴承座的尺寸基准3. 标注确定各形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定位尺寸。图4-3-8b中圆筒与底板的相对位置,需标注轴线距底板底面的高32和圆筒在支承板的后面伸出的长6这两个尺寸。底板上的两个6孔的相对位置,应标注48和16这两个尺寸。4. 标注组合体的总体尺寸。如图4-3-8b所示,底板的长度60即为轴承座的总长(不必另行标注)。总

17、宽由底板宽22和支承板后面伸出的长6决定。总高由圆筒轴线高32加圆筒的半径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总高是不直接标出的。(四) 标注尺寸的注意事项标注尺寸除了要求正确、完整外,还要标注清晰,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 尺寸尽可能标注在形状特征明显的视图上,如半径尺寸应标注在反映圆弧的视图上,并尽量避免注在虚线上。如图4-3-8b中圆筒外径注在左视图上是为了表达它的形体特征,孔径14注在主视图上是为了避免在虚线上标注尺寸。底板圆弧角半径R6标注在俯视图上。2. 形体分析中属于同一个基本形体的定形、定位尺寸应尽量集中标注。如图4-3-8b中底板上两圆孔的定形尺寸6和定位尺寸48、16就集中注在俯视图上。

18、这样集中标注可方便看图。3. 尺寸应尽可能标注在视图外部,必要时也可注在视图内部。4. 与两个视图有关的尺寸,应尽可能标注在两视图之间。如高度尺寸尽量注在主、左视图之间,长度尺寸尽量注在主、俯视图之间,以保持两视图的联系。5. 同心圆柱或圆孔的直径尺寸,最好注在非圆视图上。6. 尺寸布置要整齐,避免过于分散和杂乱。在标注同一方向尺寸时,应该小尺寸在内、大尺寸在外,以免尺寸线与尺寸界线相交,连续的几个尺寸应尽量处在同一条线上。概念四 视 图视图有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一、基本视图(一) 基本视图的名称和位置关系 物体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基本视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规定,正

19、六面体的六个面为基本投影面,如图4-4-1a所示,将物体放置于六面体中,按正投影法分别向六个基本投影面投射,即得六个基本视图。六个基本视图的名称及投射方向的规定如下:图4-4-1 六个基本视图的形成主视图:由前向后投射所得的视图。俯视图:由上向下投射所得的视图。左视图:由左向右投射所得的视图。右视图:由右向左投射所得的视图。仰视图:由下向上投射所得的视图。后视图:由后向前投射所得的视图。六个基本投影面的展开方法如图4-4-1b所示,即正面不动,将其余投影面按箭头所示方向展开,使它们与正面投影面处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就得到六个基本视图,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图4-4-1c所示。在同一张图纸内按图4-4

20、-1c配置基本视图时,可不标注视图的名称。(二) 基本视图的投影规律六个基本视图之间仍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即主、俯、仰、后视图长度相等;主、左、右、后视图 高度相等;左、俯、右、仰视图宽度相等。除后视图外,其它视图靠近主视图的一边是物体的后面,远离主视图的一边是物体的前面。表示物体时,应根据物体的结构特点,按实际需要选择视图的数量。图4-4-2 向视图二、向视图向视图是可以自由配置的视图。根据需要,允许从以下两种表达方式中选择一种:(一) 在向视图上方用大写拉丁字母标注“”,在相应视图的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射方向并标注相同的字母,如图4-4-2a所示。(二) 在视图上方(或下

21、方)标注图名。标注图名的各视图的位置,应根据需要和可能,按相应的规则布置,如图4-4-2b所示。三、局部视图将物体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如图4-4-3所示的物体,选用主、俯两个基本视图后,尚有左、右两边的凸台的结构形状没有表示清楚,如果再选用左、右两个基本视图将它们表达出来,显然对其它结构来说是重复表达,没有这个必要,而用局部视图表示两边的凸台,则更能突出要表达的重点,且使图面简洁。图4-4-3 局部视图局部视图的断裂边界以波浪线表示。当所表达部分的结构是完整的,其图形的外轮廓线成封闭时,波浪线可省略不画。局部视图可按基本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也可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

22、置并标注。四、斜视图物体向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斜视图。如图4-4-4a所示的物体,其倾斜的部分无法在基本投影面(水平面)上表示实形,亦无法标注尺寸。但若加上一个与倾斜部分平行(同时垂直于v面)的投影面后,再将其向该投影面投射,就可得到这部分的实形,即斜视图。斜视图通常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并标注。必要时,允许将斜视图旋转配置,表示该视图名称的大写拉丁字母应靠近旋转符号的箭头,见图4-4-4c;也允许将旋转角度标注在字母之后,如图4-4-4d所示。图4-4-4e是旋转符号的尺寸和比例。图4-4-4 斜视图的形成与画法概念五 剖视图当物体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时,在视图中就会

