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7 ,大小:83.58KB ,
资源ID:42921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2921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讲座.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讲座.docx

1、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讲座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讲座说明: 本专题复习教案由三个子教案组成,每个教案一课时:专题总领课教案;如何把握诗歌的形象;怎样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教案 教学目标: A、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 B、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植和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 C、总结高考试题规律,预测2005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备考方略 教学重点:构建古典诗歌鉴赏以及相关知识网络和体系 教学难点:总结规律、预测走向; 教学方法: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以理性升华为支点,在大量材料的支撑下,议、评、联、结; 前置诊补: 问题: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

2、目有何特点? 近十年来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大盘点 1994年是元稹的菊花; 1995年是李清照的如梦令; 1996年是一首咏史言志的元曲; 1997年是以比较阅读形式出现的刘禹锡的望洞庭和雍陶的题君山; 1998年是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1999年是考查的是杜甫的漫成一首; 2000年高考题是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2001年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2002年高考考查的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2003年是王维的过香积寺 明确:盘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盘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

3、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 盘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教学过程: 一、明确考纲要求:(板书)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构建知识网络 一设问:鉴赏常用知识有那些,如何对考纲进行细化和诠释? 板书:术语、细化、诠释 点拨: 1、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小说来说是“人物形象”,对散文和诗歌来说就是意境,对戏剧来说就是戏剧人物所反映的戏剧冲突。其中,对叙事诗歌来说

4、,“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 2、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归纳: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修辞方法(板书):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表现手法:(板书): 表达方式(板书):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文艺表现方法(板书):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 、篇章结构

5、(板书):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3、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板书:思想内容 、 书写个人际遇、遣怀即兴的内容(板书)。 主要的表达程式和用语有以下: 咏物言志、即事感怀抒怀、羁旅客心、伤春惜春、自伤迟暮、游子思归的乡愁、闺怨树奇、爱情诗; 、抒写国家兴衰和百姓疾苦(板书) 边塞征战、怀古咏史抒怀、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作 *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包括两个层面内容: 态度:同情、褒赞、激赏;贬斥、厌恶、冷漠 倾向性:人民性、封建性、民主性、专制性 历史性:唯物史观、唯心史观 提示:这个过程及其重要,它起着为整个

6、鉴赏过程定向的作用。否则,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会有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的感觉。 如,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A、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 B、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 C、本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从这首诗的设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分别考查了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态度等考点,题肢设计严密、科学,有较好的检测功能。而明确了考点的具体内容对于正确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具有强烈的定向和定位作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对于考点的阐释的重要性。 附

7、:简析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前三句写景,后一句写人。写景起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诗中处处有怨情。 二、对高考题目的分类及命题趋向的分析、 问题设计:高考试题的分类如何? 明确:综观十余年的高考试题,按照诗歌表现的内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咏物诗。(板书)1994年高考题元稹的菊花;2000年春季高考试题虞世南的蝉。透过两首诗我们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咏物诗的特点,掌握品读此类诗歌的规律、方法;以便举一反三,更好地指导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工作。请看作品: 菊

8、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蝉 虞世南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问题:、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 点拨:两首诗虽然冠以“菊花”“蝉”,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意在彼。是“别有兴寄”,另有寄托。如菊花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的高贵无暇的品行的。蝉中,虞世南藉“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自己的“垂诿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立身高洁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 、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

9、何显露出来的? 点评: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自况、自喻、自比”的清高的节操来。 同样,1994年和2000年高考题在设置选项时,也紧扣了“咏物”的体式,从形象和技巧方面命题。 归纳:咏物诗有两大特点: 是借物寄托、借物抒怀。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受。 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我们在复习时,对同类的诗歌,如果能从“咏物”的特征入手,那将会事半功倍。 2、咏史诗(板书)。 请看杜牧的 泊秦淮 烟笼寒水

10、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阁江犹唱后庭花。 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 水龙吟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问题:请就这两首诗,谈一下咏史诗的特点? 明确:咏史诗有以下几个特点:(板书:特点) 、借古伤今、借古讽今; 、诗歌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诗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的“传媒”和宣泄物而已。所以,咏史诗里面的景物或者其他的人和事和现实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距离,都是“有我之景”,是用来传达作者的某种理念和情感的。 下面我们结合这两首

