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7.29KB ,
资源ID:42737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2737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二 大气运动.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二 大气运动.docx

1、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二 大气运动专题二大气运动强化练时间:45分钟分数:90分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北京丰台区二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数树深红出浅黄”的时节,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我国江南地区草长莺飞C“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南极考察 D美国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2“夜来霜”的形成原因是()A增强 B增强 C减弱 D减弱北京海淀区查漏补缺读图,回答34题。3如果图中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正确的叙述为()A丙

2、为极地高气压带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C在气压带丁和风带交替控制下会形成地中海气候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气压带相同4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丁两地中,丁地是陆地 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C该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候温暖湿润北京卷下图为北半球某日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56题。5据图推断,()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6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江苏苏锡常镇四市模拟下图为某地某一时

3、刻气压场分布与天气系统剖面图(仅考虑大气状况)。读图回答78题。7关于图示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暖气团在此天气系统形成过程中占主导 B处的气压高于处C此时处多阴雨天气 D处此时吹偏北风8控制以下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与上图可能相似的是()A春季华北的沙尘暴天气 B夏季浙江的台风C我国北方地区秋高气爽的天气 D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泄露天机押题卷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读我国某地区温度垂直剖面(单位:)示意图,完成911题。9图中气温垂直分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越高,吸收的

4、地面辐射越少B海拔越高,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C纬度越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D纬度越高,受冷空气影响越强10导致甲处等温线凸向低纬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距海远近11下列城市中,逆温层厚度最大的是()A郑州 B阜阳 C安庆 D赣州二、综合题(共两道大题,共46分)12(22分)重庆三诊下图为南亚地区地形分布图,根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简述图中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并解释图中印度半岛中部草原区的形成原因。(8分)(2)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南亚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比较气候图,指出南亚热带季风大陆性的主要表现。(6分)(3)水稻生长对天气变化较为

5、敏感。印度水稻生产很不稳定,一个重要原因是水稻主产区经常受到异常天气的影响。运用所学西南季风知识,分析印度水稻主产区在68月水稻生长的关键阶段经常出现异常天气的原因。(8分)13(24分)福建三明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 767.2米,南坡植被覆盖率明显高于北坡。每逢夏秋之时,登山览胜者络绎不绝。气温直减率是指气温的垂直变化与高度的线性关系。气温直减率的大小与大气运动、空气密度、水汽含量、潜热(如水由气态变为液态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等密切相关。中国大陆气温直减率的日变化同太白山北坡气温直减率的季节变化表现出一致性。下图是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北两坡的某年气温直减率比较图。

6、(1)“朝辞盛夏酷暑天,夜宿严冬伴雪眠。春花秋叶铺满路,四时原在一瞬间”是登太白山最佳的写照。用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加以分析。(9分)(2)分析夏季太白山北坡的气温直减率高于南坡的原因。(9分)(3)推测一天中气温直减率最小值出现的时段。简要分析该时段与太白山北坡1月气温均小的原因。(6分)专题二大气运动拔高练时间:45分钟分数:90分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测试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右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图完成13题。1高原季风形成的主导因素

7、是()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2上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Aab Bbc Ccd Dad3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广东茂名五校联考2018年1月4日始,美国东海岸出现暴风雪、海水倒灌和极端低温天气,截至1月6日,局地温度降到46,低温严寒天气已经造成美国全国范围内至少22人死亡。右图为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的卫星捕捉到的某天气系统在美国新伦敦东海岸海域上空移动的图像。

8、该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在24小时内下降了59 hPa,气势磅礴,威力无比。据此完成46题。4该天气系统是()A快行冷锋 B超强飓风 C爆炸气旋 D龙卷风5该天气系统()A易形成在热带副热带洋面上 B由强冷气团与强暖气团碰撞形成C产生的强降水导致中心气压快速升高 D产生的强风使体感温度略高于实际气温6中国冬季不易形成破坏力如此巨大的天气系统的原因是()A生成的冷气团势力普遍较弱 B生成的暖气团势力普遍较弱C大陆东部海域水温普遍较高 D沿海东部岛屿的屏障作用福建莆田质检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千米,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下图为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7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

9、因素是()A太阳高度 B热力环流 C植物蒸腾 D大气环流8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于甲地()A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B气温日较差更大C降水量较多 D地形较平坦9甲、乙两地最可能位于()A江苏省 B甘肃省 C山东省 D云南省江苏卷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011题。10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A台风预警 B森林火灾预警 C寒潮预警 D滑坡、泥石流预警11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二、综合题(共两道大题

