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113.65KB ,
资源ID:42647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2647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离心泵调节方式与能源耗损分析论文中英文资料对照外文翻译文献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离心泵调节方式与能源耗损分析论文中英文资料对照外文翻译文献Word文档格式.docx

1、此调节方法调节效果明显、快捷、安全可靠,可以延长泵使用寿命,节约电能,另外降低转速运行还能有效的降低离心泵的汽蚀余量NPSHr,使泵远离汽蚀区,减小离心泵发生汽蚀的可能性2。缺点是改变泵的转速需要有通过变频技术来改变原动机(通常是电动机)的转速,原理复杂,投资较大,且流量调节范围小。1.3 泵的串、并连调节方式当单台离心泵不能满足输送任务时,可以采用离心泵的并联或串联操作。用两台相同型号的离心泵并联,虽然压头变化不大,但加大了总的输送流量,并联泵的总效率与单台泵的效率相同;离心泵串联时总的压头增大,流量变化不大,串联泵的总效率与单台泵效率相同。2 不同调节方式下泵的能耗分析在对不同调节方式下的

2、能耗分析时,文章仅针对目前广泛采用的阀门调节和泵变转速调节两种调节方式加以分析。由于离心泵的并、串联操作目的在于提高压头或流量,在化工领域运用不多,其能耗可以结合图2进行分析,方法基本相同。2.1 阀门调节流量时的功耗离心泵运行时,电动机输入泵轴的功率N为:式中 轴功率,;泵的有效压头,泵的实际流量,流体比重,泵的效率。当用阀门调节流量从到,在工作点消耗的轴功率为:实际有用功率,阀门上损耗得功率,离心泵损失的功率,。2.2 变速调节流量时的功耗在进行变速分析时因要用到离心泵的比例定律,根据其应用条件,以下分析均指离心泵的变速范围在20%内,且离心泵本身效率的变化不大。用电动机变速调节流量到流量

3、时,在工作点泵消耗的轴功率为:同样经变换可得:2.3 能耗对比分析3 结论对于目前离心泵通用的出口阀门调节和泵变转速调节两种主要流量调节方式,泵变转速调节节约的能耗比出口阀门调节大得多,这点可以从两者的功耗分析和功耗对比分析看出。通过离心泵的流量与扬程的关系图,可以更为直观的反映出两种调节方式下的能耗关系。通过泵变速调节来减小流量还有利于降低离心泵发生汽蚀的可能性。当流量减小越大时,变速调节的节能效率也越大,即阀门调节损耗功率越大,但是,泵变速过大时又会造成泵效率降低,超出泵比例定律范围,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在二者之间综合出最佳的流量调节方法。(二)泵在CAD中的原理方案设计模

4、型论文摘要:在详细分析泵行业中CAD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立水泵原理方案设计模型的必要性。考虑现有的设计方法模型的特点以及水泵原理设计的自身规律,在面向对象设计模型的基础上融合了逐步求精模型的闭环设计思想,在功能分解中采用了Function-Behavior-State(FBS)方法,提出了一个原理方案设计模型。并进一步将该模型应用于泵的原理方案设计的一实例中,得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水泵原理设计流程,表明此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可重用性、可交换性等特点。1 引言自90年代初我国实施CAD应用工程以来,在水泵行业开展CAD设计虽普遍受到重视,但基本仍处于初级的CAD绘图阶段,主要是应用于整个设计过程中

5、的“中下游”设计阶段,即设计方案的具体实现阶段,其本质上属于面向零件的细节设计。CAD的发展趋势是不仅支持面向零件的细节设计,更重要的是支持概念设计与方案设计等“上游”设计,即是设计过程中最主要的创造性阶段1。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创新性表现最为集中、最为突出的阶段是产品的原理方案设计阶段。为适应泵的设计创新需要,有必要对水泵原理方案设计机理进行研究,建立一个满足水泵设计实际需要的建模方法。在对泵的设计过程进行总体分析,针对泵的产品特点,总结设计过程中的设计规律,探讨其设计创新机理,并适应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需要,建立反映泵的设计经验知识、设计方法以及设计规范的原理方案设计模型,并将其与已有的“中下游

