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41.71KB ,
资源ID:424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24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XX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XX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XX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1. 项目建设单位法人营业执照2. 项目建设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3. 林权证4. 合作协议书附表:1. *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量化指标表2. *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投资明细表3. *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来源表4. *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折旧摊销估算表5. *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总成本费估算表6. *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生产经营估算表7. *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损益表8.

2、*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附图:1. *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小班规划示意图2. *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小班规划图第1章 总论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省*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1.2 建设单位:*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1.1.3 法人代表:陈天同1.1.4 技术依托单位: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县林业局1.1.5 项目性质:低改1.1.6 建设目标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高科技、高质量、高产量、高效益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设133.33hm2油茶低改示范林;

3、通过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广油茶新品种和经营技术,促进油茶产业发展。1.1.7 建设地点:*省*县凉亭乡三八林场1.1.8 建设内容及规模:油茶低产改造示范林133.33hm2。1.1.9 建设期限及进度:项目建设期为1年。1.1.10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320.35万元,其中:建安工程投资270万元,占84.3%;其它费用35.10万元,占10.96%;基本预备费15.25万元,占4.74%。1.1.11 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320.3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5.43万元,占26.7%;地方配套资金42.71万元,占13.3 %。建设单位自筹192.21万元,占60%。1.1.12 效益评价项

4、目建成后,基地可年产油茶鲜果126.00万,以20年为一个生产经营期进行效益分析,项目税后财务净现值94.09 万元,内部收益率15.15 %,动态投资回收期13.2年,静态投资回收期7.1 年。项目的实施将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将为高产油茶品种及其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良好的示范,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1.2编制依据(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文。(2)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2003年6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LY5141-99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试行)。(4)经济林

5、栽培,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10月。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1.4研究结论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茶油作为健康绿色的食用油,其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均达到和超过世界知名的橄榄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符合*省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县自然条件优越,现有油茶林1333.33hm2,劳力资源充足,当地林农经营油茶历史悠久,栽培油茶的积极性较高,资源培育与资源利用紧密衔接,具备了发展油茶的各项条件,项目建设时机成熟。项目建设单位是以开发种植高产优质无性系油茶为主业的公司。该公司与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省林业科学院、*省林木种苗站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并长期聘请中南林业科技大

6、学油茶方面的专家作为项目的技术顾问,采用良种接穗高接换冠,建低产改造采穗圃2hm2,积累了丰富的油茶低产林改造经验,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地建成后,不仅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可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对于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综上所述,项目实施是必要的、可行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 号指标名称单 位数 量备 注11.1建设规模低产林改造公顷公顷133.33133.3322.1产品产量测算油茶鲜果产量万/年126.00达产期33.1生长量指标油茶鲜果Kg/ hm2年141750达产期44.14.24.3项

7、目总投资建安工程其它费用基本预备费万元万元万元万元320.35270.0035.1015. 2555.15.25.35.45.55.65.7财务指标年均收入年均总成本年均利润额税后财务净现值税后内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期静态投资回收期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年年172.8780.7583.8394.0915.1513.27.1含建设期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背景抓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扶持名优经济林基地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关键。发展特色农林业是促进农村结构调整的好办法。当前,特色

8、农林业发展的重点是建立企业与农户利益关联、风险共担的一体化经营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努力建设一批高标准的优质农林产品基地,把基地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按照与市场需求衔接、与企业配套的原则,发展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优势产业和产品,使农林业生产走上生态、绿色、效益、现代之路。茶油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健康及经济价值的特色食品,油茶产业是我国特色农林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油茶产业对于发展山区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林业局“分类指导,分区突破”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即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商品林业。*是全国油茶分布的北缘适生区,油茶林总面积133

9、3.33hm2。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经营管理粗放、油茶品种低劣等原因,油茶林单产较低、效益低下,油茶产业化程度很低。为使油茶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品牌产业,在“山上办绿色银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和谐创业、兴县富民的目标,*县提出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资源培育为基础,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模式,力争到2015年全县新发展油茶面积6666.67hm2,为实现这一目标,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油茶林基地;同时,坚持种、育、加、贸、工、林一体化的原则,大力扶持油茶加工企业发展,研究利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加强市场营销,形成油茶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提高油茶的经

10、济效益。*省*县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项目建设单位*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是林业产业化企业,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林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2009年8月,根据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林业项目实施细则(试行)的具体要求,依据农业综合开发林业建设“十一五”规划涉及的重点建设领域和*县的实际情况,公司决定申报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并委托*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 项目建设必要性2.2.1 发展名优经济林基地,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

