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7 ,大小:54.59KB ,
资源ID:42907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2907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习纲目20化学防护服的选择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习纲目20化学防护服的选择Word下载.docx

1、注:渗透的过程:a) 气态或液体化学品分子吸附或附着在防护材料外表面;b) 吸附或附着的化学品分子向防护材料内表面扩散;c) 化学品分子从防护材料内表面的解析渗出和扩散。2.5 透过时间 breakthrough time 化学品从最初接触防护材料的外表面到从防护材料内表面渗出所经历的时间。2.6 伤害harm 对人体的损伤或对健康的损害。GB/T 20097-2006,定义3.1 2.7 危害hazard 伤害的潜在根源。GB/T 20097-2006,定义3.2 2 2.8 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 职工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有毒物质,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致使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

2、力或死亡的事件。GB/T 15236-94,定义2.14 2.9 职业性慢性中毒occupational chronic poisoning 长期吸收较小剂量毒物所引起的职业性中毒。 在慢性中毒病程中,有时可出现临床表现的急性发作。例如,慢性铅中毒时可有铅绞痛急性发作。GBZ/T157-2002,定义3.7.3 2.10 防护性能protective properties 护品防御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保护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性能。GB/T 12903-91,定义2.2 2.11 性能等级level of performance 表示某特殊类别或性能范围的数值,用这些数值可以对测试结果分级。GB/

3、T 20097-2006,定义3.6 2.12 风险risk 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的严重度的结合。GB/T 20097-2006,定义3.3 2.13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GB/T 28001-2001,定义3.15。2.14 暴露评估exposure assessment 可能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暴露到人体或环境的风险源的定量或定性评估。2.15 劳动强度intensity of work 劳动的繁重和紧张程度的总和。GB/T 15236-94,定义2.23 2.16 老化ageing 防护服材料的一种或多种原始性能随时间的退化

4、。GB/T 20097-2006,定义3.5 2.17 剧毒品highly toxic chemical 急性毒性为:经口LD505 mg/kg;经皮接触24h LD504 mg/kg;吸入1h LC500.5mg/L 的 化学品. 3 GB/T 15258-1999,定义3.1 2.18 有毒品toxic chemical 经口5mg/kgLD5050mg/kg;经皮接触24h 40mg/kgLD50200mg/kg;吸入1h 0.5mg/LLC502mg/L 的化学品。GB/T 15258-1999,定义3.2 2.19 有害品harmful chemical 固体经口50mg/kgLD5

5、0500mg/kg;液体经口50mg/kgLD502000mg/kg;经 皮接触24h 200mg/kgLD501000mg/kg;吸入1h 2mg/LLC5010mg/L 的化学品。GB/T 15258-1999,定义3.3 2.20 腐蚀品corrosive chemical 能灼伤人体组织或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化学品。与皮肤接触在4h 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 号钢的表面均匀腐蚀率超过 6.25mm/年。2.21 刺激品irritant chemical 浓度2002000mg/m3、对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结膜产生刺激作用的化学品。2.22 遗留风险Residual R

6、isk 采取安全措施之后所剩余的风险。2.23 接缝seam 面料的两个边缘的连接,通过缝纫或其它方式牢固地附在防护服上。GA 10-2002,定义3.4 3 风险评价 3.1 识别风险 3.1.1 获取化学品危害数据 任何化学品都可能对身体产生危害。供应商应向使用方提供其所生产的化学品危害性的信息,并有责任按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对危险化学品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对健康的危害、安全使用贮 存、泄漏处置、急救措施等进行详细标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Material Safety DataSheet)是化学品生产供应企业为用户提供的关于化学品及其制品基本危害信息的工具,内容包括安全、健康和

7、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种信息,还包括化学品的基本知识、防护措施和应急行动等方面的资料。对于工作场所出现的某些化学品,若无法获得相关的安全技术资料,需进一步寻找物质危害数据。常见危险化学品皮肤接触危害示例,参见附录A。MSDS 也称作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SDS),ISO 11014 中采用SDS 术语。3.1.2 化学品危害性的评估 对化学品危害性的评估应考虑下列因素:a) 化学品对皮肤的危害性,了解化学品的毒理学信息(不同接触方式的急性毒性(LD50、LC50)、刺激性、慢性毒性、致癌性等)。毒害性化学品可以被皮肤吸收,并通过血液的循环而导致 AQ/T 61072008 4 身体的其它部分受伤害,这