6、”设计模型耦合,以做到真正支撑和辅助设计全过程。2 模型设计方法方案设计是设计过程中,在阐明任务要求后,通过抽象化认识本质问题,建立功能结构,通过寻求合适的作用原理并将其组合成作用结构,从面确定原理解(原理方案)2。方案设计是在原理上确定一个解。其工作步聚如图1所示。图1 方案设计的工作步聚在建立泵原理方案设计模型中主要涉及两方面的知识3:(1)设计方法学知识,即解决产品设计进程的一般性理论、研究进程模式、战略与各步骤相应的战术。其中包括面向全过程的设计方法和对于方案设计过程中特定的设计方法。(2)设计对象领域的专业知识,即关于泵这种具体的流体通用机械中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的知识。2.1 设计方法

7、面向全过程的设计方法及模型基本可以分成三种4:(1)面向对象设计模型,它代表着设计方法学的组装创新设计阶段;(2)GDT(General Design Theory)模型,它能体现创新设计方法学的创新思维过程(分解、映射、综合),代表着开环创新设计阶段;(3)逐步求精模型,它充分体现了人的创新思维模式:继承中创新、反复迭代,代表着工程设计方法学的闭环控制创新设计阶段。这种方法认为设计过程是一个逐步求精过程。它的最大优点是存在解的评价层,允许对解进行反馈控制,进行产品优化。因此它是一个闭环设计方法,比较符合工程设计人员的思维模式。方案设计中关键性的一步就是如何进行产品设计要求的功能分解。因为产品

8、的设计要求是最精炼的产品功能描述,而形成产品的却是许许多多完成一定功能的零部件的组合,如何将抽象的产品设计要求转换为具体的、现实的功能要求充分体现了人的创造活动。对这方面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功能分解的依据上,有两种方法比较典型:一种以Robert Hsturges为代表,以价值工程理论(VE)为背景,采用功能分解,称为功能逻辑分解方法;另一种以Yasushi Umeda为代表,以人的认知模型为背景,采用行为分解,称为Fuction Behavior State(FBS)方法5。虽然两者都处于发展之中,但是文献4认为后者的分解依据更贴近工程设计的思维模式。2.2 泵设计领域的专业知识(泵设计的

9、特点)泵设计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在设计中各种因素互相影响,使满足给定要求的水泵有不同的设计方案或结果,因此必须找到其中最优的一个。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多次循环,逐步深化的判断求解过程6。从流体机械的角度看,流体机械的反问题是当今流体力学领域的难题之一。因此现有的设计基本采用流体力学的正问题设计,即先由工程设计得到流道结构,确定流动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再对流场进行校核。根据校核结果对流道结构进行调整后再次校核,如此循环直到得到较优的结果。这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应是一个循环迭代逐步求精的闭环系统。随着成组技术的广泛应用,泵设计制造正趋向于模块化,以提高零件(组件)通用性和重用性,从而降低设计制造成本,保

10、证产品质量。而面向对象的建模思想正好符合模块化的需要。这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应是一个面向对象的系统。3 原理方案设计模型基于以上分析,在本文所提出的原理方案设计模型中,整个设计进程是在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型的基础上融合了逐步求精模型闭环设计思想而建立的,在功能分解中采用了FBS方法。具体模型描述如图2所示:图2 原理方案设计模型结构图在模型中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为:3.1 设计模型S设计模型S表示要设计的目标对象,它可以由一个或几个设计对象组成,其中包括设计实体对象(E0)和设计关系对象(R0),其中实体对象可以是功能实体或结构实体。即:S=E01,E02,E0n,E01,E02,E0m因为每个设计要求

11、一般有若干个可选择的模型与之相匹配,并在设计过程中不断迭代更新,这里用SKG来表示设计模型K的第G代模型,则有:SKG=E01K,E02K,E0nKG,R01K,R02K,E0mKG3.2 设计算法A设计算法A为针对某一设计模型SKG,根据要求和约束(R&C)以及知识库中与本领域的专家知识,在模型库中搜索与其匹配的设计对象,创建该设计对象的一个实例Oi并将其添加到设计模型SKG中,若无匹配的设计对象,则基于知识推理创建一个新的满足要求的对象。评价算法还对设计模型进行评价测试,对不满足要求和约束部分进行修改。3.3 要求和约束R & C在产品需求建模辅助工具系统7的辅助下,通过对当前设计模型需求