11、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产业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林业产业中的经济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大力发展经济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优选择。名优经济林产业在我省林业产业中具有很强的活力和发展潜力,是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是全国油茶分布的北缘区,发展油茶产业,必将推进我省的名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满足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县地处*省南部山区,生态环境优越,适宜木本油料作物生长,现有油茶林1333.33hm2,但由于品种退化,经营管理水平较粗放,产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农民收入一直得不到提高。通过实施本项目,大力推广示范油茶优良新品种及高接换冠丰产技术,发展名优经

12、济林基地,促进*县林业的分类经营,可引导农民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营建高标准、高质量的低改示范林,努力提高林地产出,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2.2.2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当前,我国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整体效益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农业的发展方向必然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林业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名优经济林基地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然要求

13、,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的综合表现和主目标之一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主要内容也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林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挖掘林业潜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是农业大省,脱贫致富首先要从农民着手,尤其是山区农民。山区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于林业,脱贫致富主要靠的是林业,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也要靠大力发展林业。我省自然条件适合油茶生长,是油茶的北缘适生区,拥有发展油茶产业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油茶林具有培育周期短,收获期长,单位面积效益

14、好的特点。与其它森林资源相比,经营成本较低,而且只要品种优良、科学经营、集约经营,可以在长时间内维持高产,其经济效益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发展油茶产业将是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2.2.3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满足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迈进,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单一化向质量型、多样化方向转变,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符合人类追求健康长寿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潮流,代表了食品产业的发展方向。油茶因其生长在空气新鲜的林地环境中,没有受到废气、污水污染,而且具有降血脂、低胆固醇等人体十分有益的特性,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城乡居民的喜爱,

15、但由于“货缺价扬”,使其成为“贵族食品”,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县目前油茶经营现状总体质量不高、品种老化、经营手段落后、单产低,严重制约了油茶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因此,实施高产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项目,是推动油茶产业,丰富绿化食品,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需要。2.2.4 适应科技推广与示范推广的需要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工作,是林业科技进步对林业生产作出贡献的直接反映。亚林中心GLR长油118号油茶优良无性系品种是从293个无性系品种中选择出来的,是当地及大别山区的早实丰产、稳产、出籽率高、含油量高、抗性强,平均亩产达3559kg以上的优良无性系。1996年,经江西省

16、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通过,江西省林业厅发布了推广18个优良无性系的通知。1997年在在林业部推广100项科技成果指南(19961997)中,这18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品种被列为其中。*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县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选用亚林中心GLR长油118号油茶优良无性系品种,采用集约经营措施,大面积建设低产改造油茶示范基地,使科研与生产单位密切结合,有力地促进油茶低改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对*县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起着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也适应我省油茶优良无性系品种推广的需要。第3章 市场调查分析与需求预测3.1 产品及用途本项目产品是油茶鲜果。油茶鲜

17、果加工后产出茶油、茶枯和茶壳。3.2 产品供需现状3.2.1 国际食用油市场现状分析食用油是人们生活必需的消费品,提供人体热能和必需脂肪酸。随着全球人口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全球食用油的消费量逐年增长,油料作物呈现供不应求之势,尤其是近年来生物柴油日益走俏市场,部分油料作物供应生产生物柴油,导致植物油的供应紧缺,使食用油的供应十分紧张。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已成为消费者关心的重要问题,人们对食用油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具有保健功能的橄榄油、茶油等食用油需要高速增长。油茶主产我国南方,日本、越南、泰国等有少量栽培,美国东南部正在进行少量引种。由于国外油茶面积很少,整体产

18、量很低,国际市场使用的茶油原材料主要来自于主产区中国,中国的茶油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0%以上。过去,日本和韩国等从中国进口茶油主要用于加工高级护肤化妆品,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则进口大量的茶籽和枯饼提取皂素,做生物农药和机床的抛光粉等。随着人们对茶油优质特性的不断认识,国际上已将茶油与号称“植物油皇后”的橄榄油相媲美,国际市场对茶油的需求日益扩大。中国加入世贸以后,更有利于茶油产品的出口,有眼光的油茶企业正在逐步开拓占领国际市场。3.2.2 国内食用油市场分析目前世界上的食用油消费主要以植物油为主。按世界10种主要食用油的国家消费量排序依次是,第一位中国,第二位印度,第三位美国。这一顺序与人