8、种伤害作用可能是急性中毒,也可能是职业性慢性中毒;b) 化学品危害性一般取决于接触或吸收物质的量,皮肤接触的面积、化学品浓度,接触的频率、持续接触时间等相关;c) 需要重视以下两种情况的发生:皮肤直接接触高浓度或高剂量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经皮肤迅速吸收(例:苯酚及酚类化合物能被皮肤迅速吸收并引起中毒);d) 化学品侵入人体的三种途径:吸入、食入和经皮肤吸收。e) 人体对外部物质的接受程度和反应速度因人而异,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或不同的情况下也 不同;f) 化学品对皮肤的危害性随接触频率、持续时间和物质浓度的改变而改变。某些物质开始接触时不引起人体出现症状,但微剂量有害物质的长时间接触可引发职业性慢

9、性中毒;g) 混合物加大伤害的风险。3.1.3 风险评价的范围 对工人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作业范围都进行风险评价,评价范围至少包括:a) 化学品的生产;b) 化学品的搬运;c) 化学品的储存;d) 化学品的运输;e) 化学品的使用 f) 化学废料的处置或处理;g) 因作业活动导致化学品的排放;h) 化学处理相关设备的保养、维修和清洁。3.2 风险评价 3.2.1 一般原则 为消除或减少危险化学品潜在风险必须进行风险评价,评价结果是正确选择控制措施的依据。人体接触危险化学品的途径很多,包括正常操作、意外泄露、不慎接触等,应对人体在各种途径和各种状态下暴露于危险化学品的后果加以评价。如果个体防护装备用

10、于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应急预案,应在可预见的最坏假设的基础上选取防护级别最高的装备。3.2.2 化学品物理状态的相关风险化学品的风险因其理化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a) 完好密封包装的危险化学品,在正常情况下无风险;b) 对于化学液体和化学粉尘,偶然的喷溅或接触是导致皮肤接触的原因;c) 对于经过皮肤吸收而危害人体的有毒有害气体或蒸汽需更严密的防护,某些强毒性气体或蒸汽不易为人体感知,但通过皮肤接触对人体的危害性很高;3.2.3 存储、分装和使用的相关风险 危险化学品的暴露风险取决于化学品危害性、数量、包装方式(玻璃容器、钢制容器、管道等)和发生泄漏的机械装置(溢出,容器、设备或管道的破裂、密封

11、件的损坏、系统内串漏等)。危害后果可能不仅影响到泄漏区域内的人员,还会影响到泄漏区域外的人员。化学品泄露事件包括突发的事故(比如有毒化学管道的破裂)、可预见的常见事故(处理过程中液体的溢出,喷洒过程中的污染)。表2列举了一些假设情景。3.2.4 暴露频率和持续时间的相关风险 人体暴露于危险化学品中,健康的危害取决于化学品毒性水平,一般会随时间和接触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在危害评估时应考虑以下情况:5 a) 化学品的毒性水平;b) 作业的模式;c) 污染的可能性;d) 清除污染的必要性;e) 皮肤和衣物对污染物的耐受性;f) 除污设施的有效性。3.3 防护需求的评估 3.3.1 经过3.1 和3.2

12、 条款涉及内容的评估,对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用户应了解以下内容:a) 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性;b) 化学品的使用方式;c) 化学品接触皮肤的方式;d) 用来减少潜在风险的工程控制措施;e) 进一步采取其它措施减少风险的可能性;f) 遗留风险的严重性;g) 关于这种化学品是否有法律规定禁用。若所使用的化学品是法律规定的禁用产品,则应用其它化学品代替。3.3.2 如果个体防护装置被用于控制遗留风险,则应了解以下内容:a) 人体在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中的暴露概况(温度、范围、位置、可能性、持续时间和频率、化学品浓度);b) 相关人员对风险的认知。3.3.3 在不清楚危害环境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应暴