10、,共46分)12(22分)福建福州一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雨带从华南向华北推进,受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雨带长时间滞留在某区域,形成降雨中心;根据降雨中心的位置,相对应地将我国不同年份分为:北方、中间、长江、华南等四种雨型年;如北方型年,指的是当年我国东部夏季的降雨中心主要位于河套地区至渤海湾的华北地区。水汽输送的路径和强弱是影响雨带位置和雨型年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科学家发现夏季进入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水汽有6支通道:印度洋通道、高原(青藏高原)南侧通道、太平洋通道、西风带通道、孟加拉湾通道、南海通道;其中,西风带通道的水汽输送比其他水汽通道偏弱。各条水汽通道的强弱对中国

11、东部季风区(简称“东部”)夏季降水分布影响极大。右图示意夏季进入我国东部季风区六条水汽通道;下表表示6条水汽通道与各区域夏季降雨指数的相关系数(系数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区域降雨指数高原南侧通道孟加拉湾通道印度洋通道南海通道太平洋通道西风带通道华北(北方型)0.180.210.080.180.140.48淮河流域(中间型)0.250.060.130.070.230.08长江中下游(长江型)0.310.070.420.280.720.38华南(华南型)0.120.110.190.360.130.22(1)分析西风带通道的水汽输送比其他水汽通道偏弱的原因。(6分)(2)选取四类雨型年中的任意两类

12、,指出影响其形成所对应的主要水汽通道。(4分)(3)当我国东部降水处于北方型年时,判断该年夏季少雨中心位置,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4)西风带水汽输送偏弱时,推测夏季我国东部哪一区域可能出现较严重洪涝灾害,并加以解释。(6分)13(24分)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4分)(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8分)(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分)(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分)专题二大气运动强化练1C“

13、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说的是经过霜冻,树叶变红或变黄,此时应为深秋,此时地球向近日点靠近,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A项错误;春季时我国江南地区草长莺飞,B项错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为12月、1月、2月,我国深秋时节出发较合适,C项正确;美国洛杉矶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森林火险等级高,此时为秋季,D项错误。2D晴朗的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差,即减弱,导致地面温度偏低,水汽遇到冷的地面或其他物体容易凝结成霜,D项正确。3B在低纬环流中,盛行上升气流的丁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的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为动力原因,为低纬信风带,A项错误;常年受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干燥,B

14、项正确;气压带丁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C项错误;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与副热带高气压带成因不同,D项错误。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4C如

15、果此图表示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此时陆地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丙、丁两地中,丙地是陆地,A、B项错误;东亚的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项正确;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东亚季风环流冬季盛行干燥的西北风,D项错误。5B据图可知,此时北京等压线较稀疏,风速小,风向偏东南,A项错误;据等压线数值的递变可知,甲地为一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B项正确;据等压线数值的递变可判断,极地并不是气压值最高的地方,C项错误;台风中心气压值一般在950 hPa以下,据图可知,180经线经过太平洋,该处低纬度热带洋面没有形成台风,D项错误。6A据图可知,90E附近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

16、压强盛,北太平洋洋面为低压中心,即阿留申低压,可判断为北半球冬季,故A项正确。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7C图示地区天气系统为冷锋,冷气团在此天气系统形成过程中占主导,A项错误;读图可知,地位于地上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处的气压低于处,B项错误;此时地位于冷锋锋后

17、,多阴雨天气,C项正确;根据图示冷锋移动方向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地风向为西南风,D项错误。8A图示体现的天气系统为冷锋,春季华北的沙尘暴天气是快行冷锋形成的,A项正确;夏季浙江的台风属于热带海洋气旋,B项错误;我国北方地区秋高气爽的天气是受高气压控制形成的,C项错误;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是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形成的,D项错误。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

18、;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9A读图可知,垂直方向气温变化的主要趋势总体上是由地面向高空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海拔越高,空气密度越低,且到达的地面辐射越弱,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从而导致气温大致由地面向高

19、空降低。故A项正确。10C甲处等温线凸向低纬,说明甲处气温低,是由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入侵导致的,C项正确。11D根据逆温定义和图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可知,逆温层大致位于AA和BB之间(如下图所示),因此选项中四地逆温层最厚的应是赣州。故D项正确。12(1)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夏季,南亚大陆增温形成低气压,吸引西南气流;又因赤道低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二者共同影响,形成西南季风。草原区的形成原因:草原带的东西两侧有南北向山地,阻挡海洋气流;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蒸发强,水分条件只能满足高草生长。(2)表现:有突出的热季(35月);雨季短,旱季长(雨季比中南半岛迟一个月

20、)或降水集中程度高;降雨变率大(雨量变化幅度大)。(3)原因:印度水稻种植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季风影响,一般69月进入雨季,给农作物生长带来有利的水分条件;但西南季风通常不稳定,风力过强的年份,水稻种植区降水量过多,会出现涝灾,季风势力偏弱的年份,降水量过少,会出现旱灾,从而影响水稻生产。13(1)太白山相对高差大,气温垂直递减规律明显(答“海拔高”不得分);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随海拔升高,保温作用减弱(大气逆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山麓为夏季时,山顶气温低,为冬季,沿途为春、秋两季(夏季时山麓到山顶四季分明)(只答“四季分明”或没点明夏季不得分)。(2)夏季,南坡地处东