12、信息的获取、拓展和分析所得到的要求和约束R&C;对设计模型的要求、存在的条件以及其重要性的权重。最后形成一系列的功能需求Ro.p,Ro.p为功能需求O的属性P。3.4 设计实体对象E0设计实体对象E0i与要求与约束中的Ri相匹配。它包括功能实体对象或结构实体对象。对于功能实体对象,其本身是一设计模型S,该模型的构成将递归调用图3的模型算法。递归结束的条件是当所得的实体对象是结构对象,隐含其中的功能分解算法为FBS方法。功能实体对象的递归求解可以并行。3.5 设计关系对象R0设计关系对象R0的构成为:构成该关系的设计实体对象中的相关属性为设计关系对象的属性,它的方法为属性间相互约束关系,包括8(

13、1)等式约束:工程中大量的计算公式,如:(2)限制约束:对一些设主变量的某种限制,如噪声级的限定范围。(3)函数约束:面向对象的工程数据库中的操作函数,如标准件库中选型函数。(4)规则约束:用于表达工程设计中的一些经验性知识。对于设计关系对象则不进行递归求解调用,其本身构成评判层,主要作用为在递归回溯时,对解进行测试和评判。在其中某一层得到存在设计关系对象的两个或几个设计实体对象的解后,由该设计关系对象出发,测试各个设计实体对象的解是否满足设计关系对象中的约束关系,如不满足则对各个设计对象的解进行调整。设计关系对象构成的评判层与评价规划(E)及要求与约束(R&C)构成的评判层不同,后者的作用是

14、对设计模型的整体性能的评价,设计关系对象的作用则是设计模型内部各个组成模块间协调性、一致性的评价。3.6 与后续设计的接口原理方案设计的后续步骤为详细设计,即确定各个零件或组件的形状、尺寸、材料要素,进而得到各个零件的详细描述,同时还需确定各个组件(零件)间的关系,当某一组件(零件)的涉及其他组件(零件)的要素变动时,能将此变动扩展到各个零件9。与原理方案设计层相对应,详细设计层的产品可由装配实体对象和装配关系对象来描述。从本文所给出的原理方案模型出发,可建立设计实体对象与装配实体对象、设计关系对象和装配关系对象的对应转换关系。因此本文所给出的原理方案模型具有较好的扩展性。从以上分析可见,本原

15、理方案设计模型考虑了设计中各种因素互相影响和相互独立的特点,以及工程设计中大量存在的问题求解策略的调整概念,即先产生一个不费事的有错误的解,然后再修改它,使它逐步与精确解逼近(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一般比坚持要求第一个解就完全没有缺陷的做法有效得多),融合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和逐步求精模型闭环设计思想,使泵设计的自身特点对其原理方案设计模型所提出的两个要求得到满足。同时利用本模型进行设计时可以进行并行求解,提高求解效率,并可与后续设计环节较好地衔接。4 泵原理方案设计应用实例基于上述的原理方案设计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具体的水泵原理方案设计,得到其部分设计流程如图3、4所示。设计流程说明如下:(1)确

16、定设计要求并将其抽象化,得到泵设计的本质:通过一定的手段增加流体的机械能(动能、势能)或压力能10。(2)以泵的设计模型为当前设计模型S。确定其第一层的设计对象组成。即各个功能实体对象组成及功能关系对象。设不存在已有对象,则需创建一系列新的对象。用FBS方法对功能进行分解。从物料流的观点出发,泵的物料流为流体(液体),由泵的设计要求可得到其核心功能为流体接收能量,此功能的完成可由几个子行为来完成:导入流体,提供流体接收能量的空间(容纳),流体接收能量(能量传递),导出流体(导出)。从能量流的观点出发,泵的核心功能将能量传递给流体,其可由调节输入能量的大小、将输入能量转换为能量传递中所需的能量形

17、式和能量传递给流体及能量随流体导出四个子行为来完成。从信息流的观点出发,主要功能为调节和控制设定的要求与得到的结果的一致性。测量输出量、比较设定值与测量值、调节和控制等行为可完成信息流所需功能。最后还需一个辅助功能模块即连结与支撑。各功能对象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图3 泵原理方案设计流程(部分)图4 泵原理方案设计流程(部分)(3)以各个设计功能对象为设计模S,进行第二层设计,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如“能量转换”的求解需要“能量传递”求解结果)可以并行进行设计。以“能量传递”为例,针对该功能,从模型库中搜寻可能的作用原理对象。如果模型库中存在相应的作用原理对象,则生成该原理对象的一个实例加入到当