13、露于可能危害健康的环境中。进入存在危险化学品的作业环境前,应进行风险评价;若无法通过工程控制措施完全消除环境危害时,应根据本标准的规定选择适合的化学防护服。化学防护服防护需求的评估按照图1 的程序进行。3.3.4 风险评价需定期检讨,尤其是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发生重大改变时, 或者查明所提供的防护不足以满足防护要求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价。4 化学防护服类型的选择 4.1 一般原则 4.1.1 当确定需要使用化学防护服保护个体安全与健康时,所选择的化学防护服在预期风险中、任务持续时间内和作业人员工作条件下应能抵御化学品危害。4.1.2 正确选择化学防护服,首先应根据化学品危害性选择防护性能适宜的化学

14、防护服。根据化学防护服抵御危险化学品的能力将它的防护性能分成高或低等级:最低等级的防护,化学防护服为避免穿着者身体某一部位偶尔接触低毒性的化学品提供保护;高等级的防护,化学防护服避免穿着者受工作场所存在的剧毒品、有毒品或有害品的危害。4.1.3 选用化学防护服的防护能力应不低于防护危害最大的化学品。若作业场所同时存在一种以上的化学污染物,应分别评估每种化学污染物的危害程度,重点防护危害性最大的化学品。4.1.4 本标准针对化学品的性质以及防护服的防护功能建立化学防护服的分类系统,用来区分它们的保护类型和大致的防护性能等级。对于每一种类型化学防护服的防护性能都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并能抵御某类化

15、学品的危害(化学防护服的分类见表1)。4.1.5 对于某一特定危险化学品作业环境,在确定所使用的化学防护服类别之后,应进一步参考服装和材料的其它性能指标(如织物弯曲强度或化学防护性)。关于这些性能指标,供应商有责任提供充分的实验数据供用户参考(见第5 章)。6 是否获取化学物质危害数据(见3.1.1) 化学物质危害性的评估(见3.1.2) 危害是否可通过避免有害化学品的使用或使用危害性较少的替代品来减少?评价风险和危害(见3.2) 除了化学防护服的使用,风险和危害能通过其它办法减少吗?遗留风险是否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见3.3) 风险和危险是否仍然存在?识别所选择的化学物质化学物质的使用可以

16、避免吗?是 化学防护服材料的选择?(见第5 章) 重新定义和建设控制系统 化学防护服类型的正确选 择?(见 第4 章) 图1:防护需求评估 7 表1 化学防护服分类 类型 服装种类 服装描述 内置空气呼吸器(如SCBA) 的气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 气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 可重复使用和有限次使用外置空气呼吸器的气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 带正压供气式呼吸防护装备 防化学液体的化学防护服 液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 可重复使用和有限次使用 防化学液体的局部化学防护服 粉尘致密型化学防护服 可重复使用和有限次使用 防化学粉尘穿透的化学防护服 SCBA 是指携气式呼吸防护用品。4.2 化学防护服类型和防护性能 化学防

17、护服的分类及各类型化学防护服种类的描述(见表1)。4.2.1 气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 气体致密形化学防护服有如下特征:a) 气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为抵御气态危险化学品与皮肤接触进而伤害人体的防护服,该类 型化学防护服也用于液态化学品和固态粉尘的防护;b) 气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是全身包裹密封式的连身服,有可重复使用和有限次使用两个种类;c) 气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的制作材料、接缝、拉链等接合部分都有严格的气体密封性要求;d) 气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为最高等级的防护时,对人体暴露在可经皮肤吸收、或致癌或剧 毒性的气体化学物和高蒸气压的化学雾滴有很好的隔绝作用;e) 如果所接触的化学品(单质或混合物)毒性(