21、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湿度大,潜热输送量大,气温直减率较小;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增大,气温直减率减小,北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降水少,随地表高度降低,气温上升速度快;森林覆盖率低,空气湿度较低,气温直减率加大。(3)一天中气温直减率最小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日出前后气温直减率小的原因: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面大气层冷却强烈,到日出前后,近地面气温出现一天中的最低值,而高层大气冷却较慢,高低空温差较小。北坡1月气温直减率小的原因:冬季北方冷空气向较低纬度运动,遇到太白山阻挡,冷空气在北坡坡麓聚集,原较暖空气被迫抬升,使气温直减率变小。专题二大气运动拔高练1D高

22、原季风形成的主导因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D项正确;形成原因是热力性质差异,不是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A项错误;高原面与海洋表面高差大,距离远,B项错误;高原表面植被少,季节变化影响小,C项错误。2B夏季高原面升温比周围大气升温快,气压较低,风由周围吹向高原面,故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B项正确;ad表示冬季风,A、C、D项错误。3C结合上题分析,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风风向一致,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C项正确,A、B、D项错误。4C根据材料,当时为冬季,排除飓风、龙卷风。材料中指出该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在24小时内下

23、降了59 hPa,气势磅礴,威力无比,说明该天气系统威力远超锋面系统,应是超强低压系统,结合图示及选项可知C项正确。5B结合上题分析,该天气系统是爆炸气旋,是由强冷气团与强暖气团碰撞形成的,B项正确;飓风易形成在热带副热带洋面上,A项错误;中心气压值较低,登陆后受阻势力会减弱,不会导致中心气压快速升高,C项错误;产生的强风使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气温,D项错误。6B中国冬季不易形成破坏力如此巨大的天气系统是因为冬季风势力强大,生成的冷气团势力普遍较强,生成的暖气团势力普遍较弱,B项正确,A项错误;大陆东部海域水温普遍较低,C项错误;沿海东部岛屿的屏障作用较小,不能阻挡空气流的行进,D项错误。7B读图

24、可知,甲地北京时间820点(白天)降水较少,218点(夜晚)降水多,据图可判断甲地应位于盆地(谷地),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暖空气被山坡下沉的冷空气抬升,形成降水;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流上升,谷底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因为山坡和山谷温度不同形成的大气运动为热力环流,所以甲地年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因素是热力环流,故B项正确。8A读图,甲地夜间降水多,夜间气温低,蒸发量小,所以下渗较多,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乙地白天降水多,白天气温高,蒸发量大,下渗较少,不利于保持土壤水分,A项正确;因为甲地夜晚降水多,乙地白天降水多,可以判断甲地位于谷地(盆地),乙地位于山地,

25、乙地的气温日较差更大,故B项错误;读图,乙地降水时间长,降水量更大,故C项错误;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主要是对土壤的水分造成影响,与地形平坦无关,故D项错误。9D根据材料,甲、乙两地相距20千米,由两地降水特点,可以判断甲地为谷地(盆地),乙地为山地,说明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江苏省、山东省地势起伏较小,故A、C项错误;甘肃省降水量小,故B项错误;云南省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故D项正确。10D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可能出现强降雨,又因为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岩层破碎,强降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当地政府可能发布滑坡、泥石流预警,故D项正确;甲地距海洋较远,不可能发布台风

26、预警,A项错误;甲地降水概率大,不会出现森林大火,B项错误;寒潮是冷锋的典型天气,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不会出现冷锋过境的天气,C项错误。11C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的锋前,未来两天可能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冷锋过境会出现强降雨,过境后天气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会较目前下降,A项错误;冷锋过境,气压升高,且降水强度大,B项错误;冷锋会形成降水,降雨会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沉降到地面,降雨过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会减少,故C项正确;冷锋过境后,该地区受偏北风控制,读等压线图可知,该地区附近等压线比较均匀,风速变化不大,D项错误。12(1)相较其他通道,我国东部季风区远离大西洋与地中海;西风带通道的水

27、汽主要来源于大西洋与地中海的海面蒸发;由西风带水汽输送,沿途水汽凝结成雨,到达我国东部水汽较少。(2)北方型:西风带通道、孟加拉湾通道、南海通道;中间型:高原南侧通道、太平洋通道;长江型:太平洋通道、南海通道、高原南侧通道;华南型:南海通道、印度洋通道。(3)少雨中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与西风带通道负相关最明显,北方型年时,西风带通道强,成为少雨中心。(4)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夏季降水与太平洋、南海通道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西风带通道呈显著的负相关;西风带水汽输送偏弱时,北方的冷空气更容易南下与北上的南海和太平洋水汽输送(副高挟带来的水汽)在南方地区辐合,容易造成南方地区降水偏多,易产生洪涝灾害。13(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西北。(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