11、诗,来分析一下。 点评:从字面上看,写的就是“夜泊秦淮”,而且,表面上,作者似乎把批评的矛头直指不知“亡国恨”的“商女”,但这其实是曲笔。因为商女唱什么,是由达官贵族决定的。所以,“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和想象未来纳入读者的视野,既有辛辣的讽刺、深沉的哀痛、无限的感慨,更有隐忧国事的清醒。这样,读者通过对诗作的品读,可以对晚唐的政治腐败有切实的感受。同样,1996年的水龙吟的考查,也是通过干扰项的设置,体现了作者对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的感慨和思索。可见,咏史诗的检测的重点也是落在“借古”而“讽今”和“伤今”上。 3、即兴即景抒怀之作(板书)。 点拨: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类诗歌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

12、1995年李清照如梦令抒写了深闺女子暮春伤感的愁绪;1997年高考题考查的是刘禹锡的望洞庭和雍陶的题君山是采用的比较鉴赏的形式写出了洞庭湖和君山的山光湖色之美;1998年高考题目是贾岛题李凝幽居是通过描写李凝幽居的环境来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1999年杜甫的漫成一首检测了考生对诗歌所描绘的江上月夜那安谧、和平的意境的领悟能力;2000年是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是通过考察考生对经典的细节“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赏析进而检测考生体悟含蓄蕴藉的诗风的素养;2001年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考查的是临别之景和送别之情;2002年是用主观试题考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由此可见,这类诗歌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是

13、最高的。 设问:高考试题中的即兴即景诗歌有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的有两点:一是考查的大多是唐宋时期的著名流派的著名作家,如李白、杜甫、贾岛、韦应物、刘禹锡等等,且鉴赏的四个选肢是从语言、形象、技巧、主旨等方面进行的全方位的考测,作家作品不重复考;二是选材的原则是不避俚俗,如梦令考的是少女伤春的闺怨,望洞庭题君山以及杜甫的漫成一首都是湖光山色和江月清风的山川之美,比较庄重的是春夜洛城闻笛赋得暮雨送李胄和题李凝幽居分别是写客子之思和送别之情以及隐居不仕。至于约客更是写尽了生活的闲居细节。但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大多数师生倾情关注的爱国的“壮词”,却一直“千呼万唤未现身”。这同样给我们今年的高三备考工作

14、以有益的启示。在2003年的复习备考中,我们仍需要趋冷避热。 三、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考查形式及预测 问题: (一)、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的检测形式主要有几种?: 归纳与明确:近十年高考古典诗歌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 1、对古典诗歌的词句含义的正误的评判;1997年和1998年的试题就是对诗词文句的翻译能力和诗句的理解能力的考量。 2、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命题者的审美判断进行选择,因为,高考试题的选肢,不是考生的审美体验和情感验证,而只是作为冷眼旁观的“裁判者”来进行正误选择。除2002年,其余几乎都是这种方式。 3、以主观题目的方式考查考生的古典诗歌的审美判断水平和能力。2002、2003年高考

15、形式。 (二)、对于2004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形式的预测: 设问:今年的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将会以何种方式出现? 明确: 1、试题将不会像新诗鉴赏一样再来一次“回归”,2002年以前客观题目的形式的考查将不大可能出现。 2、2005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有可能以下面两种方式出现: A、2002年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为主要目的的检测形式; B、2005年高考也可能以一种新的形式,即写赏析小论文的形式。 题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写一段100左右的文字,描写闺妇的心理活动。 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注:“伏波”,指后汉将军马援,他南征交

16、趾,有功,封侯。唐诗中多用“伏波营”指代征人所在军营。 明确:夜晚,皓月当空。独守空房的她想象借雁足给丈夫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增添了无限的愁绪。这愁绪搅得难以成眠,因此,想借梦境与亲人团聚也不可能了。她揽衣起身徘徊窗前,痴痴地想:多么希望自己能像月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的亲人身上。诗歌鉴赏与阅读扫描延边大学出版社。 四、复习古典诗歌专题要注意的问题和复习建议: 问题:古典诗歌专题复习应注意那几个问题? 明确:1、注重诗歌感性材料的积累。 将教学大纲规定的诗词部分背诵篇目共30篇,逐一落实;对新编教材中的诗歌要加以分类。做到熟读成诵;将唐诗宋词中的重要流派的