18、品种、浓度等)未知,应选择防护范围最 广、防护等级最高的化学防护服;f) 气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将人体与外界完全隔绝,需提供可呼吸的独立气源,有多种款式 的服装可供选择:空气呼吸装置内置的气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空气呼吸装置外置的气 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与正压式供气系统连接使用的气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4.2.2 液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 液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为防液态化学品伤害人体的防护服。服装可以是全身式的防护,或者是局部的防护,从防护功能看,液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包括:a) 防液态化学品渗透的防护服,用于因接触高浓度的剧毒液体(非挥发性)泼溅、接触、 浸入而进行的防护;该类防护服有连身服和非连身服(由

19、上衣和裤子组成);b) 防化学液体穿透的防护服,用于防御无压状态下非挥发性的雾状危险化学品伤害人体;对于高压状态下的雾状危险化学品应做气体致密防护;该类防护服有连身服和非连身服 (由上衣和裤子组成);c) 局部防化学液体渗透的防护服,仅适用于局部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作业场所,如实验用外 套、防化围裙、夹克等。8 4.2.3 粉尘致密型化学防护服 粉尘致密型化学防护服用来防止化学粉尘和矿物纤维的穿透。这类化学防护服是全身式的防护服装。粉尘致密型化学防护服仅适用于对空气中漂浮的粉尘的防护,不适用于其他形式的固态化学品的防护。各类型化学防护服的使用示例,见表2。表2 各类型化学防护服的使用示例 防护性

20、能等级 类型 (看表1) 危害物 性质 危害物的 物理形态 适用示例 备注 剧毒品 气体状态 化学气体泄露事故处理;熏蒸工艺的工作场所;存在强挥发性液体(如二氯甲 烷)的密闭空间。气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剧毒品非挥发性的气雾/液态气溶胶酸雾处理作业场所;特殊的喷涂作业;制药生产线。谨防化学品状态的变化,如固体的升华、液体的挥发,以及两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等。剧毒品非挥发性液体不间断地喷射化学液体泄露事故处理;化工设备(如硫酸输送压力管道)维护时的化学液体的意外泄露。防液体渗透的化液体致密学防护服型化学防护服有毒品/ 有害品非挥发性的雾状液体的喷射工业喷射应用(如喷漆);会产生雾状化学品的农业操作。防化

21、学液体穿透的化学防护服高粉尘致密型化学防护服有毒品/有害品固体粉尘爆破和废料回收工作;会产生危险化学粉尘的农业操作;石棉操作。防化学粉尘和矿物纤维的穿透的化学防护服低液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刺激品/皮肤吸收只有暴露时才会直接接触的低风险一般的农作物药物喷射作业;实验室化学处理作业。防局部渗透的化学防护服5 化学防护服材料的选择 5.1 一般原则 防护服的防护性能与制作材料、制作结构密切相关。用于制作化学防护服的材料种类繁多, 有机织品、非织造织物、非织造织物层压制品、涂层面料、 薄膜和橡胶等等;材料可以通过复合、调整或变化衍生出更多的品种;新技术出现与现有技术的发展和重新运用,原材料将进一步发展。

22、供应商有责任提供足够的性能数据供用户参考,并且相关的性能数据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在选择材料之前,应考虑5.2、5.3、5.4、5.5、5.6 和5.7 涉及的信息和要求。5.2 化学防护性能 5.2.1 一般原则 化学防护服的化学防护性能主要考察两个指标:穿透性能和渗透性能。选择材料时,应根据实验数据对材料的防护能力作出评定。9 5.2.2 化学穿透性能 化学穿透性能和材料的结构有关,是化学品通过材料的微孔或空隙穿透到该材料的另一面的物理过程。5.2.3 化学渗透性能 用户考察化学防护服的化学渗透性能时应考虑以下问题:a) 任何一种化学防护材料都不可能对所有化学品是惰性的,防护材料对不同化学