23、出现很多虚线,这会给识图带来困难,同时也不便于标注尺寸。为了清晰地表达零件的内部形状和结构,可采用“剖视”的表达方法。一、剖视图为了清晰地表达物体的内部结构形状,假想用剖切面剖开物体,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如图4-5-1a、b所示。剖切机件的假想平面或曲面称为剖切面,剖切面与物体的接触部分称为剖面区域。图4-5-1 剖视的概念 a)剖视的形成 b)物体的视图 c)剖视画法二、剖视图的画法根据剖视的目的和国家标准(GBT174521998)中的有关规定,画剖视图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剖切平面应平行于投影面且通过孔、槽的对称平面

24、或轴线。(二)在剖视图的剖面区域中画上剖面符号,当无需在剖面区域中表示被剖切物体的材料类别时,剖面符号可用通用剖面线表示,通用剖面线应以适当角度的细实线绘制,一般与主要轮廓或剖面区域的对称线成45角,如图4-5-2所示。若需在剖面区域中表示材料的类别,应采用特定的剖面符号表示,特定剖面符号的分类见表4-5-1。图4-5-2 剖面线的方向(三)当物体上的肋板被剖切面纵向剖切时,肋板不画剖面线,而用粗实线将其与相邻部分分开,如图4-5-3所示。图4-5-3 助板剖切时的画法(四)因为剖切是假想的,物体并非真的被剖开和拿走一部分,因此,除了该剖视图外,其余视图仍应按完整物体画出。如图4-5-1c所示

25、,虽然主视图作了剖视,但俯视图仍应完整画出,不能只画一半。(五)剖切面后面的可见轮廓线,必须全部画出,不能遗漏,如图4-5-4所示。(六)在其它视图中已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剖视图中的虚线一般省略不画。对尚未表达清楚的结构,或在保证图面清晰的情况下,少量的虚线可以减少视图的数量时,可以画出必要的虚线,如图4-5-5所示。(七)剖视图一般应在剖视图上方用字母标注出剖视图的名称“-”,在相应视图上用剖切线(点画线)和剖切符号线宽(11.5)d,长510mm断开的粗实线表示剖切位置,在剖切符号起、迄处垂直地画上箭头表示投射方向,并注上同样的字母,如图4-5-3所示。 表4-5-1 剖 面 符 号 金属材

26、料(已有规定部面符号者除外) 非金属材料(已有规定部面符号者除外) 线 圈 绕 组 元 件当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没有其它图形隔开时,可省略箭头。当单一剖切平面通过物体对称平面或基本对称平面且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没有其它图形隔开时,可省略标注,如图4-5-4、图4-5-5所示。图4-5-4 剖视图中易漏画的线图4-5-5 剖视图中必要的虚线概念六 断面图一、断面图的概念假想用剖切面将物体的某处切断,仅画出该剖切面与物体接触部分的图形,称为断面图。断面图可简称断面,如图4-6-1所示。a)轴的断面 b)断面图 图4-6-1 断面图的概念 断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是:断面图仅画出物体剖切

27、处断面的投影;而剖视图除画出剖切处断面的投影外,剖切平面后面的其它可见部分的投影也要画出,如图4-6-2所示。图4-6-2 剖视图与断面图的比较 图4-6-3 移出断面配置在视图中断处根据断面图在图中配置的不同,可分为移出断面图和重合断面图。二、移出断面图画在视图之外的断面图称为移出断面图,如图4-6-1b中的断面图就属于移出断面图。移出断面图的轮廓线用粗实线画出。画移出断面图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移出断面图一般配置在剖切符号或剖切线的延长线上;断面图形对称时也可画在视图的中断处,如图4-6-3所示;必要时可将移出断面配置在其它适当位置。(二)在一般情况下,断面图只画出物体的剖切断面处的投影,

28、但当剖切平面通过由回转面形成的孔或凹坑的轴线时,这些结构按剖视绘制,如图4-6-4所示。(三)当剖切面通过非圆孔,会导致出现完全分离的两个断面图时,则这些结构应按剖视绘制,如图4-6-5所示。图4-6-4 带有孔或凹坑的断面图 图4-6-5 按剖视图绘制的非圆孔断面图(四)剖切平面应与物体的主要轮廓线垂直。由两个或多个相交的剖切平面剖切得出的移出断面图,中间一般应断开,如图4-6-6所示。图4-6-6 两相交剖切平面剖切的移出断面图画法三、重合断面图重合断面图的图形应画在视图之内。为了避免与视图轮廓线相混淆,重合断面的轮廓线用细实线绘出。当视图中轮廓线与重合断面图的图形重叠时,视图中的轮廓线仍应连续画出,不可间断,如图4-6-7、图4-6-8所示。 图4-6-7 重合断面图(一)图4-6-8重合断面图(二) 图4-6-9 断面图的标注四、断面图的标注(一) 移出断面一般应用剖切符号表示剖切位置,用箭头表示投射方向并注上字母,在断面图的上方应用同样的字母标出相应的名称“”,如图4-6-9所示的BB断面图。(二) 不对称的重合断面及画在剖切符号延长线上的不对称的移出断面,要画出剖切符号和箭头,可以省略字母,如图 4-6-7b所示。(三) 对称的重合断面及画在剖切平面延长线上的对称移出断面均不必标注,如图4-6-8及图4-6-9中最左端的断面图。(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