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49.85KB ,
资源ID:427763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2776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背题串讲.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背题串讲.docx

1、自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背题串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背题串讲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带台。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二、马克思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好发展单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多选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

2、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多选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说。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单选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 ,列宁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多选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人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单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反对资本

3、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单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单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单选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答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3)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4、。第三节 努力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简述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1)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还是当作行动的指南,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后继者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是研究的方法。(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制定出适合本国情况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它们加以适当的调整。(3)我国目前正

5、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有许多艰巨的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在当代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单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当今,马克思主义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

6、遇。(2)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回答这些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发展。(3)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已有基础,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前后相继、一脉相承。(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巨的工作,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化。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单选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统一的。单选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

7、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单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单选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统一的。单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单选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主观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运动。多选实践具有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多选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客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简答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 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2) 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3) 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以及其他

8、各种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简答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是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的。简答联系的复杂多样性。(1)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2)认识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对于我们

9、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其次,必须抓住事物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避免对不同的联系不分主次、甚至本末倒置的倾向。二、世界联系与发展的普遍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 单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单选就矛盾的本身而言,它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单选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简答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事物发展的动力就在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2)对立统一规律是

10、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论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犯“一点论”的错误。(3)坚持重点论

11、,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主次不分,不抓重点。平均使用力量,了、就会导致“均衡论”(4)两点论和重点论是互相包含、内在统一论的。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视支流,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都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具体表现。2、质量互变规律单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多选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庸俗进化论、冒险主义、激变论。简答度

12、的含义及掌握事物的度的意义。(1)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叫做关节点或临界点。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发生变化,事物的质保持不变,量变突破关节点,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2)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意义。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界限,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当需要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时,要设法使其量变不超过度的范围。简答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则及其现实意义。(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

13、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量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2)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裹足不前。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3、否定之否定规律单选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简答肯定和否定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2

14、)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事物内部两个相反的方面,它们又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另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论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而不是单纯外力作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新事物既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成果。(2)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有批判的继承,既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反对全盘否定传

15、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对于外国文化应立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吸纳其有益的合理的内容,抵制其腐朽的、没落的东西。三、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1、原因和结果简答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简答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1)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第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2) 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

16、要意义。首先,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次,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有助于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有效地指导今后的行动。2、必然性和偶然性论述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1)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从属地位,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 (2) 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

17、充。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 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不要被偶然性现象所迷惑。其次,因为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在科学研究中,要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性背后隐蔽的必然性。3、可能性和现实性论述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1) 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可能性是目前尚不存在的;现实性则是已经存在的。不要把二者相等同。 (2) 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一方面,二者紧密相联、不可分

18、割。另一方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装化。 (3) 掌握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一切工作都要从现实出发,而不要从可能出发。其次,为了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从坏处着想,向好处努力。4、内容和形式简答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1) 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统一。 (2) 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第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第二,形式对内容有巨大的反作用。第三,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形式和内容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不断循环的矛盾运动。 (3

19、) 内容与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是错综复杂的。首先,内容决定形式是归根到底意义上的决定,而不是僵化的决定。其次,在一定条件下,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旧内容也可以以新形式的面貌出现。 (4) 掌握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所以我们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创造新形式或利用旧形式。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首先要重视内容,反对忽略内容的形式主义,但也不能忽略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要反对抹煞形式的形式虚无主义。5、本质和现象简答本质和现象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1) 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的。首先,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其次,现

20、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再次,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 (2) 现象和本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现象和本质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归根到底是依赖于本质的。 (3) 掌握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因为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必须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不能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上。其次,因为本质和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表现着本质,所以我们要通过分析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决不能离

21、开现象去凭空构想事物的本质。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二、 意识及其能动作用1、意识的起源多选从起源上说,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从劳动中产生的语言发展的产物。2、意识的本质多选意识的本质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是社会的产物。3、意识的能动作用多选人类意识具有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世界、指导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多选意识能动性的表现的有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活动对于人的生理活动有一定影响。4、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简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

22、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第一节 认识的产生及本质一、认识的产生单选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多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3、的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单选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多选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有实践关系、认识关系、相互作用关系。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简答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 (1) 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借助于思维才能实现,即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透过现象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2) 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辩证运动,也就是人们

24、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过程。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简答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1)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2)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这是因为:第一,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第二,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简答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 (1) 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一

25、个正确的认识往往不是通过实践认识实践一次反复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认识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 (2) 从客体方面来看:其一,客观事物本身是多种矛盾构成的复杂统一体;其二,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有个逐渐显露的过程;其三,人的认识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3) 从认识主体方面来看。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第三节 真理和价值一、真理及其属性多选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多选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

26、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多选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需要进一步扩展、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和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简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我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第一,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它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来确定认识是否与认识对象相一致、相符合,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第二,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

27、品质。人们通过实践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并把这种实现出来的东西同原来的思想、理论相对照,从而判明其是否正确。一般来说,成功了就是正确的,失败了就是错误的。 (2)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可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从而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取得胜利。如果不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本本出发,固守过去的一切,就会落在时代的后面。因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简答简述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 (1)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

28、的唯一标准,并不否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逻辑证明是指用已有的真理性认识,通过合乎逻辑规则的推理,去证实或证伪另一种认识。一种认识、一种科学假说,一个重大的理论不能贸然直接付诸实践。在付诸实践之前,先要经过逻辑证明对之进行筛选,对被证伪的认识、假设、理论就不必付诸实践,这样可以减少损失。 (2) 承认逻辑证明的作用,并不是说逻辑证明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用逻辑证明代替实践标准。这是因为逻辑证明不具有最终性。首先,逻辑证明所依赖的前提是否正确,它自身不能保证,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其次,被逻辑证明证实或证伪了的东西,最终还要靠实践检验,实践才具有最后权威。论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9、统一的原理及其理论意义。 (1) 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2)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是指:第一,认识是否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第二,人的实践和人的认识都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实践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做出检验。 (3)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是指:第一,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第二,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反复性。(4)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不可分的,任何夸大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实践标准的不确定

30、性,可以防止把人的知识变成绝对不变的教条;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可以使人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斗争。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多选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第一,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第二,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第三,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简答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1) 真理与价值是对立的统一。 (2) 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 (3) 真理与价值又是统一的、不可分的。 (4) 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它的功能上。 第四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简答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

3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第二, 党的思路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三,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认识论的精髓。第四, 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样,都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张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单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单选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多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单选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单选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多选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渗透性因素、准备性因素。多选生产关系内容的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