18、前的设计模型S中。否则由知识库中的专家知识推理得到可能的作用原理对象。由此可得张力、离心力、升力、电磁力等原理对象。设计者根据各个原理对象的特性,从自身的经验出发选择比较适合的一个到几个原理对象进入下一层设计。图5 泵功能分解及结构(4)假设所选择的作用原理对象为升力,则以升力原理为当前设计模型S,搜索模型库得到与其对应的原理结构模型:轴流式叶轮原型。(5)对所得的轴流式叶轮原型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逐层修改求精。(6)对其它功能实体进行类似的求解。(7)协调各个功能的原理结构解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中为能量转换的原理解与能量传递的原理解之间的制约关系,通过协同求精确定各个功能实体

19、的结构解。(8)总体评价。从总的要求和约束R&C,以及评价规划出发,最终确定原理解。很明显,以上给出例子所得出的原理解不是唯一的,根据模型库和知识库中等构成的不同,设计者给出的判断不同,得到的解是不一样的。本应用实例说明,利用前面给出的模型进行泵的原理方案设计是可行的,基本满足了泵设计的要求和特点。同时从模型本身框架和从实际应用中可以发现模型具有以下特点:(1)可操作性。本模型泵设计的本身特点出发,并与现有的设计方法模型相结合而成。该模型有效地应用于实例中,表明本模型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2)可重用性。面向对象的建模思想使得到的各个设计对象可以在不同的产品中应用。如实例中得到的能量转换的功能对

20、象实现后,其结果列入模型库,在下一个产品设计时,它将作为已有对象被检索,实现重用性。(3)可交换性。各个设计对象不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设计目标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模型来完成。如能量传递的解就可能有张力、离心力、升力、电磁力等几种通过做功实现能量传递的原理对象,为设计提供了多种选择。5 结论泵的原理方案设计模型涉及到设计方法学和泵本身的许多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原理方案设计本身来说,现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中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原理方案设计是产品设计过程中创新设计的关键,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共识。本文只是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得到以下结论:(1)为了提高泵产品的设计创新能

21、力,有必要利用先进的CAD产品开发设计方法,建立泵原理设计方案模型。(2)泵设计的自身特点要求泵原理方案设计模型满足两个要求:(a)是一个逐步求精的闭环系统;(b)是一个满足模块化的面向对象的模型。(3)本文提出的模型基本满足了泵原理方案设计模型中两个要求并具有可操作性、可重用性、可交换性等特点。附录B 外文文献The centrifugal pump uses when the adjustment way and the energy consume the analysisThe centrifugal pump is widely applies in the chemical ind

22、ustry industrial system one kind of general fluid machinery. It has the performance adaptation scope broad (including current capacity, discharge head and to transports medium nature slightly compatibility), the volume, the structure simple, the operation easy, the operating cost low status many mer

23、its. Usually, chooses the centrifugal pump the current capacity, the discharge head possibly to be able to request with the pipeline in not to be inconsistent, or because the production task, the technological requirement changes, this time all requests to the pump to carry on the flow control, the

24、essence is changes the centrifugal pump the operating point. The centrifugal pump operating point is decides together by the pump characteristic curve and the circuitry characteristic curve, therefore, changes any characteristic curve all to be possible to achieve the flow control the goal.At presen

25、t, the centrifugal pump flow control way mainly has the regulating valve to control, the speed change control as well as the pump and, the series adjustment and so on.Because each kind of adjustment way principle is different, besides has own good and bad points, creates the energy loss is dissimila

26、r, in order to seek the flow control way which bes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s smallest, most conserves energy, must understand the centrifugal pump comprehensively between the flow control way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relations.1st, the pump flow control fundamental mode1.1 change pipeline charac

27、teristic curve Change centrifugal pump current capacity simple method is exports the valve using the pump the opening to control, its essence is changes the pipeline characteristic curve the position to change the pump the operating point.1.2 change centrifugal pump characteristic curve Basis propor

28、tionality law and the cutting law, change the pump the rotational speed, the change pump structure (for example cutting impeller outer diameter law and so on) two methods both can change the centrifugal pump the characteristic curve, thus achieved the adjustment current capacity (simultaneously chan

29、ges discharge head) goal.But regarding the pump which already works, changes the pump structure the method not too conveniently, and because changed the pump structure, reduced the pump versatility, although it facilitates 1 in certain time adjustment current capacity economy, also very little uses in the production.Here only analyzes changes the centrifugal pump the rotational speed adjustment current capacity meth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