23、品的防护 效果不同;b) 化学渗透过程为分子水平上的吸附扩散过程,需要通过分析确定,不能被人的肉眼观测 到,化学渗透将导致防护材料性能的退化;c) 透过时间是材料抗化学品渗透性能的衡量指标,其根据纯化学品从接触材料外表面到在 该材料另一表面出现所经过的时间,用仪器检测得出;d) 透过时间是针对某一特定化学品而言,用户参考化学防护服的透过时间时应针对某一特 定或某一类化学品而言;e) 混合物的渗透特性和单质化学品的渗透不同;f) 透过时间为实验室测试的标准透过时间,实际上在这透过时间之前已经发生化学品的渗透,只是渗透量还未达到对人体产生伤害的程度,所以一般化学品接触化学防护服后继续使用的期望时间

24、应少于其标准透过时间。注1:从目前看,化学防护服制造商提供的数据是用户考察材料防护性能的最佳依据,但关于材料的建议应依据 可靠的标准检测方法测试得出。注2:和单一化学品相比,化学防护服材料对混合物更难防护,一种化学品渗透会引起另一种化学品渗透。注3:选择化学防护服时,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应非常慎重:化学防护服用于对混合物的防护;接触未经辨识的物质。5.2.4 粉尘的穿透性能 粉尘致密型化学防护服主要考察材料的化学粉尘穿透性能。材料的抗粉尘性能和整套服装的泄 露性是衡量其防护能力的指标。5.3 机械性能 化学防护性能相同的材料,机械性能未必相同。用户在选择化学防护服时,还应考虑实际使用环境对材料的耐

25、用性和坚韧性要求。机械性能主要考察材料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指标。5.4 有限次使用的化学防护服的再利用 化学防护服含有限次使用和可重复使用两个种类。有限次使用的化学防护服在未被危险化学品污染前可以多次使用,受污染后不推荐再利用。可重复使用的化学防护服应按制造商提供的清洗说明进行清洗(见8.2)。注 1:有限次使用的化学防护服根据制造商提供的信息可一次性使用或再次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材料进行去污清洗和污染物净化后可安全的再次使用。然而使用者需按照生产商的指示判断 其污染的程度与清洁的必要性、可行性。5.5 舒适性和灵活性 当防护服材料的化学防护性能和物理性能符合预期要求时,还应该考虑材料对服装

26、舒适性和使用灵活性的影响。一般褶皱、硬度和弹性都会影响使用者的舒适性和灵活性。5.6 透气性 材料的透气性和抗化学渗透性难以两者兼得,故气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不考虑其透气性。透气材料有气孔或缝隙允许气体透过,帮助躯体散热让使用者更加舒适凉爽(见7.4.2)。使用者应注意透气材料仅适用在无蒸汽压或非挥发性的作业场所。10 5.7 透湿性 允许水蒸汽排出的材料使化学防护服的使用者更加舒适,排汗的材料和透气的材料一样,都不建议应用在气体致密型化学防护服上。6 化学防护服的选择程序 选择合适的化学防护服,应按以下程序:a) 化学防护服的类型应满足预期的防护要求(见第4 章);b) 服装材料的化学防护性能

27、和机械性能应达到预期的防护要求,同时应考虑工作环境、作业过程和使用后污染最小原则(见第5 章);c) 选择合身的化学防护服;d) 适当选择配套使用的其它个体防护装备;e) 用于存在爆炸危险的化学抢险事故现场的化学防护服必须附加阻燃功能和耐高温功能;f) 在易燃易爆或有静电危害的作业环境中,所使用的化学防护服必须具有防静电功能;g) 选择符合标准的化学防护服,并在服装上有明确的标准标识。7 化学防护服的使用 7.1 一般原则 7.1.1 任何化学防护服的防护功能都是有限的,应让使用者了解其所使用的化学防护服的局限性。7.1.2 使用任何一种化学防护服都应仔细阅读产品的使用说明,并严格按要求使用。7.1.3 用人单位有责任向员工提供合适的化学防护服,并指导其使用。7.1.4 穿着化学防护服前,应进行外观缺陷检查,如服装上有裂痕、严重的磨损、烧焦、老化、穿孔等明显的损坏,不允许使用。7.1.5 在使用化学防护服前,使用者和其他相关人员应接受适当的培训,并确保其它必要的支持系统(如:净化设备、使用与维护记录体系和配置)准备就位。7.1.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