17、代表人物的代表作。 2、在知人论世上下工夫。为此,必须强化文学常识的复习。尽管文学常识没有列入考试的范围,但文学常识基础不牢,“知人论世”就无从谈起。 3、 要熟知唐宋两代代表作家的个人风格: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清新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等等。 4、要明确做鉴赏题目的一般步骤和程序。1、整体感知,辨清类别;2、品评语言,炼字炼句; 3、体会意境、体察形象;4、突出技巧,明辨特色。5、注重辅助条件,如诗题、作者、时间、地点、小注等隐含条件和显性条件。 5、要在已知的鉴赏知识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通过对比、调换、再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的自觉意识。平时的每一次训练,都应

18、以培植这种意识为着眼点。 五、课堂反馈: 阅读下面王维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 、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 、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在两首诗中分别找出你认为写得最传神的词或句子。 明确: 、两首诗都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鹿柴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反衬”,以“人语”反衬其静,用“返景”反衬其幽暗。山居秋暝则是运用烘托手法并兼用比兴。 、;略,只要

19、言之成理即可。 六、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设问:、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解答问题: 春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两首都写到了“春眠”,请指出其不同? 春晓: 田园乐: 、在春晓中,诗人留下了很大的空白,请解释。 。 3、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意境的理解。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20、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答: 。 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 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 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 、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 、请选择你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堪称典范的例子,予以点评。 、请简析“明年谁此凭栏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作用。 附:参考答案: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 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

21、勇精神。 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2、春晓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早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以用“春意闹”的“闹”字来表现。田园乐最后才写到春眠,花落莺啼反衬山客的居处和心境越加宁静,其意境主要在“静”上。 3、答: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幽雅静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抡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高冠广袖的少女的身影。 、阵阵春色透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大自然。 4、本诗刻画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情思、怀才不遇的愤

22、懑和壮志难酬的隐痛。诗题中的“饮”字,诗歌中的“淮阳多病”“客袖侵霜”“明年谁此”等词语,均可表现这一点。 、“侵霜”一词,“霜”字一语双关,既有风霜、风尘之意,也有彰显作者孤寒心境的作用。“侵霜”更增流离之苦,饱含辛酸。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古诗词鉴赏教案(一) 一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复习内容: 诗歌鉴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要从字词句篇入手。所谓的字,在诗歌鉴赏中地位特别重要,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必须弄清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同时,因为诗歌形式上的一些特点,有时候字词的运用涉及

23、到上下文之间的对应,比如对仗等,意思有相反或者相对的关系,还有,诗歌语言因为是高度凝练的,所以经常会利用一些熟悉的意象来表达相对固定的意思,比如月亮,梅花等。诗歌的句不但是相对固定的,比如律诗中的起承转合,比如词中的过片,上下片之间内容上的分工等,都有一定的规范,为我们准确地理解诗歌提供了钥匙。任何一篇诗歌的鉴赏必须从具体的字词句入手。 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这些内容以下会详细讲解。 第一、二课时鉴赏诗歌语言 关于诗歌的基本知识,我指的是体裁方面的知识,因为很少考及而且以前讲过,此地处不再涉及。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

24、变形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静夜思是个例外吧!)

25、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例如: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前两句: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本篇描写与友人惜别的情景。 “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傅诵的名句。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

26、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音响。诗中虽然没有写人的活动和感受,但是通过“夜雨滴阶”的情景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后一句写室内: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夜间与白天则不然,观察何其细致!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空阶”和“离室”,则渲染出人们心境的凄惶。 例1、 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

27、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例2、“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评析】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

28、、炼字精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例3、常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评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例4、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例5、王安石“春风又

29、绿江南岸” 例6、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例7、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风已老,莺正年轻。梅子熟了,果肉鲜圆(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虽然是描写江南的初夏,但实在抵不了这一“老”一“肥”的诱惑,把它放到春天来了。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

30、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2) 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典型的比如 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

31、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主、宾换位。叶梦得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