19、口排位相一致,人口是决定消费量的首要因素。我们是食用油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油料生产大国,菜籽、花生、棉籽、芝麻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大豆、葵花籽的生产也名列前茅。但是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和不断增加的食用油消费量,国内食用油生产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每年不得不进口大量的大豆油、棕榈油、菜籽油等植物油。据统计,2004年全国食用油消费量达1750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1%,人均年消费量13.5,总消费量比2002年增长30%;2005年消费量达1850万吨,占世界消费量的22%,消费量比上一年增长5.7%,比2002年增长37%,人均年消费量达14.2kg。2007年全国食用油消费量达2250万

20、吨,比10年增长了1倍多,人均年消费量17.3kg。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食用油消费量巨大,超过世界总消费量的五分之一。我国油茶栽培面积366.67万hm2,年产茶油约20万吨,相当于我国食用油消费总量的11.8%,属于小油料种类,从总产量来而言,根本无法与大豆、花生、油菜、棉籽、芝麻等8种主要油料直接竞争,但由于茶油具有其他植物油所不具有的特性,在市场上一直处于货缺价扬的供应态势,被人们誉为“贵族食品”,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高消费人群和中老年等有特殊保健需要的人群。3.2.3 省内食用油市场分析*省拥有人口近一亿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食用油的消费规模偏低,据统计,*省城镇居民人年均消

21、费食用油约为1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06年美国人均食用植物油为34.2,欧盟人均消费量高达37,分别相当于我省人均占有量的2倍和2.18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土的食用油消费总量必将扩大,食用油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油脂工业潜力巨大。3.3 市场需求预测食用油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油的消费缺口将不断扩大,即使通过改良栽植品种,提高油料作物产量,仍将存在着较大的消费缺口。同时,由于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种食用油在市场都有销路。茶油是世界最好的木本植物食用油之一,是人们喜爱的天然植物油。随着人们

22、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从温保型转向健康型,而目前我们茶油产量相对很低,平均每年产量约20万吨,人均不到0.2kg,而意大利、西班牙橄榄油人均占有量高达20kg/年,我国要达到人均占有量1kg/年的标准,全国茶油产量需增加10倍,缺口达110万吨/年。茶油是来自大自然的产品,安全性高,经过精加工后,产品附加值高,是非常理想的食用保健油,符合人们的现代消费趋向,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每年都要进口100万吨棕榈油和橄榄油以满足市场需求。橄榄油以其“植物油皇后”的地位,身价是茶油的三倍,而部分营养成份还稍逊于国产茶油。在不少国家已基本实现食用油木本化的今天,这种供需状况显然不能适应我国社会

23、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综上所述,茶油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巨大,前景可观,因此,可以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不断提高油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以振兴地方经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第4章 项目建设条件4.1 自然地理条件4.1.1 地理位置*县位于*省东南端信阳市东南部,地处东径11411501151045和北纬313706321140之间,北邻息县,东连潢川县,东南靠商城县,南接新县,西与罗山县隔河相望。县境东西宽60km,南北长55km,总土地面积1831km2。北临淮河水,南依大别山。由于全县地处大别山山脉向黄淮平原过渡区,境内浅山、丘陵、平畈相间,垄岗纵横,整个地貌是南高北低,由西南

24、向东北倾斜。南有崇山,中有丘陵,北部岗畈相间。河、渠、堰相互交错,塘、湖、库星罗棋布。地形大体上可分为南部丘陵和中北部垄岗平畈两大部分。在县南部、大别山余脉向北延伸成牢山、斛栗岗、凤尾山、东岳寺、大尖山五大山系。海拔高度多在180m以上,比较大的山头有赛山、大尖山、龙王尖、鸡冠山、东岳寺、游龙寺、九架岭、云山、杏山、大山寨、牢山、王母观等,最高海拔433.9m,坡度多在1535间。县中北部为垄岗平畈,平畈海拔4060m,垄岗海拔60100米。坡度和缓,形成十岗八大畈,全县丘陵面积占17.4%,垄岗面积占34.3%,平畈面积占3.6%。4.1.2 气候、水文*县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

25、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属于湿润、半湿润区。春季温度回升快,多阴雨天气,但变幅较大;夏季炎热,降雨集中,多有夏涝和伏旱发生;秋季降温迅速,雨量明显减少,个别年份阴雨雾罩;冬季寒冷期短,雨雪较少。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90小时,年平均气温15.4,一年之间,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5的天数为271天,大于或等于15的天数为179天,310的积温4398,无霜期为226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027.6mm,最多年份1481mm,最少年份570毫米,全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17天,全年相对湿度74%。4.1.3 土壤全县共有黄棕壤、水稻土、潮土三大土类,九个亚类,25个土属,92个土种。其

26、中黄棕壤类39.2%,水稻土类占27.9%,潮土类占2.9%。PH值5.57.5,南部丘陵多为黄棕壤和粗骨性黄棕壤两个亚类,主要有板片岩、花岗岩和少量的火山喷出岩、石英岩和石灰岩;在80%以上的土地面积中,岩石易风化,成地快,土层深厚,地质疏松,营养元素丰富,对林木生长十分有利;中北部垄岗,78%的面积为黄胶土,其次是红粘土、麻岗土、白散土、黄老土等土属,这些土壤质地粘严重,活土层浅,透水透气性差,肥力低,易涝易旱,水稻土多分布于山冲、丘陵、谷地、沿河、平畈。4.1.4 植被全县植被属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带,植被区系以亚热带种类为主,同时兼有暖温带植被成分,植物种类繁多,具有南北植物草类共生

27、的特点。全县有高等植物140科、18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600余种。按植物资源的用途划分为用材树种约150种,油料植物200种,淀粉植物100余种,纤维及纺织植物12种,药用植物900多种,另有芳香观赏植物180多种。主要用材树种有杉木、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栎类、枫香、毛竹等;主要经济树种有板栗、银杏、油茶、油桐、茶树等。4.2 社会经济条件4.2.1 人口、劳力全县辖1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1个名胜管理区,345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183702.66hm2,总人口8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4万人,农村劳动力43.4万人,占农业人口63.5%。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

28、,主要从事农、林、牧、副、渔业,全年劳作,积累了丰富的农林生产经验。4.2.2 交通运输、通讯*县交通运输十分便利,京九、宁西铁路和大广、沪陕高速公路及国道106、312纵横交汇,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全县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9855门,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5.9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移动、联通通讯网络覆盖全县。4.3 森林资源概况据*县“十一五”期间二类资源调查成果数据显示,全县土地总面积183702.66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57249.74万hm2。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33315.14万hm2(其中竹林149.64万hm2);疏林地61.54万hm2;灌木林地2475.42万hm2(其

29、中经济林2470.81万hm2);未成林造林地490.46万hm2;无立木林地109.67万hm2;苗圃地847.63万hm2;宜林地19949.88万hm2。全县活立木蓄积1047625m3,森林覆盖率19.48%,林木绿化率20.90%。4.4油茶产业现状*县油茶大多直播造林于70年代初期,现有油茶面积1333.33hm2。油茶林多年没有垦复,枯枝横陈,杂草丛生,管理粗放。油茶主要品种类型有寒露子、霜降子,油茶林每亩平均5060株,单位产量低,平均亩产油茶籽40kg左右,榨油方式多以传统液压式土榨为主,每亩产成品油35kg,出油率较低,且茶油品质不高。由于总量偏小,形成不了产业,零散经营形

30、成不了产业管理,也产生不了规模效益。同时,榨油技术落后,设备简陋,造成出油率低,产品原料浪费大,成品油品质差。*县发展油茶自然条件优越,现有油茶低产林1333.33hm2,且面积相对集中连片,土壤处于南北过渡地带,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非常适应油茶的生长发育,进行油茶低产林改造潜力巨大。4.5 项目法人基本情况*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3月,注册资金285万元。公司座落在县城主干道弦山西路,*南向店交岔处,以油茶良种繁育、种植高产优质无性系油茶为主业。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基础设施设备完善。现有职工(包括临时工)2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人,注册会

31、计师2人,专业护林员5人,后勤1人,临时工10余人。公司与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该公司外聘3名高级技术人员参与公司的技术开发与基地经营管理工作,其中包括湖南省林科院油茶首席专家陈永忠博士。公司现有办公楼1栋,面积360m2,职工宿舍楼1栋,面积400m2,奥迪A6L1辆,福特福特斯1辆,江凌客货两用车1辆,还购置了部分小型生产工具等设备。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打造“国家级油茶产业开发示范县”和“*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县”的双重目标,去冬今春以来,公司斥巨资与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建3.33hm2全国油茶新品种区域性实验基地,“湘林”系列高冠换接采穗圃2.00hm2,从江西引进4年生“长林”系列油茶大树2200株,建立优良品种展示园3.33hm2,引进1年生“长林”系列油茶苗木5.5万株,建成33.33hm2优质高产示范园,成功培育“长林”系列优良无性系嫁接苗520万株。4.6 外部协作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湖南省林业科学院,40多年来,一直将油茶作为科研重点,先后参加了“六五”、“七五”国家攻关项目;“九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